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33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林彪获胜,毛主席写了首词,8次修改成经典,胡适读后却说:真怪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5-8 19:07:0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林彪获胜,毛主席写了首词,8次修改成经典,胡适读后却说:真怪                                                         2021-05-08 16:35                    

林彪获胜,毛主席写了首词,8次修改成经典,胡适读后却说:真怪

关于毛主席和胡适的交往,时间可以追溯到1917年。
毛主席在延安接受美国记者斯诺采访时曾提到,自己青年时期是非常钦佩胡适和陈独秀的,并视之为自己楷模。
毛主席在1917年底抵达北京,曾到缎库胡同拜访胡适。
当时,毛主席有意到法国勤工俭学,胡适对此大不以为然,认为国内的很多事值得深入考察、深入研究,劝他不一定要留学。
毛主席听了胡适的劝,留在了国内。
次年9月,毛主席再度到北京,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做过助理员,也多次造访胡适,希望借重胡适的名望回湖南领导学生斗争。
胡适慨然允诺。
而当毛主席回湖南创办《湘江评论》,胡适果然出手加以援助,在《每周评论》上向读者热情推荐《湘江评论》,并积极转载毛主席写的《民众大联合》等文章。
毛主席在长沙组织“湖南自修大学”,以胡适在1920年写的《一个自修大学》的讲演稿为蓝本,拟成了《湖南第一自修大学章程》。
胡适知道后,亲自对《湖南第一自修大学章程》进行了审定改正。
此外,还有一条非常幽深隐讳的史料——因为胡适的缘故,毛主席曾被梁启超推荐到厦门大学教书。
事情是这样的:厦门大学新建,校方一度想请胡适来做厦大的校长,但胡适拒绝了。后来是林文庆担任了厦大校长。因为厦大缺教员,林文庆写信给梁启超,让他帮助物色教员。胡适向梁启超说过毛润之一人主持湖南自修大学之事。当然,也许是因为毛主席只是湖南一师的毕业生,此事不了了之。但这事儿,也可视为胡适和毛主席交好的一下佐证。
但是,老覃之前写的《毛主席的诗词好不好?鲁迅的评价很准确,胡适想找茬:没一句通顺》《胡适讥讽毛主席的<沁园春>是“薛蟠体”,他随后的解释耐人寻味》已经说了,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在毛主席创办《湘江评论》,“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时候,胡适不赞成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认为马克思的阶级斗争学说使人“无形之中养成一种阶级的仇恨心……使历史上演出许多本不须有的惨剧”,提出了“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1927年老蒋叛变了革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爆发,胡适不赞成中共的武装斗争,站在了国民党一方,并且在“西安事变”之后全面倒向了老蒋,把中国的希望寄托在老蒋身上。以至于重庆和谈时,他写信劝毛主席解散军队,加入国民党政府,并危言恫吓“万不可以小不忍而自致毁灭”。当恫吓没收到成效,他先是在“行宪国大”上带头支持莫德惠提出的《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款》,之后又积极出面劝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回美国拉赞助来帮老蒋进行内战,最终成为了“头等战犯”的帮凶。
胡适分别在1958年和1959年读到了毛主席的诗词《蝶恋花·赠李淑一》、《沁园春·长沙》和《沁园春·雪》。
对于《蝶恋花·赠李淑一》,胡适的评价是“不押韵”、“没有一句通的”。
对于《沁园春·长沙》和《沁园春·雪》,他则极具侮辱性地说:这两首词里的有些句子,还不配称为“薛蟠体”。
这里再来说说胡适在1941年2月初次读到毛主席的另外两首代表作诗词《七律·长征》和《清平乐·六盘山》时,他是怎么评价的。
大家注意1941年2月这个时间点。
当时,国共两党正在合作抗日,胡适尚未写信恫吓毛主席,也未力请司徒雷登回美国拉赞助搞内战,还不是“头等战犯”的帮凶,被毛主席视为师者。
《七律·长征》和《清平乐·六盘山》都是创作于1935年10月的作品。
不过,《七律·长征》写的是红军已经完成了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的喜悦之情。
即相对来说,《清平乐·六盘山》的出现时间要早一些,
话说,毛主席率领中央红军突破天险腊子口后,于1935年9月20日到达甘肃岷县南部的哈达铺。7天之后,在榜罗镇,中央政治局经过开会讨论,做出前往陕北与陕北红军会合的决定。
部队好不容易到达了宁夏南部山区的六盘山,却遭到了国民党的多股军队围追堵截:国民党37军第24师李英部已至静宁、隆德一线,第8师陶峙岳部22旅也已尾追至六盘山西侧,而国民党37军骑兵第7师19团的两个骑兵连已盘踞在固原县开城乡的青石嘴村。
俗话说,狭路相逢,勇者胜。
毛主席命令中央红军一纵队司令员林彪清理掉青石嘴村的国民党骑兵部队。
林彪果敢善战,他迅速做出战斗部署:由一纵队的一大队和五大队从两翼迂回袭击,四大队发起正面冲锋。
战斗只打了半个小时,便全歼了盘踞在青石嘴的国民党骑兵部队。
捷报传来之时,毛主席正与张闻天、王稼祥等伫立六盘山顶,他朗声对张闻天等人说:“在这六盘山顶高峰可观三省,我们快到陕北了!”
恰逢雨后放晴,天高云淡,碧空如洗,一派湛蓝。

毛主席诗兴勃发,信口吟哦,得《长征谣》一首,云:
天高云淡,望断南归雁,不到长城非好汉!
同志们,屈指行程已二万!
同志们,屈指行程已二万!
六盘山呀山高峰,赤旗漫卷西风。
今日得着长缨,同志们,何时缚住苍龙?
同志们,何时缚住苍龙?
不用说,这只是一个草稿,很多字句还可以打磨,但已是气象瑰伟,豪情盖世了。
之后,毛主席一共作了8次修改,最终定稿为《清平乐·六盘山》,为: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现在,“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里仍珍藏着毛主席的4份修改稿。
这4份修改稿,都是做了较大幅度的修改的。
另外的4次修改,则只是在个别字眼上的修改。
8次修改,可以说是精心打磨,细心锤炼了。
因此,《清平乐·六盘山》以终定稿推出,便成经典。
不过,和毛主席的其他诗作一样,它只是在在红军及后来的八路军、新四军中广为流传,并未在报刊上正式发表。
那么,胡适是怎么读到《七律·长征》和《清平乐·六盘山》这两首诗词的呢?

原来,有一个署名为“叶林”的人在美国的《华侨日报》上写了《关于朱毛的片段》一文,文中引录了毛主席的《七律·长征》和《清平乐·六盘山》这两首诗词以及朱德的三首诗作。
当时,胡适就在美国担任大使,他读到了这篇文章,大感兴趣,就把它剪了下来,贴在自己的日记本上,写了一句评语:新人偏要做旧诗,真可怪!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9-4 11:08 , Processed in 0.007600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