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13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陈子昂和射洪“读书台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4-17 18:17:2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青年陈子昂的读书台:从“小侠士”到“以公济天下”   

        2016年04月16日 09:27
           作者:岳定海

陈子昂读书台正门

陈子昂读书台局部

提到四川古代的著名诗人,陈子昂是绝对绕不过去的。在射洪县城北23公里处的金华山上,有个陈子昂读书台,这是初唐诗人陈子昂青年时代读书的地方。原名读书堂,或称陈公学堂。
陈子昂的“风骨”因射洪得名:境内有涪江与梓江在独坐山下汇合,史称“流急如箭,奔射涪江口”,蜀人称水口为“洪”,故名之。
陈子昂,字伯玉,于唐高宗显庆三年(656)生于梓州射洪县武东山下,家园依山傍水,树林环绕,既有大户之殷实,也有门第之幽香。
射洪县文史资料介绍,陈子昂的父亲叫陈元敬,子昂弱冠便秉承乃父气质,体貌刚健,个性耿直,讲义气,重承诺,好狩猎,喜任侠。到18岁那年,因击剑误伤他人,陈子昂幡然醒悟,发愤读书,由于天资聪颖,昼夜攻读,短短几年时间,竟然熟稔诸子百家著作,尤对安邦治国的学问以及游说国君的纵横术着迷,在他后来的著作《谏政理书》中,他讲到“臣子昂……以事亲余暇得读书,窃少好三皇五帝霸王之经。历观《经》《坟》,旁览代史,原其政理,察其兴亡。自伏羲、神农之初,至于周、隋之际,驰骋数百年,虽未得其详,而略可知也。”从中亦可看出他由一个尚凭热血贲张的“小侠士”向“以公济天下”的可贵转变。

陈子昂

陈子昂的气质性格、政治思想、审美情趣、诗歌创作,无不积淀着巴蜀传统文化的痕迹,与故乡四川有着密切的联系。他大约于唐高宗仪凤三年(678)乘舟出川前往长安国子监深造,在其属下的律学馆学习,主要研习法律,同学中有郭元振、赵彦昭,二人与陈子昂友好,后来郭、赵两人均官至宰相。
这里还穿插一个小故事,《太平广记》卷载述:陈子昂居都十年,仍“不为人知”,长安东市有人卖胡琴,要价百万,围观者嫌贵而无人问津,子昂见之,倾囊而购,周围的人惊讶,陈子昂欣欣然,有人问其住所,陈子昂告诉在东市西面,并恭请诸位光临。时人想一看究竟,于次日应邀前往赴宴,席间陈子昂怒斥工匠造琴之粗鄙,而举琴掼出摔得粉碎,趁势将自己早准备好的诗文赠送与会者,“一日之内,声华溢都”,由此,西蜀陈子昂便在人才显赫的京都开始崭露头角。
陈子昂是在武则天临朝称制不久中了乙科进士,这也让他产生了“春风得意马蹄疾”之感。唐垂拱二年(685),武则天下令设置左、右拾遗,陈子昂服阙归朝后,迁官为右拾遗,专职讽谏。
唐通天元年(696)8月,武则天令建安王武攸宜担任右武威卫大将军,清边道行军大总管,召集天下骁勇者抗击契丹叛军,陈子昂一见“以身许国”的时机到来,慨然应征,参加了武攸宜的幕府,担任军中参谋,意气风发地参与征讨契丹叛乱。谁知武攸宜刚愎自用,对多次提出良计的陈子昂排斥为军曹,只管“草拟文书”,陈子昂郁闷不已,驱马蓟城,望着乌云翻卷的天空与硝烟四起的战场,他一气呵成,写下著名的《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此组诗,慷慨激昂,遒劲有力,是一曲济世而不得的英雄悲歌。卢藏用在《陈氏别传》里写道,陈子昂登蓟北楼,“乃泫然流涕而歌曰”: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诗仅22字,却创造了雄浑苍茫意境,亦被后世赞为“洪钟巨响”,而为历代仰视。
陈子昂一直关怀四川家乡人民的疾苦。他当年在《上蜀川安危事》的奏疏中,曾经对诸羌的进犯感到忧虑,对蜀川人民“失业”“逃亡”深表同情,对“官人贪暴”“侵渔”“剥夺”百姓的罪恶加以愤慨的指责。
《永乐大典》卷3134记载,光启三年(887年)诗人牛乔入蜀至金华山,于九月二十六日作《登陈拾遗书台览杜工部留题慨然成韵》一诗,其中有“步出县西郊,攀蔓登峭壁……北厢引危槛,工部曾刻石”,表明唐代大诗人杜甫还曾在射洪留题过石刻。
岳定海文/图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28 05:10 , Processed in 0.007176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