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憨汉 于 2011-11-12 10:31 编辑
当前养老服务工作的形势和任务 当前,养老服务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快速的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对养老服务产生了巨大需求,而供给则远远落后。这一方面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如老人家中身亡多日无人知晓、养老院火灾频发、老人自杀率攀高等等;另一方面又形成了突出的经济问题,如养老服务的缺口,包括550万张床位(折合投资3000多亿元)、1000万名护理人员的需求,以及上万亿元老年用品(特别是康复辅具)的潜在市场,可以对保增长、促就业做出积极贡献。由此,社会各界对养老服务工作已达成重大共识:它既是一项民生工作,也是一项经济工作,它是落实党中央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0年是养老服务工作的关键之年。仅上半年而言,养老服务工作就迎来了四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首先,全国人大将办理养老服务提案立为重中之重,组织人大代表及国务院相关部门对养老服务进行重点研究,并要求向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专题报告。 其次,国务院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加强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加快建立健全养老社会服务体系,让老年人安享晚年生活。" 第三,国务院将养老服务"十二五"规划列为专项规划,要求尽快明确养老服务的发展目标和任务,并对"十二五"期间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做出总体布局。 第四,国务院在《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鼓励民间资本参与社会福利事业。通过用地保障、信贷支持和政府采购等多种形式,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建设专业化的服务设施,兴办养老服务等各类社会福利机构。" 面对上述机遇,作为主管养老服务工作的民政部门,正在经受着严峻考验: 首先是观念的考验。民政部门在其传统的养老服务工作中,主要关注"三无老人",这个特殊群体人数很少,全国仅几百万人。现在,要面向全社会1.6亿老年人,并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民政工作者需要及时改变观念、统一思想,克服畏难情绪。 其次是管理的考验。养老服务在民政部门涉及福利、救助、社区、老龄等多个单位,这样的多头管理导致养老服务城乡分割、社区与机构分割民办与国办分割、规划与业务分割。民政工作者需要及时调整资源、加强组织,提高工作效率。 对民政工作者而言,今天的养老服务,就相当于15年前的低保。当年民政工作者勇于承担低保的重任,将救助范围从特殊对象扩大到全社会困难群体,民政部门的形象和地位得到极大提升。今天,勇于承担养老服务的重任,同样会使民政部门获得一次难得的历史机遇和巨大的发展空间。 当前,养老服务工作势头很好,任务也很艰巨。其主要任务包括: 其一,要统一思想。认真研究养老服务与公共服务、社会福利及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明确养老服务的形势、目标和任务,界定政府的行政管理职能,这将直接影响到国家财政投入及养老服务政策的制定,也将有利于民政部门理清思路、鼓舞士气。 其二,要加强组织。从建立统一、规范的养老服务体系角度出发,民政部门要形成相应的组织架构,对养老服务工作进行总体决策,统一部署。这是养老服务发展的重要前提,也是社会各界与基层民政部门的迫切要求。 其三,要建立制度。要立足于养老服务体系的总体框架,加快建立高龄津贴、养老服务补贴、长期照料等基本制度,落实民间资本进人养老服务领域的准入、扶持、监管等各项政策,推动养老服务的法制化、标准化、信息化、专业化建设。 其四,要树立典型。各地在养老服务工作中出现了很多典型,积累了很多经验。要通过示范化活动,加强各地的经验交流,群策群力,推动养老服务工作蓬勃开展。 (王 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