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698|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春到人间人似玉 灯烧月下月如银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3-2 05:18:4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收藏中国情人节 : 春到人间人似玉 灯烧月下月如銀

        2016年02月22日 13:50



年画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因此,一年中的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就被称为“元宵节”。元宵节是中国新年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早在2000多年前的秦朝就出现了,到汉代尤为重视。汉文帝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则规定将“太一神”(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祭祀活动定在这一天。同时,司马迁创建“太初历”,就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大才子唐伯虎的一首《元宵》,不但形象地再现了中华民族欢庆佳节的盛况,也有力地说明,庆元宵的民间习俗,古已有之。
隋朝时,“元宵”又有了新的说法:“元夕”或“元夜”。受道教影响,唐朝初期也曾称之为“上元”。受元宵灯会的启发,宋代人们也称它叫“灯夕”,清朝则另称为“灯节”。这些不同的称谓,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就可见一斑。“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大文豪欧阳修就将他这一首脍炙人口的古诗命名为《生查子·元夕》;经典名著《水浒传》第72回标题就是“柴进簪花入禁院,李逵元夜闹东京”;明代文学家张岱在《陶庵梦忆》中,则详尽地记载了当时“灯节”的情景:“更子其地斗狮子,鼓吹弹唱,施放烟火,挤挤杂杂,大街曲巷,有空地则跳大头和尚,锣鼓声错,处处有人围簇观之。”
“正月里,正月正,正月十五闹花灯。”元宵节与春节相接,我国各地的习俗颇多。家人团聚吃元宵、大街小巷耍龙灯、益智助兴猜灯谜、消灾祈健(康)走百病、稻草布头迎紫姑等等,不一而足。最热闹的还是“闹花灯”,老百姓张灯结彩、燃放烟火,那精巧、多彩的灯火,将春节后的娱乐活动又掀起另一个高潮。
笔者就有幸收藏了一幅民国年间的“庆元宵”年画(如图)。它长22厘米、宽15.5厘米,四周以金色为底色,绘上不同色彩的花纹作为边框,上下各镶嵌红色小框点缀,上面的红色框子内,金黄色“庆元宵”三个繁体字绚丽夺目。最为引人注目的自然是年画正中央,7个儿童着装艳丽,兴高采烈,或站立,或蹲坐,有的在敲锣打鼓,有的在嬉笑玩闹,还有的吹起喇叭,手舞足蹈,一派元宵热闹场景。纵观全图,小巧精致的年画,印刷精美,色彩纷呈,动中有静,堪称精品。
又是一年元宵节。把玩手中这幅民国年画,心底顿生盛世良辰的满满幸福感。
文/王继军

资料图

火花
方寸火花中 月上柳梢头
又是一年元宵闹。这一天,男女老少,赏花灯,舞龙狮,放焰火,猜灯谜,可谓“一曲笙歌春如海,千门灯火夜似昼”。这也注定了元宵节是一个浪漫而诗情的节日,是一个瞬间产生爱情的节日。
由于古代的未婚少女平时足不出户,只有元宵节这天才被破例允许结伴出门看灯赏玩,不少多情男女借机物色心上人,擦出爱的火花,因此,元宵节这天也就造就了无数良缘美眷,被称为中国的情人节。古代的文人们通过他们的诗词描绘了那些浪漫温馨的元宵爱情故事,这些诗词曾出现在我国各大火柴厂出品的一些火花上。笔者珍藏有一套江苏南京火柴厂出品的“南京彩灯”火花。该套火花共十枚,于上世纪80年代出品,主版画面和副版诗词均出自江苏画家诸辛耕之手。
其中一枚火花,主版呈现的是“兔子灯”,画面上的兔子着五彩盛装,活泼可爱,副版为北宋欧阳修的《生查子·元夕》》——“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词中运用今昔对比手法,表达了物是人非的感慨。元夜、花、柳、灯、月都依旧,就是“不见去年人”,这是对美好爱情的追忆,表达了情感失意后的惆怅和感伤,抒发了对情人的思念之苦。
我珍藏的还有一张印有青龙灯的火花,主版上的青龙双目怒视,熠熠生威,龙躯盘旋,似有腾云之势。副版上则是南宋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词铺叙与描绘元宵的繁华景象,着重描写某男子追慕一个幽独美人的情景,更是让无数人感慨万千,唏嘘不已。
把玩这两张火花,品味着古诗词中发生在元夕的爱情故事,亦是韵味十足。
文/雨林
邮品
宫廷烛火照天遥 纸上花灯映山川
农历正月十五是中国一年一度的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元宵节始于2000多年前的秦朝。汉文帝时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元宵节最具特色的庆祝活动是张挂、观赏花灯,因此又称为灯节。元宵花灯是邮票的重要选题,迄今为止,我国已经发行了许多带有花灯图案的邮票。
元宵节张挂的花灯,大多是宫灯型。所谓宫灯,亦即宫廷花灯,以雍容华贵、充满宫廷气派而闻名于世,是中国彩灯中富有特色的手工艺品之一。1981年2月19日,即农历辛酉年的正月十五,原邮电部发行《宫灯》特种邮票,全套6 枚,图案分别为“花篮灯”、“龙球灯”、“龙凤灯”、“宝盆灯”、“草花灯”和“牡丹灯”。这套邮票没有刻意画出灯光,而是淡化宫灯四周的底色来表现灯光,显得柔和自然。
1985年2月,我国发行T104《花灯》特种邮票一套4枚,主图选用了中国当代民间工艺大师制作的精品彩灯,分别为:九莲献瑞(九莲灯)、龙凤呈祥(龙凤灯)、百花齐放(花篮灯)、金玉满堂(金鱼灯)。继承传统而又有创新,构思巧妙、匠心独运,花灯制作技艺与邮票设计艺术,相映成趣。
2006年2月12日,国家邮政局联手香港特区邮政署、澳门特区邮政局以《民间灯彩》为主题,在农历元宵佳节各自发行一套特别邮票。这是三地第六次联合发行同一题材邮票。内地是2006-3T一套5枚邮票,分别选取了陕西商洛的“鱼灯”、北京的“白菜灯”、江苏南京的“莲花灯”、浙江仙居的“龙凤灯”、广东佛山的“花蝶灯”;香港是一套3枚邮票,外加邮票小型张,表现的依然是本地的“荷花仙子”、“水仙”、“孔雀”及“童子舞龙”灯,小型张还印上灯谜以供射猜,平添趣味;澳门发行了一套4枚邮票,外加邮票小型张,图案较为抽象,全部是邻近的花灯之乡广东佛山的彩灯,或挂着金龙,或挂着红红的中国结,充满了喜庆气氛。
除了内地和港澳地区,1993年1月16日,我国台湾地区的邮政部门为配合举办台北国际传统工艺大展,发行过《中华传统工艺》邮票一套4枚,第二枚“灯笼”图案表现工匠绘制彩灯。2002年2月26日,台湾地区发行的《台湾民俗活动(上辑)》邮票一套4枚,首枚“放天灯”展示的是岛内地处偏僻的平溪民间农历正月十五以彩灯祈福的仪式。
元宵佳节是团圆的日子,那一盏盏点亮在中华儿女心头的明灯,是对国泰民安、阖家幸福的最深切的期盼。
文/胡胜盼
瓷器
灯笼藏山居 最喜青花瓷
春节,下乡走亲戚,在一村民家发现了他们家收藏这只青花瓷器灯笼,顿时吸引了我的注意。以前我们所看到的灯笼多为木头制作,像这样用青花瓷制成的灯笼可谓是难得一见。这位老乡告诉我说,这是祖上留下来的,到他们手里也已经好几代了,本来是一对的,过年的时候,都要把这两只瓷器灯笼点着,悬挂在大门房梁两侧,以此增添节日的气氛。只是另一只青花瓷器灯笼在“文革”期间被毁掉,只剩下这只落单的灯笼。
我看了看,灯笼的内壁确实有烟熏火燎的痕迹,把底部翻过来看看,这只青花瓷灯笼底下刻有“退思堂制”落款,笔道细而有力,写得很规矩,是道光年间的器物。灯笼底部为六边形,腰部中间突出,上边呈菱形镂空孔,上部为褶皱裙边饰样,提把为“u”形弯弓状,把手上连接铜环链,可依照高矮调整灯笼的高度。灯笼腹腔内可置油灯,顶部有孔,可拿进拿出,以便添加油料,不但空气流通,而且还能防风。青花灯笼外面描有灯盏图案,围边画有缠枝,色彩淡雅清秀。灯笼设计合理,落落大方,棱角分明,线条优美,制作也很精美。
道光青花瓷的总特点是器物略显粗犷,青花颜色部分淡雅,部分深蓝,呈色较稳定,浮在釉面上。淡描勾莲纹饰比较常见,线条纤细浅淡。胎体细白,胎质疏松,没有致密坚硬感,分量轻。釉面多数粉白釉,少数是仿明代的青白釉,釉是普遍有气泡,釉面不平,有的带疙瘩釉,出现波浪状起伏,俗称“浪荡釉”。胎釉结合不紧密,足根有的圆而粗,多数呈尖状,少量是“泥鳅背”。道光青花使用国产青料描绘,早期产品近明代永乐、宣德青花的效果,浓重艳丽,缺乏深沉感,没有晕散和黑色结晶斑,传世品不多。道光二十年以后,青花呈色鲜艳,也有一部分淡雅的近淡描青花,大多数显得飘浮。道光期间还出现“冬瓜罐”,形状像冬瓜,有的带盖。像这种清淡青花瓷灯笼样式应为道光晚期的器物。
综观道光青花瓷器,无论是造型、装饰风格和款识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时代特征,盖顶及肩部绘如意纹边饰,腔部绘莲瓣纹,通体绘宝相花,两侧海棠形开光,内绘牡丹花卉图。画工细腻,色彩淡雅,是道光官窑青花瓷的典型器。
道光青花官窑款盛行“堂名款”,最著名的是“慎德堂制”。“慎德堂”是道光皇帝本人的堂名号,款字用侧锋写出,很规矩。“退思堂”款写法和“慎德堂”一样,也应是官窑瓷。这只青花瓷灯笼无论造型还是纹饰都很精美,具有很好的收藏价值。
文/江初昕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版主

绿圃园丁

Rank: 7Rank: 7Rank: 7

沙发
发表于 2016-3-2 09:33:53 |只看该作者
灯耀街巷灯似海,月上柳梢月如盘。
营建绿色园圃,撷取金色阳光,打造宜居环境,续写诗意人生。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板凳
发表于 2016-3-2 13:35:47 |只看该作者
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
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
                      一一唐伯虎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地板
发表于 2016-3-2 14:47:20 |只看该作者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6-16 18:01 , Processed in 0.009187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