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42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为什么画家喜欢“沉睡的画中人”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8-13 14:55:3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兰梅 于 2016-8-13 14:56 编辑

为什么画家喜欢“沉睡的画中人”                  
2016-08-12 09:05 
来源:中国网

从艺术诞生起,无数的艺术家们似乎用无穷无尽的创作和理论,在诠释两个终极问题,那就是 “艺术是什么”以及“艺术的深度”。而波普艺术家安迪沃霍尔给出了这样的答案:”……通过将日常事物或者人们习以为常的大众图像引入艺术,重新定义了艺术的疆界。”
  而安迪沃霍尔,用自己一部叫做 《沉睡》的处女秀影片,诠释了自己的艺术思考。整部电影,用了八个小时时间,只做了一件事情—— 八小时全是诗人约翰焦尔诺在睡觉。安迪这样描述:“就是约翰睡觉睡了八个小时。他的鼻子和他的嘴巴。他的胸在呼吸。偶尔,他会动一下。他的脸。哦,实在太美了。”

  波普艺术家安迪沃霍尔谈电影《睡眠》。

  这部看上去相当无聊的艺术,其实也引出了 艺术史上最经典的主题之一,那就是“睡眠”。而这睡眠中,其实也 引申出了诸如 “梦境”“死亡”“宁静”“情色”等很多其它经典主题。
  当我们在看画中沉睡的人时,我们在思考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来聊“ 沉睡的画中人”。
  1/4
  闲适与宁静。

  卡巴内尔《沉睡的维纳斯》

  乔尔乔内《沉睡的维纳斯》
  这两幅《沉睡的维纳斯》,都是紧闭着双眼,仿佛在这无人打扰的海浪上和清静郊外自然的睡着了,柔顺的酮体曲线散发出的是自然的宁静之气。因为是睡觉,所以身体舒展开来又起伏有致显得非常优美,这种艺术处理不是为了给人以肉感的官能刺激,而是为了表现人的具有生命力的肉体和纯洁心灵之间的美的统一。
  同时, 乔尔乔内的维纳斯, 睡眠意味着做梦和运输到另一个世界。 因此,这幅画可能被解释为一种诗意唤起古典牧歌。

  莱顿《沉醉》

  莱顿,是位在英国画坛极具影响力的画家。他从小热衷于古代神话、圣经的题材,追求恬静、和谐、典雅的样式。他崇拜安格尔,复制过提香和柯勒乔的画,因此从这幅创作中可以看出他对古典主义的钟爱。
  华丽的装饰味道,追寻着古希腊的艺术风尚,也正是当时英国贵族社会的趣味所在。莱顿的画中将女性的身躯绘得柔媚而令人愉悦,却是获得了一种永恒的美感,她的衣物是那般轻柔光滑,触手可及。这幅《沉醉》就似是一曲清新而柔美的田园牧歌,两个身着柔美轻纱的女性慵懒的躺在地上,其中的白纱女更是闭上眼睛沉醉在这片夕阳和男人的牧笛声中。

  库尔贝《塞纳河畔的年轻女子》

  库尔贝生活在19世纪的法国,那个时代,法国社会迎来了一个特别繁荣的艺术时期。在经历了古典主义到浪漫主义的发展后,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流派逐渐地脱离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强调激情和夸张,同时热衷表现的是各种神话、寓言题材等。而到了库尔贝,逐渐开始打破了高贵事物才能入画的传统,开始直接的、客观的描绘各个阶层的人与他们的生活,不再粉饰。
  而这幅作品,洋溢的便是一种特别自然、轻松和现实的味道。画中的女人不再是千篇一律的高高在上的“女神”形象,而是一个资产阶级的年轻女性。她的姿态,也不再是特别考究的“女神侧卧式”,而是一种很放松的正常状态。她躺在草地上带着微微的倦意,似乎是刚在这美丽的塞纳河畔玩耍累了,愉悦的躺在那里小憩。一切都是那么的舒适和自在。

  雷诺阿《侧卧的浴女》系列

  雷诺阿笔下的女性,总是那么的体态柔美、肤色如凝脂一般。在他的珍珠绘画时期,人物的质感似是自带珍珠般光泽,气氛唯美极了。而这一系列睡着的女人,她们是那么的静谧,没有一点情色的意味,只让人在极富美感的身体中,感受到人性的美好。

  莱顿《燃烧的六月》

  英国皇家画家莱顿先生的又一副作品,一个穿着橙红色长裙的女人在沙发上沉睡,整个画面的颜色非常浓郁而有张力,女子的睡姿也很像古希腊艺术中的女神风格。然而,这看似沉睡的宁静中,却又暗藏着一种不祥的气氛——画面中的右上角,露出了一小盆夹竹桃花,而这种植物是带有毒性的,暗示了睡眠和死亡之间的一种关联。而整幅作品,也给人一种 绚烂至极燃烧成为灰烬的壮美感。
  所以,我们也不禁思考,这些沉睡的画中人,除了闲适与宁静,是否还有其它的意味? 虚弱与死亡。
  也许,这些人的沉睡,还代表着一种虚弱与死亡。

  蒙克《次日》

  蒙克是一位表现主义画家,也有人称其作品中有大量的象征主义元素,不过这些都不能完整的概括他。他是一位世纪末艺术家,他的画中描绘的是欧洲整整一代人的精神相貌。正如存在主义哲学家尼采、叔本华所描述的那样,他是哲学家式的艺术家,尘世的悲哀凄苦、无处不在的死亡、灵魂深处的恐惧、邪恶残忍的女性与无助扭曲的情欲贯穿其一生的艺术主旨,他用激烈扭曲的笔触和极端的主观意识开辟了新的艺术道路:即艺术创作最重要的职责不是迎合大众的安全感需求,而是对存在本质的探求。
  所以,蒙克的作品,有着 “存在主义”的本源哲学思索。
  而这副《次日》中躺在床上宿醉的女人,像极了影片《逃离拉斯维加斯》中的人。这部电影也具有存在主义的味道,人的存在是虚无而随机的。所以有时候就像浮沉一样,随机飘着。颓废人生,一酒鬼和一妓女,身不由己,也许他们只是想要心灵的安静而已。
  所以蒙克笔下沉睡的画中人,其实进入了一种 醉与梦的酒神状态。而宿醉不醒的沉睡,其实也是真实人生的一种虚弱。

  波提切利《维纳斯与战神》

  而这幅作品,是表现古希腊神话的,其中侧卧睡着的战神和唯美清醒的维纳斯的美与爱神行成画面中的对比,这也是油画作品中很少表现出来的宁静氛围。骁勇善战的战神在美神面前,变成了一个沉睡甚至显得有点虚弱没精神的少年,维纳斯在这里变成了祥和的人类之母。这代表了一种柏拉图派的观念:爱与和平最终压倒了战争。

  米开朗基罗《哀悼基督》

  这是一件米开朗基罗早期的一件经典代表作,为圣彼得大教堂所制作的大理石雕塑。作品取材自经典的圣经故事,此时的耶稣被钉上十字架后,圣母玛利亚抱着基督的躯体痛苦不已。
  此时的基督已因为极度的虚弱而呈现一种昏迷和沉睡的状态,此时的他横躺在圣母玛丽亚的两膝之间,右手下垂,头向后仰,身体如体操运动员一般细长,腰部弯曲,表现出死亡的虚弱和无力。

  卡拉瓦乔《圣母之死》

  卡拉瓦乔笔下的圣母,似乎突破了常规意义上圣母的圣洁。此时的圣母头发蓬乱、身体浮肿、肚子鼓胀、皮肤紫黄、脸色死灰,就像一个经受了巨大的病痛折磨最后死掉的平凡妇人尸体一样。有人说,这哪是圣母啊,这是从河里捞出来的溺毙娼妇啊!双手无力的垂在床边,更显示出整个沉睡着人的死亡气息。

  卢梭《沉睡的吉普赛人》

  卢梭的这副沉睡者,似乎相较于其它,多了更多复杂的气氛。卢梭的作品,一直带有一种原始感的神秘色彩,散发着人的原始本性,所以看上去显得还很稚拙。
  卢梭这张吉普赛人看上去是一派宁静,在月色下,熟睡的吉普赛女郎,穿着彩色线条的服装,肤色是黑的,狮子是危险的动物,也不曾将她惊醒,静谧的气氛如同诗一样。
  这看上去是 一派静谧的沉睡、人与动物之间的和谐相处,实则真相却是另外一番光景——这是北非的一片荒无人烟的沙漠之地,这个流浪的吉普赛女艺人安静的躺在那里,身边还摆放着她日常用的生活必需品和演奏用的乐器。此时的荒漠上空,月亮显得格外的圆而孤寂,整个沙漠呈现一种荒凉与神秘。而这个看上去沉睡的吉普赛女人,其实已经死去了。她为什么死亡我们不得而知,狮子经过身旁的一刹那被画家记录在了画中,而下一秒呢?也许就会被无情的吃掉。
  整个作品,其实并未呈现血腥的场面,但静谧代替了凄寂,给人一种神秘主义的梦幻感。而沉睡的画中人,除了表现一种宁静闲适与虚弱死亡,其实还有 更多复杂的象征意味。

  本文头图:乔尔乔内《沉睡的维纳斯》,永恒的“沉睡之美”。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20 19:29 , Processed in 0.008659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