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2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周总理亲自为他抬棺,几大元帅抬棺送葬,杨立三到底是何许人也?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3-12 09:47:3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周总理亲自为他抬棺,几大元帅抬棺送葬,杨立三到底是何许人也?                                                         2023-02-23 17:28                                       

         1954年11月28日,原中国人民解放军财务部部长杨立三因病逝世于苏联的克林姆林宫医院,一时间,党中央众多领导人都悲痛万分,为党失去了一名优秀的同志而感到遗憾。

1954年12月7日,党中央为杨立三召开了追悼会,而这场葬礼也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极其罕见的高规格葬礼,众多党中央领导人都特意赶来送他最后一程。 在这支送葬队伍中,周总理作为主祭人发表了一篇感人肺腑的演讲,并亲自在前方为杨立三抬棺送灵,随后,彭真,徐特立,陈毅,叶剑英等同志走在后方缓缓前进。此次共有1000余人参加了杨立三部长的追悼会。
在到达八宝山革命公墓后,周总理热泪盈眶,说道:“立三同志,要不是你当年将我从鬼门关拉了回来,我现在就不可能站在这了,如今你先我而去,我还欠你一条命呢!”
周总理在和他作了最后的告别后,情绪仍然很激动,不过也是了却了他为杨立三抬棺送行的心愿。
那杨立三到底有什么功绩,竟然让周总理亲自为他抬棺,还有陈毅,叶剑英等几大元帅为他送行,送葬规格如此之高呢?且听小编慢慢道来:
1900年,杨立三出生于湖南长沙郊区的一个佃农家庭,他在11岁时开始上私塾,但由于家庭条件不是太好,所以就时常一边上学,一边耕地种田,但他还是凭借自己的勤奋努力顺利毕业,甚至在家乡当了一名小学老师。
但是没过两年他不安于现状,想要出人头地,有一番成就,就投身于湘军,当了团司务长的职务,这也为他积累了大量的后勤经验。

1924年国共两党实现第一次合作,经过两年的工农革命运动,广东革命政府率军北伐,在战场上北伐军的将士们冲锋在前,奋勇杀敌,用鲜血换来了辉煌战绩,杨立三认定前途一片光明,他在家乡积极发起农民运动,担任国民革命军游击部第二纵队的支队长,在队伍中发挥了很大作用。 他在参加农民运动演讲会的时候听到了毛主席在宣传共产主义,他听得入了神,开始向往起共产主义的生活,脑海中已经勾勒出一幅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的美好画卷,并于次年1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将把共产主义作为终生的信仰。
1927年,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肆抓捕和屠杀共产党人和一些进步人士,他只能转移到农村地区,担任农民协会委员会一职与国民党政府作斗争。

1927年9月,他去往湘赣边界参加了毛主席领导的秋收起义,主要负责起义军后勤物资的事情,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起义之前,他还和师部的参谋长何长工设计出了“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的旗帜。 在普通人眼中后勤看起来好像很简单,只要算好账,把物资运到位就行了,但实际上并没有那么容易。杨立三在后勤岗位上从来不敢有丝毫懈怠,大部分事情都是亲力亲为,因为他知道自己所处的这个岗位是不能有半点马虎,物资不能及时到达前线,将士们就要在战场上挨饿挨冻,甚至没有枪支弹药的话就完全形成不了战斗力,就只能任人宰割了。
红军与以往任何一支军队都不同,关键在于它不欺压平民百姓,注重官兵平等,宣扬“官爱兵,兵敬官”的理念,并开始对经济民主等一系列旧制度进行改革。

例如想要让这支新式军队拥有强悍的战斗力,就要从官兵的角度出发,杨立三废除了薪饷制度,建立了后勤财政处,与现代化的后勤部门接轨,但从此项来看,杨立三就已经当之无愧地成为了我军的“大管家”一枚了,就连毛主席都曾经对他说过:“立三同志,从今往后,战士们吃饭的问题就有劳你操心了!” 1930年他的出色表现获得上级的认可和表扬,因此特命他担任红一军总司令部副官长,他参与创办了军工厂,棉衣厂,军队医院等设施,为稳固中央苏区作出了卓越贡献,而他所制定的供需标准也让红军向一支现代化的军队迈出了关键一步。

1931年,中央苏区的红军得到了大发展,总人数已达6万之多,这对于壮大红军实力,扩大苏区范围是极为利好的消息,但杨立三此时犯了愁,之前红军人数不是太多的时候,他都已经整日忙得不可开交了,现在人数翻了一番,新加入的红军没有多余的被装该如何是好。 在苏区内的制衣厂工人不多,缝纫机更是只有区区20台,大部分衣服都是靠工人手工制作,耗时较久,如今要给这些新加入的热血战士们赶工制作军装,不是一件容易事。
杨立三算了一笔账,制作一件军装的费用为三毛五分,还不如把这些钱发给这些战士,让他们自己制作,能够节省大量制作时间,但是当新战士们拿到这钱去镇上的裁缝铺去买布料时才发现因战事原因,原料上涨得很厉害,原本布料只要三毛,现在都猛涨到四毛了,战士们一看都傻眼了,连最基本的布料都买不起,更别说要一点加工费了,一套完整的军装指定是完不成的。

杨立三在听到新同志抱怨后,亲自赶到小镇上去核实情况,经过调查,战士们说的句句属实,自己发放给他们的钱确实不足以买一套完整的军装,这让他犯了愁,如何才能在这种紧急情况下,利用有限的经费让新战士们人手一套军装呢? 他在与后勤处的几位同志商量一番后,决定利用经费买来质量稍次点的布料和染料,回来后动员战士们自己把他染成统一的颜色,最后用剩余的钱请一批裁缝过来,为他们量身缝制好军装,过程虽然曲折了点,但总归解决了穿衣难的问题。

后来杨立三回忆这件事,说道: “我们的队伍还处于发展阶段就发生了这种事,任务非常繁杂,客观条件非常困难,没有参加过当时斗争的人是根本想象不到的。当时的农村条件非常落后,要啥没啥,农民文化素质也不高,不会一些手工活,在作战时后方不够稳定,没有可靠的保障机关,军队只能自行筹粮、筹款,自己建立小型的棉衣厂、战地医院、兵工厂,依靠人力和畜力组织长途运输任务,还得一手做地方居民工作,一手做直接支援战争的工作,这是一件十分繁重而困难的任务。”

在红军一次又一次反围剿的时候,彭德怀曾率领三万红军打游击战,为了等敌人“上钩”,全体将士们隐蔽了近1个月,可想而知,红军的意志是有多么坚定,战斗意志多么顽强,但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到这对于物资的消耗是极大的,离粮食供应地有段距离,还被敌人给武装封锁了,要想突出敌人的包围圈,是很不容易的。 但杨立三却能做到很好的调配,冲过敌人的火力网,将物资完整的送到前线,连彭德怀都说这次杨立三立了头功,没有他,整个队伍都会弹尽粮绝,犹如困兽之斗。
在多次反围剿中,周总理都高度赞扬他的付出,对全体后勤处官兵表示感谢。
世事无常,在第五次反围剿中,我军屡战失利,中央苏区的生存空间日益紧缩,形势非常严峻,党中央在商量对策之后,决定率8万余人进行全员的战略转移,开始了前途未卜且漫长的长征。

在长征途中,杨立三身兼多职,他既是军委总站长,又是军委保管处处长,但他的最主要职责还是为整支队伍提供良好的后勤保障,所以他整日在为物资供应而忙前忙后。 有时候也会遇到物资未及时供应的情况,例如行进到四川地区时,红军实在是缺粮而饥饿难耐,在一个村里,周总理(长征途中称周副主席,这里为了方便称呼,直接全文用周总理)的警卫员四处为他寻找食物,最后好不容易找来10多枚鸡蛋和一点稻米。
但是,警卫员去的时候发现那家主人并不在家,没办法直接付钱给他,在等了近半个小时后,主人家一直没来,考虑到周总理等人已经饿得前胸贴后背了,警卫员决定先把食物带出来,再考虑付钱的事。
当他回到营地,做了饭菜给周总理端来时,周总理看了很开心,就说这么多食物给了老乡多少钱,警卫员犹豫不决,半天没有吐出一个字,周总理表情瞬间严肃了起来,带有调侃的口气说道:“看来,我们这是没付钱,当了一回土匪咯!”

警卫员只好如实回答了刚刚发生的一切,周总理严厉批评他,说道:“老乡不在家,你们也应该写张纸条,留下一笔钱放在桌子上,解释一下是我们买下了食物,这样不行吗?” 警卫员听到后立刻照做,他立刻回到刚刚的房屋,留下一块银元,附上一张纸条。等他回去时发现周总理在一棵梨树下坐着,想给周总理摘颗熟梨子解解渴,但周总理是明确拒绝了,说道:“这棵树无法确定主人,咱们不好付钱,所以还是算了!”
当红军来到云南境内时,大大出乎国民党军队的意料,有一次,3辆敌军的军车正常行驶在公路上,看到红军以为是自己人,结果可想而知,我军不费吹灰之力就将几车的医药物资,军用地图,食品等一大批战利品收入囊中。

当朱德看到这些物品时感到惊奇,以为是从哪个小镇采集来的,但周总理说道:“蒋介石手下就是我们的最专业运输队,我们来到云南地区,正好不知道该如何前行时,他就给我们送来地图,我们的伤员较多,他就送来大量药品,我们没有食物,他就送来火腿,茶叶这些物资,他还不计报酬!” 说完此话,大家都乐开了花。
周总理作为党中央主要领导人,每天都处于忙于指挥部队行进,在红军生死存亡的时刻,他一刻都不敢耽误,在白天的时候,要与毛主席等人商量行进方向,收集和分析敌军情报,决定下一步作战计划,在夜深之时,他会摊开一大摞文件,一如既往地在微弱的煤油灯下办公,等到休息时,天都已经蒙蒙亮了,每天睡眠时间不到3个小时,平时吃的和普通战士一样,都是一些豌豆苗,青稞麦一类。

正是在这样的高压环境下,周总理的免疫力大大降低,在跨越大渡河时,周总理等人冒着倾盆大雨沿着大渡河急速行军,周总理意识到自己身体已经不堪重负了,全身肿胀,但没有药可以治好,杨立三等人立马决定让周总理躺在担架上,可是周总理心疼抬他的战士们太辛苦,在担架上待了一会儿,就又下来跟着大部队一起走。 最可怕的事情还在后面,也是长征最黑暗的时期,红军们此次要跨越四川西北部的草地,相比于走草地,红军们宁愿翻越大山,红军此次要经过的是若尔盖草地,是一个海拔3000多米,多条河流纵横的高原湿地。由于地形因素,草地上形成了数不尽的沼泽地带,积水发黑,沼泽内臭气熏天,此外沼泽内长满了各种乌拉苔,海韭菜等水草,这些水草在死完腐烂后会全部堆积在一起。

红军在草地上行走,很难分辨出哪片是正常土地,哪片是沼泽,一旦走上草甸陷入沼泽不可拼命挣扎,需抓住结实物体或经人救助才行,否则在那片荒无人烟之处就在劫难逃了。 所以当时红军吃了很多亏,总结出过草地有三怕,即一怕下雨,二怕过河流,三怕误入沼泽易丢命。
这时候彭德怀忧心忡忡,红军能不能安全走完这片大草地,而更重要的是周总理怎么办,他的身体非常虚弱,一路上都病得很严重。
尤其是在毛尔盖地区时,中央政治局召开重要会议时,周总理连夜处理文件,突然叫了一声:“警卫员!”
警卫员赶紧走进他的房间,问周总理有何吩咐,只听周总理有气无力地说要杯开水,警卫员顿时觉得不对,问了句:“你是不是身体不适?”并顺手摸了一下周总理额头,紧接着大喊一声:“首长头部特别烫,肯定是发烧了!”

等军医来了后,一量体温,把众人吓到了,周总理体温已经升到39.5度了,医生让警卫员们轮流带点冰块回来,给周总理做冷敷,但是病情并不见好转。 医生看到总理高烧多日就是不退,而且皮肤发黄,面容极度憔悴,肯定不是普通的发烧,他摸了周总理肝脏位置,发现已经移到右肠窝处,怀疑是不是得了阿米巴肝脓疡。
他立即用随身携带的X光机和显微镜检查了周总理的身体,确定了他的初判,他看到周总理的身体已经处于垂危状态,就让警卫员们继续去挖冰块放在周总理的肝脏区,他想让受到肝脏向下移动,最后达到穿孔排脓的目的。

等将脓全部排出来以后,把冰块继续装进袋子里放在周总理肝的位置已达到消炎的目的,过了10多个小时,周总理渐渐清醒,他痛苦地说肚子很痛,于是众人将他扶起来去上厕所,等排完脓便后,周总理的体温终于降下来了,军医再通过易米丁药等特效药才将周总理治好。 但是周总理毕竟大病一场,身体十分虚弱,连下床走路都很困难。面对这种情况,毛主席非常担忧,对彭德怀说:“现在恩来同志身体非常不好,他暂时不能骑马,要让几名同志抬着他过这片草地,不能有任何差池。”
彭德怀随即从抬着武器弹药的几名同志中挑了几人,说道:“这些武器比较重,咱们暂时把它埋在此地,现在保证周副主席的安全最重要!”
当时陈赓和杨立三都知道这个消息后,找到彭德怀想要加入担架队,陈赓对杨立三说:“杨部长,你自己身上都还有病呢,还是别执行这次任务了!”

杨立三因为非常敬重周总理且有恩于自己,便坚持要加入队伍,说道:“您可别小看我,我保证顺利完成此项任务,将周副主席安全的抬出这片草地!” 众人见杨立三这么坚持立场,只好让他加入了担架队,当抬着周总理的那一刻,他感到无上光荣,又非常小心谨慎,小心地避开着脚下成片的沼泽地,步伐也不敢放大,生怕将担架上的周总理颠着了。
众人看着茫茫草地,心中没有任何害怕,反而是信心满满,坚持信念,一定要将周总理安全运出去,这片荒无人烟的地区,到处都是沼泽泥潭,如果要绕路,可能就要大幅延长出去的时间,他们踏着草甸一点一点前行,他们要时刻估量着脚下的泥潭松软程度,来判断是不是沼泽。
草地上不仅路不好走,天气也非常多变,刚刚还是晴空万里,一会就是瓢泼大雨,加大了行进难度,众人只好找来油伞为周总理遮蔽风雨,看到将士们为了自己变得疲惫不堪。

周总理于心不忍,时刻从担架上挣扎着要起来自己行走,但将士们看到后第一反应就是轻轻地把周总理扶到担架上,安慰道:“周副主席,我们一点都没事,只要能安全把您带出这片草地,您恢复健康,那就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了!” 杨立三等人日夜兼程地抬着周总理,身体也快到达极限了,一个个的肩膀被磨出血泡,接着化脓,流出脓血,衣服与脓液紧紧地粘在一起,他们丝毫不喊疼痛。
他们的脚上更不必说了,穿着草鞋腿上全是被蚊虫叮咬的痕迹,还会被一些带有锯齿状的草木划伤伤口,当伤口碰到草地里的泥水后会发炎肿胀甚至溃烂。
杨立三的肩膀由于长时间扛着担架,导致脖子已经非常僵硬疼痛,他一直撑到晚上休息时才起身活动,这时发现自己的脖子那处因为长期血液不循环而发麻无法动弹,他又不方便告诉其他战友,只能自己用毛巾热敷脖子,用手慢慢按摩,才得以缓解,而脚上的溃疡处,也只能将酒精喷在上面消消毒,别无他法。

周总理看到后眼睛泛酸,说道:“各位同志们,我在此非常感谢大家冒着生命危险抬着我,你们辛苦了!我一定会快点好起来!” 第二天又是循环反复,其余战士都说要轮着抬周总理,但都被杨立三拒绝了,他有了先前的经验,知道怎么抬才能使坐在上面的周总理少点颠簸,不放心其他人抬。他寸步不离周总理,用肩膀扛稳担架,以保证担架能更加稳定。
就这样,杨立三等人在泥泞的草地上冒着时晴时雨的天气整整走了6天6夜,才将周总理安全带出这片草地。
而杨立三在放下担架的那一刻,眼前发黑晕倒在地,这时候众人才发现杨立三的肩膀上的衣服破了,全是血迹,将他衣服脱去后,才发现早已血肉模糊,皮肉上面布满了结痂和衣服碎片,腿上更是数不清的小伤口。

周总理看到后非常心疼,他深深地记住了这份恩情,这种患难见真情加深了两人的革命友谊! 而周总理也在被抬出草地,经过一段时间调养后就身体痊愈了。
后来杨立三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都表现得非常优秀,毛主席都夸赞他:“在古代,刘邦有萧何为他搞好后勤物资运输,如今我们的立三同志就是当代萧何啊!有他在,我们完全不用操心后勤的事!”
1953年,杨立三被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财务部部长一职,原本以为他就此开创出他的辉煌时代,他在建国后依然在为后勤工作而努力,他时常为加强改进全军后勤和财务工作而加班加点,没成想他最终还是因积劳成疾病倒了。

1954年秋季,他被查出了脑癌,无法再从事他所热爱的工作了。在周总理的强制要求下,他赶赴莫斯科治病。但不幸的是,他住进克里姆林宫医院时,被查出已经是脑癌晚期,不到一个季度就因病逝世。 全党全国人民都非常震惊和悲伤,这是全国人民的损失。12月3日。党中央派专机将他的骨灰运回北京,很多党中央领导人和解放军高级将领都亲自前往机场去迎接。
随后便发生了开头的追悼会一幕,周总理亲自为他抬棺,杨立三的亲属看见后都感动不已,说道:“总理,怎能让您亲自来抬棺呢?”
周总理伤心地说:“立三同志当年冒着生命危险将我从草地里抬出去,他就是我的救命恩人,如今他为了国家的发展,因病逝世,我必须要来为他抬棺,否则我良心上绝对过不去,他在下面肯定也会认为我无情无义!”
如今我们生活稳定,社会和谐,很难体会到他们那代人的革命情谊,而无论是杨立三抬周总理出草地,还是周总理为杨立三抬棺,都谱写了一首可歌可泣的感人曲目!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2-3 02:46 , Processed in 0.010409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