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66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知青往事,那段经历三个人一直守口如瓶,大家知道真相已时过境迁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2-15 12:31:2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知青往事,那段经历三个人一直守口如瓶,大家知道真相已时过境迁                                                                     2025-02-15 11:37                                        

发布于:天津市
   
      在我心中,一直埋藏着一个秘密,这是一个隐藏了几十年由三个人共同约定严守的秘密。
那是1969年春节前十天左右吧。我们同队的三个女知青在公社召开的知青会上,“敬请”了一尊约有小闹钟那么大的毛主席半身石膏塑像,回到了我们的知青“家”中。
我们的“家”,在广元县中子区中子公社五里四队,文家梁拿山边的一间孤零零的房子,是由一间仓库收拾出来的,没有一扇窗户,门开在中间。右边是灶房,左边是寝室。
一张课桌便是“家”中唯一的放置各种日常用品的家具。我们把杂物德开,把毛主席像放在桌子中间,然后各人坐在自己的床上,想着陡然生辉的课桌。
不知何时,门外已围满了农民小孩。不到两天,生产队不少农民都知道,知青有一尊毛主席像,雪白的。

我们也十分珍爱。要吃饭、写信或做什么需要用桌子的事,都十分小心地把像绵在一旁,做完后又放好。
约过了二三个月后的一天,下着初夏的雨,不能出工。我们三人在屋里睡够了懒觉后,决定搞搞寝室卫生。
当我扫到桌子前时,要她们把桌子挪开,明英拖起桌子就走。忽然,一只桌子脚落在一个小坑里,拖不动了。
我伸手一推,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因擦灰而被移放在桌边的毛主席像随着桌子的摆动滑下了桌面,摔在了地上,而且被摔坏了。
随着毛主席像落地“呼”的一声,我们三个人都惊呆了,立刻围蹲在碎片边,捡起碎片企图重新拼在一起。当然无济于事。

我们吓坏了,这样的事情,可能被批斗,因一句话,因一条标语,因一张印有主席像的报纸??????哎,更不要说这样一尊像了,真是后果不堪设想。
“昨个办?”我首先开腔了。“先把像捡起来。”素来有心计的石微说。于是我们七手八脚地把碎片捡起,连半个指甲盖大小的白石膏也没有放过。“把这些埋了。”
不知是谁说的,反正我们三人抬起用包谷叶盖着的簸箕,拿了一把锄头,在我们房后靠山的一个僻静处,挖了一个坑,把那些碎片埋了。并在上面厚厚地堆了不少泥土。
回到屋里后,我们三个人的头发都被雨和汗弄湿了,脸,却涨得通红。每个人都仿佛听到了自己和别人的心跳。“二回别个问我们,昨个说?”又是我先开腔。
沉默,没有人答腔。半晌,明英才冒了一句:“就说送给别队知青了。”“那知青问到又咋个办?”我反问道。“我们从来没有过毛主席塑像。在沉静中,飘出了石微慢条斯理的一句话。“对!”我和明英同时喊了起来。

于是,一个共同遵守的秘密协定形成了:我们从来没有过毛主席像。哪个说了就是她干的,反正我们从来没有过。
在事情发生后的头几天中,我们还心有余悸。来人了,我们老是爱用眼光偷偷瞟那张桌子,怕别人问起。可三年里,无论农民或知青从没一人问起过此事,好像在那吃饭都困难的日子里,人们的记忆力也差些。
我们三人呢,也不知是遵守协定呢还是也把此事忘了,反正三年中我们吵过,闹过,也发生过不少矛盾,但从没有人提起过此事。
从事情发生到现在已有好几十年了,不管是在乡下当知青,还是回蓉工作后与同学相聚或是与同事闲谈,我从没向任何人谈过此事。
现在,这已经成为历史,我们也是年近40岁的人了,总有一种想倾述的欲望。今天,我把这个秘密讲出来,石微、明英你们不会怨我吧?
作者:王育平女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9-2 06:59 , Processed in 0.007355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