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23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祝允明27岁小楷《千字文》,循规蹈矩,清劲端庄,不染俗尘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7-7 08:10:3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祝允明27岁小楷《千字文》,循规蹈矩,清劲端庄,不染俗尘                                                             2024-07-06 20:43                                        

发布于:山西省

   
                          

祝允明小楷《千字文》

此《千字文》书於成化二十二年。为祝枝山二十七岁所书,为其早期作品,字态笔意,虽不足奇宕潇洒,而沉着痛快则过之,取法钟繇《宣示表》,而参以二王笔意,不拘泥于点画形质,而体势神韵,已见自家风格之端倪。是其传世作品中不可多得的小楷作品。


祝允明(1461—1527)明代著名书法家,字希哲,生而枝指,号枝山,又号枝指生,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擅诗文,尤工书法,名动海内,与徐祯卿、唐寅、文徵明号称“吴中四才子”,是明代中期书画家中的代表人物。他早年在祖父祝颢(1405一1483)、外祖父徐有贞(1407-1472)及岳父李应祯(1431-1493)的熏陶下,书法主要从晋唐入手,打下扎实的基础,其中最为人称道就是草书与小楷。他的书法成就之所以能超越时伦,至今仍具有广泛的艺术影响力,不仅是由于他的天赋和勤奋,更是因为他的艺术成就是深植于传统的沃土之上的,沿晋游唐,守而勿失。

祝允明的小楷书法之所以能够享此盛誉,得益于他能够以古为师,在传承的同时有所发展,精学古人的基础上微变其意,并融入自己的想法,加之他的草书功力非常扎实,故而他能既写魏晋风韵端严的小楷,又能为狂草泼墨淋漓,释放心绪。祝允明将二者运用自如相互借鉴,形成了他独具一格的风貌。
祝枝山《论书帖》有云:“有功无性,神采不生;有性无功,神采不实。”他认为在进行书法创作时应当将技法与精神世界相结合,二者缺一不可,这一点深受其岳父李应祯的影响,李应祯针对台阁体提出的学书思想,就是自我创新意识,这种思想的熏陶使得祝允明一直秉承着学习古人与抒发胸臆相结合的学书理念,他在精学古人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思想,形成自家风貌,既有迹可循,又得以释放情意。
祝允明的小楷打破了台阁体的束缚,带领明中小楷书家如文徵明、王宠等人走向了一条正确的学书道路,并且祝允明非常注重在习书过程中兼有己意,能够借习书以抒发胸臆,对晚明个性解放思潮的兴起也有一定的推动作用。虽然后人对其草书评价多于楷书,但我们仍不可忽视他的楷书价值,他打开了这一时期小楷书家的思绪,使得书坛呈现出多姿多彩地风貌,这种影响持续到明末清初才被董其昌所取代。


















-end-
—版权声明—
本公众号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因无法溯源而未及时与原作者沟通,现声明,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账号转载的文章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绝无商业用途,如无意中侵犯了哪个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等的知识产权,请私信后台,本公众号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并致歉。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9-2 19:09 , Processed in 0.008605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