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3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清末民国时期浅绛彩瓷器鉴定方法技巧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3-14 02:09:1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清末民国时期浅绛彩瓷器鉴定方法技巧                                                                                2024-03-08 10:36                                                  

  发布于:江西省
   

清末民国时期浅绛彩瓷器鉴定方法技巧
浅绛彩瓷,于你,可能还是一个比较陌生的词汇,却不知,它已悄悄成长为收藏界的一抹亮色,一颗新星。
浅绛一词,最早来源于中国传统山水画设色的一个概念,原指以“元代”四家中为代表的山水画派画家,代表人物为黄公望。在绘画时用水墨勾勒轮廓,而后加以皴擦,最后用藤黄、淡赭、花青等冷色彩渲染而成的技法。
浅绛彩瓷是清末时景德镇具有创新意义的釉上彩新品种。浅绛彩瓷中的"浅绛",特指晚清至民国初流行的一种以浓淡相间的黑色釉上彩料,在瓷胎上绘出花纹,再染以淡赭和水绿、草绿、淡蓝及紫色等,经低温(650-700℃)烧成的一种特有的低温彩釉。从同治、光绪到民国初约50年之间,将中国书画艺术的"三绝"--诗、书、画,在瓷器上表现,使瓷画与传统中国画结合,创造出瓷画的全新面貌。

浅绛彩山水花鸟瓷板屏风

浅绛彩的特征粉彩填色之前需用玻璃白打底,浅绛彩不用,而是直接将淡矾红、水绿等彩直接画上瓷胎,故粉彩有渲染而浅绛没有。清代粉彩艺人由于分工细,文化程度不高,故多数只能专工一种题材。浅绛艺人则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多数兼善山水、人物或花鸟。清代官窑粉彩由宫中发样,工匠照描,描完后填色,故很难表现出艺人的个性。浅绛则从图稿设计、勾画都由一人完成,能自由表达画者的风格与个性,因而粉彩为局部工人分工合作的产物,而浅绛则是文化层次较高的艺人得心应手之作,故粉彩板而浅绛活。晚清粉彩多取自前代瓷器图案,浅绛则多借宋元以来的文人画稿。其文化气息更加浓郁。
除上述之外,浅降彩瓷还有一大突破是在瓷画上题写作者名字,或题诗、署款兼备,这在中国陶瓷史上是一种创举。因为它首次使中国画自宋元以来形成的“诗、书、画”一体的优良传统表现在瓷器上,其文化气息更加浓郁,也为近、现代的新粉彩瓷创造了新模式。

浅绛彩《九如图》象鼻尊

浅绛彩的器形浅绛彩瓷在其最盛期,几乎占据全部日用瓷范围,小编仅介绍几种常见的器形。
一,瓷板。浅绛彩瓷板尺寸、从现存清末民国初的“润例”看,从六寸到三尺都有,而传世浅绛彩瓷板多为30至40厘米宽,40至50厘米高。厚度有两种,一种为厚片,约6至8毫米,一种薄片厚仅3至5毫米。形状以长方为主,用于镶嵌家具则有圆形、扇形等。薄而小的瓷板,通常平置于窑中烧制,故底面时有“砂底”,中型及一尺以上的大片,背面有等距凸起的胎骨以防变形。

程门 浅绛彩四季山水挂屏
二,瓶类。清末流行较大型(80厘米以上)的花瓶,甚少浅绛彩器,这与浅绛彩只适合写意画有关。浅绛彩器中最常见是琮瓶。左右两侧有象耳铺首,通常是正背两面作画,左右两侧书法。此外还有棒槌瓶、胆瓶等,大都为小件。

清晚期 浅绛彩仿华嵒山人笔意琮式瓶

三,帽筒。流传至今的浅绛彩帽筒也许比任何一类器物都多,高度在40厘米左右,以圆形为主,也有六角、方形的,有的还在各面开窗作透气或装饰用。此类器通常成对摆设于厅堂,以同治、光绪年间最为流行。浅绛彩瓷器鉴定评估咨询下图片。

清 济川氏·浅绛彩《鸟语春风》帽筒
四,食具及茶具。食具之中以汤盆数量最多,一般为圆形直身,高约6至10厘米,两侧配铜耳,厚胎,上有盖。此种食具流行于咸丰同治年间。碗则以六角棱角形碗为典型。这种碗胎釉均厚,高足,多带同治款。扁平的碟类较少见。茶具类以茶壶、茶盘及盖盅为大宗。茶壶有六角、方形、圆、瓜棱等各种,多带底款。茶盘是承茶盅的器物,多为椭圆式正圆形,边高1厘米左右,盘内绘人物或山水,一般为露胎或砂底。盖盅是清末时期流行的茶具,由盖、盅、水底二部分组成,讲究的浅绛彩盖盅三者上都有绘画。

清光绪 浅绛彩张子英花鸟官窑碗
浅绛彩的价值浅绛彩瓷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独特品种,是清末这段历史上所特有的艺术种类。
浅绛艺人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多数兼善山水、人物或花鸟。浅绛彩瓷从图稿设计、勾画都由一人完成,能自由表达画者的风格与个性,是文化层次较高的艺人得心应手之作。浅绛多借宋元以来的文人画稿,其文化气息非常浓郁,深受士大夫阶层喜爱。
同治元年(1862年)至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是浅绛彩的"黄金时期",这时浅绛绘手名家辈出,蔚然成风,浅绛彩瓷器的书画水平空前发展,足可媲美纸绢丹青。以程门、王少维、金品卿、俞子明等为代表的名家留下不少佳作。在流俗影响下,一些非绘瓷专业名家也加入到创作中来,如篆刻大师黄士陵、山水画家吴待秋等都有作品传世。浅绛彩器也从供观赏的瓷板、扁壶之类转向日常用品,如帽筒、水盂、印盒、花盆等,几乎覆盖整个日用瓷领域,风行一时。一些器物上还烧有"某某堂藏"等字样底款,则说明是藏家专门订制的珍玩。
民国 浅绛彩虎溪三笑图花盆

浅绛彩瓷出现时间短,可见存世品并不多,好品相的就更难寻觅,这样也决定了浅绛彩瓷的不菲的价值。
到民国初年,浅绛彩瓷便已完全退出了历史舞台,为粉彩所代替,至今景德镇也没有人能画浅绛彩。但是浅绛彩的技法与创造力并未随之消失,而是被"珠山八友"为首的彩瓷艺人在其它领域成功地继承和发展,其流风余绪至今未绝。
到20世纪七八十年代,国内在文物商店中有许多这类浅绛彩瓷器,当时许多人都不认识这类瓷器,国家博物馆和民间都少有收藏。文物店在销售中几乎是成批的低价销售。后来,少数人意识到了它的收藏价值,开始有选择地收藏。上个世纪90年代后,特别是最近几年,随着人们对这类瓷器的认识,浅绛彩瓷的价格开始不断升温。在1994年上海拍卖公司曾专门推出了一些浅绛彩瓷,吸引了人们的兴趣。现在,浅绛彩瓷已成为一个独立的收藏品种,拥有众多的爱好者,有一些民间收藏团体还专门组织了浅绛彩瓷的收藏展览。
近几年,在瓷器收藏中,浅绛彩瓷正吸引越来越多收藏者的注意,其身价也在不断上升。在收藏浅绛彩瓷器时,一是要注意画面的完整性。浅绛彩瓷器是低温烧成,受彩料与烧制工艺的限制,彩料与胎釉的结合不够紧密,容易脱落,这在收藏时要引起注意;二要注意收藏名人作品,浅绛彩瓷在制作中,涌现出了一大批杰出的人才,他们的作品艺术水平高,有较高的欣赏价值。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7-1 05:58 , Processed in 0.008334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