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中,东北野战军为何发展最为迅猛?这三个原因至关重要 2019-12-07 17:39
1945年10月,为执行发展东北的战略任务,我军先后抽调多支部队进入东北,组成了东北人民自治军。到了1945年11月,东北人民自治军改编为东北民主联军(即东北野战军的前身),当时的总兵力约有27万人。后来,东北民主联军于1948年1月改编为东北野战军,东北野战军于1949年3月改编为第四野战军。据统计到了1950年1月,第四野战军的总兵力已经达到了150万人左右。那么,东北野战军为何发展得如此迅猛呢?以下这三个原因非常重要。 ![]() 首先,东北野战军所处的东北地区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东北地区地域广阔、物质资源非常丰富,而且工农业的基础非常雄厚,可以说粮食、弹药、兵源非常充足。再加上在解放战争初期,我军先后抽调部队开赴东北,先后组建了东满、南满、西满等多个稳固的根据地,这就为后来东北野战军的逐渐和发展壮大提供物质前提条件。同时,东北地区背靠苏蒙朝,国民党方面要想进攻东北,只能从南面进攻,这样一来东北野战军就避免了陷入被包围的危险,在战略上可以占据一定的主动性。 ![]() 其次,东北野战军发展的基础非常好。这里所说的基础,指的是东北野战军的组成部队,在解放战争初期先后进入东北的部队大多都是我军的精锐兵力,比如说八路军山东军区主力部队、新四军第三师、陕甘宁边区部队等,这些都是老牌的革命队伍,意志坚定,战斗力非常强。这就为后来东北野战军的发展以及战斗力不断提升,打下来坚实的基础。另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国民党方面在东北地区的最高军事期望就是控制长春、沈阳等各个大城市,在东北地区投入的兵力并不是很多(相对于在华东投入的兵力来讲)。 ![]() 最后,东北野战军占据有战略战术方面的优势。正如前面所说,国民党方面的主要目标是控制各个大城市,而各个大城市相隔较远,很容易被东北野战军分割包围,比较容易实施围点打援的战术,从而逐渐消灭敌人的有生兵力。而且东北地区地域辽阔,有利于打运动战,而不利于打城市攻坚战,东北野战军很好地利用了这一点,比如在辽沈战役中,东北野战军以锦州为首要攻击目标,从而形成了对国民党军队的战略大包围,最终取得了辽沈战役的完全胜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