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467|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长征的幸福!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2 17:22:5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来源:钧正平工作室

作者:游吉兵

​长征与幸福,似乎隔了十万八千里,比长征还长。
是幸福吗?不是。是惨烈,或者比惨烈还惨。
长征出发不久,红军就遭遇了一场最惨烈的战役——湘江血战,那一战红军差一点全军覆没。出发时的8万6千名红军官兵,过了江就只剩3万多。
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文艺晚会中,我看到了关于湘江战役的节目。战士被密集地压缩到江边,空中有飞机不停在轰炸,无数双手,无数支枪,无数个手榴弹,还有不停在传递的炸药包,极富创意地再现着当年红军血战湘江的场景。

​“血战”这个词用来这里,既有“死磕、奋战”的寓意,也有“流血、牺牲”的本意。几天时间里,湘江被红军战士的鲜血染红。当地流传着一句话“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
历史过去82年,今天站在广西兴安县界首渡口的湘江边,江水已经澄清,但江岸蕴含的萧杀之气仍然扑面而寒。
这一仗,有一个人不能不提:陈树湘。他当时是红34师师长。红34师本来已经到了江边,但为了掩护大部队过江,返身又扑进了敌人的包围圈,最后全军覆没,陈树湘也因为腹部被手榴弹炸伤而被俘。他被敌军抬在担架上连夜送去报功,路上,抬担架的士兵突然觉得脚下一滑,旁边的人打着火把一看,在场的人都惊得目瞪口呆:年仅28岁、黄埔二期毕业的陈树湘竟然用手把自己的肠子拽出,绞肠而死。
多少年以后,曾任总长的杨成武在说起这个故事的时候,脖子上的青筋仍然不停跳动,牙关仍然发抖。停顿了很久,最后只说出四个字来:很残酷啊!

​“亲爱的朋友们,当你坐上早晨第一列电车驰向工厂的时候,当你扛上犁耙走向田野的时候,当你喝完一杯豆浆、提着书包走向学校的时候,当你坐到办公桌前开始这一天工作的时候,当你往孩子口里塞苹果的时候,当你和爱人一起散步的时候……朋友,你是否意识到你是在幸福之中呢?”
《谁是最可爱的人》中这段话所描述的幸福,自然是长征途中所没有的。
在漫漫征途中,红军将士同敌人进行了600余次战役战斗,跨越近百条江河,攀越40余座高山险峰,其中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就有20余座,穿越了被称为“死亡陷阱”的茫茫草地,用顽强意志征服了人类生存极限。但即使如此,红军依然保持着平均每天25公里的行军速度。

​在“永远的长征”文艺晚会中,我们看到英勇的红军女战士,走过沼泽地时,甘愿当探路石,把年轻的生命深埋在长征的路上;我们看到数座雪山,横亘红军队伍前,寸草不生飞鸟尽绝,有的战士走着走着就倒在了路旁,再也无法醒来。
没有豆浆,没有面包,没有电车,也没有苹果,只有寒冷、饥饿、伤病以及数倍于自己敌人的围追堵截。死神如神,随时降临。
重走长征路的左力(中国著名摄影家,纪录片导演)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当时大部队已经过了草地,突然彭德怀来找王平(开国上将),说有一个营的部队没有到,让他回去找。王平带着警卫员走到班佑河边时,正是黄昏,玫瑰色的夕阳挂在天边,他远远看见几百个红军小战士背靠着背在睡觉,他当时勃然大怒,走过去就推那些小战士,谁知推一个倒一个,700多个红军小战士再也经不起体力透支、饥寒交迫,在睡梦中全部死去了。王平将军讲到这里时老泪纵横,他说:“你知道那天有多安静吗?鸟都不飞,鸟都不叫。我把他们一个个放平,他们还都是一群孩子呀!”
长征是残酷的,也是沉痛的。

​但我仍然以为,长征中的红军,不一定像我们想象的那样苦难,甚至,会有他们内心的幸福。也许。
任何方向,任何终点,如果一路有人同行,且不离不弃,是一种幸福。长征就是这样,一大群人,衣衫褴褛、缺医少药,如“永远的长征”文艺晚会中所表现的,那一根根顺手捡来当拐杖的树枝,成为长征记忆中永难磨去的雕刻。他们搀扶着前行,有人在过雪山时,知道自己不行了,用最后的力气,把衣裳脱下,叠好放在路边,让需要的战友穿上。就这样,不管风雨,也无论坎坷,都一直同行下去,走到一片艳阳天的延安。
一件事,不管多苦多难,只要有人站在我们身后,为我们点赞喝彩,是一种幸福。在革命老区,在长征过程中,很多百姓送了衣裳送鞋垫,送了门板送钱粮,送了丈夫送儿郎,红军长征若没有人民的援助,就没有天险腊子口的一举攻克,就没有彝族地区畅通无阻的自由。所以,为了人民的长征,在得到人民的支持时,再险恶再残酷,他们内心也是感到幸福的。

​再残酷的恶仗,有人和自己并肩战斗,哪怕流血牺牲,是一种幸福。长征路上,400多次战斗,湘江战役、血战独树镇、四渡赤水、强渡大渡河及飞夺泸定桥、包座战斗、吴起镇战斗、乌蒙山回旋战,每次都有身边的战友倒下。倘若不是红军,我很难想象有哪一支部队,可以在湘江战役损失过半后,仍然队伍不垮、人心不散地走下去。似乎牺牲倒下的只是躯体,灵魂却永存着,陪伴着突围的战友勇敢地向前向前向前。
也许不知道要走多远走多久,更不知道会去向何处,但跟着走走到头,是一种幸福。很多经历长征的人,像邓小平一样谦虚地告诉世人,长征胜利的经历就是“跟着走”。其实,“跟着走”不是他们的盲目,而是他们内心的踏实,深信跟着党走不会“方向不对、努力白费”,也深信跟着队伍走,就会“不抛弃、不放弃”地杀开一条血路,走向胜利的终点。
当年,贺龙的部队陆续迎来了从绝境中走来的第六军团幸存的官兵,两支部队相拥而泣之后举行了联欢晚会。在深山里,篝火熊熊,因为拥有理想而能够战胜一切苦难的红军士兵,此时此刻享受着无比的快乐,他们跳着唱着:共产党领导真正确/人民拥护真多多/红军打仗真勇敢/粉碎了国民党的乌龟壳/我们真快乐/我们真快乐……
也许我们难以透彻地解释,那些幸存下来的红军士兵在这个夜晚歌声为何嘹亮,幸福感从何萌生。但那种于苦难中爆棚的幸福,我相信是来自内心,通透纯净。

​他们的幸福,也许远不止这些。
在艰苦的跋涉中成长成熟,一次次实现超越与嬗变,是一种幸福。

​真正伟大的东西,不是从胜利到胜利,那只能叫强大;真正的伟大一定是从弱小到强大、从幼稚到成熟、从失败到胜利、从落寞到辉煌,这才是伟大的曲线。
事业如此,队伍如此,每个人又何尝不是这样?
当然,内心笃定,树立一个单一而坚定的目标,则是一种更深层次的幸福。长征路上,有两句话,值得我们牢记。一句是湘江战役的那些日子,漫山遍野响起的“高举着胜利的旗帜向着火线上去”的呐喊,这是1934年12月1日凌晨3时半,中共中央政治局、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红军总政治部下达给红军部队的命令中的一句。到今天看来,这仍然只是一句口号,但却成了湘江边官兵浴血奋战突破重围的冲锋号,除了他们心中坚如磐石的信仰,还能有什么可以解释呢?
还有一段故事,让我读到时泪流满面:一个女红军,在途中要生孩子,而且是难产。偏偏这时候,一场激烈的突围战打响。时任第五军团长的董振堂正率领战士拼死作战,眼看着顶不住了,董振堂拎着枪冲回来问:到底还有多少时间能把孩子生下来?没人能够回答。于是董振堂再次冲入阵地,大声喊道:“你们一定要打出一个生孩子的时间来!”结果战士们死守了几个小时,硬是等红军战士把孩子生了下来。
战斗结束后,一些战士经过产妇身边时都怒目而视,因为很多兄弟战死了,但董振堂又说了一句足以载入史册的话,“你们瞪什么瞪?我们流血和牺牲不就是为了这些孩子吗?!”
80年前,在那样的情形下,他把红军所有的牺牲付出,用“为了这些孩子”简单而直击心扉地表达出来,不管后来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或者研制两弹一星、改革开放、强国强军,不就是为了我们的明天吗?不就是为了孩子们的明天吗?这样的情怀你能想象吗?当然,我更相信那是一种信仰,一种并不虚无缥缈的信仰。
因为一个简单却坚守的信仰,让自己内心强大到无所畏惧,从容到处惊不变,这样的幸福你曾感受过吗?
(本文部分史料参考王树增《长征》、左力《一个人的长征》,对原作者一并致谢!)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沙发
发表于 2016-10-22 18:35:56 |只看该作者
人民永远不会忘记!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板凳
发表于 2016-10-25 10:59:07 |只看该作者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地板
发表于 2016-10-25 10:59:45 |只看该作者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5#
发表于 2016-10-25 11:00:16 |只看该作者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6#
发表于 2016-10-25 11:00:49 |只看该作者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9-10 01:59 , Processed in 0.008834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