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14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毛泽东对长春的战略关注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7-9 03:28:4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1946年四平保卫战为何打响:毛泽东曾计划定都长春   

        2016年07月08日 08:49
           来源:人民网        作者:张贤达

核心提示: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指示东北局化四平为马德里,在公主岭以西地区构筑防线,必要时化长春为马德里。此时,长春作为毛泽东确定的红色首都,为中外瞩目。

四平保卫战 资料图

本文摘自:人民网,作者:张贤达,原题:毛泽东对长春的战略关注
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以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的战略眼光和胆识,四次关注长春,重视长春。长春因毛泽东的关注跃升成为经典战役的发生地,成为现代中国的红色名城,一扫日本殖民地伪都的阴霾,为长春注入了红色文化的基因。
第一次关注
“三国四方”的斗争中,倾情长春
抗日战争胜利后,长春的重要地位体现在它成为苏军对东北实行军事管制的权力中心、中共东北委员会和东北抗日联军收复东北的总战略点、国民党东北行营所在地,同时又是苏联、美国和中国国共两党,即“三国四方”,为争夺东北进行政治外交斗争的中心舞台。中东铁路也因长春的重要地位而改称中国长春铁路。
1945年9月10日,在长春的中共东北委员会书记、东北抗联教导旅旅长周保中,在得知关内八路军已到达沈阳的消息后,立即同苏联元帅华西列夫斯基联系,要求他同意派苏联军机到延安向党中央汇报东北的情况。党中央在了解东北的情况和苏军的态度后,抓住历史机遇,果断地成立中共东北中央局(中共中央东北局),东北局主要领导成员乘苏军飞机来到东北。9月18日,东北局到达沈阳,19日,党中央及时作出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战略决策。调派10万大军2万干部陆续挺进东北,毛泽东称之为“建立百年大计之部署”。
光复后,和平建国是全国各党各派的共同呼声和要求,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中国共产党顺应民心,毛泽东亲自到重庆同蒋介石谈判,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代表签订《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但是,国民党却以从苏军手中接收东北主权为名,拒绝把东北问题包括在内。在美国的调停下,1946年1月10日公布的国共双方代表正式签署的《关于停止国内军事冲突的协定》也不包括东北地区。相反,为了把在东北艰苦抗战14年的中国共产党赶出东北,国民党以接收主权为名,陆续派主力部队十三军、五十二军、新一军、新六军、七十一军,以及云南地方部队六十军、九十三军等先后开赴东北,目的就是要独占东北。
1946年3月27日,国共双方签订《调处东北停战的协议》。4月初,北平军调部向东北派出军调小组。虽然美国和国民党对军事调处没有诚意,但是,把东北问题第一次列入调处范围,却标志着国民党和美国承认了我党在东北的存在,这是“三国四方”的斗争中,我党在政治上取得的又一次巨大胜利,东北和平出现曙光。可是,国民党军根本不遵守停战协定,继续向北进攻。如果,我党我军不阻止国民党军的进攻,东北的大部分地区势必为国民党军侵占,坐视此种情况的发生,将严重影响我党我军在东北的存在与发展,国民党会利用东北的各种资源发动内战。在这关键时刻,毛泽东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胆识,果断作出战略决策,电示东北局并告林彪、黄克诚、李富春:“我党方针是用全力控制长、哈两市及中东全线,不惜任何牺牲反对蒋军进占长、哈及中东路,而以南满、西满为辅助方向。”3月25日,毛泽东又致电彭真和林彪:“判断数日内即可谈妥派停战小组至东北。望你们准备一切,尤其是不惜牺牲,打一二个好胜仗,以利谈判和将来。”同日,毛泽东起草中央致东北局指示电:“力争我党占领长春,以长春为我们的首都。此事须迅速说服友方让我进驻。如得同意,东北局应准备迁长春。”
3月17日,东北民主联军攻占四平。4月14日下午2时到18日19时,在吉辽军区司令员周保中、政委林枫的指挥下,东北民主联军分三路纵队攻克长春,全歼国民党“铁石”部队、土匪武装2万余人。4月23日,东北局书记彭真率工作人员从梅河口经吉林市进驻长春,以长春为中心,指挥东北大会战和四平保卫战。东北局提出的口号是:“誓死保卫长春,把敌人消灭在长春以南。”而国民党拒绝马歇尔停战的建议,坚持打到长春后再停战。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指示东北局化四平为马德里,在公主岭以西地区构筑防线,必要时化长春为马德里。此时,长春作为毛泽东确定的红色首都,为中外瞩目。
5月18日午夜,由于国民党新六军占领四平东面的制高点——塔子山,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林彪下令我军从四平撤退。21日,东北局撤到哈尔滨。22日,我党政军机关分别从长春向东吉林市方向、向北哈尔滨方向撤退。至此,以长春为中心的东北大会战宣告结束。此战虽然没能守住长春,但是,却向中外宣示了我党我军在东北的存在和力量,给国民党军以沉重打击,使国民党不敢继续扩大战争,宣布从6月7日,东北停战15天,实际上停战4个月,我党我军因此获得宝贵的休整时间,从而为东北解放战争的胜利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第二次关注:
揭露美国助蒋打内战的真面目
抗日战争胜利后,美国政府以公正的中间人的姿态出现,派“二战”中著名的美军五星上将马歇尔将军来华调处国共两党关系,目的是要在中国建立以蒋介石国民党为首的代议制政府。如前所述,美国作为“三国四方”的重要一方,是站在国民党一边的。而当调处失败,国民党发动内战之后,美国则脱下了公正的中间人的伪装,给国民党提供大量的军事、经济援助,帮助国民党打内战。对于美国当年的这一伪善面目,中国共产党早已识破,分别以各种形式予以揭露。
在东北解放战争中的“二下江南”作战期间,俘虏两名美国驻国民党政府大使馆的武官,成为轰动一时的“九台事件”。毛泽东的战略眼光再次关注长春,把此事作为美国帮助国民党军屠杀中国人民的活证据,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予以揭露。
历史经过是这样的:1946年10月,东北国民党军实行“南攻北守,先南后北”战略方针,大举向我南满根据地进攻。看清国民党军的真实意图后,东北局和“东总”决定驻南满的东北民主联军第三、第四纵队,以临江为中心,保卫南满根据地,北满我军主力南渡松花江作战,实行“南打北拉,北打南拉”战术,南北相互配合,粉碎国民党军的进攻。于是,在国民党军处于战略进攻、我军处于战略防御的阶段,东北民主联军发起了战略防御中的进攻战——“三下江南”战役,成功地调动国民党军从临江前线抽调兵力向北增援。
1947年2月13日,国民党军第三次进攻临江。为支援南满根据地作战,2月18日,东北民主联军总部发起第二次南下松花江作战。东北民主联军第六纵队首战城子街,一纵队在城子街以南配合,全歼城子街守敌。城子街战斗打响后,九台之敌弃城逃跑,一纵队跟综追击,1947年2月25日,东北民主联军第一纵队第三师进占九台县城,然后向长春方向前进,进驻卡伦镇。3月1日,三师九团二营五连副连长马如起带领三排战士在卡伦镇西边的公路上巡逻,当他们走到河溪堡屯时,忽然传来汽车的马达声,不一会,公路上开来一辆吉普车,马连长立即命令战士们到公路桥下边隐蔽。吉普车停在距他们200米远的地方,只见从车上跳下两个外国人,手里拿着望远镜和照相机,对我军阵地进行拍照和窥探。见此情景,马连长命令“抓活的”,战士们跃上桥面,机枪子弹扫过去,同时高喊着“不许动!缴枪不杀!”向他们冲去。车上的司机慌忙调转车头,加大油门,逃了回去。这两个外国人被这突如其来的场面吓蒙了,跑了几步追赶汽车,但是没有撵上,绝望地瘫在地上,举起了双手。战士们没收了他们的望远镜和照相机,还从他们身上搜出两支手枪。从他们的长相和服装上,确认他们是美军军官。战士们先把他们押送到团部,后来转送到哈尔滨东北民主联军总部。经审问,这两人一名叫芮格,是美军骑兵少校,另一个叫柯林士,美军步兵上尉。两人均是美国驻华大使馆助理武官。两人供认,他们的任务是到内战前线进行“军事观察”,把看到的东西报给华盛顿。国民党军事机关不但向他们提供《战况通报》,还允许他们自由进出前线。
林彪将此事电告中共中央,称此2人“均着美服,并佩有徽章”。4月22日,“东总”就此事公布2名美军被俘真相,抗议美国在军事上帮助国民党政府打内战的罪恶行为,向美国政府提出严重警告。4月17日,《东北日报》全文刊登了东北民主联军总部公布的调查材料和芮格、柯林士被俘的照片。东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高崇民,东北行政委员会委员、哈尔滨大学校长车向忱也发表公开谈话,向美国提出严正抗议。
被俘期间,本着我党我军优待俘虏的政策,“东总”给予芮格和柯林士优厚的生活待遇,还派医生治好了柯林士在德国冻伤的一只脚。这些使他们更为感动,认识到自己是美国助蒋反共政策的牺牲品。4月22日,芮格和柯林士被释放。这就是轰动一时的“九台事件”。1949年8月,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毛泽东用诙谐、犀利语言,把“九台事件”同“安平事件”、“唐山事件”、“胶东事件”并列,全面揭露抗战胜利后,美国帮助国民党打内战的“世界侵略政策”,妙笔生花,入木三分。长春又因“九台事件”进入了领袖的视野和著作。
第三次关注:
确定“长春战役”作战方针,决胜辽沈战役
1948年11月14日,辽沈决战胜利之后,毛泽东在《中国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的文章中,把长春围困战同关内的睢杞、济南、锦州、辽西、沈阳等战役并列,称之为“长春战役”。长春围困战役作为中共军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围困战役,其作战方针是在毛泽东的关注、指导下完成并取得重大胜利的。
1948年初,在东北人民解放军发动的强大的冬季攻势打击下,国民党军丧师失地,被迫收缩战线,主动放弃东北东部重镇吉林市。3月11日,驻守吉林市的国民党地方部队第六十军在军长曾泽生的率领下,撤往长春,驻守长春市区东部担任防守任务。随后,国民党东北“剿总”派郑洞国到长春担任国民党第一兵团司令兼吉林省政府主席,指挥国民党新七军、六十军和其他杂牌部队困守孤城。
冬季攻势结束后,毛泽东从全国战争形势和东北战局考虑,已有了打锦州、关闭东北大门全歼东北国民党军、至少歼灭范汉杰集团的腹案。另一方面,东北人民解放军在四平收复战(四战四平)和追打国民党六十军作战时,对长春已形成半包围态势。在下一步作战方案制定的过程中,毛泽东充分尊重东北局和林彪的意见。4月,“东总”制定先攻打长春的计划,毛泽东表示同意,但是,明确指出:“我们同意你们先打长春的理由是先打长春比较先打他处要有利一些,不是因为先打他处特别不利,或有不可克服之困难。你们所说打沈阳附近之困难,打锦州附近之困难,打榆锦段之困难,以及入关作战之困难等,有的只是设想的困难,事实上不一定有的。有些是实际的困难,在你们打开长春南下作战时会要遇着的,特别在万一长春不能攻克的情况之下要遇着的。因此,你们自己,特别在干部中,只应当说在目前情况下先打长春比较有利,不应当强调南下作战之困难,以免你们自己及干部在精神上处于被动地位。”
先打长春的结果不幸被毛泽东言中。在5月的试打中,由于对长春守敌的人数和战斗力估计的不足,试打并没有成功。“东总”又放弃攻打长春的计划,向中央军委提出3个方案,一是一口气拿下来,二是向南去,三是围困长春。中央军委复电同意第三个方案。6月15日,东北军区在吉林市松花江边的一座小楼(今吉林市总工会办公楼)中,召开高级干部会议,决定对长春采取“久困长围,展开政治攻势和经济斗争,使其粮弹俱困,人心动摇时再攻”的方针。
6月25日,中共军事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城市围困战——长春战役,正式展开。历史的巧合出现在长春。国民党守军的番号是第一兵团,东北人民解放军的番号也是第一兵团,兵力都是10万余人。
在毛泽东的关注和指导下,东北人民解放军用少量兵力围困长春的敌人,使其不能南下突围,沈阳敌人不忍心将其完全抛弃,达到了牵制敌人的目的,“东总”得以集中主力南下北宁线,展开伟大的辽沈战役,全歼东北国民党军,这不能不说是毛泽东用兵的神来之笔。10月21日,郑洞国投诚,长春彻底解放,毛泽东发电祝贺:“名城光复,秩序井然,人庆更生,欢声雷动。此皆我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前后方工作人员与广大民众协力奋斗的结果,特电祝贺。”
第四次关注:
解决好“长春事件”,争取国民党军起义
解放战争中,争取国民党地方部队、杂牌部队前线起义,是我党的一贯统战方针。1948年10月17日,国民党六十军在长春起义,在六十军起义的压力下,国民党嫡系新七军于19日向我投诚,先后发生在长春一城中的两件事,被毛泽东统称为“长春事件”;“长春事件”的圆满解决,体现了毛泽东的政治智慧。国民党六十军是云南地方部队,称“滇军”,是被蒋介石采取阴谋手段从越南日军的受降地,强迫到冰天雪地的东北打内战的。从到东北之日起,一直受排挤、压制。在毛泽东、朱德和刘少奇的直接指导下,我党派地工人员深入滇军中,做深入细致的争取工作。
辽沈战役打响后,特别是锦州解放后,促使曾泽生下定决心,举行起义,绝不能给蒋家王朝殉葬。10月15日,他派出的代表到长春东郊穷岗子屯东北军区政治部前方办事处接洽起义事宜。第一兵团要求六十军对国民党新七军表示态度。毛泽东得知这一情况后,专电东北局、林、罗、刘,指示对六十军的要求“不要超过他们所能做的限度,只要六十军能拖出长春,开入我指定之区域,愿意加入解放军序列,发表通电表示反对美国侵略,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赞成土地改革及没收官僚资本,拥护共产党及人民解放军,也就够了。”东北局和第一兵团遵照毛泽东的这一指示,迅速同六十军达成协议,17日上午,六十军宣布起义,当晚,六十军撤出长春开往九台、德惠整训,东北人民解放军独六、独八两师进入长春原六十军防区。六十军起义,引起了国民党新七军的极大震动和恐慌。纷纷同解放军联系投诚事宜,18日,双方达成协议,19日上午新七军正式投诚,长春宣告解放。得到消息的毛泽东立即指示第一兵团,把接受六十军、新七军起义、投诚的“长春工作”交给中共吉林省委书记陈正人负责,第一兵团所属部队星夜南下,阻止国民党廖耀湘兵团从营口逃跑。
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对长春的四次关注,虽是个案,却贯穿东北解放战争的各个阶段,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战争的全貌,让我们领略到伟大政治家和军事家的战略思维和风采。尤其在长春战役作战计划的制定上,真可谓是站的高、看的远、想的大,料事如神,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解放长春战略方针的具体实施
为贯彻和实施“久困重围”的方针,1948年6月15日,东北军区在吉林市召开野战军师级以上干部会议,部署对长春实施“军事包围、经济封锁、政治攻势”的总方针。
军事包围,就是以相当优势的兵力控制要点,运用军事手段不断紧缩包围圈,封锁市内两处机场,打击敌人出城骚扰、抢粮或突围的企图,把敌人围住、困死,为政治攻势提供军事保证。经济封锁,我军将10万敌军长期围在城内,封锁了粮食、蔬菜、燃料、牛马及一切生活资料。长春市内守城部队仅依赖少量空投接济。敌人虽然多次试图突围,均告失败,因此军心涣散,毫无斗志。国民党军士兵意识到,只有放下武器投诚才是出路。政治攻势是我军克敌制胜,促使敌人分崩离析,解除其思想武装的一个锐利武器。“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舌战为主,而政治攻势的重点是宣传攻势,形成各个打政治仗,人人作宣传,大家想办法的风气。将饿(封锁)打(袭击)喊(宣传)三种方法有机结合起来。
这样,国民党长春守军起义或投诚。1948年10月19日,长春获得和平解放。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7-13 03:49 , Processed in 0.007610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