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毛主席指着39军军长道:听说你要扒虎皮、给彭老总做椅子
2025-01-20 00:00
发布于:河南省
1951年7月,身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副司令员兼第一副政委的邓华接到命令,速回北京汇报朝鲜战场局势。 当时,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刚刚结束,朝鲜战场上以中美两国为首的两大军事集团画风突转,从原来的剑拔弩张一夜之间变成了边打边谈。 美军在战场上频频遭到志愿军的沉重打击,已经开始沉不住气,试图通过各种途径与志愿军高层取得联系、进而做到谈判桌上进行云淡风轻般的协商。 所以,在邓华看来,此次回国报告必定颇受重视。 于是,在临行之前,邓华特地找来手下的4个军长同行,好让毛主席等领导更详细地了解战场形势。 这4位军长不是别人,正是志愿军第38军军长梁兴初、第39军军长吴信泉、第40军军长温玉成、第42军军长吴瑞林。 五位将军刚一落地,便见到了早已在机场等候多时的周恩来总理。一行人见状赶紧小跑着走下舷梯,依次与周总理紧紧地握手相拥。 简单寒暄之后,周恩来便步入正题:“这次回来时间紧迫,毛主席早已在中南海等候多时了。” 听闻这话,邓华等人当即坐进汽车,朝着中南海赶去。 而在中南海,毛主席确实在焦急地等待着,就在他再次抬头看向钟表的那一刻,房门应声推开,随着一阵脚步声传来,周恩来带着邓华等人出现在了面前。 ![]()
见等候许久的人终于来到,毛主席也不客套,随手指了指身边的沙发示意众人落座,紧接着便询问起朝鲜战局。 等到邓华说出那句“我军已在朝鲜战场上取得巨大优势”时,他紧绷着的脸才稍稍松弛,谈吐间也多了几丝笑意。 谈话间,毛主席突然话锋一转,对着吴信泉说道:“信泉同志,你到我这边来。” 虽然搞不清楚毛主席究竟是何深意,但吴信泉也没有犹豫,径直站起身走了过去,搬了把椅子坐在了毛主席的身边。 “你吴信泉的大名真是名扬海内啊,听说你还要扒了美国老虎的皮、给彭老总做太师椅?” 听到毛主席的夸赞、再联想到当初刚到朝鲜时的豪言壮语,饶是身经百战的老将军、也颇有些不好意思地羞红了脸。 吴信泉讪笑道:“主席您说过,美帝国就是纸老虎,我当时就想,虽然咱打不了真老虎、但把美帝国那身虎皮扒下来还是没有问题的。” 一席话,逗乐了在场的所有人,吴信泉凭借着这份幽默、将原本严肃的场面烘托得热闹起来。 毛主席忍着笑意,十分赞许地说道:“你说的这番话,我信。” 正是这次谈话,让毛主席对吴信泉的印象更加深刻,当1953年吴信泉自朝鲜班师回国之后,便被任命为东北军区副参谋长、沈阳军区参谋长等要职。并在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那么,深受毛主席夸赞与重用的吴信泉在战场上究竟是怎样的角色呢? 11912年3月26日,吴信泉出生于湖南省平江县长寿区何家段村。他的童年,是在饥饿和痛苦中度过的。 ![]()
因为家中生活困难,全家老小为了生计问题只能面朝黄土背朝天地给地主家做长工苦力,每天累到虚脱也只能勉强糊口。 当时吴信泉年纪太小,干不了什么体力活,只好揽下地主家放牛的差事,每天天刚亮便抽着鞭子、驱赶牛群到河边吃草。 因为出身卑贱,吴信泉经常受到地主家少爷和其他同龄人的欺负,受伤流血是常有的事。 直到1927年时,情况才出现转变。 当时吴信泉刚满15岁,像往常一样准备出门放牛,在路过村口时、被面前挤得水泄不通的人群吸引了注意。 为了一探究竟,吴信泉赶紧跑过去,弱小的身躯在人群中拼命推挤、终于挤到了最前面。 原来,平江县的农民赤卫队刚刚成立,正在附近的村子里进行宣传演讲、鼓动大家踊跃加入。 当吴信泉从宣传员口中听到“人人平等”这几个字时,当即躯体一震。想起这么多年以来,自己时常被人欺负,挨打受骂更是常有的事,不就是因为自己身份低下吗? 想到这里,吴信泉高高举起手中的鞭子,大声喊道:“我要加入。” 正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吴信泉加入了平江县农民赤卫队。考虑到他年纪太小,但对当地比较熟悉,赤卫队队长便只交给他传话带信这样简单的工作。 ![]()
虽然任务简单,但吴信泉却格外用心,保证每一封信都及时、安全地交到目标人物手中。 于是在1930年,吴信泉加入工农红军、并经受住了组织上的考验,加入了共产党。 当时,国民党反动派亡我之心不死,蒋介石更是提出了“攘外必先安内”的口号,随即调动大军对中央苏区展开了多次“围剿”。 身为一名红军战士,吴信泉面对来势汹汹的敌人毫不慌乱,凭借着精准的枪法在战场上屡立奇功。 在第三次反“围剿”作战中,吴信泉所在的部队正与敌人激战正酣,却不料一小支国民党部队偷偷摸上了我方阵地。 吴信泉发现偷袭的敌人后,当即调转枪头、稍一瞄准便连开数枪。伴随几声枪响过后,敌人应声倒地,这时战友们才发现有人偷袭。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之后,吴信泉跟随大部队踏上了长征的道路。 在漫漫两万五千里的路途中,吴信泉不仅要和穷追不舍的敌人做斗争,还要想方设法地在草原、雪地这种极端环境下生存下来。 好在他一路坚持到了最后,1935年10月,吴信泉所在的红15军团抵达陕北,凭借着战场上的出色表现,他被任命为该军团下辖第75师政治部主任。 在之后的一年时间里,吴信泉带领部队渡过黄河、参加东征,在中阳县的关上村、刘家坪一带歼灭阎锡山的晋绥军近两千余人、并且俘虏200多名官兵。 东征大获全胜之后,1936年5月,蒋介石突然调集16个师的兵力对陕甘根据地发起突然袭击,得知消息的吴信泉赶紧率军回援,在甘肃一带和以马步芳、马鸿逵为首的马家军展开了一场激战。 ![]() 2随着东征、西征的胜利,国民党高层对陕北红军已经无计可施。 紧接着,1937年7月7日,日军开始全面侵华战争之后,中华民族已经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机关头。 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国共两党再度合作、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陕北的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1940年,吴信泉被任命为八路军第2纵队新编第2旅政委,奉命南下,与华中地区的新四军一起抗击日寇,并且担任新四军第8师政委、淮海军分区司令员。 和日本侵略者刚一交手,吴信泉就认识到了敌我实力上的巨大差距。 在红军时期,他的主要敌人是国民党反动派,国民党部队虽然数量庞大,但战斗力并不高、而且内部派系之间明争暗斗不断,实际上就是一盘散沙。 可是现在的侵华日军,不仅武器精良、而且各支部队都保持着高度的机动性,想要和以前那样在正面战场上击溃他们非常困难。 在这样的情况下,吴信泉选择了游击战术。 他下达命令,新四军第8师所有部队精简装备,不与日军正面对抗,尽可能地利用地形优势与敌人周旋、不断消耗他们的有生力量。 在高沟杨口战役中,面对日伪军和当地保安团共计2000多人的兵力、以及周边不断赶来的增援部队,吴信泉沉着指挥,摧毁了敌人的炮楼、碉堡共计80多座,歼敌1000余人。 ![]()
而在不久之后的阜宁战役中,面对3400多人的敌军,吴信泉命令手下部队分割包围、各个击破,最终攻克阜宁县城、摧毁143座碉堡,解放了周边560多处村镇,顺势控制了交通要道通榆公路。 1945年,日军宣告无条件投降之后,吴信泉突然接到紧急调令,要他火速前往东北。 对于这个命令,吴信泉虽然有些不理解,但还是从中隐隐嗅到了一丝危机。 抗日战争结束之后,中国最大的对手不复存在,而一心想建立独裁统治的蒋介石肯定会将矛头再度对准共产党。 果不其然,当吴信泉急匆匆地来到东北、就任东北民主联军第2纵队副司令员兼参谋长之后才得知,蒋介石已经在这里部署了近百万的兵力。 1946年初,国民党30多万大军发起了进攻,企图占领以四平为中心的广大解放区。 为了粉碎敌人的美梦,吴信泉带领第2纵队、与其他部队一起投身到这场保卫战中。 经过半个多月的鏖战,虽然敌人最终进入四平,但却元气大伤,无力继续对哈尔滨发起继续进攻,只能在原地进行休整。 在之后一年的时间里,敌我实力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东北地区的解放军总兵力已经达到了103万,并且90%以上的土地完成了土地改革。 ![]()
反观国民党方面,东北“剿总”司令卫立煌能够指挥的部队只剩55万人左右。 所以当1948年9月辽沈战役打响之后,解放军势如破竹,仅用了不到50天的时间就将东北地区的国民党部队一扫而空。 而在数次战斗中,吴信泉带领部队生擒了国民党新编第5军军长陈林达、第195师师长谢代蒸,立下了汗马功劳。 东北解放之后,吴信泉担任第四野战军第39军政委,又先后参加了平津、衡宝、广西地区的战斗。 3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正式成立。 就当所有人都以为,和平已经到来的时候,国外势力却在我国东北边境挑起了战火。 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悍然出兵朝鲜半岛,甚至直逼鸭绿江、对我国东北虎视眈眈。 我国政府在多次警告无果之后,最终决定派遣志愿军部队入朝。 1950年10月8日,第一批志愿军部队入朝作战,其中就有吴信泉带领的第39军。 在抗美援朝的五次战役中,吴信泉指挥39军战士们创造了志愿军历史上的四个第一。 在第一次战役中,吴信泉在云山一带和号称美军王牌的骑兵第一师展开了一场遭遇战,歼敌2000余人,生擒1840余人,开创了中美军队现代史上的第一次交锋。 ![]()
如果说开战之前,吴信泉的心中还有些忐忑,可是在首战告捷之后,他悬着的心彻底落下,美国军队也不过如此。 所以,吴信泉便当着全军将士的面立下豪言壮志:“扒了美国老虎的皮,给彭老总做太师椅。” 在第二次战役中,吴信泉指挥部队穷追不舍,将敌人赶到了“三八线”以南,并且夺回朝鲜首都平壤,成为志愿军第一支进入平壤的部队。 而在第三次战役中,吴信泉更是一马当先,第一个带队攻入韩国首都汉城。 在战斗最激烈的第四次战役中,吴信泉奉命在东线战斗,面对准备充分的敌人,他指挥部队来回穿插,用空间换取时间,最终歼敌3300余人,俘虏800多人,创下了志愿军生擒美军人数最多的记录。 正是凭借这四个第一,吴信泉名声大噪,就连远在北京的毛主席听到他的名字和事迹之后都忍不住赞叹一声:“实在是个打仗的材料。” ![]()
1953年7月27日,中美双方签署停战协议之后,首批入朝作战的志愿军部队得以回国。 回国之后,吴信泉历任东北军区副参谋长、沈阳军区参谋长等诸多职务,并在1960年被任命为解放军炮兵副司令员。 纵观吴信泉的一生,从15岁参加农民赤卫队,再到1992年病逝,他一辈子都生活在军队中。 60多年的军旅生涯、让他和部队融为一体。 就在他躺在病床上奄奄一息时,还不忘对家人们嘱咐道:“我如果夏天闭眼,就给我穿上八五式军装、钉上中将军衔。” “如果是冬天闭眼,那就给我穿上马裤呢老军装。” 最终,吴信泉病逝于1992年4月2日,也如愿地穿上了那身老军装下葬,也算没有遗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