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39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961年陈赓将军去世,林彪悲痛万分,挥笔写下2句挽联,让人泪目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7-18 05:29:5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1961年陈赓将军去世,林彪悲痛万分,挥笔写下2句挽联,让人泪目                                                          2024-07-16 12:25                                        

发布于:天津市
   
         1961年,年初的某一天。在上海养病的开国大将陈赓拖着垂危的身体,却依然
沉浸于工作当中。
在1961年的这个时候,陈赓已经58岁了。多年来的战场顽疾让本已年迈的陈赓身体状况十分的差劲。
按理来说此时在上海养病的陈赓,不应该在这样的身体情况下进行工作的。

实际上此时的中央的确没有给陈赓安排任何政治或军事上的工作。那么陈赓到底在忙什么呢?
陈赓是一个湖南人,但唯独好吃一口雪菜肉面。但当时国家正处于“三年自然灾害困难时期”,所以陈赓几乎很少会吃肉。
但是在妻子傅涯的要求下,这肉至少在陈赓生日的时候要吃上一顿。在妻子的强硬要求下陈赓只好答应。

1961年3月,一向在吃饭上不做要求的陈赓突然对妻子傅涯说:
等你回来这次回来,我想再吃一顿你做的雪菜肉面。
妻子傅涯惊讶于自己的丈夫陈赓这一次竟然这么“开窍”。于是很高兴的答应了陈赓的要求。
然而让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陈赓的这一次雪菜面居然是陈赓人生的最后一次雪菜面。

1961年3月15日,在养病期间长期伏案劳作的陈赓突发心绞痛。脸色苍白且手脚发冷。
但是陈赓却认为这只是以前的老毛病又犯了。就没有将自己的情况告知医护人员。
于是就在床上稍微休息了一下,在自己感到身体稳定后便又继续的投入到了工作当中。
即使是在晚上下班回家的陈赓的妻子傅涯,看着伏案的丈夫也并没有发现异常。

但是在第二天拂晓,在睡梦当中的陈赓突然病情再次复发。并且情况远比在白天更严重。
妻子傅涯连忙将医护人员叫到家里,医护人员也从来没有见过陈赓的病情什么时候,如此严重过。
于是立刻对陈赓进行急性的药物治疗。但此时的陈赓根本吃不下任何东西。
无论是什么药物,此时都无法对陈赓的病情起到任何效果。

1961年3月16日,开国大将陈赓的脉搏已经停止了跳动。这位为中国共产党革命事业鞠躬尽瘁的革命战士。
他的生命永远的定格在了58岁。
在上级得知陈赓大将去世的消息后,全体震惊。他们之所以不敢相信是因为,15日当天陈赓还表示身体状况良好可以回京工作。
仅仅过了不到一天,就传来了陈赓大将病逝的消息。让人如何可以接受?

1961年3月25日,陈赓大将的祭奠仪式在中山公园隆重举行。
在祭奠仪式上,罗瑞卿,刘伯承,徐向前,林彪等一大批当时全军的高级将领出席了陈赓大将的祭奠仪式。
就连当时的周总理也在百忙之中专门的抽出一天的时间来参加陈赓大将的祭奠仪式。
在仪式上,周总理甚至亲自写下“陈赓同志之骨灰”的纸条。甚至是担心第一次写不好随后又连写了三次。

但是在这场祭奠仪式当中最引人注目的还是要数林彪为了纪念陈赓而写下的那副动人的挽联。
那么在陈赓大将的最后时刻,所忙的工作到底是什么?在陈赓大将的祭奠仪式上林彪到底写了什么样的挽联?
充满巧合的最后工作

还是在1961年,年初的时候。中央军委经过充分考虑之后决定,为了提升我军在和平时期的战术素养和战斗水平。
所有解放军中将以上军衔的将领,都要总结自己在革命战争当中的战斗经验。
通过报告的方式将其中的战术打法和带兵指挥的经验全都记录下来以供后人参考。
按理来说陈赓作为开国大将,是应当完成这项工作的。但奇怪的是中央并没有将这个消息传达到在上海养病的陈赓手上。

中央军委之所以这么做不是因为陈赓没有写的必要。
而是因为早在1959年10月,陈赓由于身体的原因就已经辞去国防副总长的职务前往上海丁香园养病了。
陈赓的病是比较严重的心脏疾病。此前因为国防副总长的工作繁杂,导致陈赓的心脏病多次复发。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中央军委在考虑了陈赓的身体情况后,并没有给陈赓安排这项工作。

当时这项工作是没有通知到陈赓,但是要知道当时在上海符合这项工作要求的不只是陈赓一个人。
同样要写报告的还有当时上海警备区的副司令员。他因为对当年的战场情况回忆的有点模糊,特意来拜访陈赓。
直到这时候陈赓在得知现在全军中将以上的将领居然在做着这么重要的工作。

得知情况后的陈赓立刻向中央军委表示,自己完全可以完成这份具有实际意义的工作。
当得知陈赓要在养病期间写报告的时候。陈赓的妻子立刻,将心提到了嗓子眼上。
她劝陈赓:当下陈赓的身体状况已经十分不乐观了,就是因为工作的原因才导致陈赓现在在上海养病。
现在病还没好,就贸然开展工作,陈赓的妻子担心陈赓会因为这件事加重身体的负担。

但是陈赓却表示,现在每个中将以上的高级将领都开始做着这件工作。
自己作为当初解放战争时第二野战军的主力指挥者,绝对不能缺席。
没办法,陈赓的妻子只能让医生过来检查陈赓的身体,看看陈赓到底能否进行工作。
医生在检查完陈赓的身体之后,表示从身体健康的角度出发,十分不希望陈赓进行工作。

但是考虑到陈赓的态度非常强硬且坚决。
无奈之下,医生只能建议即使是要写报告,也应当由陈赓口述让记录员写,这样会稍微缓解一下陈赓的身体压力。
就这样,从三月份开始,陈赓就在沙发上躺着,口述着自己的战斗经历。
很快,陈赓的经验报告在自己口述的情况下,完成了初稿。

陈赓将这份初稿拿过来看了一下,尽管自己口述的内容十分的详细,但陈赓总是感觉这份报告像是少了些什么一样。
一着急,陈赓便不顾自己的身体情况,拿起笔在这份初稿上进行修改。
因为这件事,陈赓与妻子还吵了一架。
但最后陈赓的妻子实在是拗不过自己的丈夫,无奈之下同意了陈赓亲自写自己的经验报告。

作为上帝视角的我们其实可以很清楚的发现:
如果说没有写这份报告的话,那么陈赓的身体情况想必不会继续恶化。
也不会造成1961年三月份的突如其来的悲剧。
但是对于陈赓来说即使没有这项总结工作。
希望将自己的身心奉献于国家军队建设的陈赓就不会在上海养病期间做其他的工作吗?

这些为新中国立下汗马功劳的开国将领,对于他们来说为了自己的革命理想工作,是一件理所应当的事。
陈赓之所以会写这份工作报告,即使偶然也是必然。
我们不能简简单单的停留在为陈赓大将意外身亡的惋惜当中。
我们更应该懂得在这件事当中所体现的,为国家,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革命精神。

这份精神并不会随着陈赓大将的逝去而消散。
相反,它会继续的传承在每一位在国家革命道路上继续奔走的建设者的手中。为他们提供前进的动力。
林彪感人的纪念挽联

说起陈赓和林彪的故事,其实两人在解放战争的的交情当中。充满了“纠纷”。
我们都知道林彪在解放战争当中是四野的总指挥。而陈赓是在二野的刘伯承手下的主力部队任职。
两人的交集,主要是在南下战役当中开始的。
我们都知道林彪的作战风格就是将领要听从他的指挥。通过巧妙精细的战术,在战场上一击制胜。

而在刘伯承手下的陈赓呢?他的战术风格与林彪完全不同。
对于刘伯承来说,他所指挥的战斗更多的是“像开题答卷”一样。
通过确定总的战略思想,其余的在具体战场上让自己的手下将领自由发挥。
而陈赓就是这样一个自由发挥的优秀将领。

在南下战役当中,解放军主力部队就是第二野战军与第四野战军。
所以林彪与陈赓两人在南下战役当中频繁地交换意见。
但是两个人战斗风格是截然不同的,所以两人自然就会产生很多的纠纷。
在南下战役当中,林彪的作战风格往往是“一鼓作气直捣黄龙。”
而陈赓的作战风格,往往是通过全盘考虑,通过部队运动来完成针对敌人的大胜利。

所以陈赓的部队“动起来比较慢。”
但是两种战术风格截然不同的两人在一次次的纠纷中,彼此之间学到了不少东西。
很快二人在南下战役当中的配合中,展现出了十分默契的战斗表现。
而两人的深刻友谊一直到新中国建立后,依然没有断绝。
1950年,当时林彪担任新中国国防总长。而陈赓担任国防副总长。这一次,陈赓成了林彪的下级。

对此,林彪也感到十分高兴,他期待着自己与陈赓可以十分默契的开展新中国的国防建设工作。
然而,由于陈赓的身体问题,仅仅在国防副总长的岗位上呆了一个月,便辞去了工作前往上海丁香园养病。
担心陈赓的林彪还在此期间多次去上海看望陈赓。
在林彪的会面当中,陈赓保证自己一定好好养病,早日回到林彪的身边辅助林彪的工作。

让林彪没有想到的是,陈赓的去世居然来得如此意外。
在林彪的强硬要求下,中央军委批准了由林彪来主持陈赓大将的祭奠仪式。
在陈赓大将的祭奠仪式当中,林彪回忆着自己与陈赓过往的种种经历,忍不住潸然泪下。
在情绪激动之余,林彪沉重的写下了纪念陈赓逝去的挽联:

“共产党先进党员亲历四次革命战争,不避枪林弹雨无视牢笼虎口,今日与世长辞精神不死”。
“解放军光荣战士身经百炼洪炉烈火,坚持真理正义反对枉是邪非,行见无穷后继浩气日辉”。

当林彪写下这副纪念挽联后,原本悲痛的众人立刻爆发了热烈的掌声。
之所以鼓掌不仅是因为这副挽联的文采斐然,更重要的是它完美的包含了陈赓大将所有的生平经历。
如果没有真正的友谊,像这样的挽联就根本不可能写的出来。
对于林彪来说这幅一气呵成的挽联,不仅代表对友人逝去的悲痛。
它更代表着一种传承与铭记。传承陈赓的革命精神,铭记陈赓的历史功绩。
结尾

实际上像陈赓大将一样,很多老一辈的革命功臣在新中国成立后依然奋斗在新中国建设一线的岗位当中。
他们在新中国建立后所展现的奉献精神,完全不亚于他们在战场上的丰功伟绩。
当现在的我们都热衷于这些老革命在战场上的骁勇身姿时,也要应该记得他们在新中国建立之后所展现的动人故事。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9-2 14:39 , Processed in 0.008261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