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37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把酒东篱,重阳赏“菊”在国博 作者: 国小博 2016-10-09 15:58:06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3 23:09:1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画中菊,玉中菊,瓷上菊……在博物馆赏菊,低调,奢华,有内涵。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唐•孟浩然《过故人庄》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宜踏秋,出游,登高,赏菊,“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
关于“重阳节”,不止孟浩然,陶渊明、李白、王维、杜牧、王勃、卢照邻……历代诗人都曾争相吟诵,你最喜欢谁的?哪一首?或者,你可有原创?请不吝分享,一展才华。

“东篱把一枝,意岂在酒盏”,靖节先生,陶渊明已在野菊丛丛的山坡旁眺望

话说《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两九相重,故曰“重阳”。
这一天,在先秦时候,人们借着秋九月的丰收,祭飨天帝、祖先,以示感恩;西汉时候,求寿、饮宴;魏晋时候,有陶渊明先生在,自然要赏菊、饮酒,他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到了唐代,重阳节被正式定为节日,宫廷、民间一起庆祝,所以诗人孟浩然纵然隐逸一生,在与故人畅快小聚后,也率真地表示:待到秋高气爽的重阳节,再来你这里赏菊花、品菊花酒……1989年,我国将这一天定为“老人节”,倡导人们尊老、敬老、爱老、助老;2006年5月20日,重阳节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一番回顾过后,重点来啦!国家博物馆是否能算得上你的“故人庄”呢?重阳节,无它,菊花一丛,邀大家欣赏,不要太精彩哟~
【画中菊】

清•王树毂《东篱澂(chéng)士图轴》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唐·元稹《菊花》
中国古代文人将梅、兰、竹、菊合称“四君子”,以此借寓人的品格。菊凌风傲霜,独立寒秋,不与百花争艳,颇合隐士风范,因此爱菊、赏菊、诵菊、画菊也成了文人们生活情趣的表现。
清代书画家王树毂画过许多文人高士图,其中存世年款最早的就是以陶渊明为描绘对象的《陶潜采菊扇面》。

清•恽寿平《菊石图》

□□金风笔底来,不须篱下问□□。
于今白帝全无力,丛菊□从研北开。
这画上恽寿平的题跋个别字已无法释读,但这石后的秋菊饱满的花瓣已然将阵阵清芬送出了画外。
恽寿平是个有个性的人,早年他工绘山水,后来在见到王翚的山水画,长叹“此道让兄独步,格耻为天下第二手”,从此致力于花鸟,以没骨花卉闻名,后与王时敏、王鉴、王原祁、吴历并称“清六家”。

清·边寿民《菊蟹秋熟图》

瓮醅着意熟,篱菊尽情开。

浩浩长淮水,霜螯下闸来。
这是清代边寿民赠友人的一幅扇面。菊花从中,一只肥肥的闸蟹挥舞着双螯,欲爬上酒瓮,这是要偷酒喝,变醉蟹啊?水墨写意,金秋时令,有feel~
【玉中菊】

金元·菊花饰件

透雕、巧作、深挖、翻卷,要雕刻出这样一株玉菊,可是不容易,白色的玉做花瓣,褐黄色做花蕊、花梗、花茎、花叶,哪里就那么正正好呢,处处都是匠心~

明·菊花耳荷鹭纹玉杯盘


鹭鸶、荷花&叶、螃蟹、水波、菊花……这套造型美、寓意吉祥的杯盘虽说纹饰种类颇多,但若细究其中的“菊”元素,绝不在少数:杯口为菊瓣形,两侧透雕菊花形耳,杯身从上至下共三层菊瓣,上下18瓣,中间16瓣。

清·玉镂雕菊花纹花熏


这只玉花熏,原是清宫旧藏,是一件精美的宫廷陈设器。

全器镂空雕刻有菊花纹、花卉纹和莲瓣纹等。其中“菊花纹”分散在:腹部,缠枝菊花;耳上部,各一朵盛开的菊花;盖面,缠枝菊花;盖纽上部,一朵盛开的菊花。

【瓷上菊】

明·法华菊花纹瓶

一个盛装显雍容,一个淡雅如菊开,你喜欢哪一种?
明•法华菊花纹瓶↑
VS
清•天蓝釉刻菊花纹长颈瓶↓

清·天蓝釉刻菊花纹长颈瓶



清·粉彩菊花纹灯笼尊

朝到东篱觉有神,风流画史更诗人。

素华独殿群芳后,个里原藏万卉春。
这只瓷器因其形似灯笼而被称为“灯笼尊”。这首诗啊,是乾隆帝的御题,就在这丛菊花的后面,哈哈,你觉得此诗如何呢?前几日看见有帖言:乾隆帝一生作诗4万余首,数量多如发微信朋友圈~

清·粉彩花卉纹螭耳瓶

再来看两件清乾隆年间的粉彩花卉瓶,其上看起来秋意甚浓~

清·粉彩花卉纹瓶



清·天蓝釉菊瓣尊


赏菊,怎么它也来了?是的,它身上也有“菊”花意味呢,外壁饰菊瓣形凸棱。

清·豇豆红釉洗、印盒、太白尊、菊瓣瓶

它们怎么也来啦?是啊,因为菊瓣瓶要来,其它的也陪着来了,美不美?!菊瓣瓶腹下饰浮雕状菊瓣纹,远远地看不清,有机会来国家博物馆欣赏吧~
千叟宴

清·汪承霈《千叟宴图》

重阳节,又是老人节,尊老、敬老不能忘。
在清朝,有宫廷大宴——千叟宴。有清一代,共举办过四次。第一次,是康熙五十二年农历三月二十五日;第二次,是康熙六十一年农历正月;第三次,是乾隆五十年正月;第四次,是嘉庆元年正月。
汪承霈所绘《千叟宴图》是乾隆五十年的千叟宴,举办地点是乾清宫,表现的是高宗宴请文武官员以及六十岁以上离任官员、平民百姓,图中为众人出乾清门外的情形。
乾隆为此次盛典还饶有兴致地写道:
抽秘无须更骋妍,惟将实事纪耆筵。
追思待陛髫垂日,讶至当轩手赐年。
君酢臣酬九重会,天恩国庆万春延。
祖孙两举千叟宴,史策饶他莫比肩。
哇,乾隆同学总是那么自信!


祝大家重阳节安康!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20 18:30 , Processed in 0.008419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