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24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最高级的养生,不是睡觉,不是锻炼,就一个字!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11-3 04:07:3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最高级的养生,不是睡觉,不是锻炼,就一个字!    2023-10-30 15:54                                            

发布于:福建省
                                           

“春有百花秋有月 ,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人到中年,要“用一颗平常心去面对生活”。

这首禅诗正是五十岁之后的人,最好的生活状态。

有人说,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

此语很有点北方谚语“年过中秋月过半”。

意即这一年这一月过了中秋过了十五,一眨眼剩下的岁月也就过去了。

大有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慨。

年纪越大,越发明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胜过千万财富。

最高级的养生,在于“少”字。

一、少食,则少疾
常听老人说:“能吃是福。”
不挑食、吃得下是福气,但懂饮食之道才是智慧。
《素问·瘦论》中有言:“饮食自倍,肠胃乃伤。”
长期饮食过饱,肠胃负担过重,也很容易诱发多种疾病,如三高、心血管疾病等,远离疾病的秘诀就是少食,准时限量,七分饱,才是刚刚好。
民间有句老话:“常有三分饥,百病不相袭。”
无论是盲目节食敷衍了事,还是胡吃海喝无所顾忌,都是不可取的,七分饱,三分饥,节食安胃,恰到好处,才守得住健康,无病无痛。
二、少欲,则少忧
清朝学者申居郧曾说:“纵欲之乐,忧患随焉。”
意思是,如果一个人放纵自己的欲望,那忧愁祸患也会随之而来。
你想要的越多,麻烦也就越多;反之,减少自己的欲望,才能洞见幸福的真谛,很多人活得不幸福,就是因为欲望过多,但却忘了能背负的东西是有限的。
人们常说,年龄越大,忧烦越多,但其实和年龄并无关系,而是欲望过多。
对外物的渴求,是我们的本能,但人心有限,欲望无穷,过多的索求,只会是人一生悲剧的开始。
《孟子》有言:“养心莫过于寡欲。”
内心的丰盈,源于欲望的减少,而非外物的增加,少欲,知足,放下贪念,才是养心之法、善身之道。
三、少言,则少祸
《口铭》中说:“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一个人如果说话不知节制,随意开口,会给自己招惹祸端,不妄言,少说话,才是一个人最大的福报。
《周易》有言:“吉人寡言语,躁人之辞多。”
少说话,不妄言,是入德之基,载福之道,张嘴说话前,务必深思熟虑,宁可无言,也别话多,真正的聪明人,从不多言,越是不说废话,越能远离祸端,修德积福。
四、少思,则少愁
作家林清玄说:“今天扫完今天的落叶,明天的树叶不会在今天掉下来,不要为明天烦恼,要努力地活在今天这一刻。”
道理很简单,但做到的人却很少。
人们总是为了还没发生的事情担忧,想着想着,就把自己陷在了负面情绪里,难以抽身。
古人有云:“烦恼本无根,不捡自然无;困惑本无源,不究自轻松。”
所谓的忧愁,有时候不过只是你胡思多想,为自己设的囚笼枷锁,小事想多了,身疲;大事想多了,累心;烂事想多了,烦人。
不如少思少想,一念放下,万般自在,人这一辈子,把心情照顾好,比什么都重要。
五、少怨,则少悲
常言道:“不如意事常八九。”
谁都会遇到不顺心的事,有人怨声载道,有人一笑置之。
抱怨多了,看似是宣泄,其实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演变成你的悲伤负担,满满的都是负能量,越抱怨,越不幸,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少抱怨,转换心态,豁达乐观,才是解决问题的捷径。
作家刘同有句话说得好:“抱怨身处黑暗,不如提灯前行。”
与其怨天尤人,不如化怨气为动力,脚踏实地改变自己,抱怨,是最无用的东西,越是抱怨,悲伤离你越近,幸福离你越远。
生活再难,别忘了微笑;日子再苦,别少了乐观,少抱怨,积极乐观地对待生活,你就赢了。
《道德经》中有言:“少则得,多则惑。”
少食,远离疾病,长命百岁无忧;
少欲,远离烦恼,一念清心自在;
少言,远离祸端,默默修德积福;
少怨,远离悲伤,一路高歌前行。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26 00:09 , Processed in 0.007199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