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361|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陆小曼罕见创作山水画长卷 四才子争相题跋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3-7 13:28:1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陆小曼罕见创作山水画长卷 四才子争相题跋                      2016年03月07日08:25

       

          陆小曼 仕女

       

          陆小曼 晚渚轻烟

       

          简介 陆小曼(1903-1965) 江苏常州人,现代著名女画家、作家。曾师从刘海粟、陈半丁、贺天健等名家,晚年被吸收为上海中国画院专业画师。
          郁达夫说:陆小曼是震动二十世纪20年代中国文艺界的普罗米修斯;刘海粟说:陆小曼的旧诗清新俏丽,文章蕴藉婉约,绘画颇见宋人院本的常规,是一代才女、旷世佳人;胡适说:陆小曼是一道不可不看的风景。民国女画家的传奇并不多,但关于陆小曼的故事却很多。■收藏周刊记者 韩帮文
          刘海粟评其画“颇见宋人院本的传统”
          曾拜画家刘海粟为师,刘海粟评价:“她的工笔花卉和淡墨山水,颇见宋人院本的传统。她的古文基础很好,写旧诗的绝句,清新俏丽,颇有明清诗的特色;写文章,蕴藉婉约,很美,又无雕凿之气。”
          2013年8月,中国青年出版社推出了一本名为《陆小曼自述自画》的图册,收录其书画作品共四十余幅,包括绘画、信札和书法。翻开此书,让眼睛留在一帧帧艺术图像上,清雅气息扑面而来。她擅长画工笔花卉和淡墨山水,格调淡远清丽。
          这本书选入她的散文、日志、书信等自述性质的文章共五十余篇,呈现了她一生在写作、绘画和爱情上的故事。撇开她的复杂的婚姻是非及其与才子徐志摩缠绵哀婉的情事不表,本文姑且只梳理她的绘画人生与艺术造诣。
          在这本书的序言中可以看到,陆小曼生在长在一个书香世家。父亲陆定,日本早稻田大学毕业,是日本名相伊藤博文的得意弟子。曾参加孙中山先生的同盟会,回国后经同乡翰林汪洵之推荐入度支部(后为财政部)供职,历任司长、参事、赋税司长等二十余年,是国民党员。母亲吴曼华,是常州白马三司徒中丞第吴耔禾长女,多才多艺,古文深有基础,更擅长一手工笔画。或许,就是在这样文风浓郁的家庭中长大,才诱发并蕴育了陆小曼的文思艺心,其绘画基础由她母亲授予,在幼年求学时画艺就小有名气了。
          15岁那年,陆小曼转入北京圣心学堂,学英、法等外文,兼学绘事。其间,她主要学西洋画,主攻静物写生和风景临摹。据说,有一次法国人到陆小曼当时就读的圣心学堂参观,看到一幅油画,问是何人所绘,校方告知是学生陆小曼,法国人很欣赏,当即支付二百法郎,作为学校办学经费,将油画买去,引起校内和社会瞩目。
          后来,陆小曼拜画家刘海粟为师,这使她的国画画艺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刘海粟曾这样评价她的画:“她的工笔花卉和淡墨山水,颇见宋人院本的传统。”刘氏还对她的诗文做出如下评语:“她的古文基础很好,写旧诗的绝句,清新俏丽,颇有明清诗的特色;写文章,蕴藉婉约,很美,又无雕凿之气。”
          陆小曼最爱沈周倪云林的山水
          在取法历代巨匠过程中,陆小曼最爱沈周、倪云林的山水。她擅长设色山水,画风近似清代王鉴一路,格调幽雅淡远,润泽秀丽,晚年则入苍茫之境。
          1930年,徐志摩为了把她引向他所期望的那条路——画画、写文章,又让陆小曼拜画家贺天健为师。陆小曼潜心学画,画艺得到长足的进步。但第二年由于徐志摩的去世,陆小曼伤心欲绝,就停了一段时间。后来重又向贺天健请教画艺,贺天健要陆小曼做到“三看”:一是要细看真山真水,二是要细看古今名画,三是要细看自己的作品。所以,陆小曼的画作中有很浓重的贺天健风格。
          徐志摩去世后,经作家凌叔华介绍,陆小曼又向京派名家陈半丁学习花鸟,但因为病痛和思念,学学停停,但倒也入了花鸟画的法门。在取法历代巨匠过程中,陆小曼最爱沈周、倪云林的山水。她擅长设色山水,画风近似清代王鉴一路,格调幽雅淡远,润泽秀丽,晚年则入苍茫之境。
          陆小曼还参与了一些社会活动及画展。1929年,她参与中国女子书画会的筹备工作;1934年,她加入中国女子书画会,成为该会最初的会员。1941年,陆小曼在大新公司(今上海第一百货商店)楼上开个人画展,展出作品有一百多幅。1949年7月,陆小曼有两幅画入选新中国第一次全国画展;1955年3月,又有两幅画作入选第二次全国画展;1956年,陆小曼入上海中国画院,成为该院首批专业画师;1959年,她还被全国美协评为“三八”红旗手。
          可惜的是,陆小曼创作一直不够自觉,所以留传下来的作品不是很多。正如她的老师刘海粟和贺天健说的,“她天分很高,但不够勤奋”。据估计,目前世上留存的陆小曼画作有百幅左右。这些画作分别收藏在上海中国画院、上海博物馆、浙江博物馆、海宁博物馆及一些私人收藏者手中。新世纪以来,陆小曼的书画作品,频频亮相于各大拍卖会,卖价不俗。
          著名作家、收藏家董桥的散文集《故事》(作家出版社,2007年2月版)中,收录了陆小曼的一幅画作《晚渚轻烟》,望之山岭叠翠、白云缥缈、卧松苍劲、屋宇深藏,更有危崖耸立、溪水沉静。董桥说此画“尺幅不大而烟雨浩淼,深浅点染之间烘托出梦落潇湘的文人沧桑”。既是鉴赏行家的断语,更有古典情怀的流露。董桥特别欣赏陆小曼的画,称“碰到一幅要一幅”。
          胡适评“拼得死功夫,自成真意趣”
          “九·一八”事变前夕,为表达对祖国河山的热爱,陆小曼破例画起长卷。这幅画不仅是陆小曼的早期呕心之作,更可珍贵的是它的题跋,计有邓以蛰、胡适、杨杏佛、贺天健诸人手笔。
          在陆小曼所有画作中,有一幅山水画长卷最为著名。这幅画作之所以著名,并不是因为其艺术水准有多高,而是因为其画本身见证了文人交往的风雅往事。
          据《陆小曼自述自画》的序言交待,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夕,日本人正步步窥伺入侵我国东北三省。陆小曼想通过画山水寄托自己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希望祖国河山不受到日本的践踏,于是她卷起袖子,破例画起长卷来了。这幅画不仅是陆小曼的早期呕心之作,更可珍贵的是它的题跋,计有邓以蛰、胡适、杨杏佛、贺天健诸人手笔。
          著名美学家邓以蛰先以诗评价陆小曼画作:“华亭端的是前身,绿带阴浓翠带醺,肯向溪深林密处,岩根分我半檐云。”著名学者胡适则在邓以蛰后题诗曰:“画山要看山,画马要看马,闭门造云岚,终算不得画。小曼聪明人,莫走这条路,拼得死功夫,自成真意趣。小曼学画不久,就作这山水大幅,功力可不小!我是不懂画的,但我对于这一道却有一点很固执的意见,写成韵语,博小曼一笑。”
          著名社会活动家杨杏佛看到胡适说陆小曼作此画是在“闭门造车”,认为大大不妥,也在后面题跋道:“手底忽现桃花源,脑中自有云梦泽;造化游戏成溪山,莫将耳目为梏桎。小曼作画,适之讥其闭门造车,不知天下事物,皆出意匠,过信经验,必为造化小儿所笑也。质之适之,小曼、志摩以为何如?”陆小曼的老师贺天健也不同意胡适的看法,就紧跟着题了一首绝句:“东坡论画鄙形似,懒瓒云山写意多,摘得骊龙颔下物,何须粉本拓山阿。”
          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把这张手卷随带在身,准备到北京再请人加题,只因手卷放在铁箧中,故物未殉人,成为徐志摩唯一的一件遗物。陆小曼一直保存着这幅珍贵的画作,直到1965年病危前夕,才将它和梁启超一副集字对联交给徐志摩的一个亲戚陈从周。后来,陈从周将梁启超的对联和陆小曼山水长卷捐给了浙江博物馆。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沙发
发表于 2016-3-7 15:06:49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zxcvb 于 2016-3-7 15:08 编辑

女艺术家值得关注                                                                                               2016年03月07日08:20小曼 晚渚轻
                       
珂勒惠支 牺牲               
  不是在临近三八妇女节这几天,我们才想起谈女性艺术家这个话题。
  据多位评论家、艺术家的梳理,在中外美术史中,女性艺术家的风采 乏善可陈,根本无法撼动男性艺术家群体的绝对垄断地位。近现代以来,美术史中女性艺术家的规模已经有了根本性改观,不但规模越来越大,艺坛中执牛耳者也渐 渐多了起来,大有强势崛起之势。但就目前而言,相比于男性艺术家群体,女性艺术家的整体力量仍处弱势,所谓“半边天”仍是要追寻的理想状态。
  对女艺术家而言,当前理论家缺少系统的研究,市场缺少积极的反馈,藏家缺少应有的热情。是她们的艺术成就不够吗?显然不是。
  就中国现代美术史而言,就诞生了一大批女性艺术家,其中何香凝、潘玉良、陆小曼的艺术风采颇受后人仰慕,其人生传奇也多被后人口口相传。而要说起近代以 来的西方女性艺术家,且在中国名声大噪者,无疑要数珂勒惠支。鲁迅先生对她版画中黑白力量的引介与推崇,及其在中国产生的深远影响,无疑已成“西画东渐” 风潮的标杆。
  本期新快报《收藏周刊》就以上述四位画家为个案,剖析女性艺术家独特的艺术品性以及不容小觑的文化能量,以期引起社会对这一群体的更多关注与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板凳
发表于 2016-3-7 15:08:57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zxcvb 于 2016-3-7 15:10 编辑

何香凝成就高于二高一陈                                                                                              

2016年03月07日08:16  

                                                                                                                                                                             
简介
  何香凝(1878—1972)
  出生于香港,原籍广东南海。自号棉村居士,又号双清楼主。著名政治家、社会活动家、女权运动的先驱。曾任中国美协主席,是中国近现代集政治活动家和艺术家于一身的伟大女性。                                                何香凝 松·菊
               
  何香凝的画作立意深邃,常借对松、 梅、狮、虎和山川的描绘,抒情明志,是她70年革命生涯和高尚人格的生动写照。但学界一直没有对何香凝的艺术给予充分的认知。在评论家陈传席看来,何香凝 的艺术成就高于高剑父、高奇峰及陈树人,他甚至表示,“岭南画派”原来的“二高一陈”应该改为“二高陈何”。而何香凝到底属不属于岭南画派呢?
  ■收藏周刊记者 韩帮文
  何香凝画画时经常与廖仲恺拌嘴
  “我父亲(廖仲恺)又在旁评判一番,说这块太硬了,不好,要柔软些,再什么什么些等等。他们两人为此经常吵嘴,末后是我母亲把画笔一丢,说:‘你这么会说,自己又不画!’”
  20世纪初,清末“新政”引发了一股留学热潮。廖仲恺、何香凝伉俪分别于1903年1月和4月赴日本东京求学。何香凝先后在东京的院校学习,并加入了同 盟会。1909年4月10日,已有两个孩子的何香凝考入东京本乡女子美术学校高等科,专攻绘画。其间,她除跟美术老师端管子川学习绘山水、花卉外,还每星 期两次到日本帝室画师田中赖章家里学绘狮、虎等动物及日本画。
  本是革命先驱,又已为人母,何香凝为何偏偏几乎从零开始学画?廖承志后来 在回忆文章《我母亲的画》中交代了这一缘由,其中写道:“我的妈妈原来没有想到她竟然会画起画来的……孙中山要在国内组织武装起义,需要起义的军旗和安民 布告、告示的花样,军用票的图案等等,因而需要有人搞图案,把它画出来。我母亲为此进了日本东京上野的美术学校,同时我的父亲也怂恿她好好去学绘画。她就 真正地学起来了……画起画来了。”看来,她学画首先出于为革命服务的强烈意愿。
  据廖承志介绍,其母亲何香凝艺术初学期,由于在日本学画的缘故,不可避免地染上浓厚的日本画的风格。这样的画风,一直连贯到1920年前后。其特点是喜爱明艳色彩、艺术形象生动,“反映她虽然经过多次亡命的奔波,还能同父亲一起过革命生活的愉悦,心情是开朗舒畅的”。
  就题材上而言,何香凝这时期比较喜欢画狮、虎、鹿、猴、山水和花卉,尤其是狮、虎绘画,影响广泛。
  归国后,她到了广州,受到岭南画派的影响,画风又有改变,一心沉浸在水墨画里。关于何香凝作画的家庭场景,廖承志有过记述:“我父亲(廖仲恺)又在旁评 判一番,说这块太硬了,不好,要柔软些,再什么什么些等等。他们两人为此经常吵嘴,末后是我母亲把画笔一丢,说:‘你这么会说,自己又不画!’害得我父亲 百般解释,母亲才又悻悻然地再拿起画笔来。”
  潘天寿最早将何香凝归为“岭南派”
  而著名评论家陈传席在《画坛点将录》中则直接断言,“岭南画派”原来的“二高一陈”应该改为“二高陈何”。
  何香凝与岭南画派创始人的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同为广东籍画家,又曾有过相似的日本求学经历,画风也都受到日本画风的影响,且何氏又与这三人有过交往,但是否就应该将其归属于岭南画派呢?对此,学界出现了不同的论点。
  据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朱万章的考察,最早将何香凝归属于“岭南画派”的是20世纪20年代的潘天寿,当时虽没有“岭南画派”的提法,但他径直将何香凝 列到“二高一陈”同一阵营中去。他在所著《中国绘画史》中,附录有《域外绘画流入中土考略》一文,有言:“高氏(编者按:指高剑父)于中土绘画,略有根 底,留学日本既久……稍加中土固有之笔趣,其天才工力,颇有独到处,其作风与清代郎氏一派,又绝不相同。近时陈树人、何香凝及高剑父之弟高奇峰等,均属 之。”
  当代学者中,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郎绍君主编的《中国书画鉴赏辞典》认为:“何香凝的画,早年有浓厚的日本画风味,回国后转为岭 南派画风。”西泠印社副社长陈振濂在《近代中日绘画交流史比较研究》一文中指出:“她(何香凝)虽是政治家,但却专心于绘画,在岭南画派中亦属翘楚。”
  而著名评论家陈传席在《画坛点将录》中则直接断言,“岭南画派”原来的“二高一陈”应该改为“二高陈何”。他甚至认为:“她的画没有江南画那种虚灵感,却有北方画那种厚实感。加上她长寿,所以成就高于岭南画派‘二高一陈’三位巨匠。”
  不过耐人寻味的是,“二高一陈”从日本画中吸取养分来润泽自己画风的时候,遭到当时广东画坛另一阵营“广东国画研究会”成员的猛烈攻击,认为他们是抄袭 日本画,是数典忘祖。而针对何香凝画风的批评基本上没有。对此,朱万章解释称,尽管何氏与“二高一陈”在一段时间里艺术取向一致,但在同时代的“广东国画 研究会”眼里,两者并不属于同一画派或阵营。
  由日本画风格逐渐过渡到文人画趣味
  当时何香凝转变绘画题材,有深刻的社会动因。当时国内局势动荡不安,何香凝就把对时局的满腔悲愤发泄在画纸上,“专画寒冬不谢、冷而弥香的梅和百岁长青的松”。
  何香凝从日本回来后,其艺术活动主要集中在上海。1925年夏,何香凝与于右任、经亨颐在上海发起成立寒之友画会,主要成员有张大千、黄宾虹、高剑父等 名流;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之后,何香凝从法国赶回香港,连同书画界人士多次掀起集资救国、号召抗日的艺术活动,影响广泛。所以,人们已经习惯了 她在上海美术界的活动及其影响,而逐渐忽略了她作为广东籍画家的身份。
  作为岭南画派的创始人,“二高一陈”创建或参与了诸多艺术活动, 比如创办《真相画报》,借此提出鲜明艺术主张;高剑父开设春睡画院,高奇峰开设天风楼,专注传道授业之事……诸如此类的活动,是被人公认为岭南画派创始人 的重要因素。而现有资料表明,何香凝并没有参与这些艺术活动,也没有任何画论与艺术主张。对此,朱万章表示:“如果单纯以画风的取向而将其归属于岭南画 派,就会显得极为牵强。”
  何香凝从20世纪30年代以后,画风开始明显的转变,以前那种融合日本画风格的绘画样式,已经由传统文人画趣味悄然取代。对此,陈传席有过评述:“何香凝师法传统文人画,虽不十分地道,却另有味道,另有审美趣味。这可能和她的修养、胸襟、性格有关。”
  在题材上,其已由之前的狮、虎等动物画,转化为历代文人所钟爱的梅兰竹菊。据廖承志的考察,当时何香凝转变绘画题材,有深刻的社会动因。当时国内局势动荡不安,何香凝就把对时局的满腔悲愤发泄在画纸上,“专画寒冬不谢、冷而弥香的梅和百岁长青的松”。
  “其画风向传统回归得也非常彻底,甚至颇类当时流行京津画坛与广东画坛的国粹派风格。”对此,朱万章认为,此时的何香凝画风已经与岭南派诸家宣扬的折衷中西大为迥异了,列为同一阵营显然不合适。
  据廖承志介绍,在“解放战争”时期,何香凝绘画的风格又有所改变,题材虽依然是梅、松、菊、山水,“但不似前期的悲愤,而是豪放开朗”。这种画风一直维持到新中国成立之后,以至她九十岁以后。

  韩帮文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地板
发表于 2016-3-7 15:11:51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zxcvb 于 2016-3-7 15:13 编辑

中外美术史中女画家杰出者寥若晨星                                                                                               2016年03月07日11:43
                                                                                        
■周思聪 朝露


■管道升(传) 紫竹庵图


■萧淑芳 山花烂漫


■何香凝 梅花牡丹

  中外美术史上,成就突出的女性画家寥若晨星,即便如此,仍有耀眼的流星不时滑过以男性为主体的艺术天空。她们的有些作品成为历史的经典或拍场的宠儿,她们的一些传奇在当下仍被传颂。
  延及当下,女性艺术家群体正以绵密的力量强势崛起。
  ■收藏周刊记者 韩帮文
  到了清代女性画家才逐渐多了起来
  宋代有一位名为“艳艳”的女画家,虽然现在有作品亮相拍场,价格还比较高,但此人连完整的姓名都没有流传下来;到了清代,女性画家逐渐多了起来,多是美术大家族熏陶下的丹青高手,比如恽寿平的晚辈恽冰。
  “在中国有记录的数千个画家名字中,女性艺术家的数量太少了,分量太轻了。”中国美术馆原副馆长梁江在接受收藏周刊记者采访时,首先如是感喟。
  在他看来,由于中国古代是男权社会,男尊女卑的观念导致女性画家在美术史中始终处于边缘的位置,即使有个别的女画家,但大多资料零碎,甚至难有作品流传下 来。据其介绍,宋代有一位名为“艳艳”的女画家,虽然现在有作品亮相拍场,价格还比较高,但此人连完整的姓名都没有流传下来;到了清代,女性画家逐渐多了 起来,多是美术大家族熏陶下的丹青高手,比如恽寿平的晚辈恽冰。
  梁江表示:“中国古代美术史上,真正可圈可点的女性艺术家,是元代的管道升。”据史记载,她是元代著名的女性书法家、画家、诗词创作家,乃著名书画家赵孟頫的妻子。其人擅画墨竹,笔意清绝,又工山水、佛像、诗文书法。
  管道升有一首著名的《我侬词》,据说赵孟頫在看了《我侬词》之后,不由得被深深地打动了,从此再没有提过纳妾之事。《我侬词》全文如下:“你侬我侬,忒煞 情多;情多处,热似火;把一块泥,捻一个你,塑一个我。将咱两个一齐打破,用水调和;再捻一个你,再塑一个我。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我与你生同一个 衾,死同一个椁。”
  现代女性画坛中广东人的风采耀眼
  在现代女性画坛中,广东人的风采比较耀眼,比如南海人何香凝系国民党元老,在美术界官至中国美协主席;中山人萧淑芳以花卉享名于世,曾任中央美院教授。
  “女性书法家在艺术史上的地位与女画家相差无几,只因门槛偏低,群体数量与影响力比女画家略好一点。”在梁江看来,书法史上真正流传有序的女性艺术家作品依然非常少见。晋代卫铄,别称卫夫人,是“书圣”王羲之的启蒙老师,其笔法古朴肃穆,体态自然,堪为一代大家。
  需要指出的是,在“女子无才便是德”观念的影响下,古代普通家庭的女子并没有很好地延续书画脉络,而风月场倒出现了不少艺貌俱佳的才女,薛素素、柳如是便 是典型代表。柳如是博考群籍,能书擅画,虽赋才情,但流存下的画作甚少,故宫仅藏一幅山水画,即《月堤烟柳图》卷。
  “近代以来,女画家的数量逐渐增多,在画坛的地位也有了好转,但所谓‘半边天’的说法仍是理想状态。”梁江注意到,在现代女性画坛中,广东人的风采比较耀 眼,比如南海人何香凝系国民党元老,在美术界官至中国美协主席;中山人萧淑芳以花卉享名于世,曾任中央美院教授。
  到了当代画坛,梁江特别提到了周思聪的艺术造诣与影响力,“应该是当代成就最突出的女性艺术家”。周思聪受过严格的艺术训练,擅长水墨人物画,兼及花卉, 偶作山水,曾任中国美协副主席。对于其艺术创作,北京画院院长王明明曾作此评价:“她有着超人的天赋和悟性,是新时期以来中国画当之无愧的引领者。”
  女性工笔画有不可忽视的艺术价值
  业内人士建议各类美术体制应该给女性画家提供更有利更宽松的条件,而社会也不妨打破固有偏见,通过设立专门艺术扶持基金、多举办专门的展览等形式支持女性艺术家事业的发展。
  梁江同时看到,现今画坛中,女性艺术家这一群体的实力越来越多,地位有明显上升,尤其在工笔画领域,其创作有着不可忽视的艺术价值,“甚至在各大美展中, 好画多出于女画家之手”,“这可能是改革开放以来,诸多社会观念的转变所带来的结果,比如在学院教育方面,成绩好的女学生比比皆是,读研的年轻女艺术家数 量也越来越多于男性艺术家”。
  “从美院学生人数上看,阳盛阴衰已经转向了阴盛阳衰,学校及美术界应该关注这个趋势。”广州美术学院教授刘济荣明显看到了教育界女学生多于甚至优于男学生 的局面,在他看来,这是社会的进步,是好事。“但整个社会好像对女性画家依然存有偏见,觉得女性一定不如男性。但你想想,一名女画家要取得和男性画家一样 的成绩,要付出超过五倍十倍的心血。女画家的体格本来就逊于男画家,还有生儿育女、相夫教子、照顾老人、料理家务的重担,非常不容易。”对此,他建议,各 类美术体制应该给女性画家提供更有利更宽松的条件,而社会也不妨打破固有偏见,通过设立专门艺术扶持基金、多举办专门的展览等形式支持女性艺术家事业的发 展。
  梁江注意到,其实女性艺术家越来越能表现出自信、自立、自强的风采,也离不开社会的更多关照。
  “其实在国外美术史中,女性艺术家的角色同样不明显,但一旦出名,才情与独特价值就特别突出,创造性超乎想象。”梁江如是表示。
  观点
  文学史上的确有很多优秀的女作家、女诗人,比如李清照、张爱玲、夏洛蒂·勃朗特等。这些女作家都是没有臣服于男性作家的审美标准,而是以女性独有的视角观 察生活、感受生活、反映生活。两者比较,女性书画家应该从中得到启示,思考该如何选取自己眼中的素材,该如何用最适合女性的艺术语言去表现。总而言之,女 性画家应该坚持女性主义创作立场,也只有如此才能将创作能力保持终生,才能真正脱颖而出。
  ——刘斯奋 广东文联原主席
  其实收藏家已经开始注意到女画家群体的崛起。但必须正视,女画家和男画家相比,的确在创造力方面有点弱。这是天然的规律,没有办法,生理素质不如男画家, 精力又被家庭所分散,所以,真正顶级的女画家还是非常少的。而一名女画家要想取得和男画家一样的成绩,至少多付出三倍的精力。因此,藏家在关注一名女画家 时,会很自然地形成怀疑。我认为,藏家的固有偏见的确应该改变,但同时,也希望女画家不要过于封闭,应该多和艺术界、收藏界互动。
  ——何文发 广东省收藏家协会副主席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27 12:13 , Processed in 0.009985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