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9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当你知道生活中那些麻烦事是《什么心理》所致,就能吃得好睡得香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3-7 04:54:1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当你知道生活中那些麻烦事是《什么心理》所致,就能吃得好睡得香                                                         2022-02-15 21:51                    
         心理学是一种这样的学科,一般情况下,你想不到它,但当你因为生活中某些大小事而匪夷所思时,就不难发现,其中有很多奥秘,也许你自己能看破,也许你苦思良久也找不到答案,也许你会随手找找一些心理学小册子或科普读物,然后从中会心一笑,你恍然大悟,发现心理学是如此贴近现实,你找到了答案。
这就是心理学的有趣之处。陈晓的《什么心理》就能为你解开很多答案。

01 和低自尊的男人相处有什么风险? 《什么心理》一书中,作者曾告诉我们,当有人的自尊受到威胁时,他们可能会以打压他人甚至以暴力的方式应对,低自尊的人群,一般自我感觉良好,但却有“玻璃心”,在和这种人相处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说话方式,避免威胁到他们的自我评价。
低自尊的人,对自己评价太低,而且这种人一旦得意,会出现穷人乍富吃相难看的状态,一旦失意,他们可能借酒消愁,甚至出现酗酒、暴饮暴食、赌博等状态,以这些方式进行自我攻击,或是以其他方式攻击他人。
所以,如果我们懂一点心理学常识,就能做到防患于未然。
例如,男人何某,三十多岁,自己过得潦倒不堪,无房,随其父兄做装修工。曾大放厥词表示在他所在的城市,凡是男人能在二三十岁买了房的,都是靠家里资助的,没几个男人能自己独立买房。
从这一言论,可以初步判断此男的自尊受到外界威胁,即高昂的无法负担的房价对自身买房结婚的威胁。为了避开这个威胁,这种男人只能以一种对外攻击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自尊,也就是扬言在他们这个年龄阶段,但凡有房的男人,都是靠家里资助买房的,没有靠个人能力买得起房付得了首付的。
从本质而言,这种男人显然是因为不想面对一个不堪的自己,于是选择自我麻痹,否定现实。不承认有很多同龄人靠自己的努力成功买房的现实,借以维护自己的自尊。
和这种男人相处,就得时时维护他们脆弱的自尊,否则朝夕相处中一旦有任何损害他们自尊的行为,都会被攻击,而这种攻击,一旦当事人不对内攻击而对外攻击,那么受罪的多半是他们的妻子儿女了。
这种低自尊的人是典型的这种人,他们对于自己得不到或者自己没有能力得到的东西,就会否认这样东西的价值,再不然就是诋毁有能力得到这样东西的人。

02 哪些人更容易被“洗脑”? 所谓“洗脑”,在很多人看来并不陌生,而洗脑我们的,包括一些所谓成功学大师的课程和书籍、培训班等,多年前大火的《欢乐颂》里,就出现过邱莹莹被成功学书籍洗脑,呆在家里打喊口号,后安迪看不过好意劝说解释的片段,这是被所谓成功学洗脑。
还有沸沸扬扬被严加打击的传销,也是典型的洗脑。另外,老年人对一些保健品过分痴迷,一些年轻女性对所谓美容针、玻尿酸等趋之若鹜,花费几万乃至几十万也在所不惜,依然可以看做是被洗脑。还有些老年人为求得无病无痛,子孙过得顺心如意,也更容易产生宗教信仰。
在《什么心理》一书中,作者对容易被洗脑的人群及其背后原因作出深度解析,值得一看:
“根据阿伦森的观点,有两个关键因素(导致这些人容易被洗脑):第一,是否是自愿选择;第二,这种组织所传递的信息是不是与参与者的自我概念密切相关。如果是,参与者则容易被洗脑;如果不是,则被洗脑的可能性会小。
那些容易把我们洗脑的信息,往往都和个人内心的核心自我概念非常重视的东西有关。

这两段话,其实已经非常深刻地揭示了答案。
试想,有两位同龄女性,两人都是26岁,未婚未恋,同样相貌平平。不同的是王某出身城镇,受过高等教育,有一份稳定工作,能自给自足,业余时间也过得十分充实,而张某出身农村,文化程度不高,经济状况不佳,但却一心想靠嫁人改变命运过上好生活,那么谁更容易被医美骗局洗脑?谁更有可能花几万块钱打美容针或做医美手术?
显然是后者,因为她迫切需要通过这些方式改变容貌,进而达成自己想要嫁得好的愿望。容貌是她极为在意的东西,这就是她的核心信念。
所谓洗脑,就是出现认知失调。出现认知失调,还有另一个解释,这个解释往往是人们很难接受的一个现实:只要是人,就会犯错,就会做出愚蠢的决定,而自尊心越强的人,往往越难接受这件事。
更何况,有时候人们会因为“要面子”,往往宁愿选择自我洗脑,而不愿意去面对自己的错误和愚蠢。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有些陷入一段十分不值得的关系中的女孩,明知男人是个渣,男人不值得被爱,以及看穿男人的真实面目后发现这个男人足够不堪,但却就是无法离开这段关系,更有甚者,偏要洗脑自己,认为两人是真爱。在现代社会,这种情况十分常见。因此也冒出越来越多的渣男和负心男。
那些男人之所以能如此得意,根本原因不是女孩们傻或单纯,这只是初始原因,当时间走得越长,很多女孩往往能看清现实,她们会发觉身边这个男人说谎比喝水还要频繁和随意,也发现这个男人品行不端,并非她们所以为的人品贵重,更发现这个男人随意承诺不肯负责,她们完全能看透这个男人的种种不堪。
之所以无法接受,是因为她们不敢承认自己这么蠢,竟陷入感情,在这么长一段时间里没看透这个男人,她们不想承认自己蠢,不敢面对自己的错误,于是只好勉为其难,和这个男人继续,直到实在无法继续下去。
《什么心理》里说:“假如她能接受这个事实,再重新看这个人的时候,她原来那种所谓‘真爱’的感觉就会烟消云散。能够勇敢直视自己的内心,承认自己的愚蠢并真正接纳自己的不完美的人,才是真正内心强大的人,他们能及时止损,从认知失调中脱身。”
当然,书里给出答案:
保持对自己的内心觉察,是预防人们进入思维怪圈的第一道关卡。在做任何事之前,一定要先问自己:我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情。在你不清楚做这件事情的原因之前,不要贸然投入过多的精力和时间,否则当你完成之后发现结果不是你想要的,你可能就会产生认知失调。”
很多心理学书本会提醒人们要保持对内心的觉察,这种觉察,可以理解为一种思考和反思,也是对自己的提醒,看上去不值一提,但实际很有警示作用。

03 宽恕是为了自己,而非别人 《什么心理》中,用一个标题为《播种善意》的章节讲到了宽恕。书中有这样一个案例,该例同样十分普遍。
小红和某男谈了六年恋爱,双方关系不错,但男方父母不喜欢小红,经常以各种要求为难小红,尽管小红经常委屈自己以博得男方父母关心,但最后该男依然在父母的逼迫下,和小红分手,此事让小红感到非常愤怒和痛苦。
也许很多人会唾弃这种男人,觉得他没主见,担不起事,也许有人会为小红鸣不平,还有人可能觉得男方父母干涉太多,是捂不热的石头,也有人觉得小红不值得。
但作为当事人,小红可能会埋怨男方父母,也可能指责这个男人,还可能贬低自己,觉得自己不配拥有一段好的感情。但当她走过这个阶段后,也许需要思考一下,她能从这段感情中得到哪些教训。
比如,在感情中一味满足对方而放弃自己的立场或需求的方式不可取。人心难测,有的父母心软,能看到儿子女友的好处,但有的父母则不然,俗话说,人心不足蛇吞象,有人有自己的想法和立场,是不会认可别人的付出的。
所以,一味满足对方乃至于失去自我立场的行为,真的不可取。男方父母固然可恶,但小红也应该好好思考如何平衡亲密关系中的需要和付出,同时,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提高识人的能力和智慧。而这些,都是这段不平等关系中,她所应该承担的责任
如果她看到这层因果,也许她就能吸取经验和教训,甚至将这份阅历和识人智慧教给她未来的儿女以及身边亲友,避免他们重蹈覆辙,这就是她所经受的伤害的价值所在了。此时,宽恕伤害自己的人与否,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一定要让走过的弯路产生价值。千万不要白走弯路,宽恕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了自己将来能更好。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6-2 18:35 , Processed in 0.007750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