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25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毛泽东诗词中的毛泽东之二十二【千秋英雄气】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5-28 00:48:0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毛泽东诗词中的毛泽东之二十二【千秋英雄气】             2019-05-27 14:46                    

                  

5、 千秋英雄气

打开毛泽东诗词,一股英雄之气扑面而来。我们无不为他那伟大的共产主义者和爱国主义者的襟怀和抱负所倾倒,也无不为他那大无畏的英雄主义精神所震撼。英雄主义精神贯穿毛泽东诗词创作的全过程。也正为如此,毛泽东诗词才更加气势磅礴,更加动人心魄,更加无与伦比。那么,毛泽东诗词中的英雄主义精神形成的原因是什么,本文试从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一、诗人本色是英雄

1.是文治武功使毛泽东成为英雄。毛泽东的一生,文武兼修,德威俱极,他的文治武功,在当代都达到了登峰造极之境,无人可以企及。这足以说明他本身就是一个前无古人的英雄。而英雄人写英雄诗,这是毋庸置疑的,正如中国古人所言:“诗言志”,或日:“文如其人”。

说到文治,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大革命时期的《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到伟大的抗日战争的《论持久战》,再到建国后的《十大关系》等一系列建国要文,几十年间,他把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形成了继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之后最重要的共产主义学说——毛泽东思想,这是一面鲜红的大旗,将永远飘扬在中国大地上。

论及古典诗词的创作,就风格而言若论及婉约,当代尚有人比美。若论豪放风格中其煌煌大气、浩然之气、英雄之气,古今中外的诗人则难望其项背。毛泽东诗词是当代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无法逾越的高峰。

说到武功,从当年啸聚山林的“山大王”,他驱马执戈,几经血战,于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外御强寇,内诛国贼。征马几度嘶风,征衣几度染尘。将军百战,铁甲磨穿。这真是“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他由一介书生位至三军最高统帅,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领袖,他的武功建树足凌千古,将永垂青史。

2.是对手的强大成全了英雄毛泽东。在长期的血与火的斗争中,毛泽东始终处于斗争的中心。他是一个常胜统帅,在他的统帅下,打倒了日本侵略者,打跑了蒋介石,打败了美帝国主义。他自豪地宣称: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见《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

在征服强大对手的斗争中,太多的磨难,使他逐次飚升到英雄的位置上:十年内战期间,他对抗蒋介石政权时几经血战,几经沉浮,几经奋斗,初以“星星之火”,终成燎原之势。八年抗战,毛泽东所领导的共产党军队,抗日最坚决、最艰苦、最彻底、最有力,终于打败了不可一世的日本侵略者。为此,他赢得了全国人民的敬重和爱戴,他应是在抗日战争中最伟大的民族英雄。在解放战争期间,蒋介石有800万军队,而毛泽东仅120万。但毛泽东统兵有方,指挥有度,最后以风卷黄叶摧枯拉朽之势,打败了蒋介石,夺取了全国政权。尤其是朝鲜战争时,我们建国伊始,国内百废待兴,毛泽东一面进军西北边疆,一面在南国跨海作战。但邻邦告急时,仍下令出兵朝鲜保家卫国,向世界上头号强国开战,并且打赢了这场战争。如没有气吞如虎的英雄气概和大无畏的英雄主义精神怎能如此。

历史证明,如果不是这些强大对手的陪衬,则显示不出毛泽东内在的英雄品质,如果毛泽东不是和这些强大的对手反复绞杀,反复较量,而最终击败对手,毛泽东就成其不了英雄。

3.是历史造就了英雄毛泽东。历史对英雄的偏爱并不是屡屡的,而屡屡能赢得历史偏爱的人则能成为英雄,毛泽东就是属于后者。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毛泽东有一批英雄的部属,他们当中既有横刀立马、独当一面的大将军,也有每当国是疑难便可献计于前的左膀右臂;有生死与共的“朱毛”之交,也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总理大臣;既有携七万大军出关,转瞬间整军百万,浩浩荡荡杀回关内的良将,还有以60万兵马消灭80万敌军的常胜将军。总之,战地黄花分外香,但绝不能缺少绿叶的陪衬。古谚云:一个好汉三个帮,何况毛泽东有十大雄帅,“上将”千员,雄兵百万。这些将帅的勇猛和士卒的用命,为毛泽东成为英雄作了有力的铺垫,形成了他独特的历史身份和中国历史上最大的英雄。他又把这英雄的激情喷发而为诗,故而,在他的诗作中才能充满如此的英雄之气。

二、英雄的志向

1.少小立志:人人都崇尚英雄,毛泽东亦然。韶山的钟灵毓秀,湘人的勇武强悍,以及三湘大地的壮美风光,丰厚浓郁的古楚文化,无一不对少年毛泽东的英雄志向有着极大的影响。“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这是1910年毛泽东由韶山去长沙时,临别写给父亲的,我们从中不难看出一个乡村少年的英雄志向。对于这首诗,很多研究毛泽东诗词的先生们,有的说是毛泽东改写古人的,还有的说是改写日本人的,但他们又没有确凿的证据。笔者以为:这是无据的揣测。毛泽东自幼苦读唐诗宋词,无论古人的名句佳韵,还是主题意象,信手拈来,嵌于自己的诗中则无一不当。那“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唐·王昌龄·《出塞二首》),与毛泽东这首诗的韵脚有甚区别吗?其创作主题不是相同的吗?况且毛泽东已经17岁了,写首诗对于才华横溢的毛泽东而言,应不是难事,又何须改写哉!

毛泽东的英雄志向与帝王之志是相融的,这在他少年时的另一首诗中表现的更加明显:“独坐池塘如虎踞,绿杨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七古·咏蛙》)。这里既有人生的自信,也有帝王的威严。一个乡村少年把自己要扬威天地的志向表现得明明白白。湘乡是个人才辈出和文化积淀尤为深厚的地方,有人为毛泽东撰联日:“深山大泽,必生龙蛇;人杰地灵,理固然也”。更有人直接评论少年时的毛泽东:“君有仙骨,环观气宇,似黄河之水,一泻千里”。他们看得非常准确。因为毛泽东就说过:“丈夫要为天下奇,即立奇志、交奇友、读奇书、创奇事,做一个奇男子”。历史证明,此话果然成真,无论是人格气质,还是文治武功,毛泽东都做到了极致。

2.志满乾坤:经过治学和壮游的青年毛泽东,更是以天下为己任,英雄情怀更加壮阔,在1918年所作七古《送纵宇一郎东行》云:“丈夫何事足萦怀,要将宇宙看稊米”。毛泽东把偌大的宇宙看成一个小小的米粒,这气魄与40年后已成为共和国主席时所云:“小小环球”一样,口气极大,心胸极广,而且还挟一种君临天下的威严。在该诗中毛泽东还说:“名世于今五百年,诸公碌碌皆余子”。该句典出孟子语,孟子是说人世间每五百年出现一位贤达的帝王。而毛泽东化用其典,其志若昭,可谓大哉。

3.王者之威:中国共产党诞生是毛泽东人生的转折点。作为中共最早的党员之一,毛泽东的胸怀更加博大,志向更加雄伟,万户侯何足道哉。他要指点江山,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此时的毛泽东已放眼全中国,胸中已装满祖国的万里山河。当年他那“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的人生追求,在此时已作为向更高理想境界前进的动力。他向往着“廖廓江天万里霜”的理想境界,他要挥动手中的万丈长缨,缚鲲鹏,捆苍龙(语见《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中“万丈长缨要把鲲鹏缚”和《清平乐·六盘山》中“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经过多年征战的毛泽东,在手握重兵后,志向更加趋于明显,他向世人发出“欲与天公试比高”的豪言壮语,更发出“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诏告,这和二十年后他所发出的“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有着一样的英雄志向。当毛泽东在北戴河观看白浪滔天的大海风光之时,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现已江山易主,英雄遂愿。在萧萧秋风中,他不禁想到千年前,曹操挟官渡之战大败袁绍的声威,跃马扬鞭北征乌桓而大获全胜,那横槊勒石的英雄曹操也只取得北中国的统一,此人间非彼人间也!此刻的毛泽东既有英雄相惜的心情,又有今胜于昔的情怀。总之,毛泽东少年时代的英雄志向已成为现实。

在人的一生中,只有充满英雄的志向,才能具备英雄豪气,才能做出一番英雄的业绩。毛泽东诗词中闪烁的英雄主义精神,是与他一生的英雄之志分不开的。

三、英雄的阅历

毛泽东的生命体验是独特的。他是一个大政治家、大军事家和大思想家,而且还是世界人口最多和最古老国家的大国领袖。残酷的战争年代,他始终处于军事生涯的前沿,而和平时代,他又处于经济建设和政治斗争的中心。可以说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命运始终系于他一身,而他的阅历又是英雄式的:

他当过驱张运动中的学生领袖,又当过农民讲习所的先生。

他既是中共领袖,又当过国民党的宣传部长。

他当过“山大王”,又是正规部队的三军统帅。

他曾是农民的儿子,又是世界上最大国家的帝王。

他曾叩问苍天:“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他曾经与天争锋:“欲与天公试比高”。

他有“把酒酹滔滔”的英雄愤懑,也有“万马战犹酣”的英雄豪情。

他有“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英雄之志,也有“不周山下红旗乱”的英雄之怒,更有“宜将剩勇追穷寇”的英雄之威。

他虽然出身草莽,但与历代农民起义的领袖有着本质上的不同,他有一系列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的理论,且这种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完美而有机的结合。经过多年的戎马生涯和血与火的考验,他完成了由马背而至帝王的整个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他的英雄气概被表现得淋漓尽致。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孕育了诗人英雄的气概,而独特的阅历又使他区别于历史上任何一个伟大的诗人:是一个杰出的文人,决没有帝王之威。有帝王之威的又没有文采;有文采的又缺少英雄气概。而毛泽东则统而有之。

同时祖国960万平方公里辽阔而美丽的国土和祖国壮丽而众多的名山大川,又给予诗人以舒展英雄壮志的平台和空间:毛泽东的一生,踏遍千山万水,他由湘江边,先到珠江边,又到黄河边,再到长江边,后到大海边,完成了他“安得倚天剑,跨海击长鲸”的英雄过程,实现了当年“到中流击水”的宏愿。他不仅涉三千弱水,还踏遍万座青山;从“我自岿然不动”的井冈山杀到“风卷红旗如画”的武夷山;从白云山上千军万马的呐喊,到昆仑山下看壮士倚剑裁山;从乱云飞渡的庐山之峰看“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到九凝山上观“芙蓉国里尽朝晖”。果真是“踏遍青山人未老啊!

可以说是祖国的山川灵秀孕育了毛泽东的英雄品格,是伟大祖国辽阔的国土与毛泽东的英雄情怀趋于和谐:我们的祖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有世界上最高的大山,也有世界次长的大河,南国风光秀美,北国千里冰封,东临浩瀚大海,西倚雄奇的大山。日月之精华天地之灵气,皆汇聚毛泽东一身,于是一个旷世奇才,一个天地英雄问世了。正如毛泽东所言:“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只有如此壮丽的江山才能孕育如此伟大的英雄,也只有如此伟大的英雄才能配统领这如此壮丽的江山。

毛泽东终其英雄的一生,改写了中国历史,也是中国历史成就了英雄毛泽东。惟其英雄,他才有英雄的阅历和英雄的业绩,以及英雄的品格,他才能写出英雄诗篇。也只有在英雄者的诗篇中,才能具有如此气象恢宏的英雄主义精神。

2013年12月,作者耿汉东先生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的“纪念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大会上发言

【作者简介】耿汉东,安徽省淮北市人,大学本科。先后供职于中共淮北市委宣部和淮北日报社。喜欢读书,敬畏文字,己创作出版15部作品,主编6部诗集。现为安徽省诗词协会副会长、淮北市诗词楹联家协会主席。

http://www.zgguofeng.com/shici/scft/247224.html

责任编辑:王海峰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1-14 02:18 , Processed in 0.007616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