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36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对越反击战最深刻教训:缴获了高射机枪打不响,眼睁睁放跑敌人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12-16 15:48:3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对越反击战最深刻教训:缴获了高射机枪打不响,眼睁睁放跑敌人                                    

            

        2019-12-16 18:20                    

                          据《在听取中印边界东段自卫反击作战情况汇报时的插话》记载:“工人农民的军队,党领导的军队,不能打胜仗呀?不能把进攻的敌人打下去呀?别的星球上的,如果来了怎么办,现在我们没有经验。地球上的,我看就是要把它整下去!”
正如主席所说,中国人民的军队要做就得做地表最强。

不出则已,一出惊人
1979年的对越反击战中,在短短的一月之内,解放军便将侵略我国领土的越军给击溃了,且这一击给越南带来的负面后果是很大的,战后越南的经济数年停滞不前。
据《越南人民军50年》中的一组数据便可见解放军对越南到底造成了多大的影响。
1979年2.17日-3.18日的战斗,越南方面被摧毁了45000座农舍,60万平方米城市住宅,900所学校,428所医院。
短短一月,越南国内建设几乎被全部摧毁,这亦可看出我国的解放军实力究竟有多强。
武器时代,机枪成战场优势
士兵作战能力高低自然是战争能否取得胜利的关键,不过随着科技的日益先进,武器也是越来越发达,成为了战场上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此次所以说的就是战争中常用的武器——机枪。在对越反击战中,高射机枪则是越军最常用的武器,亦是解放军难以抵挡的力量。

高射机枪,顾名思义,就是有一定仰射角度,能够用于对付低空的目标,进行锁定、攻击歼灭的大口径机枪。这种机枪最初研制出来的目地是对空射击,以对付于低空飞行的战斗机、俯冲机,并且还能够射击空降兵。
并且因为高射机枪的口径大,通常是14.5毫米的二联,或者是12.7毫米的二联。机枪的火力猛,射速很快,速度能够达到900米\秒,有效射程则是在2000米左右。
这种射程远,而且威力大的武器用来对付距离较远的步兵,其厉害程度是可想而知的。
实力虽强悍,却遇机枪无可奈何
在1979年的中越战争中,越军作战有两个特点,使得这种武器注定成为了对我军威胁最大的武器之一。
第一,在这场战争中,解放军是进攻的一方,而越军是防守的一方,高射机枪的优点在防守中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第二,因为越南的北部多山,并且道路稀少,只要越军在道路两侧制高点上部署高射机枪,必然会给我军的进攻造成了重大的困难。
不过所说,对机枪的无可奈何并不是指我军无法抵挡机枪的威力,而是在得到机枪时,我军的士兵们却不知道如何使用,而因此放走了不少的敌人。

实战证明,一专多用是必然
1979年3月2日时,广西军区的一个团奉命在横模地区坚守,这个团的7连在8号高地进行防御,因部队在夺取8号阵地时,得到了越军两支12.7高射机枪,还有几千发的子弹。
然而令人尴尬的是,面对这样的重型武器,整个7连的全部战士却是没有一人会使用它,最后只好闲置在战壕里。
在3月4日的下午2点,9连的士兵开始对1号阵地的越军进行攻击,一开始,战士们冲到了该高地的半山腰,却不得已被越军的高射机枪拦截,甚至9名战士受伤身亡。
因无法冲出去,9连的士兵们,全部都被阻在山腰里的一处凹地之中,撤退也成了一个难题。
此时有一个方法,因1号高地距离7连的8号高地只有1000多米,正是在高射机枪的有效射程只内,若是能够对1号高地进行射击的话,就能够轻而易举地解决这个困境。
但是,7连空有两挺高射机枪,却全连都没有一个人会使用,最终导致了无法对9连进行火力支援,只能是紧急派兵从侧翼冲锋支援9连。

但是,还是牺牲了4名战士,才帮助9连顺利撤退,待重新部署以夺取1号阵地。
小结
诸如此类,中国的士兵千辛万苦,或者是在极度危险的情况下才缴获的敌人的高级武器,但最终却因不会使用,而导致放跑敌人,这样的例子在对越反击战中并不少见。
更为严重的是,看着战友因负伤而倒下,而手握武器的战士却因不会使用而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这是多么悲哀的事情,归根到底,仍然是单兵训练不够关,才导致了如此窘境。
参考资料:《在听取中印边界东段自卫反击作战情况汇报时的插话》、《越南人民军50年(1944~1994)》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9-4 15:38 , Processed in 0.007730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