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42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两代西藏情:开国中将谭冠三扎根西藏,儿子谭戎生遂父愿主动进藏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5-11 00:56:5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两代西藏情:开国中将谭冠三扎根西藏,儿子谭戎生遂父愿主动进藏                                                         2019-05-08 22:09                    
【撰文/王梅梅 统筹/刘姝蓉】


2019年4月18日,北京中华世纪坛红色讲堂召开“不忘初心——追忆革命前辈”系列讲座。本期演讲嘉宾为开国将军谭冠三之子谭戎生,其动情地讲述了“雪域高原两代军人的西藏情”的故事,给听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事后,大白新闻记者上门拜访了谭戎生。在与谭戎生老师交谈的过程中,我们才知道,“雪山名将”只是谭冠三将军的标签之一。谭冠三将军从大革命、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长征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一路走来,对党的忠诚,为革命事业的付出,让人不禁泪目。忙于工作的谭冠三夫妇没时间照顾孩子,却用一封封感人至深的亲笔书信教育他们成长。在父母双亲的影响下,谭戎生主动申请从北京平调去西藏边防部队,和父亲一样,为保卫边疆和西藏建设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毛泽东是谭冠三革命路上的“导师”
谭戎生说,父亲谭冠三于1908年1月31日出生在湖南省耒阳县的一个农民家庭。因家庭贫困,在乡绅会赞助下才断断续续读书至高小毕业。受五四运动影响,他追随国民革命,参加了湖南农民秋收暴动和湘南起义。1925年,谭冠三一个人到广州报考黄埔军校未果,便返回家乡,开办农民夜校,宣传国民革命,发动农民运动和武装斗争。1926年加入青年团,同年转党。
为什么说毛泽东是谭冠三革命路上的“导师”呢?1928年初,谭冠三参加了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部队发动的湘南起义。在国民党大军压境的情况下,在井冈山的毛泽东指示毛泽覃带一特务连从井冈山来到耒阳寻找朱德、陈毅的队伍。谭冠三的赤卫队在小水把毛泽覃扣了起来。当毛泽覃见到谭冠三说明来意后,谭冠三歉疚又激动地说:“毛泽东是我敬仰的英雄,你是他的兄弟,也是了不起的英雄。我带人跟你去找朱德的队伍。”毛泽覃见到朱德并说明了井冈山的情况和毛泽东的意见后,朱德立即下令部队东撤,向井岗山方向转移。谭戎生说:“父亲为朱毛井冈山胜利会师前期的沟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谭冠三率本区农民赤卫队数百人、30余支枪随朱德上了井冈山,参加了著名的“朱毛会师”,毛泽东称赞他是“为革命入了股的功臣”。上井冈山后,谭冠三被调任红四军军需处文书,管理红军的粮草筹集分配等工作,就是早期的红军军事经济工作。他还兼任军需处党支部的组织干事。井冈山时期,我军粮食供应严重不足,谭冠三按照毛泽东的指示,初步建立了一些规章制度,毛泽东是满意的。谭冠三为红军初创时期的后勤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谭戎生告诉记者:“毛泽东除了手把手教我父亲打仗之外,还教他怎么做调查研究、阶级分析、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和思想政治工作等。”特别是在在宣传工作、调查工作等方面,谭冠三受到毛泽东的教导,记忆最深刻的就是:“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可以说,毛泽东的教导和井冈山精神,为他六十年的革命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29年1月谭冠三跟随毛泽东、朱德参加了开辟赣南闽西中央苏区的斗争和第一至第五次反“围剿”作战,及二万五千里长征。到延安后进入红军大学一期一科学习,毕业后留抗大工作。抗日战争,在华北冀中和冀鲁豫地区打击日寇和顽固派。解放战争,又从华北转战到中原豫皖苏地区。1949年2月成立18军,谭冠三任18军政委,和军长张国华率部参加渡江、衡宝战役,解放大西南,至此确定18军留守川南地区。

谭冠三资料图 图片来源于网络
谭冠三接受进藏任务:把骨头埋在西藏!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党中央作出了解放西藏的战略决策。毛泽东最后确定由西南局完成进军西藏、解放西藏、经营西藏的任务。在刘伯承、邓小平、贺龙商榷并经上级批准,解放西藏的任务落到18军头上。接到任务后的张国华和谭冠三代表18军全体指战员表决心:“坚决完成任务,决不辜负党中央、毛主席和刘邓贺首长对我们的信任!把五星红旗插到喜马拉雅山上!”
随后,谭冠三立刻发电报通过总政治部,通知在河北省委党校学习的妻子李光明,李光明把孩子作了安排,即刻赶往四川。待谭冠三向她说明进军西藏原委之后,李光明亦很激动:“我从四、五岁就给人家当童养媳,做奴隶的滋味我体会太深了。老谭,我支持你,我和你一同进藏解放被压迫的百万农奴!”
由川南安家到进军西藏180度的大转弯,着实引起部队不小的震动,甚至有的领导干部产生了抵触情绪。当时已到某县任县委书记的某团副政委,以身体不好为由拒绝进藏。谭冠三气愤地拍着桌子说:“告诉他,作为党员,要服从党纪,作为军人,要服从命令,叫他准时报到!他若不来,捆也要捆来。”经过各级的思想政治工作和评功授奖活动,大大激励了官兵的爱国热情!
部队在乐山举行了誓师大会。张国华军长带领全体指战员庄严宣誓:“一定要把五星红旗和八一军旗插在喜马拉雅山。”谭冠三向全体官兵动员:“为了祖国的统一和共产主义事业,我将不惜一切力量,甚至生命。你们记住,此去西藏,如果我为祖国献身了,请一定要把我的骨头埋到西藏。”
谭戎生动情地说:“‘把骨头埋在西藏’这一铿锵有力的话语,成了‘老西藏精神’最闪光的体现,也成为支撑我父亲为解放和建设西藏而奉献终身的座右铭。”
18军官兵经历了海拔4千米以上的大雪山12座,海拔6千米的大雪山4座,涉渡的冰河、大川、激流140多条后,终于到了西藏。谭戎生在讲述进藏过程中,讲述了关于母亲李光明以及许多女官兵们的遭遇:李光明在进军的途中流产大出血,失去了再生育的能力!到拉萨后有80%的女兵没有了月经,有的一辈子失去生育能力!
谭冠三政委带头挥镐开荒生产
部队刚到拉萨,遇到的最大困难和当初刚上井冈山一样,仍然是解决饿肚子“吃饭”问题。以谭冠三为主任的生产委员会,在西郊用高价从藏政府买下了约5000余亩的河滩地,谭冠三带头和官兵们一起还没有恢复长途跋涉的疲劳即奔赴荒滩挥镐奋战。

当年八一农场开荒的场景 图片来源于苏州全民国防教育网
众所周知,西藏海拔高,气温低,风沙大,严重缺氧,昼夜温差大。在这里搞农业生产何其困难。为了鼓舞士气,谭冠三给战士们讲井冈山的故事,长征的艰苦,南泥湾的精神……同志们看到谭冠三终日操劳,吃的和战士们一样。
地开垦出来了,河滩地是需要肥料的,怎么办?谭冠三发现,拉萨城里有大量的人畜粪便、牛羊角和骨头,堆在大街小巷。据悉,这是松赞干布从雅隆河谷迁都拉萨以来1300多年没有人清理过,从唐朝积累至今。于是他带领部队,每天用粪筐,将粪肥背到西郊农场。借此机会,拉萨城做了一次从没有过的大扫除,整个城市面貌焕然一新,连布达拉宫前后堆积如山的粪便垃圾都被清扫一空。此外,谭冠三还与官兵们一起在拉萨修建了第一批公共厕所,大大改善了拉萨的卫生条件。
第二年开春,农作物生长又遭遇洪涝灾害,拉萨河堤出现了决口,庄稼地受到被淹没的危险。谭冠三闻讯后冒雨赶到现场,率先跳进齐腰深冰冷的激流中,和官兵们奋战一夜,最后把决口堵住了。战士们还奋战为拉萨河修筑了长达两公里的防洪堤坝,保证了新开土地和农作物的安全。
秋天到了,在谭冠三和战士们的辛勤劳作下,种的庄稼菜蔬喜获大丰收。谭冠三特意邀请了当地的贵族、噶厦官员、三大寺喇嘛及藏族群众到八一农场参观并设宴招待他们,还赠送一些蔬菜尝鲜。看着累累果实,藏民们直夸“解放军了不起”!八一农场的成功引起了强烈反响,噶厦政府主动请求农场派人帮藏军代本办农场,派技术人员教授种植技术。
值得一提的是,谭冠三为解决官兵维生素缺乏的问题,在高原上大面积试种培育苹果树,同时为改善生态环境,大量植树造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谭政委对大家说:要多种树就会改变高原的气候,气候改变了我们的女同志就可以在这里生娃娃了,孩子也可以养活了。我们就可以在这里长期建设,以边疆为家啦!

谭冠三与战友们开垦世界屋脊 图片来源于华声在线
进藏部队完善了基础设施,便利了藏民生活
1954年年底,由雅安到拉萨的康藏公路正式通车,公路全长2255公里,它改变了两千多年来西藏不通公路、没有汽车的历史。当时为加快康藏公路的建设速度,成立了以谭冠三为主任的西线联合筑路委员会,藏政府派出8千民工和我们部队官兵共同参加筑路工程。在四年的修路过程中,解放军战士和民工们克服了畜力不足、高寒冻土等重重困难,工程的巨大和艰险,在世界公路修筑史上前所未有,3000多名军民为此付出了生命。
康藏公路担负着联系祖国东西部交通的枢通作用,这条被称为天路的公路,每一公里都有筑路的烈士长眠在路旁。1955年,西康省撤销建制,原所属地区并入四川和西藏,此后,康藏公路的起点移至成都,改称川藏公路。
谭冠三同噶厦政府商妥建立人民医院,由此拉萨市有了第一所人民医院。与此同时,作为工委青妇委书记,1954年,谭冠三组织成立了拉萨市爱国妇女联谊会。他组织藏汉族妇女、青年学习政治、十七条协议、开展文化歌舞体育活动,为筑路军民表演节目,还派参观团去内地观光都受到毛主席等中央领导的接见。
此外,谭冠三还是经济建设委员会的主任,规划建设了西藏第一座发电站、炼钢厂、水泥厂等。1954年公路通车后,又开始了营房建设。1960年,时任西藏体委主任的谭冠三为前线总指挥攀登珠穆朗玛峰,胜利完成了组织支援保障任务,我国的五星红旗真正的插到了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为振奋全国人民克服困难时期起到了很大的鼓励作用。
谭冠三指挥只用三天两夜平息拉萨叛乱
1959年,西藏上层反动集团为了长期维护政教合一农奴制度,阻止民主改革进程,公开撕毁《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宣布“西藏独立”,并发动了全面武装叛乱。
1959年3月10日,拉萨上空乌云弥漫,流言在拉萨街头散播,噶厦政府策划千余名叛匪在工委、市区和军区门前示威游行,社会秩序急剧恶化。当时主持西藏工委和军区全面工作的谭冠三即刻召开干部紧急会议,准备迎接新的挑衅和战斗。
不畏街头暴乱,谭冠三亲自登门去西藏自治区筹委会秘书长阿沛·阿旺晋美家,保证他的人身安全。在返回军区途中,谭政委一行遭到叛匪堵截,他们机智而幸运地脱离了险境。他还邀请帕巴拉等一大批爱国人士和家属搬到安全地方住下来,谭政委指示日喀则地委和军分区,保护好班禅的安全,他还亲自到一些单位检查备战情况。
在3月10日至16日期间,谭冠三试图通过信件和平解决,未奏效。20日凌晨3时40分,盘踞在拉萨西郊牛尾山的叛匪向我军猛烈射击,接着城区叛匪发起全面疯狂进攻,5时谭冠三在军区指挥所召集紧急作战会议,会议决定上午10时向叛匪发起反击。6点30分将计划上报总参谋部,但因电台故障,该“反击作战计划”到10时都未得到军委的复电。谭冠三经过慎之又慎的思考,按照预定作战方案,于上午10点05分开始对药王山炮火准备。
11点10分,我军收到军委复电:“应全力固守现在据点”,“以待主力到达然后聚歼”。这时部队对药王山的攻击已经开始一个多小时。部队打得非常顺利,如果停下来将会放走更多的叛匪,达不到聚歼的目的。谭冠三即刻紧急召开各级主要指挥员参加的作战会议,经反复思考权权衡利弊,最后他下定决心,斩钉截铁地对大家说:“打!继续打!坚决打好这一仗,一切后果由我向中央负责!”
22日上午9时,布达拉宫的叛匪从南面的窗口打出了白旗,拉萨的战斗于当日的11点半全部结束。拉萨叛乱只用了三天两夜即被平息,中央做出了“彻底平息叛乱,充分发动群众,实行民主改革”的决定。3月28日,周恩来总理发布命令,撤销西藏地方政府,由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行使职权。宣布了反动黑暗腐朽的西藏农奴制度彻底灭亡,西藏百万农奴得到彻底解放!1965年9月,西藏自治区成立。
1962年12月,担任中印自卫反击作战的基本指挥所总指挥的谭政委,因劳累过度心脏病发,中央派飞机送他回北京治疗。自此,谭冠三依依不舍地离开他坚守13年,任职18年的西藏。1966年11月,中央委派谭冠三任最高人民法院第一副院长、党组第一副书记,主持最高人民法院的日常工作,受到林彪“四人帮”残酷迫害。
1985年,谭冠三病重,他向党组织提出的唯一要求并再三叮嘱夫人的是:我死后,就把我的骨灰埋在西藏八一农场的苹果园里。12月6日,一代开国名将谭冠三与世长辞,享年78岁。1986年7月29日,谭戎生护送父亲的骨灰来到拉萨,成都军区、西藏党政军领导和各族群众举行隆重集会,遵照谭冠三的遗愿,将骨灰安放在八一农场苹果园里。
谭冠三夫妇与长子通信,树立将门家风
在中华世纪坛红色讲堂演讲时,谭戎生读了父亲写给自己的信。由于时间限制,只读了一两段话,但寥寥数语,让台下的观众不禁泪目。此次,在拜访谭戎生的时候,他向记者赠送了刚刚出版的一本自己编著的书——《将门家风 老红军谭冠三、李光明致长子谭戎生书信集(一九五二年——一九六五年)》,书中刊载了谭冠三夫妇写给谭戎生的四十封信。记者拜读之后,再一次深切体会到了谭冠三夫妇对子女们的敦敦教诲。
谭戎生在前言中说:“父母在西藏工作时,我们很少见面,甚至有几年,连只言片语都没有。”“这是双亲留给我们的无比宝贵精神遗产。从这些信里,我们能读出老一辈革命家对培养革命接班人给予的无微不至的关怀,读出对我们的期待。在我的人生道路上,成为我心中的指路明灯,让我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一个不谋私利的人。”
据谭戎生讲述,当收到第一封信的时候,自己年纪还小,经常在被窝里,反复读着读着,总是禁不住偷偷地流泪。他特别选读了父亲1958年10月19日的来信:
“戎生:
好孩子,真是听话的孩子。你一面学习,一面做工,一面参加工作,很好。我一生只知为党为人民,不知为私,你妈妈也是一样,生出你们兄弟妹以来,均寄托出去了,不能照顾你们周到,现在你们均长大成人了,也很努力求进步,这就很好,对我在边疆工作也是很大的鼓励之一,主要是党是人民给予我的鼓励。
你无论在工作在学习要听党、团组织的话,接受组织的领导与指示,经常与群众在一块接受他们的指教和批评,没有做不好的事,绝不要因为有一点成绩而骄傲自负,如有骄傲自负情绪,那就会落后。你在工作中绝不要急躁,遇事要冷静,但又要勇敢果断,这一点是很不容易做到的。望你在工作中注意。祝你进步!
谭冠三
1958. 10.19”
特别是在大会上,他引读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一段话,使他动情得不能自我,而泣不成声:“在高原上工作,最稀缺的是氧气,最宝贵的是精神。长期以来,一代又一代共产党员舍弃常人所拥有的,放弃常人所享受的,扎根雪域高原,矢志艰苦奋斗。广大党员干部要发扬优良传统,不断为老西藏精神注入新的时代内涵。”我认为这是对以18军为代表的老西藏们几十年艰苦创业和践行‘五个特别’老西藏精神和两路精神的充分肯定,更是对老前辈们无私奉献精神的一种褒奖和抚慰。同时,我认为也是对老西藏后代们做出的牺牲和奉献的一种认同和激励!
老一辈革命家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以身许国的高尚情怀,恪守共产主义信仰,清廉自律,是我们永远学习的好榜样。正是这样的红色基因传承,才使我们的事业蒸蒸日上,才使我们永葆本色。
谭戎生遵从父亲遗愿,主动平调西藏
1986年5月,为遵从父亲遗愿,谭戎生申请平调到西藏边防部队,在西藏军区日喀则军分区工作。
从采访谭戎生交谈中我们了解到,他在西藏工作这些年,虽然高原反应很大,但仍以父母和“老西藏”们为榜样,经常拖着病体,克服高原反应的种种不适,从日喀则军分区、山南军分区至林芝军分区,他跑遍了高海拔的数千公里的边防线,看望驻守在那里的边防战士。曾八上海拔4300米的乃堆拉山口,三上海拔5300米的查里拉哨所。一年之后,在分区党委领导下,谭戎生所主持的日喀则军分区司令部,被成都军区评为先进单位。1988年,谭戎生被任命为日喀则军分区副司令员。

谭冠三之子谭戎生接受大白新闻专访
1990年,谭戎生被调到林芝军分区任副司令员。不幸的是,他突然患病住院。在军区领导要求下,谭戎生回到内地做了手术,医生告诉了他一个难以接受的事实:不能再回西藏工作!母亲李光明安慰他:“你身体不好不能硬去,你已经在那里工作六、七年了,你父亲要是活着,也会高兴的。”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30 00:10 , Processed in 0.007474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