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2828|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和“小兵张嘎”生活过的援朝老兵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3-19 23:26:0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原汤 于 2013-3-19 23:39 编辑

             和小兵张嘎生活过的援朝老兵

       201269日,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我们来到距离北京87公里远的河北省定兴县小朱庄乡巨兰沟村,看望援朝老兵——吴贺明。

       在当地60岁以上的老人里提起吴贺明这个名字,几乎没有不知晓的。作为当地6抗美援朝老兵中仅剩的2名健在者之一,直到见到本人我们才知道什么叫年逾古稀依旧精神矍铄。原来这位个头1.75左右的老人,身体状况竟然远比我们想象到的强健许多,而这一切只是通过吴老一个简单有力的握手便显露无疑。

19岁新兵入朝六步一人,只许夜行

·       虽然性格低调,但提起抗美援朝的那段往事,老人却显得十分健谈,给人印象最深的便是吴老对初次入朝展现出的惊人记忆力,简明扼要,充满军事作风:

       19岁响应入伍号召,在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县参加特训仅1月后,于阴历19521228日(阳历1953年元月)乘火车北上朝鲜,大年初一抵达安东(现称丹东),下车配发完米、面、服装、枪弹后,唱着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上了大桥。

       末了,老人还不忘幽默的调侃道:下了桥就不会说朝鲜话了。

       据老人回忆,刚到部队时,所有人接到的命令是六步一人,只许夜行。对此,老人解释道,由于美军强势的空中力量,白天经常会有作战飞机侦察,见人就炸。为防止人员伤亡,才不得已采取夜间赶路的战术应对。

防空洞遇险 捡回条命


        吴贺明老人展示的复员证

       在谈到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情时,有一件让事至今让80高龄的吴贺明记忆犹新。据老人描述,1953年的一个寒冷雨天里,他随同一名副连长和一名通信员一行三人,在执行视察防空洞修建任务休息时遭遇敌机轰炸。当时洞中有不少战士正在休息,防空洞被炸后,只有少数人幸存了下来,其他人在后来的抢救中因缺少氧气等原因未能幸免。老人感慨,若不是跟着副连长睡在了离洞口较近的位置,也就没有今天的四世同堂了。在老人留下的为数不多的几件老物件中,我们当被问到如何看待捡回一条命时,老人当即表示:自打上了车就没打算活着回来

     

老人手拿和平勋章回忆援朝往事

      在拜访中,吴贺明老人还向我们展示了一直保留至今的两枚勋章和复员证。虽然随着时日渐长纸业泛黄,但曾获得“55年受团通令奖一次“56年战训受团通令奖的荣誉字样仍然清晰可见

伴随老人一声的荣誉勋章分别是和平勋章(左)和抗美援朝纪念章(右)

·  停战谈判偷渡回国

       朝鲜战争经过了历时2年的艰难斗争,才于1953727日在板门店签订了《关于朝鲜军事停战的协定》。据吴贺明老人透露,当时中央高层考虑到,出于装备的后勤补给上的考虑,希望尽早能够将长期在外的志愿军部队尽早撤回国内,但在此期间联合国军派遣的各国代表设岗轮流监督双方停战,一时间时我方陷入了撤不能撤,战不能战的僵持局面。为了达成目的,志愿军采取了表面增援,暗中等撤退的谋略,专等和中国关系友好的国家值岗时撤兵。就这样,老人随所在的志愿军50148414团,回到了国内,战斗任务也从防空降转为了回到辽东要塞师固守石城岛。

一口气背出全团武器装备


     老人一口将所属全团武器配备倒背如流

       1958815日老人回国后,被分配到辽东要塞师第5团部,本着三营打,一营看,二营围着团部转的作战思路,执守石城岛驻防任务。讲到这里有个小插曲不得不提,吴贺明老人当年因写得一手好字,来到部队没多久便被连长调去做了文书,军旅生涯由此转变。这也是令吴贺明老人颇为自豪的一段记忆。因为当年他所在的团部属于甲种编制,所以全团究竟有多大规模的火力对外人来讲一直是个谜,老人也正是因此工作从年轻时起便练得了一脑子的好记性。谈至兴起时,老人更是神采奕奕地向所有人露了一手绝活,震惊了在场的所有人。

       我团配备有130mm海岸1个连)、76mm加农炮2个连)、152mm榴弹炮1个连)、57mm反坦克炮2个连)、57mm无后座力火炮(2个连)、37mm高射炮(2个连)、100mm迫击炮(1个连)、82mm迫击炮(1个连);其中,火力最猛的海岸炮自重24吨,射程可达120多里。

卸甲归田 慰问小兵张嘎


   吴贺明老人与家人合影

       1965年正月初六,负责为师部统计弹药的吴贺明,因为长期在退潮的海水中给登录舰艇送账本,双脚被冻伤并于同年退伍。后在与老人交谈中得知,退伍后在保定市民政局任协助员期间,还曾亲自与小兵张嘎的原型人物赵波有过一面之缘。据老人回忆,当时应上级指示,随同一位名叫张友松的干事和另一同事前去,对已是全国模范民兵的赵波进行慰问。除了一起吃饭外,老人至今还对住在赵波家时,在炕头上发现了一把用木箱装好的步枪和100发子弹印象深刻。

采访手记

      在本次采访临近结束前,这位清廉一生的老兵,回顾年轻时从军的经历时表示:一辈子当兵不后悔,如果时间可以重来一次,还想当兵!

      最后我们祝吴老以及所有老兵和家人都能身体健康,安享晚年!为这些曾为祖国做过贡献的个人立传,让这些陨落在民间的故事永远留下历史的印记!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2

沙发
发表于 2013-3-20 20:15:22 |只看该作者
这些曾为祖国做过贡献可敬的人,会被历史永远的记住!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板凳
发表于 2013-3-20 21:02:11 |只看该作者
祖国感谢你,人们不应该忘记平凡的英雄们。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地板
发表于 2013-3-21 11:03:01 |只看该作者
祝老人健康长寿。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5#
发表于 2013-3-26 11:26:40 |只看该作者
谢谢以上跟帖,这些老革命不会被遗忘!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6-30 02:44 , Processed in 0.010234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