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为柳亚子书写《沁园春.雪》的纪念册长啥样 2020-04-03 11:32
重庆谈判期间,1945年的10月7日,毛泽东在柳亚子专门准备的纪念册上,题写了他在1936年创作的词《沁园春・雪》,早已成为佳话。而见证了那段佳话的特殊纪念册究竟长啥模样,却鲜为人知。 如今这本纪念册珍藏在中央档案馆里,翻阅纪念册的附件,我们可以看到,当时中共中央的办公室于1945年12月6日发出一则通知: “柳亚子先生从重庆带来纪念册一本,托毛主席代请延安党政军民文各界诸负责同志题词,并托周副主席在最近带出给他,因时间迫促,希接到纪念册后,即在纪念册上题词签名,交来人带下。(据柳亚子先生意见,题辞用毛笔、钢笔都行,字体不拘,如能写篆隶则更好,写些什么,听便。)” 同时,中央办公室还准备了一份当时延安各方面负责人名单及住址,由工作人员逐一请名单上的人员在纪念册上题词。关于这段经过,我们从《谢觉哉日记》1945年12月14日的记载中也可得到印证: “ 十二月十四日 晴 往西北局开会。 题柳亚子纪念册(录中秋诗)。 柳册上有毛主席初到陕北看大雪词,沁园春,似未见过,录下。 ” 1945年12月16日,周恩来将纪念册带回重庆,又请当时在重庆的中共代表团成员、八路军办事处和《新华日报》社的有关同志在纪念册上题词签名。至此,这本不仅载有毛泽东和柳亚子手书墨迹,还汇集了延安重庆两地党政军民文各界负责人及干部近70人手迹的纪念册终于完成了。 柳亚子此后一直将纪念册随身保存,遇到挚友相聚时,便拿出来,与大家一起赏鉴。国共和谈破裂后,柳亚子不得不从上海迁往香江,其家人将纪念册匿藏于上海家中四层楼的复壁中间,直到解放后才取出来。1950年10月,柳亚子南归后又北上,纪念册也随他一起来到北京。后来,柳亚子过世,纪念册由其家人交给国家,几经流转,终收藏于中央档案馆内。 这本珍贵的纪念册是褶本形式的册页,其封面与封底均用花丝绸装裱,封皮长22厘米、宽13.5厘米,整个册页展开长度为675厘米。封面书笺是郭沫若题写的“要上天下地把握今朝”,即源自柳亚子和《沁园春・雪》词的最后一句。翻开纪念册,第一页是郭沫若手书的“北国风光”,这不仅是取自《沁园春・雪》词的第一句,也恰似一个标题,统领了整个纪念册的内容。其后是毛泽东题写的《沁园春・雪》和柳亚子的和词及后记。随后大量篇幅便是朱德等党政军民文各界负责人及干部为柳亚子题写的纪念诗文和签名。细细研读这本纪念册,无论形式还是内容都表现出鲜明特色。 首先,从纪念册的题词签名者来看,共计有近70位,可谓人数众多,群贤汇聚。我们可将其分为三个层面。一是延安党政军的主要领袖元老,包括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的五大书记: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延安五老”:徐特立、吴玉章、谢觉哉、董必武、林伯渠;还有负责中央宣传工作的陆定一、八路军参谋长叶剑英,以及陕甘宁边区政府的副主席李鼎铭、教育厅厅长柳浞、法制室主任张曙时等。二是一批有社会影响力的当代鸿儒,如历史学家范文澜、哲学家潘梓年、经济学家许涤新、翻译家张仲实、生理学家沈其震等。他们不仅是国内各自专业领域内的翘楚,而且都在延安或者重庆的中共机构部门中担任要职。三是当时在重庆的中共代表团成员及八路军办事处、《新华日报》社的干部,如王若飞、徐冰、张晓梅、宋平等,他们平时在工作中与柳亚子熟识,也都结下了深厚的友情。 如此众多党的领袖、元老及军政民文各界代表人物,同时为某个人的纪念册题词签名,这无论是在当时还是后来,都是极其罕见的。可以说,小小的纪念册中承载的不仅是友情,更充分表现了中国共产党对柳亚子这样的民主人士的敬重;从另一个层面看,延安红色政权内也是群贤毕至,人才汇聚。 其次,从纪念册题词内容来看,可谓主题鲜明,内容丰富,文采斐然。在纪念册的附件档案中,我们看到当时下发题词通知时,还提供了一些诗词名言供题词者参考。可事实上,参考者甚少。大家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了对柳亚子的敬意。 有的效仿毛泽东和柳亚子互相赠词和词的形式,如朱德,他抄录了柳亚子的诗和自己的诗: " 亚子先生:我敬将你的四句诗与我和你的写在你的手册上,聊作纪念。 山河还我金汤固,百万青年子弟兵。 武力由来属民众,中华民族此长城。 莫将胜利归麟阁,咱就人民子弟兵。 不爱金钱不惜命,愿为民主作长城。 朱德和于延安 " 有的用精辟的文词高度概括了柳亚子的革命经历,颂扬了他追求真理的革命精神和百折不挠的革命气节。如: 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亚子先生纪念 --刘少奇 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亚子先生 --周恩来 非松柏不耐岁寒非岁寒不显松柏亚子先生留念 --任弼时 四次革命再接再厉书奉亚子先生留念 --李鼎铭 有的如前文提到的谢觉哉抄录了自己创作的诗,赠给柳亚子,与其共勉。 "八月十五复仇节,八月十五胜利天。伏尸流血五千里, 尝胆卧薪一百年。虎待全擒须扫穴,鱼还未得莫忘筌。 拚将福祉贻孙子,嘉陵山头看月圆。 录中秋作呈亚子先生正之 谢觉哉 " 柳亚子的旧友、时任陕甘宁边区政府教育厅厅长的柳浞则抄录注解了当时边区民间创作的诗歌。 "一条妖蛇在乌江,乌江岸上放毫光。 妖蛇吸尽乌江水,乌江水尽妖蛇亡。 这是边区一个文盲诗人孙万福的一首口头诗,录此以博先一笑,诗中妖蛇系指民主之敌,独哉此。这里现在开始了人民文化,但忙着的还仅在数人,讲卫生,识字、闹秧歌、改遣瞎子说新书等等,然人民中以出现了天才歌手、文盲诗人,虽然词意有些土里土气,不能登大雅之堂,但它是真正的人民声音。几年来,自己还在作人民的学生,还在改造自己也,也弄得有些土里土气,愧无佳句留在先生纪念册上,乞谅之。 亚子先生留念 柳浞 " 在所有题词中,篇幅最长的是徐特立专门新创的五言长诗。 "寄亚子并侯陪都诸友好 亚子五十九,而我长十年。若论开国功,我难与比肩。越老越辛辣,却是伯仲间。苍桑多变易,差幸骨节坚。回忆许史,新旧两判然。时代方闪电,瞬刻勿流连。前辈我之师,不觉落后边。不止暂落伍,甚至别忠奸。南海我拜祷,既忽反民国。汪氏刺摄政,后乃成奸贼。孙黄同伟大,临歧异车辙。前茅住足顷,后卫越前列。男儿世所重,有时愧巾帼。香凝庆龄外,罕守民国节。少年昔所轻,而今光史册。五四划时代,谁堪比功烈。革命新纪元,永与前史别。 革命之动力,工农商学兵。范围之广泛,五四奠与京。伟哉大革命,承先启后人。九八、七七,又有新典型。国亡在眉睫。民气大沸腾。 壮哉马襄伯,示威长街行。长龄整百岁,竟忘年齿尊。在朝与在野,群老俱奋兴。辛亥诸老人,亚子其中一。守正不苟同,因而失党籍。 覃邵孙诸公,献替谋裨益。岂无赫赫功,所争在正气。吾华列五强,其名不虚五。惨哉战胜后,内战燃眉急。干戈化玉帛,并非不可必。谈判门未关,赖大家努力。复巢卵无完,漏舟塞点滴。 " 这首长达340字的五言诗,不仅是送给柳亚子的,也是送给在重庆其他民主爱国人士的。诗中追忆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历程,历数梁启超以来的民主革命代表人物,盛赞像柳亚子这样的民主斗士,坚持信念,刚正不阿,并对国共和平民主进程提出希望。可以说,这首诗为我们了解当时国共和谈的历史背景和现实形势提供了最好的注解。 总之,无论是题诗、和诗还是抄录的民间诗歌,所有的内容都体现出同样的主题,即对民主精神的颂扬与追求,而这应该也就是那个时代的主题。由此看来,这本纪念册的史学价值不言而喻。 第三,从书法赏鉴的角度来看,可谓底蕴深厚,风格各异。纪念册带往延安时,柳亚子曾希望题词“用毛笔、钢笔都行,字体不拘,如能写篆隶则更好”,这体现了他作为典型中国传统文人的追求。篆隶皆为古体汉字,没有足够中国传统文化根基的人根本无从下笔。因此,由王柄南和齐燕铭题写的篆文,不仅满足了柳亚子的愿望,也让这本纪念册汇聚了楷、革、行、篆各种书体,更富于文化内涵。而且众所周知,毛泽东、郭沫若都是近代自成体系的书法大家,仅凭他们的手迹就是十分珍贵的墨宝。这本纪念册汇聚了毛泽东、郭沫若以及近70位其他中共领袖名人的手迹,并且个个都是功力不凡,其书法价值自是无价可量。 如果说《沁园春・雪》展现了毛泽东个人作为中国共产党领袖,文武兼备的雄-才伟略,那么这本应《沁园舂・雪》而生的纪念册展示出的则是延安红色政权的群体风貌。遥想当年,柳亚子和他的朋友们在一起鉴赏此册时,他们所品味的北国风光,不仅是长城内外千里冰封的漫天雪景,更有陕北延安人才汇聚精英辈出,将给未来中国带来的新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