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思雨 于 2015-11-25 13:09 编辑
湖南颂
南岳衡山睹奇观,天门山顶神也叹; 贯看三湘与四水,再奔洞庭把舟泛; 岳阳楼前思范郎,壶瓶山峰揽群山; 东望罗霄之星火,西探雪峰之奇幻; 南牵九嶷之神脉,北击长江之巨澜; 湘资沅澧来助阵,君山绿岛落银盘; 桔子洲头忆少年,岳麓书院写爱晚; 挑灯夜上天心阁,古城长沙星灿烂; 湖湘奇美赞不完,盛邀贤君访湖南。
注释: 1、南岳衡山是中国五岳之一,位于湖南省衡阳市境内,群峰巍峨,气势磅礴,72峰逶迤800里,贯穿7个县市。主峰祝融峰海拔1290米。自古以五岳独秀风光好,历史悠久名气大,佛道并存影响广,中华寿岳众人仰著称于世。 2、天门山是张家界永定区海拔最高的山,因自然奇观天门洞而得名。天门山古称嵩梁山,又名云梦山、方壶山,是张家界最早载入史册的名山,主峰1518.6米。三国吴永安六年(公元263年) ,嵩梁山千米高绝之处峭壁忽然洞开,玄朗如门,吴帝孙休视之吉兆,天门洞开之说流传天下,嵩梁山也由此易名天门山。拔地擎天的天门山,山势陡险峻拔,景色雄奇壮丽,被称为张家界的天然画屏。 3、“三湘四水”常用来代指湖南。“三湘四水”有时也用来特指,“三湘”一般指“潇湘”、“蒸湘”、“沅湘”的简称,也有其它的解释,“四水”通常是指湘江、资江、沅江、澧水四条河流。 4、洞庭湖为我国第二大淡水湖。湖中心有座葱翠常绿的小山,名叫洞庭山,洞庭湖便因此而得名。洞庭湖碧水共天,沧溟空阔,古往今来,历朝历代,对它的记载和描绘无尽其数。 5、岳阳楼雄踞于岳阳古城西隅,东倚巴陵山,西临洞庭湖,北枕万里长江,南望三湘四水,气势豪壮不凡。它与武昌的黄鹤楼、南昌的藤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襟带三千里。尽在岳阳楼”的盛誉。 6、壶瓶山位于湖南省常德境内,总面积为66568公顷,北望长江三峡,南接国家森林公园张家界,壶瓶山属武陵山脉北支的太青山系,地处湘西北和鄂西南鹤峰、五峰交界地带,主峰海拔2098.7米,为湖南第一高峰,被称为"湖南屋脊"。 素有“张家界的山,九寨沟的水,壶瓶山的峡谷数最美"之美誉。壶瓶山旅游区也是全球二百个重点生态区之一,被誉为“地球怪圈”(北纬三十度)上的自然迷宫,东半球上的“诺亚方舟”。 7、罗霄山是湖南、江西两省边界山地的总称。包括武功山、万洋山、诸广山等,大部分海拔1000米左右。山地间有长条形断陷盆地。森林覆盖率较大,以马尾松、杉、毛竹为主,毛泽东在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时的战斗--血泊罗霄,就是罗霄山,革命的星火就在湘赣边界这里呈燎燃之势。 8、雪峰山位于湖南省西部沅江与资水间。南起湖南省与广西壮族自治区边境,与八十里大南山相接。北止洞庭湖滨。西侧是湘西丘陵。东侧为湘中丘陵。东北-西南走向 。褶皱断块山。南段山势陡峻,北段被资水穿切后,渐降为丘陵。长350千米。主峰苏宝顶,海拔1934 米,位于默阳与涧口之间。次高峰白马山,海拔1781米。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及各种杉木为主,垂直分异明显。有锡等矿产资源。水资源丰富。山区筑有柘溪、黄材、水府庙等水库。 9、九嶷山,又名苍梧山。《史记·五帝本纪》:“舜南巡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嶷。”《水经注》云:“苍梧之野,峰秀数邵之间,罗岩九峰,各导一溪、岫壑负阻,异岭同势。游者疑焉,故曰:九嶷山。”传说,舜帝死后,二妃娥皇女英千里迢迢前来寻觅,溯潇水而上,沿大小紫荆河而下;由于九峰相仿,令人疑惑,终未得见。 九嶷山,九峰耸立,舜源峰居中,娥皇、女英、桂林、杞林、石域、石楼、朱明、潇韶八峰,拔地而起,如众星拱月,簇拥着舜源峰,紧紧依偎在两旁的娥皇峰与女英峰,特别端庄秀丽,婀娜多姿。登临舜源峰,极目远眺,莽莽群山,绵延起伏,如千帆竞发,奔腾而来,不禁使人想起“万里江山朝九嶷”的佳句。 10、君山是一座长形的小岛,由72座大小山峰组成。君山虽小,名胜古迹、神话故事却美不胜收。从岳阳楼向外望去,那露出在湖面上的小岛,就是洞庭湖上有名的君山。君山又名湘山或洞庭山,与岳阳楼仅一水之隔。唐代诗人刘禹锡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的洞庭湖,比喻作一个白色的银盘,而把俊秀的君山比喻为银盘中的一枚青螺。“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望洞庭》)从岳阳楼上看去,这个比喻十分传神。
11、桔子洲位于长沙市湘江之中,砥柱江心,西望岳麓山,东临长沙城,四面环水,俨然似一艘墨绿色的巨舰浮于湘江之上,为湘江中名洲之一。桔子洲历史悠久,名闻遐迩。宋本《太平寰宇记》载:“桔洲在长沙县西南四里江中,时有大水,诸洲皆没,此洲独浮上多美桔,故以为名”。《太平御览江中记》亦有“昭潭无府桔洲浮”之句。当时名画家宋迪等曾绘有“潇湘八景”图,其中的“江天暮雪”图画指的就是桔子洲。洲上原建有水陆寺、拱极楼、江心楼等,点缀洲上,近抚湘流,清寒水气,萧疏落木,潇湘清绝,独擅其间。楼联有“五六月间无暑气,二三更里有渔歌”的题词,为消夏胜地。毛泽东青年时代,在第一师范读书期间,常和要好的同学来此游泳、漫步,在沙滩上进行日光浴。1955-1959年间还曾多次到此畅游湘江。现桔洲已辟为公园,建有亭廊,公园中央耸立着一块巨型汉白玉纪念碑,碑上镌刻着毛泽东手书的“桔子洲头”四个大字和他1925年秋写的《沁园春.长沙》一词。 12、岳麓书院位于湖南长沙岳麓山东麓清风峡口,北宋四大书院之一。也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古代书院。北宋开宝九年(976)潭州太守朱洞创建。初设讲堂5间,斋室52间。咸平二年(999),州守李允则扩建,奠定了书院的基本格局。宋真宗时期,山长周式以品学称著,祥符八年(1015),宋真宗召见周式,赐“岳麓书院”题额,于是“书院称闻天下,鼓简登堂者不绝”,学生增至数百人。岳麓书院自始建到清光绪二十几年(公元1903年)改为高等学堂,绵延927年,历宋、元、明、清四朝,原名不变,至今已越千载,真不愧为“千年学府”。培育了大批楚才。书院大门横匾“岳麓书院”四个大字,两边对联“惟楚有才,于斯为盛”。 13、天心阁位于长沙城区最中心,是古城长沙的唯一标志,现为“新潇湘八景”——长沙四大古迹之一,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中国八大历史文化名楼之一。城墙原为土筑。明朝洪武年间,长沙守御指挥邱广营营建长沙城垣,将元朝土筑城墙全部改为石基砖砌。明朝末期,张献忠攻打长沙时城墙遭到破坏。清朝顺治十一年(1654年),洪承畴驻节长沙,拆运明藩王府砖石修复城墙;咸丰十二年(1852年)太平天国军攻打长沙以后,抚台骆秉章、刘坤等人先后重修,加固天心阁古城墙,并于此处设炮台9处,增建月城,城墙变为半环拱式内双城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