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麾下最能打的5位虎将:“战神”粟裕仅排第四,第一闻名世界! 2019-08-31 01:05
号称毛泽东“五虎上将”的彭德怀、林彪、粟裕、刘伯承、徐向前五人中,粟裕、林彪指挥大兵团作战的时间更为长久一些。彭德怀、刘伯承两人在战争尾期指挥过大兵团作战,但兵员数量显然低于50万人的规模。徐向前在红军时期曾经指挥8万余人的红四方面军,成为同期直接指挥最多兵员作战的将领,但解放战争中的指挥规模则远远低于其他四人。在五人中,粟裕被军委评价为“尤其善于组织大兵团作战”。按照后世对其五位的评价来看,大概排名就是彭德怀、林彪、粟裕、刘伯承、徐向前。当然这个没有绝对的标准!下面就简单分析一下: ![]()
从兵员数量来看,上述五位将领中,以粟裕、林彪直接指挥的野战军人数最多。解放战争中,解放军共有五大野战军。第一野战军(西北野战军)司令员彭德怀虽然兼任解放军副总司令,但实际直接指挥的西北野战军,1947年8月成立时仅4.5万人,三个月后,部队增加到7.5万人。1949年2月西野正式整编为第一野战军时,部队为l5.5万人。1949年6月,军委命令直属军委的华北军区野战军18兵团、19兵团归第一野战军建制,总兵力才达到34.4万人。 ![]()
第二野战军司令员(中原野战军)刘伯承,从1946年6月中旬起指挥晋冀鲁豫野战军5个纵队,连同地方部队共有27万人。但1947年8月挺进中原后,指挥的中原野战军只有7个纵队12万人,并率部参加了淮海战役。1949年2月,中原野战军正式整编为第二野战军时,刘伯承指挥所部辖三个兵团共28万余人。 ![]()
第三野战军(华东野战军)负责战役指挥的副司令员、代司令员粟裕,1947年1月即指挥华东野战军10个纵队及1个特种兵纵队约27.5万余人(不含军区部队)。1948年8月指挥华东野战军攻打济南时已为15个纵队达32万余人(不含军区部队)。1948年11月的淮海战役中,粟裕指挥所部42万人,战后,野战军达到55.1万人。1949年2月,正式改编为第三野战军时,部队辖四个兵团约为58万余人(不含军区部队)。至1949年12月,第三野战军发展到82.5万余人(不含军区部队)。在1950年准备攻台战役时,粟裕直接指挥的最大兵力近65万人。 第四野战军(东北野战军)司令员林彪1945年12月底即指挥东北民主联军部队27万人(含军区部队),1947年12月,指挥野战军9个纵队、11个炮兵团、1个战车团共42万人。1948年8月,林彪指挥东北野战军四个兵团70余万人(不含军区部队)。1950年1月,又指挥中南军区暨第四野战军部队150万人(含军区部队)。 ![]()
最后一点,关于朝鲜战争最终为什么选择是彭德怀挂帅?五人中以粟裕、林彪最年轻,1950年均为43岁,而刘伯承为58岁,彭德怀为52岁,徐向前为49岁。其中刘伯承、徐向前身体状况也不好。徐向前在1949年3月的太原前线中,即肋膜炎严重复发,连续高烧不退,不得不向中央请求,辞去18兵团的领导职务,作较长时间的休养。朝鲜战争爆发时,野战军级的军事主官中,只有粟裕处于临战状态。但是他被军委任命为攻台总指挥,统率近65万大军正在做攻台作战准备,不得抽身。 ![]()
彭德怀于1949年12月后,即率领一野部队转入执行清剿残匪,屯垦戍边的任务;五人中只有彭德怀身体状况良好,这也是最后决定让他挂帅的原因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