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38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毛岸青告诉李敏,父亲是毛泽东,李敏:我没有爸爸,我只有妈妈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12-24 06:10:0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毛岸青告诉李敏,父亲是毛泽东,李敏:我没有爸爸,我只有妈妈                                                         2020-12-23 20:22                    
                          1936年,毛泽东结束了东征,来到了保安县(后改名志丹县),保安县是一个人口只有四百多人的小城,这里属于黄土高原,沟壑纵横,丘陵遍布,土地十分贫瘠,生活条件很差。此前,贺子珍已经先一步到达了保安县,毛泽东到了保安县之后,见到了妻子贺子珍,二人久别重逢。

而此时的贺子珍已经怀有身孕,这件喜事让夫妻二人十分开心。保安县的条件十分不好,毛泽东和贺子珍根本找不到一所像样的房子,连窑洞也找不到好的,于是,毛泽东带着妻子只能住在小石山的一孔破烂的窑洞里面。
这座窑洞平时阳光也照射不进去,阴暗潮湿,窑洞的顶上,时不时地往下滴水,人住在这里非常不舒服,但是,没有办法,因为条件的限制,毛泽东也只能在这里住下了。
1936年的冬天,有一天早上,贺子珍腹中疼痛,终于要生了,这可急坏了毛泽东,毛泽东虽然能够指挥千军万马,但他不会接生啊,对于女人生孩子的事情,他是无能为力的。他看见贺子珍要生孩子了,赶紧让警卫员去找同桂荣,让她帮忙接生。
同桂荣的丈夫是刘志丹,刘志丹跟随毛泽东参加东征,在一次战斗中不幸身负重伤而壮烈牺牲,此时,距离刘志丹牺牲已经过去半年了,对于丈夫的牺牲,同桂荣仍然感到十分悲伤,精神受到了强烈的刺激,她每天忍受着巨大的悲痛,住在离毛泽东住的窑洞不远的山坡上。
警卫员气喘吁吁地找到了同桂荣,上气不接下气地说:“快!快!贺子珍要生孩子啦,毛主席叫你快过去。”同桂荣听到了这个消息,赶紧带上了早已经准备好的小孩的被子,衣服等物品,一路小跑地来到了毛泽东的窑洞。
还没等同桂荣跑到窑洞跟前,就听见贺子珍在院子外面的岗楼里面大声地喊叫,生孩子的痛苦让贺子珍忍不住喊叫;毛泽东看见同桂荣来了,赶紧说:“刘嫂子,快来呀!” 同桂荣看见贺子珍并没有在窑洞里面,而是在岗楼里面,十分不解,她就埋怨毛泽东说:“怎么能挑选这个地方生娃呀!”
毛泽东说:“窑洞里太潮了,是子珍跑到这里来的。”毛泽东非常焦急地问同桂荣该怎么办。同桂荣作为女同志,经验十分丰富,她端来了半碗热水,让贺子珍喝了下去,暖暖身子,然后,她帮贺子珍按摩腹部,缓解她的腹部疼痛,经过这一系列的措施之后,贺子珍终于顺利生下了一个女婴。

同桂荣把这个婴儿的脐带处理好,同其他人一起把贺子珍抬回了窑洞,同桂荣还用温水把女婴的身体清洗干净,用小被子把孩子包好,放在了窑洞里,她赶忙又回家去取已经准备好久的鸡蛋,来给贺子珍下奶。
刘志丹的牺牲,使同桂荣的头脑受到了很大的刺激,她经常健忘,好不容易找到鸡蛋后,就赶忙把鸡蛋拿到了贺子珍面前,当她到窑洞的时候,看见贺子珍正在吃不知是谁拿来的鸡蛋时,同桂荣的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
在贺子珍的身旁,那个女婴非常瘦小,睁着两个小眼睛,四处打量着窑洞中的人,让人看着,十分心疼,在那个极端困苦的年月,这个小婴儿的命运,也注定不会一帆风顺。
这个婴儿就是李敏,小名叫娇娇,可能是因为她出生时,十分娇小可爱,让人怜惜,所以,用娇娇当作小名。
关于娇娇的小名,还有一段故事呢。李敏出生后,康克清和邓颖超都来看望贺子珍母女了,毛泽东看见她们来了,非常高兴,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条缝,急忙让她们在窑洞里面坐下。她们问毛泽东:“子珍生了没有?顺利不顺利?”毛泽东幽默地说:
  “  生了,生了,像母鸡下蛋一样,生了个大鸡蛋。

李敏后来回忆说:
  “后来,听人们讲起来,我觉得爸爸挺有意思,我也想不出为什么爸爸说:‘生了个大鸡蛋’,他是指我身子瘦小而言呢?还是指我是个女孩呢?还是二者兼而有之呢?我就无从得知了。”
邓颖超抱起了刚刚出生的李敏,看见这个瘦小的婴儿,连声道:“真是个小娇娃,一个小娇娇。”毛泽东一听,这个名字好,就说:“对,就叫娇娇。”也因此,李敏早期的名字叫毛娇娇,也叫贺娇娇。
李敏的出世,给毛泽东和贺子珍的生活增加了许多乐趣,毛泽东这时已经四十多岁了,虽然他曾经生过许多的子女,但由于连年战乱,那些孩子不是夭折,就是下落不明,要么就不在身边。
此时,在毛泽东的身边只有李敏这一个孩子,并且毛泽东亲眼看见了女儿出生的全过程,听到了李敏的第一声啼哭,看见了李敏刚出生时的样子,那感情自不必说。毛泽东抱起了李敏,仔细地看着自己女儿的容貌,他看看李敏的小脸儿和眉眼,又转头看了看身旁疲惫的贺子珍,说:“像,像,像子珍的清秀、文静,是个好娇娃。”
李敏紧紧依偎在毛泽东的宽大胸怀里,是那样有安全感,从此以后,她跟随着毛泽东和贺子珍,享受这短暂的父爱和母爱,可惜好景不长,因为毛泽东和贺子珍的工作非常忙碌,无暇照顾李敏,在李敏满月的时候,毛泽东就把她交给了奶妈抚养,而贺子珍则到抗大学习去了。
贺子珍平时努力学习,只有星期六才能回家看看孩子,不久,贺子珍又去苏联治病了,而李敏则被留在了中国;李敏一共才在贺子珍的身边待了不足四个月,所以,她对贺子珍根本没有印象。

毛泽东每天指挥着军队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斗争,公务繁忙,日理万机,他肯定是无暇照顾李敏的,无奈,他只能把李敏放在了一个农户的家里寄养,由于战争等原因,后来,李敏又先后被换了几个地方寄养。
年幼的李敏对那时的事情也没有什么记忆,她只知道自己没有得到和同龄人一样的父爱和母爱,这是一个幼小的孩子心中永远的遗憾,李敏后来说:
  “  爸爸忙于党和国家的大事,哪能担当起当妈妈的责任呢?他照顾不了我,就又把我寄养在当地一户农民家里。虽然享受到陕北农家孩子同样的生活,但我却失去了孩子都能享受到的亲生父母的关怀和爱护。
这个时期,毛泽东先后在杨家岭和枣园住过,而李敏则在延安的保育院生活。毛泽东究竟有没有到保育院看过自己,李敏是否被毛泽东带回过家里,李敏一点印象都没有。
1940年,毛泽东安排朱德的女儿朱敏等几个孩子去苏联学习,他决定也把李敏送往苏联,去找她的妈妈贺子珍。
在一个狂风大作,漫天沙尘暴的寒冷冬日,李敏坐在毛泽东的怀里,同康克清等人带着几个孩子坐着轿车前往飞机场。
在路上,李敏好奇地透过车窗看向窗外,外面除了荒山就是野草,满天的黄沙,路上一个行人都没有,不久之后,李敏看见有一处地方升起了许多浓烟,这里就是飞机场了,许多的人在飞机的周围忙活着,大概在给飞机做起飞前的检查。
毛泽东把女儿领下了车,李敏紧紧抓着爸爸的手,顶着凛冽的寒风,紧紧靠在父亲的身上,她头一次看见飞机这种东西,强烈的好奇让她暂时忘记了寒冷,高兴地和众人跑上了飞机,此时此刻,她竟然忘记了同父亲毛泽东离别的悲伤,只是感觉好玩和新奇,大家在飞机上非常开心。

就在李敏还在开心四处张望的时候,她没有注意到,大人们已经把飞机的舱门关好,飞机已经起飞了,李敏这个时候才发现,身边已经没有了父亲毛泽东,她四下里寻找毛泽东的身影,但是她没有找到。
李敏好像一下子长大了,她明白了,毛泽东一定是怕自己伤心,才没有和她做最后的告别,悄悄地走了,李敏想到这里,心里十分伤心,默默地低着头,独自坐着。
李敏这些日子的身体就不是很好,由于天气十分寒冷,她感冒了,肚子又痛了起来,李敏疼得直哭,朱敏看到了她十分难受,赶紧帮助她上了厕所,李敏的肚子才好了些,然后,她又一个人一声不响地坐着。
这个时候的李敏才4岁,她既不知道母亲的容貌,对父亲的记忆也很淡,她自己都不知道,当年在飞机上与父亲分别,她的头脑里究竟想些什么事情。
经过了许多的周折,李敏等人终于到了苏联,李敏和妈妈分别时间太长,所以,她和妈妈贺子珍之间也没有什么感情,对于找妈妈这件事情,对于她来说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仿佛只是一件很普通的事情,没有什么特别的。
但是对于贺子珍,那意义却完全不同,自己亲爱的女儿就要来到身边了,作为一个母亲,那是多么高兴的事情啊!
有人告诉贺子珍,说她的女儿娇娇要来苏联找她了,贺子珍起初还不敢相信,以为别人在和她开玩笑呢,贺子珍说:“莫逗嘛,她怎么回来?”也许是母女之间的心灵感应,贺子珍心里倒是隐约感觉这件事是真的,她真的到了机场来接李敏了。
贺子珍看到了李敏,一把搂在怀里,眼泪直流,贺子珍对李敏亲着,吻着,贺子珍问李敏:
  “你是谁呀?来干什么呀?”“我是娇娇,来找妈妈呀”“你妈妈叫什么名字?”“妈妈叫贺子珍”“你给妈妈带来了什么礼物啦?”“我给妈妈带来了娇娇。”

世上只有妈妈好,这句话可不是白说的,李敏来到了妈妈贺子珍的身边,享受到了久违的母爱,可是,贺子珍不能时刻陪在女儿的身边,她也要工作和学习的,李敏又被送到了国际儿童院里,在这里,李敏见到了她另外两个亲人,毛岸英和毛岸青。
李敏和两个哥哥虽然是同父异母,因为血缘的关系,他们之间的感情非常好,在苏联这个异国他乡,贺子珍带着三个孩子,组成了一个家庭,大家其乐融融,温馨快乐。
李敏的哥哥毛岸英和毛岸青是在张学良的帮助下前往苏联学习的,他们去苏联要比贺子珍还要早,1938年初,贺子珍在老师的带领下,来看望毛岸英和毛岸青,老师对他们说:“你们瞧瞧她是谁?他是专门来看你们的。
毛岸英和毛岸青十分疑惑,他们到了苏联已经一年多了,在苏联也没有什么亲人,怎么会有人专门来看望自己呢?他们看见眼前的这位女干部模样的女人,能够感觉到眼前的这个人跟平时的那些阿姨是不同的,好像和自己有一种特殊的关系,他们打量着贺子珍,也不说话。
贺子珍一时也不知道如何打破这份沉寂,就对身边的老师说:“他们就是岸英、岸青吧?”旁边的老师看见三个人非常尴尬,浑身都不自在,赶紧来打圆场,说:“是的,他是哥哥岸英,他是弟弟岸青。”
紧接着,老师又向孩子们介绍贺子珍说:“她是你们的贺妈妈,贺子珍!刚从中国来,到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的。”毛岸英和毛岸青听到了贺妈妈这个词,妈妈对于他们来说,实在是太陌生了,自从杨开慧牺牲之后,他们就失去了妈妈,他们没有喊贺子珍妈妈,也没有打听父亲毛泽东的消息,这些爸爸,妈妈的字眼,对于他们实在是过于陌生了。
贺子珍为了打破谈话的僵局,故意把话头往毛泽东身上引,她说:“你们父亲身体很好,工作很忙,他常常念着你们呢!”贺子珍看着兄弟两个的床铺非常脏乱,就赶紧帮助他们收拾起来。贺子珍很快就将屋子里的东西收拾好了,毛岸英和毛岸青也帮助她一起收拾,但是始终没有说话。

贺子珍把屋子收拾得干净整洁后,就坐下为兄弟两人削苹果吃,兄弟俩接过了苹果,两个人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母爱,一时还接受不了,但是,他们始终也没有叫贺子珍贺妈妈。
此后,贺子珍只要有空,就会来照顾兄弟俩,她把自己的钱几乎都用在了兄弟两个的身上,渐渐地,毛岸英和毛岸青终于接纳了贺子珍,他们会经常去贺子珍办公楼去玩,贺子珍如果有事,没有去看他们,他们还会十分想念贺子珍。
有段时间,毛岸英、毛岸青两兄弟很久都没有看见贺子珍了,于是,他俩决定去看看贺妈妈,等他们来到贺子珍的住处的时候,他们惊喜地发现贺子珍的身边多了一个小弟弟,这个小男孩是毛泽东的另一个儿子。
兄弟俩仔细端详着这个小弟弟,非常喜欢,他们说这个弟弟多么像父亲毛泽东啊,贺子珍笑着说:“因为他和你们是同一个爸爸呀!”贺子珍的住处从此成为了大家团聚的地方。贺子珍就经常给毛岸英和毛岸青讲她过去的经历,讲毛泽东的那些往事,在这个家里,充满了欢声笑语。
可是,有一天,当毛岸英和毛岸青再次来到家中的时候,贺子珍却像变了一个人,她面容憔悴,衣服散乱,有气无力地倒在床上,贺子珍眼睛呆呆地望向地面,神情木讷,兄弟二人正在纳闷,贺妈妈这是怎么了?他们再一看,自己的小弟弟不在屋里,他们赶紧问贺妈妈,小弟弟去哪里了,贺子珍泪流满面,嚎啕大哭。
原来小弟弟感冒转成肺炎,夭折了,毛岸英和毛岸青听到了这个消息,眼泪也止不住地往下流。他们劝自己的贺妈妈,让贺子珍保重身体,小弟弟不在了,还有他们,他们是贺妈妈永远的儿子,贺子珍听见兄弟二人连声叫自己贺妈妈,她一把把兄弟二人搂在怀里,不停地叫着,儿啊,儿啊,三个人抱在一起,哭成了一团。
贺子珍哭自己的孩子夭折,毛岸英和毛岸青哭自己的妈妈杨开慧,这三个苦命人本来会像天下所有幸福的家庭一样,幸福地生活,但他们的父母以及他们自己,为了中国广大受苦受难的穷人们翻身,自己却尝尽了人间的疾苦,此情此景,让人动容。

贺子珍学习结束之后,她就留下来教毛岸英和毛岸青等孩子们的中文。后来,毛泽东再婚的消息传到了苏联,贺子珍的精神备受打击,毛岸英和毛岸青常常陪着贺子珍聊天,逗她开心,兄弟之间十分默契,绝口不提毛泽东。
直到,李敏的到来,让这个家又有了家的样子。
李敏到了苏联不久,希特勒就对苏联发动了攻击,大家都到前线去帮助军队抗击法西斯的侵略。由于苏德战争的爆发,人们的生活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儿童院的生活物资十分匮乏,大家每天只能分到很少的食物,勉强维持生活。
在这种情况下,贺子珍常常把自己的那份很少的食物节省下来,攒在一起,做一锅粥,让大家喝点,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虽然生活如此艰苦,大家的精神却非常充实,感觉十分幸福。
贺子珍为了支援前线,每天要干很多活,比如,织毛衣,织袜子等,她为了缓解食物的匮乏,还要在干完这些固定的工作之后,种点土豆,萝卜等蔬菜,补贴一下家里的生活。
后来,毛岸英去了苏雅士官学校学习,毛岸青也去了莫斯科念书了,他们就不能回贺子珍这个家了,李敏只能和妈妈一起生活,家中少了两个哥哥,也冷清了许多。
在过去的那个年代,缺医少药,小孩一遇到肺炎一类的疾病,常常都会致命,李敏有一次也患上了肺炎,病情不断加重,让贺子珍非常着急,赶紧跑到儿童院去探望女儿,贺子珍想要把李敏带回家里,但儿童院的领导却不让她接李敏回家。
有一天,儿童院同意贺子珍去医院探望女儿了,但是,当贺子珍来到医院的时候,却被告知,李敏已经无药可救,已经被推进了太平间,贺子珍拼了命地跑去了太平间,看见奄奄一息的李敏,她喊着:
  “  我的娇娇,我要救活你,你们不能把我的女儿送到太平间啊!她活着,她活着,我的孩子还活着!
贺子珍用大衣把李敏包裹好,拼了命地带回了家里,已经水米不进的李敏,在贺子珍母爱的感召和精心照料下,居然奇迹般地康复了,而贺子珍经过这一翻折腾,也更加消瘦和疲惫了。
贺子珍和李敏的这段生死遭遇,后来,让毛泽东的内心十分触动。
  李敏说:“  我们举目无亲。妈妈救活了我,我从心里感激她,我更加爱我的妈妈。她是我唯一的亲人,我也成了她唯一的精神寄托……我活着是妈妈的功劳,在日后漫长的岁月里爸爸总没有忘记我们这段苦日子。每当他想起来时,总念叨:‘是妈妈救了娇娃!’
李敏病好后,儿童院又要让李敏回去,贺子珍想让李敏在自己身边再待几天,但院方就是不同意,院方还派来个人,态度十分蛮横,这让贺子珍和他产生了争执,结果对方居然说贺子珍是精神病患者,把她关进了精神病院。
他们在精神病院以医治为名,对贺子珍进行身体和精神上的双重折磨,而李敏孤苦无依,又被送进了儿童院,度过了两年的时光。

1946年,毛岸英回国了,毛岸青还在莫斯科,他常常来看望李敏,他是李敏当时能见到的唯一的亲人。有一次,毛岸青给李敏带来了许多的糖果,他和李敏一边聊天,一边指着墙上毛泽东的照片问李敏,你知道那个人是谁吗?“我知道,他是中国共产党的领袖毛泽东。”是的,那你知道吗?他还是我们的爸爸。
李敏听到毛岸青这么说,急忙打断了他的话说:“你疯了,你瞎说,他不是我们的爸爸,他不是。”毛岸青还继续坚持说是,李敏还坚持说:“他不是我爸爸,我没有爸爸,我只有妈妈。”原来,贺子珍为了保护女儿的安全,没有跟李敏述说毛泽东的事情。
毛岸青见李敏如此坚持,也不跟她争辩了,但是这件事让李敏的心里起了疑心,她觉得,或许毛泽东真的是自己的爸爸,不然岸青哥哥不会说得那么认真。
尽管李敏在努力地回想爸爸的容貌,但她却一点都不记得了,李敏想,自己的妈妈究竟在哪里啊,如果妈妈在身边,问问她不就全都明白了吗?
终于有一天,儿童院的老师来见李敏,问她想不想见自己的妈妈,李敏怎么会不想见自己的妈妈呢,她点了点头。当她被带到贺子珍的面前的时候,李敏看见了一个面容憔悴、无精打采的贺子珍,李敏的眼泪一下就止不住了,她扑到了贺子珍的怀里,大喊着妈妈、妈妈……
贺子珍看见了女儿哭着说:
  “娇娇,我的女儿,妈妈想你,妈妈想你,妈妈再也不会离开你。”
李敏和母亲分别两年之久,终于久别重逢,母女团聚,在场的人无不落泪,这一幕让李敏许多年之后仍然记忆犹新,她说:
  “失散两年了,我又见到妈妈,我们又团聚了。这骨肉分离之苦、之惨、之悲、之痛,至今铭刻在我的心中。正因为妈妈与我同尝了这人间的悲痛,所以,在我们心中,对那些过早失去父母的孩子,对那些失去儿女的父母,有着一种说不出的爱怜之情。”

1947年,李敏与贺子珍在多方努力下终于回到祖国,母女俩先是在哈尔滨生活;虽然回到了国内,但是,李敏对于毛泽东是否是她的爸爸,心中一直存疑,需要自己来亲自证实,于是,她用俄语向毛泽东写了一封信:
毛主席:
  大家都对我说,您是我的亲爸爸,我说您的亲生女儿……您到底是不是我的爸爸,我是不是你的亲闺女?请赶快告诉我,只有这样,我才能回到你身边。
很快,毛泽东就给李敏回了封信。
娇娇:
  看到你的来信,我非常高兴,我是你的亲生父亲,你是我的亲女儿……爸爸很想念你,也很喜欢你,爸爸欢迎你回来!
李敏收到父亲毛泽东的回信后,高兴地叫了起来“我爸爸来电报了,我要去北平见爸爸了!”自从延安一别后,毛泽东再也未见到大女儿娇娇;而在苏联时,当毛岸青告诉李敏,毛泽东是她父亲时,李敏始终不太相信,直到一年后亲自写信向毛泽东求证,才解开自己心中的谜团。
毛泽东为了革命事业,不仅失去了许多亲人,而其儿女在童年时也失去了父爱,革命的胜利真是来之不易!
借此文章,向毛泽东致敬!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1-16 13:04 , Processed in 0.008110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