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25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这位18岁少年的画凭何成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5-24 04:51:2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兰天 于 2016-5-24 04:56 编辑

       
这位18岁少年的画凭何成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宝库2016.05.22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是中国美术史的丰碑,华夏文明的巨著,能跻身此行列的画家名字大都如雷贯耳,如黄公望、顾恺之、韩滉等。只有一人,他的传世作品仅此一幅,历史上对他的记载也仅有寥寥数字,而且他作此杰作的时候年方十八。

                                                                            这位十八岁的少年就是王希孟,他究竟是凭何打败了千年来成千上万的画家跻身《中国十大传世名画》名列的呢?

画作如此厉害,为何历史上仅有寥寥数语的记载?是他除此画之外太平凡,还是有人刻意掩盖?

我们就着这些疑点,一一去探索。
                                                                                            
千里江山图》 王希孟 51.5×1191.5cm 绢本 青绿设色 现藏故宫博物院  

          一幅画能成为传世杰作,必有其过人之处,或是在某种意境、技法上达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巅峰,或是开创了某种新领域影响了几百年几个朝代的画风。那我们来看看这幅《千里江山图》到底厉害在哪里。

远观近睹均令人惊服

                                                                            远观《千里江山图》,三丈的绢本大手卷徐徐展开,千山万壑争雄竞秀,江河交错,烟波浩淼,气势十分雄伟壮丽。画面上江水浩荡,浩渺天际,应是南方水色;而群山起伏,略少平原,危峰高耸,岩断崖,却是北方山景。构图上充分运用“平远”、“高远”、“深远”的结合,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近观此画更令人叹服,如此气势磅礴的画面,却一笔一划描绘了流溪飞泉、水村野市、渔船游艇、桥梁水车、茅蓬楼阁,以及捕鱼、游赏、行旅、呼渡等人物的活动,浓重而鲜活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每个局部都可以是一幅画,景物繁多,气象万千。
                                                                            山间小桥下,承载着两位着白衣文人的小舟,缓缓地穿行而过。
                                                                            刚下船的几个人吃力地在山间小路上爬行着,他们要去山丘顶上的大宅院,宅院上的门童似乎已经恭候多时。
                                                                            他的画,细致到江上的桥梁,你都可以一一数出。这座巨大的木制结构梁柱,下有三十二蹬,中间建有宫殿式的两层楼阁,宛如一道彩虹,十分壮观。

王希孟描绘对象时,用笔十分精细,一丝不苟,浩瀚的河水均用细笔勾出波纹,树上的花叶,都用色、墨一一点出,细小如豆的人物,服饰也各有区别。但同时又有取舍提炼,如人物不勾衣褶,着重表现动态,显得生动活泼,众多的桥梁、船只、房屋、水榭,形制和位置都不尽相同,毫无繁复之感。

色彩鲜艳而不媚俗

长久以来, 人们往往把水墨当作中国绘画的唯一传统, 而忽视了色彩的重要地位, 作为中国色彩画重要代表的青绿山水长期不被重视。

而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水墨与色彩是并重的,他这幅画就是宋代青绿山水最杰出的作品之一。
                                                                            在笔墨色彩运用上,他强调统一又富于变化,全幅青山绿水的鲜亮色调相当强烈,但其间又以不同浓淡和掺粉加储的色泽来渲染树石水天,形成变化多端的效果。刻划形象轮廓,主要还是运用青绿山水传统的勾勒法,但也融汇了其他技法,如树干用没骨法,屋宇用界画,远山有写意用笔,山坡有效法和点染,丰富充实了青绿山水的表现能力。

画面中的山石以大青绿设色,也就是在勾、皴后,先以赭石铺底,然后上石青石绿,层层叠加。用娴熟的笔法表现出了石青石绿两种矿物质颜料的厚重,苍翠画轮廓,色彩或浑厚或轻盈,间以赭色为衬,使画面层次分明,色如宝石,光彩夺目。
                                                                            然后又没骨法画树干,用皴点画山坡,丰富了青绿山水的表现力,鲜艳而不媚俗。水、天、树、石间,用掺粉加赭的色泽渲染,虽然不似金碧山水那样勾金线,却依然感觉满幅富丽堂皇。

他的青绿山水用色法,影响了南宋赵伯驹、赵伯、马远、夏圭、刘松年,元代钱选,明代蓝瑛,清代袁江、袁耀以及近代张大千等大师,对后世影响巨大。
                                                                            王希孟可以称得上中国绘画引史上仅有的以一张画而名垂千古的天才少年。然而史书中没有他的记载。

王希孟十多岁入宫中“画学” 为生徒,初未甚工,宋徽宗赵佶时系图画院学生,后召入禁中文书库,曾奉事徽宗左右,但宋徽宗慧眼独具:“其性可教”,于是亲授其法。
                                                    
                                                 《听琴图》 宋徽宗
      
                                      
他经赵佶亲授指点笔墨技法,技艺精进神速,主工山水,作品罕见。徽宗政和三年(1113)四月,王希孟用了半年时间终于绘成名垂千古之鸿篇杰作《千里江山图》卷,时年仅十八岁,此外再没有关于他的记述,二十岁左右就英年早逝。


而在一本名为《北宋名画臻录》的清代善本中,记载着惊人的秘密:

“徽宗政和三年,呈《千里江山图》,上大悦,此时年仅十八。后恶时风,多谏言,无果。奋而成画,曰 《千里饿殍图》。上怒,遂赐死。死时年不足二十。”

“时下谕赐死王希孟,希孟恳求见《千里江山图》,上允。当夜,不见所踪。上甚惊疑之,遂锁此图与铁牢,不得见人,而封天下悠悠之口,此成千古迷踪,可叹世人不得而知也。”

上面记载着说王希孟因作了《千里饿殍图》而被宋徽宗赐死,年方二十。可惜除此之外再没其他书籍记载此事,王希孟究竟是如何死的,已成千古谜案不得而知。只是英年早逝,太令人惋惜!

我们也只能静静欣赏这幅杰作《千里江山图》,聊表慰藉了。

请横屏观看《千里江山图》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23 19:49 , Processed in 0.007996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