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33句经典名句,看后对自己的人生,事业都大有益处
2024-03-13 16:03
发布于:山东省
你是否因为工作业绩不好,而焦头烂额?你是否因为孩子成绩不好,而忧心忡忡? 你是否因为人际关系不好,而郁郁寡欢? 不妨看看《道德经》这本书,许多困惑也许会迎刃而解。 先秦时期的春秋战国时代,是我国思想和文化最为辉煌灿烂、群星璀璨的时代,诞生了老子、孔子、韩非子等等著名思想家。先秦诸子百家的思想言论,一时间百家争鸣,道儒法齐头并进、是任何时代都没有的盛况,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老子的道德经也诞生于这个时代,比其他两家的经典都早一点,后续渐渐成为“万经之王”。里面的句子也被后世先贤从各种角度解读,在这里给大家整理道德经33句经典名句,熟悉背诵理解后,对自己的人生、事业都大有益处。 老子经典名言: 1·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译文: 道是独一无二的,道本身包含阴阳二气,阴阳二气相交而形成一种适匀的状态,万物在这种状态中产生。 道生的一,那个一就是心,心念一动,就有善恶,也是阴阳,也就是二,善恶互相交织,就是三、思想越来越复杂,就是世间万象。世间万事都是各人自心的演绎。自编、自导、自演,都是幻觉。无论是伏羲的《易》,还是佛陀出世,都是为了告诉众生这个唯一的真相。明白这个真相的人叫“见道"。 2·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译文: 人必须遵循地的规律特性,地的原则是服从于天,天以道作为运行的依据,而道就是自然而然,不加造作。 3· 天下之至柔,驰骋于天下之至坚。 译文: 天下最柔的东西,反而能驰骋穿越天下最坚硬的东西之中。“柔弱胜刚强”,深刻提示了“道”的本性。 4· 为之于未有, 治之于未乱。 译文: 做事情要在它尙未发生以前就处理妥当;治理国政,要在祸乱没有产生以前就早做准备。 5·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译文: 老子阐明了水利万物、不争的两大德性,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厌恶的低洼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 6· 挫其锐,解其纷, 和其光同其尘。 译文: 消磨它的锋锐,消除它的纷扰,调和它的光辉,混同于尘垢。 7· 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译文: 最方正的东西,反而没有棱角;非常大的器是不需要雕琢之工的;越好的音乐越悠远潜低,越好的形象越飘渺宏远。 8·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译文: 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是循环往复的,道在发挥的时候,用的是柔弱的方法,它顺其自然,任由一切事物依照自然规律发展变化。 9·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日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译文: 三宝即三德,慈是拥有了包容万物的美德,俭是节制欲望,内心虚静;不敢为天下先是体会大道无为的精神,谦和卑下。 10·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译文: 最完美的事物,看起来好像有所欠缺的样子,但是却能够永不败坏。最充盈的东西,看起来却好像虚无的样子,用之无穷。 11·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译文: 天下的难事,必定发生于容易,天下的大事,必定起于细微。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小事不做,大事不成! 12·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译文: 天地对万物一视同仁,没有任何偏爱,任凭万物自行荣枯。同样地,圣人对待百姓也没有任何偏爱,让他们自行兴衰。 13·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解释: 合抱的大树,生长于细小的萌芽;极高的高台,筑起于每一堆泥土;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 14·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解释: 做事情如果到结束时仍如开始时那么慎重,就不会有失败的事了。 15·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解释: 了解他人的人,只能算是聪明。能够了解自己的人,才算是真正的有智慧。能够战胜别人只能算是有力,能够战胜自己才能算是真正的强者。 16· 目中有人才有路, 心中有爱才有度。 [释义]: 做任何事情都要留点分寸,留点余地,多想想身边的人和家人;眼里容得下他人,自己的人生之路才能走好,心里装着对别人的爱,才能撑起大度的气场。 17·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解释: 缤纷的色彩,使人眼花缭乱;嘈杂的音调,使人听觉失灵;丰盛的食物,使人舌不知味;纵情狩猎,使人心情放荡发狂;稀有的物品,使人行为不轨。 18· 处其厚不居其薄, 处其实不居其华。 译文: 所以大丈夫立身敦厚,不居于浇薄;存心朴实,不居于虚华。 19·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解释: 真实可信的话不漂亮,漂亮的话不真实。善良的人不巧说,巧说的人不善良。真正有知识的人不卖弄,卖弄自己懂得多的人不是真有知识。 20· 天之道,损有餘而补不足。 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餘。 译文: 自然的法则,是减损有余的,增补不足的;社会的法则却不相同,而是减损不足的,增补有余的。 21·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译文: 唯有不争的处事态度,天下才会没有人能与之抗衡。 22·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释义: 保持纯洁朴实的本性,减少私欲杂念,抛弃圣智礼法的浮文,才能免于忧患。 23· 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似鄙。 释义: 世人都自认为自己很聪明,做的事很对,我却独自认识到我的愚笨和无知。 24·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译文 人说的话多,往往会使自己陷入困境,还不如保持虚静沉默,把话留在心里。 25· 致虚极;守静篤。 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释义: 尽力使心灵的虚寂达到极点,使生活清静坚守不变。万物都一齐蓬勃生长,我从而考察其往复的道理。 26·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译文] 不只看到自己便能更明了世事:不自以为是,反而能更彰显自己;不自我夸耀,反而能成就功业;不自高自大,所以能长期有所长进,因为不争,所以天下都难与之争。 27·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长短相形,高下相倾, 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译文: 有和无互相转化,难和易互相形成,长和短互相显现,高和下互相充实,音与声互相谐和,前和后互相接随,这是永恒的。 28·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释义: 以无为的态度去有所作为,以不滋事的方法去处理事物,以恬淡无味当作有味 29·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译文] 天地长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久,是因其不是为自己而生存,所以能够长久生存。 30· 祸兮福之所倚 福兮祸之所伏 译文 福祸相依,互相转化。坏事可引发好结果,好事可引发坏结果。顺境谦虚谨慎,避免滋生灾祸。逆境百折不挠,逆境变顺境。 31·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译文] 狂暴的飓风刮不了一个早晨,倾盆大雨下不一天。 32·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弛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译文] 五颜六色使人眼花缭乱,五音(铿锵)使人听觉不敏,五味悦口使人口味败坏,驰马打猎使人心发狂,珍贵的财物使人偷和抢。 33· 心不死,则道不生 ;欲不灭,则道不存;心不苦,则智不开;身不苦,则福禄不厚。 志不坚,则事不成;行不端, 则心不安;心不安,则睡不着;睡不着,则神不振。 译文: 天无绝人之路,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动心忍性,然后施行之,增益其所不能。正所谓: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绝处逢生,则春暖花开! 治人先治心,心静智慧生;大智大勇之人,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懂契机、赢未来。 不经一番寒彻骨, 怎得梅花扑鼻香;不经一事,不长一智; 不尝人间醋与墨,哪懂人生酸与黑;所有大彻大悟之人,都曾经历过无药可救 ,王阳明生死之间 龙场悟道 ;朱元璋居破庙,穷困潦倒之中,看到了希望…… 凡事不破则不立 ,废铁成刚 则浴火重生;凤凰涅槃 ,向死而生;化茧为蝶,蜕变成功;没有一帆风顺的路,只有灵犀一动的痛;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倘若穷途末路, 那便势如破竹;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前途;悟空了,才发现阿弥陀佛! 老子(公元前571年-公元前471年),姓李名耳,字聃,字伯阳(或曰谥伯阳)。据《史记》等多部古籍记载,老子是春秋时期的陈国苦县人(今河南省鹿邑县),在老子去世后,苦县又属于战国楚国和汉朝楚国。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老庄”。在唐朝,被追认为李姓始祖。曾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