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445|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学者谈林彪与粟裕:500林彪可胜日本100粟裕能灭老蒋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9-1 08:57:4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zxcvb 于 2015-9-1 08:59 编辑

学者谈林彪与粟裕:500林彪可胜日本100粟裕能灭老蒋



核心提示不过,毛泽东说“所谓蒋政权,也就是表现在他的军队上”,“蒋(介石)的力量百分之八十在江北地区,消灭了他的力量,也就算打倒他了”,因而占领地盘是源于蒋介石军队精锐主力已经在长江以北被消灭的结果……综合上述三个标准的比较,林彪和粟裕谁更强的问题,似乎便有了不言自明的结论。

凤凰网历史频道专栏作者张雄文 资料图

本文由凤凰网历史频道专栏作家张雄文供稿
名将如美人,自古“不许人间见白头”之外,也是乡野田间市井闾巷经久不衰的话题。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不怕货识货,就怕货比货。无论贩夫走卒引车卖浆之流,抑或达官贵族通儒学究之辈,茶余饭后,都不满足于对某一名将的单方面了解,而是乐于比较同时代将领的高下得失,为早已长眠地下的古人唾沫横飞一争短长。
兴之所至,有时不免“思接千载”而跨时代比较,留下了诸如“关公战秦琼”,“张飞杀岳飞,杨六郎吃了个哑巴亏”等令人忍俊不禁的俗语。
关公自然不能对阵秦琼,张飞也无法叫板岳飞,两人却都是不甘人后的主,对同时代名将丝毫不肯示弱。
书生罗贯中的笔下,关公曾与“宝刀不老”的黄忠大战近两百个回合,张飞也与羌人眼中的“神威天将军”马超恶斗数百个来回,甚而“点起千百火把,照耀如同白日”,挑灯夜战,不决出雌雄不罢休。
马超降服蜀汉后,关羽听说其神勇超常,顿时来了精神,准备置镇守要地荆州于不顾,只身入川与其比试高低,被诸葛亮急忙写信劝阻:“孟起(马超)虽雄烈过人,亦黥布、彭越之徒耳;当与翼德并驱争先,犹未及美髯公(关羽)之绝伦超群也”。
戴上了一顶超过勇将英布、彭越、张飞等人的“高帽”,关羽才自绰其髯颔首微笑,息却入川之意。
不久,听说黄忠与自己同封“五虎将”,关羽又大为不悦,说“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尽管当年战长沙,两人武艺其实半斤八两各有千秋,他还是认为张飞、赵云和马超可以与自己同列,黄忠则不能并驾齐驱。经人以韩信与萧何曹参之例劝解才勉强作罢。
江山代有才人出。近代的开国功臣中最突出的两人林彪和粟裕谁更胜一筹,也是当今好事者喋喋不休永无止境的话题。
军事上的林彪和粟裕二人一时瑜亮,《名将粟裕珍闻录》一书已多方阐述他们如同一母所生的同胞,有着诸多惊人相似之处。唯其如此,也更有令后人沉迷辨别他们高低的诱人所在,尽管他们两人生前罕有的惺惺相惜,从无“既生瑜何生亮”的龃龉之状。
《无冕元帅——一个真实的粟裕》一书于2008年4月问世,并在网站选载后,很多人惊讶粟裕战绩原来超过林彪。这年11月,专写林彪和四野的作家张正隆也出版了《枪杆子1949》。网站读书频道编辑邀请张正隆先生访谈时,很有意思地让他比较一番林彪和粟裕谁更强。内容如下:
主持人:您怎么看网友提的一个问题,包括也是读书频道网友最近关注的一个热点,大家在回顾历史的时候,还有一些名家做的历史研究里面,粟裕的战绩超过林彪的,但是在十大元帅里,林彪是排名第三,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您是觉得林彪和粟裕哪个更强一点?
张正隆: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这个武不是指打擂的武。杜聿明是国民党的名将,杜聿明、陈诚,陈诚在黄埔的时候是老师辈,林彪是学生辈,傅作义也是老军人,傅作义打了多少战役,解放战争也打了多少?粟裕和林彪没法比,比如说乒乓球他俩谁厉害,这两个选手,他俩也没打过,不好说。就是他俩比过,也不好说谁更强一点。那时候国民党军队,白崇禧号称是小诸葛,你就是把诸葛亮请来也不行,国民党完蛋了,谁也没有回天之力。这种比较没法比。
主持人:其实有一些人会拿比如粟裕打的胜仗,林彪打的胜仗,用这些数目去比较。
张正隆:战绩比较怎么说呢?他俩这种比较不是关公占秦琼的比较,从一个时间里,空间不一样,你面对的对手不一样,很难比较。如果你说林彪统帅的部队歼敌多或者是粟裕指挥作战的歼敌多,这个有数量,但是数量我没有比较,不知道,真不好说这个事情,不宜比较这种事情,他们不在一个空间。
主持人:其实各有所长。
张正隆:各有所长,大将中粟裕是排在第一位的,战功卓著。
张老先生是厚道人,他认为林彪粟裕两人虽然同在一个时代却不在一个空间即战场上,因而“不宜比较这种事情”之余,也坦承如果说“林彪统帅的部队歼敌多或者是粟裕指挥作战的歼敌多”,有了这一数量还是可以比较的,不过他老老实实说:“数量我没有比较,不知道。”
其实,比较林彪与粟裕谁更强,不完全是张正隆先生所说“关公战秦琼”的问题。除了他所提到的歼敌数量,当然还有其他标准。
甘罗发早子牙迟。从官衔和升职的机遇看,林彪无疑胜过粟裕。
红军征战10年,林彪23岁当军长,随后为军团长,粟裕23岁是师长,随后为军参谋长、军团参谋长,总是相差一级。抗战后林彪升任红一方面军改编的115师长,粟裕是新四军支队副司令、代司令、第一师师长(后又兼第六师师长),依旧相差一级。
但林彪仅在前线呆了五个月,打了平型关、广阳两仗便离开战场,到延安、苏联等地休养7年多,粟裕则始终处于抗战第一线,零敲碎打,积小胜为大胜,直至最终日本天皇无条件投降。
国共第二次内战即解放战争中,林彪官至东北局书记、东北野战军司令员,但实际只主管打仗,被罗荣桓称为“林总的重点主义”;粟裕官至华东野战军负责战役指挥的副司令员、代司令员兼代政委,实际也负责打仗。两人职责完全相同,军职却相差半级。
更广为人知的是,江山底定的1955年9月全军授衔,林彪授衔元帅,名列10个元帅行列第三位;粟裕仅为大将,尽管是10个大将的第一名。
不过,很多时候官衔并不代表能力,更主要是个人机遇、山头和领袖亲疏、好恶等方面的综合结果,在中国尤其如此。因而没有当过一天红军的书生饶漱石,抗战中期“从空而降”,做了华中局书记兼新四军政委,后来又担任华东局书记兼华东军区政委,成为粟裕的上级也就不难理解;后来一家工厂保卫干部出身的王洪文遽然擢升,官居中共中央副主席,成为所有元帅和大将的上级也就不奇怪了。
从国共近四年生死角逐阶段歼灭的对手也就是歼敌数量看,粟裕又昂然居首。他统领华东野战军(三野)歼灭蒋介石800万军队中的245万人,林彪则仅歼灭180余万。
其中,粟裕多数时间以少胜多,创造了苏中七战七捷、宿北、鲁南、莱芜、孟良崮、豫东、济南、淮海、渡江与上海战役等军事院校当作范例的10大经典战例,每战必震悚天下;林彪则多数时间以多打少,仅有辽沈、平津两个经典战例,而后者更多是政工人员负责甚至是毛泽东亲自“操刀”的和平谈判,只有攻克天津是需要他费神运筹的重要作战。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决战,辽沈虽然在淮海之前,但辽沈之前,粟裕已打了改变中原、华东战局的豫东和济南战役。林彪在毛泽东多次电令攻打锦州时依然犹豫,直到粟裕拿下10万人据守的坚城济南,他才最终确定决心。下达攻锦(州)打援动员令时,他还特别提到粟裕和华东野战军说:“自我攻克济南歼敌10万后,全国震动”。因而,时为军委副主席的周恩来说:“三大战役的序幕是济南战役(注释)。”
一个更明显的参照物是蒋介石的方面军爱将杜聿明。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沙发
发表于 2015-9-1 08:59:54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zxcvb 于 2015-9-1 09:00 编辑


在东北,他以少胜多,将林彪打得一撤千里,毫无招架之功,后来因病离开战场,东北国民党军由陈诚接手后才屡战屡败,不可收拾;但最后杜聿明还是被蒋介石紧急调往东北“救火”,以声东击西之计迷惑林彪,巧妙救出5万余人转运华北、中原战场。
但在华东、中原,杜聿明以30余万黄埔精锐嫡系与粟裕的华东野战军对阵,先是不能冲破华野阻击阵地解黄百韬之围;后又全军被粟裕包围,成为无法动弹的瓮中之鳖,最终做了粟裕的俘虏。
经过东北战场作战,杜聿明对国防部的中共内线郭汝瑰和刘斐有了防备之心。他率全军撤出徐州之前,进行了严格保密和隐真示假,结果郭汝瑰等人给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军委提供的是错误情报。毛泽东以此告知粟裕说,杜聿明往东南方向突围的可能最大,指令华东野战军“务使敌人不能向这两个方向逃跑(注释)”。
粟裕却不为所惑,准确判断杜聿明“是向西南,与黄维会合(注释)”,因而将部署重心放在西南方向,结果杜聿明的30万人马一出徐州不久,便遭到华野重重包围,全军覆没。
此前不久,从未与关内中共部队交过手的杜聿明,在北平对华北“剿总”总司令傅作义说:“东北共军将近百万,即将入关,它的战略战术、武器装备及战力远远超过关内共军。”(注释)
直到与粟裕和仅有东北野战军一半兵力的华野交战,杜聿明攻不动,守不住,不仅全军覆没,自己也做了阶下囚后,他才明白关内共军更可怕。
杜聿明对接待他的华野四纵参谋苏荣再次“煮酒论英雄”,心悦诚服地说:“这次交手后我们败得很惨,不得不佩服粟裕的军事指挥才能(苏荣:《感化说服杜聿明》,《解放军报》2009年6月6日。)。”
他最后还说:“粟裕指挥灵活,有远见。粟裕的战略战术我非常敬佩,不管在什么时候,总是他领先一步,抢先在我们前面,等到我们想到的时候已来不及并已经被包围了,这次突围也是这样的(注释)。”
从所占地盘看,林彪又似乎遥遥领先。一些作家用诗意的语言说,林彪统领东北野战军(四野)“从东北打到海南岛”,尽管其间华北、中原早已是解放区,四野仅仅路过,却也的确有着不小的直线距离;而粟裕则始终在蒋介石的腹心地带华东和中原打圈圈。
不过,毛泽东说“所谓蒋政权,也就是表现在他的军队上”,“蒋(介石)的力量百分之八十在江北地区,消灭了他的力量,也就算打倒他了”,因而占领地盘是源于蒋介石军队精锐主力已经在长江以北被消灭的结果。
另一方面,当时中共四大野战军的经营区域是毛泽东出于诸多考虑的硬性规定。换言之,彭德怀、刘伯承、粟裕和林彪这四个野战军统帅都只能在自己的经营范围内活动,而不能越界“抢功”。譬如粟裕便不可能指挥三野部队攻取广东广西的地盘,尽管势如破竹拿下已成惊弓之鸟的两广绝无问题,但纪律不允许,他只能老老实实呆在华东。
综合上述三个标准的比较,林彪和粟裕谁更强的问题,似乎便有了不言自明的结论。
对于林粟二人,毛泽东和陈毅都有过一个很有意思的评价。
因林彪取1938年5月前后,得歼敌1000余人的平型关大捷,毛泽东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演讲时说:“全国只要有500个林彪,就能打败日本。”(注释)
1947年12月底,陈毅到贺龙的晋绥军区“做客”,在一次对敌工作会议上说:“二十余年来我党培养了大批政治领导人才,也有一批军事干部,但仍差得很”。随后他介绍华东野战军负责战役指挥、已经打了七战七捷、宿北、鲁南、莱芜、孟良崮等战役的粟裕“可算为理论与实际兼优的人,战役指挥很高明,由于他长期在实际战争的锻炼,华东军事指挥主要靠他”。
他最后放言说:“我党能有这样的人才百把十个就差不多了。”(注释)
五百个林彪可以打败日本,百把十个粟裕可以打败蒋介石。能得到这种评价,两人无疑都是五百年一出的罕见人才,至于谁稍胜一筹,则又不重要了。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7-1 11:33 , Processed in 0.007509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