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浪淘沙 于 2016-1-14 19:21 编辑
电影与地名(二)
电影故事都是在某一地域发生的,因此,电影与地名密不可分,有很多电影片名中都含有地名。比如,《羊城暗哨》、《战上海》、《黑山阻击战》、《天山的红花》、《延安游击队》、《狼牙山五壮士》、《昆仑山上一棵草》、《风雪大别山》、《金沙江畔》、《鄂尔多斯风暴》、《西安事变》、《上甘岭》、《天云山传奇》、《庐山恋》等等。本次介绍的是电影《羊城暗哨》与“羊城”、《黑山阻击战》与“黑山”。
一、电影《羊城暗哨》与“羊城” 1、电影《羊城暗哨》是1957年上海海燕电影制片厂拍摄的一部反特故事片。 导演:卢珏 摄影:朱静 主要演员:有冯喆、狄梵、凌云、于飞、夏天。 故事的主要内容:20世纪50年代,一名代号209的特务被边防军捕获,他在供出与广州特务头子“梅姨”的联络暗号及地点后重伤死去,为将敌特组织一网打尽,公安人员王练冒名209,按地点先后与特务“小神仙”和自称“八姑”的女人接头,并与八姑以假夫妻身份活动。王练经过细心侦查,发现八姑要挟陈医生赴港参加所谓的“中国人民代表控诉团”,到联合国去公开诬蔑新中国。陈医生因自己有历史问题,面对特务的威胁准备一死了之,但幸被我方及时抢救过来,在我方耐心诚恳的劝说下终于解除了疑虑。他终于认清了是非,并要协助我方破获特务组织。特务劫船开往香港,王练随八姑上了船,得悉梅姨原来就是八姑家的女仆刘嫂,而梅姨也识破了王练的真实身份,并欲置王练于死地。我公安人员及时赶到,将敌人一网打尽。王练又冒着生命危险在千钧一发的时刻将敌人启动的定时炸弹扔进了海中。
影片这是50年代反特题材影片中里程碑式的作品,它以全新的角度,表现了我公安人员不怕牺牲、与敌特斗智斗勇的惊险故事。影片围绕寻找梅姨的悬念展开,设置了一个又一个曲折的情节,塑造出王练、八姑、梅姨等一个个性格突出的人物,起到出其不意、扣人心弦的艺术效果。本片是导演卢珏独立执导的第一部电影,他成功把握了事件、环境、人物、悬念之间的复杂关系,使影片带给观众一气呵成、酣畅淋漓的感觉,深受观众喜爱 2、“羊城”-广州。广州是广东省省会。广州港是世界上惟一两千年不衰的港口。广州历史名城的发展与广州港的发展是紧密联系的。
广州位于中国大陆南方,是广东省省会,面积达7434.4平方公里,是广东省政治、经济、科技、教育和文化中心,素有 “中国的南大门”、“花城、羊城、穗城”、“中国南方最大的海滨城市”、“著名商埠”、和“不夜城”等美称.近年更荣获“国际花园城市”的光荣称号,捧回了被国际上称为“绿色奥斯卡”的大奖,成为世界上获此殊荣人口最多的城市。近年来,广州的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更为显著增强,为国家、为广东省所作的贡献越来越大,生产总值(GDP)在国内大城市中位居前列。
广州为什么又称“羊城”、“穗城”呢?这里面有一个非常美丽的传说。 相传,有一年,楚庭因连年灾害,田地荒芜.农业失收,百姓饥荒。有一天.天空出现五朵祥云,上有五位仙人 身穿红橙黄绿紫五色彩衣,分别骑着五只不同颜色的仙羊,仙羊各口衔一棵一茎六穗的稻子,徐徐降落在这座城市。仙人把稻子赠予百姓、把五只羊留下,祝愿这里永无饥荒,然后腾空而去。
从此,广州成了岭南最富庶的地方,也开始有了“羊城”。“五羊城”、“穗城”之称。后来广州的百姓还在惠福西路修建“五仙观”来纪念这五位造福广州的仙人。你们若不信,可到五仙观的东侧看看,至今那里还有一块巨大的红砂岩脚印状的凹穴,那就是“仙人拇迹”。你们还不信,可再到越秀山麓.那里存立有一座“古之楚庭”的名牌坊,它告诉人们,广州最古老的名字叫“楚庭”。
在今天.五羊巳成为广州的城徽标志。细心的游客会发现,“羊城“这一别称,已渗透到广州生活的各方面:书有《羊城古钞》,刊有《羊城古今》,报有《羊城晚报》,是有“羊城八景”;乃至许多楼字商标、公司社团、名胜古迹均以“羊城”命名;“五仙观”如今尚存,“仙人拇迹”依然可见;仙湖街、仙邻巷、五仙门等都还粘有一点“仙”气——“五羊仙”的神话,可谓影响深远。
二、电影《黑山阻击战》与“黑山” 1、电影《黑山阻击战》 电影《黑山阻击战》于1958年由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 导演:刘沛然、郝光; 编剧:毛峰、陆柱国; 主演:张世凯(纵队司令员)、白平(纵队政委)、邢吉(雷师长)、苏友邻(鲁师长)、安伯英(后勤部长)
1948年10月,初冬的东北,辽沈战役进行到了关键时刻。东北野战军第十纵队奉命在黑山、大虎山一带构筑工事,准备狙击西进援锦的国民党廖耀湘兵团。电影《黑山阻击战》就描写了这一战役。 影片将事实与虚构相结合,101高地的反复争夺、司令员亲上前线、官兵同仇敌忾、战争场面的惨烈……这些都是有史实原型的,加之含蓄的战场爱情、朴实的表演风格、鲜活的人物性格、酣畅的胜利场景……正如此,所以才会令这部影片在不经意的观摩中打动我。
影片基本按照史实描述了黑山战役的全过程,在武器、后勤都落后于对手的情形下,身着单衣的东北野战军战士,用顽强的意志、自己的鲜血,打败了由飞机大炮武装的国民党军队。这场战役是惨烈的,整个黑山打成了黑血之山。十余万人马的廖耀湘兵团,几天之内,从国民党军队的编制中永远消失了。
影片最大的成功就是塑造了一位鲜活的我军高级将领形象——纵队司令员。他坚毅、果敢、沉着、粗旷,而且还有一种秀慧蕴藏内心。他凝神的双眸、挺拔的身躯、寒风中的矫健、马背上的英姿、炮火中的果敢,还有那胜利时放纵的大笑,全方位展现了一个我军高级将领的飞扬风采。片中有一段司令员弹奏风琴的情节,无疑是虚构的,但我认为特别的好,给人物增添了一个个性化的亮点。
2、“黑山”。黑山县属辽宁省锦州市辖县,总面积2500平方千米,总人口64万,有汉、满、回、蒙古、朝鲜等16个民族。 黑山明代名镇远堡,清初又叫小河山,小黑山。县城东北隅有小黑山,古上帝庙建于其颠。该山虽不甚高,但登临其上,远望群山,近瞻县街,如在足下。黑山之名系依此山而得。
黑山,战国时期属燕国辽东郡地。秦统一中国后,黑山境仍属于辽东郡。西汉时属幽州刺支部辽东郡。东汉属辽东属国,三国时属幽州昌黎郡(今义县)。西晋时属平州(今辽阳)昌黎郡(今义县)。东晋十六国前燕、前秦、后燕仍属平州昌黎郡。南北朝时为营州地。隋朝属燕郡(今义县)。唐属安东都护府。辽代属东京道显州奉先军。金时属北京路广宁府。元朝属广宁府路,境内设望平县。明属广宁卫。满清入关后,本境分属广宁县及新民县地。嗣后,清政府为了镇压义和团运动,清除鞭长莫及之弊,乃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始在广宁、新民分治,置官设县,名为镇安县(并于小三家子设镇安分县)。1914年1月,因与陕西镇安县同名,后改为黑山县,隶属于奉天省辽沈道,1929年属辽宁省。1932年属奉天省。1935年属锦州省。1949年属辽西省。1954年属辽宁省锦州市辖县至今。
黑山县处于关内外交通要冲,在人民解放战争中,黑山曾是著名的黑山阻击战、辽西会战的主要战场。黑山西北部多低山土岗,中部和南部为冲积平原,绕阳河、东沙河、羊肠河3条河流从境内穿过。黑山土质肥沃,是全国重点产粮县,辽宁省商品粮基地之一,主产高粱、玉米、水稻、大豆、花生、小麦。由于粮多、菜多,畜牧业发展迅速。矿产资源已开采和探明的有膨润土、煤、沸石、珍珠岩、玛瑙石、石油、绵石等。其中膨润土储量约6亿吨,质量之优居全国之冠,是目前亚洲第一大矿。黑山交通十分发达,京沈线、大郑线、高新线三条铁路贯穿境内,其中大虎山站、新立屯站为辽宁主要枢纽站;国道102线穿越黑山县的7个乡(镇),全县已形成以国省公路为骨架,以县乡公路为网络的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络,沈山铁路大虎山站客货运输已实现了陆海空联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