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21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何新:重读毛泽东著作《关于淮海战役的作战方针》(全文)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5-10 17:25:2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何新:重读毛泽东著作《关于淮海战役的作战方针》(全文)                                                         2019-05-07 11:41                    

何新:重读毛泽东著作《关于淮海战役的作战方针》(全文)

电视剧《解放》:淮海战役胜利后,毛泽东喝醉了

毛泽东:关于淮海战役的作战方针(全文)〔1〕
(一九四八年十月十一日)
关于淮海战役〔2〕部署,现在提出几点意见,供你们考虑。
(一)本战役第一阶段的重心,是集中兵力歼灭黄百韬兵团〔3〕,完成中间突破,占领新安镇、运河车站、曹八集、峄县〔4〕、枣庄、临城〔5〕、韩庄、沭阳、邳县、郯城、台儿庄、临沂等地。为达到这一目的,应以两个纵队担任歼灭敌一个师的办法,共以六个至七个纵队,分割歼灭敌二十五师、六十三师、六十四师。以五个至六个纵队,担任阻援和打援。以一个至二个纵队,歼灭临城、韩庄地区李弥部〔6〕一个旅,并力求占领临韩,从北面威胁徐州,使邱清泉〔7〕、李弥两兵团不敢以全力东援。以一个纵队,加地方兵团,位于鲁西南,侧击徐州、商丘段,以牵制邱兵团一部(孙元良〔8〕三个师现将东进,望刘伯承、陈毅、邓小平〔9〕即速部署攻击郑徐线〔10〕牵制孙兵团)。
以一个至二个纵队,活动于宿迁、睢宁、灵璧地区,以牵制李兵团。以上部署,即是说要用一半以上兵力,牵制、阻击和歼敌一部,以对付邱李两兵团,才能达到歼灭黄兵团三个师的目的。这一部署,大体如同九月间攻济打援〔11〕的部署,否则不能达到歼灭黄兵团三个师的目的。第一阶段,力争在战役开始后两星期至三星期内结束。
(二)第二阶段,以大约五个纵队,攻歼海州〔12〕、新浦、连云港、灌云地区之敌,并占领各城。估计这时,青岛之五十四师、三十二师很有可能由海运增至海、新、连地区〔13〕。该地区连原有一个师将共有三个师,故我须用五个纵队担任攻击,而以其余兵力(主力)担任钳制邱李两兵团,仍然是九月间攻济打援部署的那个原则。此阶段亦须争取于两个至三个星期内完结。
(三)第三阶段,可设想在两淮方面〔14〕作战。那时敌将增加一个师左右的兵力(整八师正由烟台南运),故亦须准备以五个纵队左右的兵力去担任攻击,而以其余主力担任打援和钳制。此阶段,大约亦须有两个至三个星期。
三个阶段大概共须有一个半月至两个月的时间。
(四)淮海战役的结果,将是开辟了苏北战场,山东苏北打成一片,邱李两兵团固守徐蚌一线及其周围,使我难于歼击。此时,你们仍应分为东西两兵团。以大约五个纵队组成东兵团,在苏北苏中作战。
以其余主力为西兵团,出豫皖两省,协同刘邓,攻取菏泽、开封、郑州、确山、信阳、南阳、淮河流域及大别山各城。
西兵团与刘邓协力作战的方法,亦是一部兵力打城,以主要兵力打援阻援,这样去各个歼敌。刘邓因为兵力不足,不能实现如像你们攻济打援战役及淮海战役那样的作战。你们西兵团去后,就可以实现那样的作战。六七两月开封睢杞战役就是西兵团与刘邓协力的结果。
(五)你们以十一、十二两月完成淮海战役。明年一月休整。二月西兵团转移。三至七月同刘邓协力作战,将敌打至江边各点固守。秋季你们主力大约可以举行渡江作战〔15〕。
【注释】
〔1〕这是毛泽东为中共中央军委起草的给华东野战军的电报。这个电报同时告知华东局和中原局。此后,全国局势发生了对中国人民解放军有利的急剧变化,中原野战军奉命东进徐州、蚌埠地区,由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和华东、中原的地方部队共同作战。战役发起后,毛泽东又为中央军委起草致华东野战军并告中原野战军的电报,下达在徐州附近歼灭国民党军刘峙集团主力的战役决心。于是,淮海战役发展成为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中三个有决定意义的最大战役之一。这个战役共歼灭国民党军五十五万五千多人。毛泽东在这个电报中所提出的战役方针得到完全的成功,只是战役的发展比预计的更为顺利,因而胜利也比预计的更快更大。在这个战役以后,国民党反动政府的首都南京就处在人民解放军的直接威胁之下了。淮海战役在一九四九年一月十日结束,一月二十一日蒋介石即宣告“引退”,南京国民党反动统治集团从此陷入土崩瓦解的状态。
〔2〕毛泽东在起草这个电报的时候,对淮海战役确定的作战任务,主要是消灭国民党军刘峙集团主力的一部,开辟苏北战场,使山东、苏北打成一片。后来,由于局势发生变化,中原野战军东进与华东野战军会合,共同作战,淮海战役遂发展成为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止商丘,北起临城(今薛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同国民党军进行的一次决定性的战役。集结在上述地区的国民党军队有徐州“剿匪”总司令部总司令刘峙、副总司令杜聿明指挥下的四个兵团和三个绥靖区部队,连同以后从华中增援的黄维兵团,共五个兵团和三个绥靖区部队。人民解放军参加这次战役的有华东野战军十六个纵队,中原野战军七个纵队,华东、中原军区和华北军区所属冀鲁豫军区的地方武装,共六十余万人。
在淮海战役过程中,中央军委决定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组成总前委,邓小平为书记,执行领导淮海前线军事和作战的职权。战役自一九四八年十一月六日开始到一九四九年一月十日结束,历时六十五天,共歼灭国民党军五十五万五千人,此外还击退了由蚌埠方面来援的刘汝明、李延年两个兵团,基本上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华东、中原地区。
整个战役,共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十一月六日到二十二日,人民解放军于徐州以东碾庄地区,围歼了黄百韬兵团(黄百韬毙命),解放了碾庄以东陇海路两侧和徐州以西以北广大地区,切断了津浦路徐(州)蚌(埠)段间国民党军的联系。国民党第三绥靖区所属三个半师,共二万三千人,在徐州东北的贾汪、台儿庄地区起义。第二阶段。从十一月二十三日到十二月十五日,人民解放军在宿县西南双堆集地区围歼了黄维兵团,生俘兵团司令官黄维、副司令官吴绍周。
该兵团一个师起义。同时,华东野战军将由徐州西逃─杜聿明指挥下的邱清泉、李弥、孙元良三个兵团包围于永城东北的青龙集、陈官庄地区,随后歼灭了突围的孙元良兵团,孙元良只身潜逃。第三阶段,从一九四八年十二月十六日到一九四九年一月十日,人民解放军淮海前线部队首先进行了二十天的战场休整。从一九四九年一月六日起,对青龙集、陈官庄地区被围的国民党军发起总攻,全歼邱清泉、李弥两个兵团,生俘杜聿明,击毙邱清泉,只有李弥逃脱。至此,规模巨大的淮海战役胜利结束。
〔3〕黄百韬兵团,指国民党军第七兵团,兵团司令官黄百韬。
〔4〕峄县,旧县名,即今山东枣庄市峄城。
〔5〕临城,即今山东枣庄市薛城。
〔6〕李弥部,指国民党军第十三兵团,兵团司令官李弥。
〔7〕邱清泉,当时任国民党军第二兵团司令官。
〔8〕孙元良,当时任国民党军第十六兵团司令官。
〔9〕刘伯承、陈毅、邓小平,当时分别任中原野战军司令员、第一副司令员和政治委员。
〔10〕郑徐线,指郑州至徐州的铁路,即陇海线一段。
〔11〕参见《攻济打援以按原计划进行为宜》注〔1〕(本卷第10页)。
〔12〕海州,位于今江苏连云港市西南。
〔13〕后来该敌没有敢来。
〔14〕指江苏淮阴、淮安一带。
〔15〕一九六0年出版《毛泽东选集》第四卷第一版时,此文第四点及第五点“二月西兵团转移”一句被编者删节。1991年出版的《毛泽东选集》在注解中对删节做了说明。
【何新读后记】
关于淮海战役毛泽东起草的中这个作战计划,写于10月11日,即开战前一个月。毛泽东设定了作战的目标,构想了作战分阶段的进程。根据这个设想,解放军华东部队与中原部队将联合作战,但是粟裕兵团与山东兵团是联合作战,但是在战争取得胜利后的第三个阶段结束后,粟裕兵团与山东兵团仍然应当分别独立作战。而西兵团仍然须配合刘邓作战。
“此时,你们仍应分为东西两兵团。
以大约五个纵队组成东兵团,在苏北苏中作战。
以其余主力为西兵团,出豫皖两省,协同刘邓,攻取菏泽、开封、郑州、确山、信阳、南阳、淮河流域及大别山各城。”
在本文原文的第五要点中,毛泽东指示:
“(五)你们以十一、十二两月完成淮海战役。
明年一月休整。二月西兵团转移。三至七月同刘邓协力作战,将敌打至江边各点固守。秋季你们主力大约可以举行渡江作战。”
也就是说,粟裕兵团作为南下兵团须在年底先行渡江,独立作战。
【附录】1991年版《毛泽东选集》关于此文删节情况的说明
〔5〕一九六○年出版本卷第一版时,此处删去“二月西兵团转移”一句。
〔6〕毛泽东起草的这个电报,原共五点,这一段文字是其中的第五点。一九六○年出版本卷第一版时,删去了第四点,其原文为:“淮海战役的结果,将是开辟了苏北战场,山东苏北打成一片,邱李两兵团固守徐蚌一线及其周围,使我难于歼击。此时,你们仍应分为东西两兵团。以大约五个纵队组成东兵团,在苏北苏中作战。以其余主力为西兵团,出豫皖两省,协同刘邓,攻取菏泽、开封、郑州、确山、信阳、南阳、淮河流域及大别山各城。西兵团与刘邓协力作战的方法,亦是一部兵力打城,以主要兵力打援阻援,这样去各个歼敌。刘邓因为兵力不足,不能实现如像你们攻济打援战役及淮海战役那样的作战。你们西兵团去后,就可以实现那样的作战。六七两月开封睢杞战役就是西兵团与刘邓协力的结果。”

毛泽东淮海战役作战方针手迹

(2019-05-06)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1-14 01:25 , Processed in 0.008608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