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6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假画卖5000万背后的故事:拍卖行黑幕,造假者与专家“强强联手”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7-24 07:57:3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假画卖5000万背后的故事:拍卖行黑幕,造假者与专家“强强联手”                                                         2023-06-30 09:10                                       
前言
伟大人格的素质,重要的是一个诚字。——鲁迅
随着近些年来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们喜欢收藏一些文玩古董,但是收藏行业的水其实是非常深的。虽然现在的拍卖行都自称非常正规,有专业的专家进行鉴定,但是依然有着很深的内幕。目前我国的收藏行业有着极大的市场,潜在消费者非常多,许多人想趁机割一波韭菜,导致整个市场鱼龙混杂,真假难辨。在一些大型拍卖场上,经常会曝出一幅作品被上千万或上亿元拍走。

作品被拍卖前的“经历”
是什么原因让这些富豪如此趋之若鹜,用巨款拍下这些作品?就以人们所熟悉的书画作品为例。历史上的名家不少,但是因为书画作品材质的特殊性,非常难以保存完好,所以市场上流通的作品多有残缺,一旦有一幅保存完好的作品被曝出,则会引起人们的疯狂竞拍,因为这样的作品具有稀缺性,所以以后增值的幅度非常大,这也是富豪们一掷千金的目的。这些人里面只有一小部分是真正的玩家,其余的大多数人都是把收藏作为投资,目的便是获得丰厚的利润报酬。
那么这些作品被报上拍卖柜前需要经历什么呢?首先他们必须是名家的作品,而且一定要有详细的传承证据,不能是凭空冒出的。另外还需要让业内专家们进行专业的品鉴,凭借过后认定为真的话便签上自己的名字。同样的道理专家越多,这一幅作品的真实性也就越高,可靠性也越强。之后还会有人为作品制作鉴定证书,再由专家进行基本估价,最后便是交由拍卖行拍卖。

其中最为关键的环节便是专家鉴定环节,这个环节直接决定了一件作品的价格。因为这些不是商品,不能按照标准进行统一生产。每一个大师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而且就算是同一位大师的作品,也会因为大师创作时年龄心情状态的不同,存在着一些差异。
所以这些艺术品很难一概而论,只能依靠专家的一双慧眼进行甄别。所以一般得到业内顶级专家认定的作品,更容易拍出天价,引得富豪们争相竞拍。但问题是专家的眼睛也并不是万能的,他也没有完全扎实的科学依据,只能靠一些作品上的细微差别进行辨认,而且他也存在说假话的可能。有些人就抓住了这个空子,设局进行诈骗。之前就有人把真的说成假的,用很低的价格将作品骗过来,然后再以天价卖出。

一件事揭开拍卖行黑幕
这些专家和机构一边说民间已无珍品,而在另一边又联手设局,在民间进行“骗宝”,这使得许多民间收藏家都不怎么相信专家们的话。同时各种的大的拍卖机构为了将民间收藏家手中的珍品淘过来,就会联合专家将假货强行“洗白”,让人们都误认为他们手中的是正品,民间流传的是赝品,从而逼迫民间收藏者低价卖出。曾经发生过一件事,就彻底揭露了当中的黑幕。
这件事情的主人公汪某,从小跟随多位大师学画,在绘画方面有着极高的天赋,他从十几岁时便开始模仿历代名家的作品,仿品惟妙惟肖,所以他对历代大师的作品都非常了解,成为了业内有名的鉴定师。虽然小有名气,但他还是没有成为一代大师,一幅作品最多能卖几万块,这使得他非常不甘心。在利益的驱逐下,他决定铤而走险,利用自己在圈内的影响和人脉进行造假,然后以真品的价格卖出去。为了把作品伪造的天衣无缝,汪某还特意联系了专业的刻章、装裱的专家,一起进行做旧。

直到后来他们仿制的作品,拿到画家本人面前,画家自己也分不清真假。但是想要赚大钱,光有技术不够,还要联合机构进行“洗白”,这就需要业内专家的配合。汪某利用自己在业内的人脉关系,找到了某拍卖行的周某和许某二人,周某负责拍卖,而许某则是拍卖行内的专家。许某为汪某的赝品出鉴定证书,然后周某负责将作品拍卖出去。买卖赝品所得的利益,他们四个人平分。在短短几年内,他们就靠拍卖一些仿造的顶级大师作品,获利近一千多万元。
拍卖不保真
与此同时他们还会特意炒作话题,获得人们的注意力,吸引更多的人前来拍卖。他们会特意拿着大师的作品,和大师的后人或者是家属进行合影拍照,以此证明是大师留给家人的作品。所有近代的名家,让他们用这样的方式骗了个遍。而他们仿制的那些作品也因此都拍出了天价,那些顶级富豪万万也没有想到,他被拍卖行耍了。而这些人已经不再满足于组队造假,他们在一些小镇开设了工厂,专门请绘画高手过来进行批量生产,然后他们再联系拍卖行进行拍卖。后来他们被警察逮捕,已经靠造假盈利数千万元。

至此拍卖行也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那就是“拍卖不保真”。意思就是虽然拍卖行的东西经过了专家的鉴定,但是专家也有走眼的时候,所以东西还是有一定几率是赝品的。如果拍卖到的赝品,那只能证明是自己走眼。这也使得越来越多的拍卖行明知是赝品,也敢拿出来进行拍卖。
结语
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程颐
正如英国古代哲人约翰.雷所说“欺人只能一时,而诚信都是长久之策”,有些拍卖行之所以能够经久不衰,受到广大收藏者的信任,就是这些拍卖行,不会因为眼前的利益而去欺骗竞拍者。任何商业想要持久不衰,靠的都是以诚为本,用诚信去打动消费者,而不是靠一些奇淫巧计欺骗消费者。因为消费者的眼睛都是雪亮的,他们一旦发现自己受骗,便再也不会相信商家,同时也会告诫周围人不要去进行消费。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商家的社会声誉便会一落千丈,最后便不再会有消费者愿意再进行消费。所以不管是做生意还是做其他事,都要有长远眼光。
参考文献
《世界名人语录》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9-28 10:18 , Processed in 0.007681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