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4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陕北8万红军,4.5人万改编为八路军,另外3.5万人我党安排更绝妙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12-8 06:31:0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陕北8万红军,4.5人万改编为八路军,另外3.5万人我党安排更绝妙                                                                     2024-12-07 15:18                                        

发布于:天津市
   
        1934年至1936年,毛主席率领我军进行了艰难的长征,1936年抵达陕北时,红一方面军、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总共仅剩下两万五千多人。

而在出发前,这个数字是接近三十万人,可见长征之路是多么的艰难。然而这部分人也是我党我军最精干的力量,是百战余生的优秀战士,可以说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
抵达陕北后,我军经过休整和发展,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前夕,已经壮大到了8.5万人,可以说是已经由弱小发展到了强大。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正式拉开了全面抗战的序幕,国共合作也被进一步的提上了日程。

1938年,国共两党正式达成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成立,而原本驻扎在陕北的红军也正式接受国民党方面的改编,编制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而这就是八路军这个名称的由来。
然而,虽然我军有8.5万人,但是蒋介石军部所批的编制只有一个军,大约5万人的编制,其余的则统统不在编制内,只能靠我党自己来解决。
一、军队扩容,整编满员
我军本应给与三个军的编制,但蒋介石为了限制我们发展,只给了一个军的编制,这种情况下,我党我军并没有抱怨,而是以抗日大局为重,接受了蒋介石的安排。

在中国近代的军队编制序列中,是按照军、师、旅、团、营、连、排,这样的顺序严格排列的,每个上级序列单位包含三个下级序列单位。
一般来说国民党军的一个团大约一千余人,一个军则大约一万人左右,因为很多国民党军队是没有旅一级的。
我军改编时则采用了整编满员的编制法,将旅一级也加入到了编制内,这样一个军大约能有三万人左右。
再加上编制内允许的警卫营、直属营、侦察营等,全部编制大概为3.5万人。主力部分基本编制完成。

其次是设立了陕北留守兵团。由于党中央全部驻扎在陕北地区,所以我们确实需要很多的安防力量,而这支军队的作用就是保卫中央首长的安全。
这支8000多人的队伍由我军悍将皮定钧率领,专门负责保护中央首长的安全,期间经历过多次的恶战。
我军一次又一次打退日本人的进攻。建国后1955年授衔时,身为纵队司令的皮定钧本来应该被授予少将军衔,但毛主席特批:“皮有功,少晋中”。因此为其授予了中将军衔。

对于我军这样的安排,蒋介石也没有办法提出异议,最终这支部队被确定了下来,解放战争开始后被编为中央警备团,也是今天中央直属卫戍部队的前身。
二、军政大学,培养人才
剩下的一万多人,我们通过举办抗日军政大学又解决了一部分。抗日军政大学不仅在延安办,而是在全国各地的根据地创办。主要目的就是为我党我军培养大量的优秀人才。
而这部分战士被补充到各地的根据地充实前线战斗力量。日后在与日寇的反扫荡作战中,他们可以说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这期间比较著名的就是在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原本这里的战士都是刚刚加入部队不久的新兵,战斗力并不是很强,于是新来的抗大教员开始了对他们的训练。

每天不光要在训练场练十几个小时,而且还要上思想政治课,在思想上也要保证这些人不掉队。
同时,抗大的这些教官还会以战练兵,在小规模战斗中锻炼大家,让大家感受战场的真实氛围。
在这样的训练下,我军的战斗力飞速提升,这也是我们后面有能力与日本人开展正面战斗的底气。
百团大战中,甚至还成立了八路军抗大志愿团,这些延安来的老战士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给年轻的战士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整个抗日战争期间,抗大共培养了10余万的优秀干部,这些人成为了我党我军在前线的中坚力量,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下沉基层,厚积薄发
除了抗大之外,由于陕北地区的特殊性,再加上我党历来的基层工作制度,所以有不少于五千名干部下沉到了陕北各地的农村。成为了我当历史上第一批扶贫干部。
这些干部与老百姓同吃同睡,彻彻底底的深入基层。针对陕北地区“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特点,这些干部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
改良当地梯田的灌溉方式,将数千亩贫耕难耕的土地变成了良田沃土,让无数的老百姓从吃不饱变成了吃得好,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当地的贫困问题。

而这也为我党在陕北地区的政权组织提供了强大的经济基础,陕北在最鼎盛时期有不下四座兵工厂,各种粮、棉、油生产基地,为前线战士提供了极大的支援。也成为了我党最为稳固的大后方。
更重要的是,这些基层工作者在民间积累了非常丰厚的基层治理经验和管理经验。在日后的解放战争中,在占领城市后我党能够顺利的接手也得益于这些有着丰富基层管理经验的干部。
蒋介石虽然对我们的红色武装百般掣肘,限制我们的发展壮大,但以毛主席为代表的我党领袖们还是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变不利为有利,将劣势转化为优势。

蒋介石万万想不到,他对我们的百般掣肘并没有遏制我们的发展,反而让我党我军更加的壮大,他给我们带来的种种困难反而最后成为了困死自己的作茧自缚。
这也给了我们一些人生的提示,在面对困难时不要一味的往负面情绪上考虑,更要看到困难中蕴含着的机遇,也许这就是上天给我们的一次机遇,抓住他就能变不利为有利,扭亏为盈。
在困难中要时刻保持拼搏向上的乐观心态,始终斗志昂扬。
以上就是今天的故事分享,如果你也喜欢这个话题,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20 11:48 , Processed in 0.007803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