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8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野的血泪史:林彪4野和粟裕3野很牛,那是老大哥照顾小兄弟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12-8 15:46:5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中野的血泪史:林彪4野和粟裕3野很牛,那是老大哥照顾小兄弟                                                                         2024-12-03 00:00                                        

发布于:河南省
   
                                    

渡江战役打响之后,四大野战军开始逐鹿中原打过长江,四野的部队和一、二野相融交错,四野首长明确指示,部队缴获的武器装备,除特殊之外,尽量都分给一、二野老大哥,他们打得实在太苦了。

在四大野战军中,四野无疑是解放军的主力,人数最多,不仅有150万大军,武器装备也是最好,也最能打,三野次之。抗美援朝爆发时,毛主席给了彭德怀便宜之权,让他自己点兵点将,想要哪个兵哪个将都在便宜之内,彭德怀想都没想就脱口而出:“我要东野的兵!”

四野三野如此能打,那是在解放战争爆发时,一、二野照顾了三、四野小兄弟,把硬骨头啃了,把好肉肥肉留给自家弟弟,四野得到了丰富的营养,在优越稳定的生长环境中破空而出,三野磕磕碰碰,不断得到对手冲击不大锻炼和学习,一路成长。一、二野老大哥为了这个家,殊死相搏,披荆斩棘,经历风雨,啃了最硬的骨头。

解放战争一开,全国一盘棋,党中央就依照各统帅的风格布下棋局。

党中央身处延安的环境可谓是危机重重,三面环敌,西北土地贫瘠,不宜养兵,东面和南面有“西北王”胡宗南几十万装备精良的重兵,西面盘踞着臭名昭著的马家军,胡宗南军和马家军都是硬骨头,要对付他们,唯有敢横刀立马的彭大将军方可。其他野战军可以退而打游击战,打运动战,但西北野战军不能退,只能硬刚,和敌硬碰硬。西北野野战军后来改编为一野,是解放军中的老大哥,但是这位老大哥实在是不易啊!兵力和武器装备最少最差。华东解放区多,适应大兵团游击,善在敌后打游击的陈粟最为适合。东北战略位置最为重要,马虎不得,留给经常率领红军、八路军的主力林彪坐镇,他打仗最为谨慎,不易大败。而千里长征,就留给了刘伯承。

看看三野和四野的组成,三野组成由山东军区和原新四军的大部组成,所处的环境都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我军的根据地,山东抗日游击队是115师发展而来,是我军面积最大,正规军最多的抗日根据地,三野接手八路军115师和新四军的地盘,群众基础和地方武装都较好,进可攻敌,退可防御,运动战,游击战皆可与敌周旋。三野就像抗日战争时期的江南新四军一样,在敌我交错的环境中成长。

四野这位家里的小弟得到的宠爱是最多的,首先在我军进入东北时,罗荣桓带去了山东军区原115师的老根据9万多万人,全是主力部队和干部人才。再加上黄克诚新四军第3师主力3万余人进军东北,黄克诚的新四军第三师全是老八路改编而成的(皖南事变之后,八路军黄克诚部改编成新四军第三师),还加上在东北与日寇周旋了14年的东北抗日联军。此外,党中央在全军调集了2万多党政军人才,延安还抽调了许多抗大学员和全部炮兵学院人员。

东北不仅有骁勇善战的悍将军事人才林彪、黄克诚、肖劲光、程子华、刘亚楼、邓华、韩先楚等人,还有罗荣桓、谭政这样优秀政工元帅和政工大将,另外有彭真、伍修权、林枫、李富春、张闻天、高岗等治世能臣。这些文臣迅速土改,为部队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粮食和兵源 。日本经营东北十几年,东北无论是交通、工业、农业、经济、人才、教育等,在当时都是全国之冠,我军还在东北接收了不少武器和地盘,最重要的是接收了东北的大型兵工厂,全军军工人才汇集东北,东野武器可以自给自足,有打不完的枪支弹药。在林彪发起冬季攻势时,东北兵工厂为东联提供大量武器弹药,黄克诚大将看到我军如此火力而感慨地说:“冬季攻势三个月弹药的消耗量,比过去十年内战消耗的总消耗还多。”

另外东北远离国民党势力范围,国民党无论是经济、军事、政治都在东北没有足够的优势,国民党在东北作战,要面临远距离运兵、运粮、运送武器弹药,而东野完全就像是在自己家里作战一样,可以以逸待劳,这是其他野战军所没有的优越环境。

老大哥中原野战军的发展可以说是我军的血泪史,刘伯承的身上汇集了彭德怀、林彪、粟裕的风格和特点,他作战有彭德怀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刚”和“硬”,有粟裕大胆穿插,运动迂回的“巧”和“妙”,有林彪的集中优势兵力歼敌“经济仗”的“神”。都说林彪是常胜将军,那是林彪打仗十分谨慎,不见兔子不撒鹰,不能打的仗就不打,当然经常胜利了,而刘帅不冒险就不能生存。林彪打的仗往往有优厚的外部环境支持,而刘伯承一生打仗所面临的环境十分凶险,打的仗全是苦仗、恶仗,从战创就可以说明一切,刘帅有古将之风,他也不是那种喜欢带头冲锋之人,但他从头到脚,无一处没有战创,在十大元帅之中,其余九人身上的全部战创总和都没有刘帅多,可想他面临的处境有多恶劣。

在解放战争打响时,经过8年抗战的发展,刘伯承的中原野战军无论是规模还是作战实力都很强悍,当时我党的军队总数为130万左右,而在1947年,中原野战军的规模达到巅峰时有40多万人,而且名将云集,有陈赓、王树声、杨勇、陈锡联、陈再道、王近山、秦基伟、张国华、李德胜、周希汉等人。

千里挺进大别山堪称是解放军的长征,其惨烈和困难不亚于红军长征,但不得不说这是伟大的战略宏图,有人否定过刘邓大军的此行战略,但如果不是中野的牺牲,三野和四野的日子不会好过。

刘伯承、邓小平率领中原野战军主力千里跃进大别山后,兵锋直指武汉、南京,蒋介石惊恐万分,迅速调集重兵围追堵截,刘邓大军因此牵制了国民党大量兵力。陈赓、谢富治率中野太岳兵团得以挺进豫西;陈毅、粟裕率华东野转战苏鲁豫皖地区,突出了国民党军队的包围圈,展开了外线机动作战。在黄河以南、长江以北,西起汉水,东至海边的广大中原地区向国民党军队发起战略反攻。

说实话,没有毛主席这一伟大战略宏图,没有刘邓大军的牺牲,蒋介石会加强对东北用兵,东北绝不会那么快解放,那么平津就是未知数。但刘邓大军千里长征的损失相当惨烈,其困难一点都不输当年的红军长征,不仅要越过黄河天险,还要通过因黄河改道而造成的黄泛区,中途国民党军围追堵截,很多重武器因不方便行军被忍痛销毁,期间经过蒋介石层层封锁,没有重武器,缺衣少粮,缺乏弹药,战斗伤亡和非战斗减员急速上升,进入大别山后,部队仅仅只剩下了6万余人。原本以为大别山是老革命根据地,部队可以得到休整和补充,但大别山经多年战乱,十室九空,没有粮食,没有兵源,武器弹药靠缴获。顺利来到大别山的战士们,人人都经历了一次鬼门关,刘伯承和邓小平强忍心痛,互相安慰,立志重新发展。到1948年淮海战役爆发之前,中野很多纵队的人数还不到林彪手底下的一师人数多,整个中野的大炮不到50门,炮弹只有200多发,迫击炮也只有200门,想想林彪一个主力纵队都比整个中野还富。

所以说,曾经最强的老大哥为了实现毛主席伟大的战略宏图,牺牲有多大。如果换成其他的统帅,在面临如此困境中作战,是否还能像刘帅那样乐观、那样有决心、有毅力?

后来刘邓大军席卷大西南,发展西南地方武装250万大军。

在整个解放战争中:

一野歼灭国民党正规军51.9万人,国民党各地方武装以及土匪12.9万人,共计64.8万人。

二野歼灭国民党正规军230万人,土匪武装100万人,共计歼敌330万人。

三野消灭国民党正规军、地方保安部队、武装交警和土匪武装共计247万人。

四野消灭正规军188万人,土匪135万人,共计歼敌323万人。

从战绩上来看,老大哥还是原来的老大哥。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20 11:48 , Processed in 0.008678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