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958|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闻名全国走向世界的东北二人转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4-30 14:48:0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浪淘沙 于 2014-4-30 14:51 编辑

                                                        闻名全国走向世界的东北二人转


        外地朋友,来到沈阳不唱卡拉OK,不洗浴,甚至不去逛太原街和中街,但是一定要看一场正宗的东北二人转。沈阳的二人转表演场所有很多:刘老根大舞台、市文化宫、群众电影院、夜总会、歌舞厅、洗浴中心、酒店、酒吧等,其中刘老根大舞台当数排头兵,泛点绿色。

观众从入场就开始被演员逗得傻笑,满场观众捧腹大笑,前仰后合,很多女客人忍俊不住哈哈大笑。场内一些女士笑声格外刺耳,那不是一般的笑,是发自内心的、忘乎所以的狂笑,一直笑到表演结束。客人们说:从来没有这样开心过。那那些演员真是活宝,也真有功夫,个个会翻跟头,劈叉、飞脚到后脑勺。什么乐器、打击乐、唱歌、小品、跳舞样样精通,尤其是一口绝活,笑话、顺口溜、口技连绵不断,京剧、地方戏唱腔很有味道,男女反串惟妙惟肖。

      作为地道的“草根”艺术,二人转是东北农民最为喜爱的一种娱乐消遣。

      东北的二人转由于赵本山而闻名全国、热销神州。和阳春白雪的歌剧、话剧相比,下里巴人受到更多老百姓的喜爱,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能雅俗共赏,能开心解闷,也是一种美。有个谜语:“¥ ”打一文艺表演形式(二人转)。二人转特别受到东北群众、特别是农民的喜爱。近年来二人转风风火火闯九州,在全国演出市场上频频告捷,甚至走出国门,走向世界。随着二人转的火爆,二人转剧场“开一家赚一家”,二人转演出比流行歌手的演唱还要“火”,观众场场爆满。

       东北二人转产生于田间地头,是东北劳动人民自己创造的文艺形式。二人转里饱藏着劳动人民的喜怒哀乐,它十分生动地反映了东北的文化、民俗、道德和观念,可以说是东北民间文化的百科全书。

二人转也叫“蹦蹦”,大约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产生并盛行于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属于一种有说有唱、载歌载舞、生动活泼的走唱类曲艺形式。语言通俗易懂,合仄押韵,幽默风趣,生活气息浓厚、富有地方特色。它的音乐唱腔是以东北民歌、大秧歌为基础,吸收了东北大鼓、莲花落、评戏、河北梆子等曲调而构成,高亢火爆,亲切动听。它的舞蹈是来自东北大秧歌,并吸收了民间舞蹈及武打成份,以及耍扇子、耍手绢等技巧。二人转的表演特点最能体现东北劳动人民对艺术美的追求。

       二人转的历史由于清末的社会动荡以及战争的缘故,文献记载大多不全,长期以来仅是在民间的流传,具体无从考证。二人转的有记载报道,清道光二年(1822)年,吉林省怀德县八家子老爷庙(普济寺)的庙会上就曾演出过蹦蹦戏。早期的二人转没有女演员,女子角色全部由男扮女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二人转”的叫法才得以流传。四平、辽源(红旗剧场闻名全国)、吉林、长春、铁岭等大、中城市,及西丰、榆树、梨树、德惠、双辽、扶余、镇赉等县,相继成立地方戏队(演出二人转)。1955年,女演员开始逐渐增多,二人转的演出基本结束了男扮女装的历史。自此,男女开始分腔,演唱讲求科学发声方法。六十年代,“二人转”的剧种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加强了编导工作,开拓了二人转的新剧目,丰富了音乐伴奏,改进了服饰,充实了舞蹈美术,演员手持道具的种类有了发展变化。在内容上对古典剧目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坚持剔除“低级、庸俗、丑恶的表演”;发展“健康、幽默、风趣的优良传统”。音乐唱腔要克服“单调、贫乏的倾向”;在表演上要求做到“唱的好听,舞的优美,逗的风趣,扮的逼真,绝活精湛”。

       1953年4月,在北京举行的第一届民间音乐舞蹈大会上,东北代表团的二人转节目正式参加演出,从此,二人转这个节目首次正式得到全国文艺界的承认,并且叫得越来越响。

      改革开放以后,“二人转”曲牌又不断出新,伴奏乐器增加了扬琴、琵琶等,并兼用武场鼓、锣、钹。演员手持道具又增加了花伞、纱巾、长绸。根据塑造人物的需要,服饰又得到相应的改进。舞台演出运用灯光色彩的变幻,烘托戏剧情境,综合艺术质量不断提高。此间涌出了大量精彩曲目,如《马前泼水》、《回杯记》、《包公断后》、《包公赔情》、《西厢·听琴》、《双比武》、《冯奎卖妻》、《水漫蓝桥》等。这些作品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久演不衰。

      在新的世纪,辽宁省铁岭市民间艺术团的二人转知名演员赵本山,立志要将二人转这个在东北有广泛群众基础的地方戏发扬光大,使其再现辉煌。2001年,由赵本山发起组办的“赵本山杯”二人转大奖赛,为二人转在新世纪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赵本山也在本次大奖赛中收了五位优秀的二人转演员为徒,他们分别是翟波、王小宝、王小力、张小飞、唐鉴君,他们都出演了赵本山自导自演的十八集农村题材轻喜剧《刘老根》。相信由这些优秀的二人转演员的努力创新、创作,会出现更多优秀的作品,将二人转这种东北的艺术推向全国,使更多的人喜欢二人转。《刘老根》续集,拍摄地点是铁岭市的清河旅游区。二人转的精彩表演展示给广大电视观众,在全国掀起了“东北二人转热”。也使全国人民对二人转这门民间艺术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象有名的演员潘长江、李静、黄晓娟、魏三等一批精英,给观众留下很深的印象。

       2007年2月23日知名表演艺术家赵本山及其弟子启程赴美国进行演出。这是中国传统的二人转艺术首次大规模“转”到北美地区。

       赵本山此次率领的辽宁民间艺术团包括30余名演员,多是在电视连续剧《刘老根》、《马大帅》、《乡村爱情》中出镜的中青年骨干演员。艺术团在洛杉矶、旧金山、休斯敦、纽约、波士顿、亚特兰大等6大城市巡演,演出《小拜年》、《猪八戒背媳妇》等二人转经典段落,还表演了拿手的小品、民族器乐演奏、模仿秀节目和其他绝活。

        近年来,二人转演出已从农村走向城市,从东北“转”向全国。赵本山创办的辽宁民间艺术团2006年演出二人转1760场,平均每天演出4.8场,演出收入达到4200万元,被文化部命名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2007年4月30日,赵本山的“刘老根大舞台”落户哈尔滨,这也是辽宁民间艺术团在省内外开设的第6家分号。

        2009年5月2日,“刘老根大舞台”北京剧场在北京前门举行开业庆典。当晚的开业演出也云集了小沈阳、丫蛋等当红“转星”,从黑土地走出来的二人转艺术正式由此落户北京城。相较于沈阳中街的“刘老根大舞台”旗舰店,北京剧场的规模更为宏大,装修风格则将东北二人转的特色,与北京四合院的氛围相互融合,古朴韵味中透着浓浓的黑土地风情。

      2013年9月30日晚,位于泰安新天街的“刘老根大舞台”举行了开业仪式。据悉,“泰安刘老根大舞台”是本山传媒继沈阳、长春、哈尔滨、北京、天津之后开办的第9家连锁剧场。 

        2014年4月17日,赵本山投巨资,在深圳莲花村,开办了他在南方的第一家深圳刘老根大舞台。令人吃惊的是,票房非常火爆!观众的掌声和笑声,丝毫不比东北的刘老根大舞台差。二人转在广东没有语言障碍。开业当晚,就有观众和记者质疑赵本山:“刘老根大舞台”在南方市场是否会水土不服?当时,只见赵本山信心十足。他坦言:“就跟以前卖电视剧是一样的,怕南方观众看不懂,但后来‘乡村爱情’系列剧,在深圳卫视的收视都很高。担心是应该的,但走近观众更是重要的。深圳已经不是三十年前的小渔村,所以我想会接受,没问题的,就算到了香港,二人转也有人看的,它应该是全国粮票。”

        从辽宁省铁岭市走出来的民间艺术家赵本山,多年来以“笑星”身份在央视春节联欢晚会演出小品,但实质上他更钟情于“二人转”艺术的传播。由他领衔创办的辽宁民间艺术团,3年前在沈阳“刘老根大舞台”演出“二人转”,积极培育市场,成为观光游客在沈阳的“首选文化节目”。此后,赵本山又在沈阳开设了“刘老根大舞台”二部、三部,在长春、天津陆续布点扎寨,丰富了城市的文化生活。赵本山大力倡导绿色“二人转”,并凭借个人声望强力推介,将“二人转”这个有300年历史的东北民间艺术,首次“转”进了北京人民大会堂舞台,首次成功组织了全国百场巡演,首次赴美国演出并赢得一片掌声。

       赵本山认为,“二人转”不是高雅艺术,可以“土”可以“俗”,但绝不可以低级。他坦言,黄色低俗的“二人转”是自己的心头大患,告诫“二人转”演员们学会自律,学会尊重自己,这样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

       二人转的演出形式大致可分为3种。最主要的一种是二人化装成一丑一旦的对唱形式,边说边唱,边唱边舞,这是名副其实的“二人转”,如《西厢》、《兰桥》。一种是一人且唱且舞,称为单出头,如《洪月娥做梦》。一种是演员以角色出现在舞台上唱戏,这种形式称“拉场戏”,如《包公赔情》。二人转的音乐唱腔极为丰富,素有“九腔十八调,七十二嗨嗨”之称。其结构为曲牌联缀体,其中包括胡胡腔、喇叭牌子、红柳子、抱板、三节板、文嗨嗨、武嗨嗨、大鼓调、大救驾、小翻车、哭糜子、大悲调、五字锦、压巴生、靠山调等。二人转的传统曲目非常丰富,计有三百多个。艺人有“四梁四柱”之说。“四梁”指的是大四套曲目,有《钢鉴》、《清律》、《浔阳楼》和《铁冠图》。“四柱”指的是小四套曲目,有《西厢》、《兰桥》、《阴魂阵》和《李翠莲盘道》。这也是二人转艺人的拿手曲目。此外,还有《双锁山》、《华容道》等。近几十年来,又有大批的新创作曲目,如《丰收桥》、《接姑娘》、《柳春桃》等,均深受欢迎。

        2006年6月2日,东北二人转成功入选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是对东北二人转到认可,也是是对东北二人转演员的认可。2008年,为东北二人转发展、传播作出较大贡献的赵本山成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沙发
发表于 2014-4-30 15:37:28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123 于 2014-4-30 17:50 编辑

  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板凳
发表于 2014-4-30 16:00:09 |只看该作者
我是铁岭人,五六岁就在铁岭“小楼子”看二人转。
志愿军伤员看戏不要票,我姥姥就求他们带我进
戏园子。都是雅座。我也能唱几段儿。
有些“小帽”是民歌。有人误认为是二人转了。其
实,二人转是“成本大套”的,九腔十八调,老有
意思了。《大西厢》,《蓝桥会》,《李三娘打水》
《杨二舍化缘》,《马寡妇开店》等段子我都看过。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地板
发表于 2014-4-30 17:56:40 |只看该作者

    能俗雅共赏,能开心解闷,也是一种美。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5#
发表于 2014-4-30 19:20:48 |只看该作者
“二人转”可以“土”,可以“俗”,但绝不可以低级。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6#
发表于 2014-4-30 20:37:33 |只看该作者
发扬健康、幽默、风趣的优良传统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14 22:10 , Processed in 0.011162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