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6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志愿军战士发现1个细节,萌生出大胆念头,竟将看不见的敌机炸掉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6-1 04:54:3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志愿军战士发现1个细节,萌生出大胆念头,竟将看不见的敌机炸掉                                                              
2025-05-26 13:18                                        

发布于:天津市
   
        1952年秋季,朝鲜战场的气温始终保持低迷,然而交战双方的态势却已趋于平稳。此时,战斗双方的攻势陷入了僵持,形势呈现出一种无法再向南推进的态势,志愿军无力继续推进至更南方,而美军的机械化部队也无法突破进入朝鲜北部。战场上的紧张局势似乎暂时安静下来,但这背后却暗流涌动,双方的对抗已经从直接交火转向了对于补给线的消耗战。志愿军和美军都在朝鲜战场上长时间保持着大量兵力待命,虽然能够保有一定的战斗力,但消耗不断增加的补给与物资却成为了双方的一大难题。
对于美方来说,唯一令他们最为担忧的事情便是陷入一场持续不见尽头的战争泥潭。这一忧虑源于美军在越南战争中的亲身教训——那场漫长且没有明确胜算的战争,令美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因此,这场朝鲜战争无疑是一项极大的考验。美军虽然一边作战,一边进行和平谈判,表面上是急于结束战争,但实际上,他们也不愿草草收场。

随着战局逐步进入僵持状态,美军依然掌握着一项关键优势,那便是强大的空中力量。美军利用这一优势,既可以扰乱志愿军的补给线,又可以保障自身的物资运输。在石岘洞北山一带,美军便精心建设了一个隐蔽的直升机停机坪,凭借直升机运送物资源源不断地支持前线部队。美军十分狡猾,他们深知我军必定会对其补给线进行打击。尽管我军没有制空权,但在夜间作战的能力上依然占有优势,特别是在山地作战时,夜晚几乎成为我军的主战场,美军的补给线常常遭到干扰。

为了确保这一补给线的安全,美军做了周密的部署,甚至利用当地的地形将直升机的停机坪巧妙地设在一座山头的背后。山头对面便是我军的阵地,这一设计使得美军的停机坪成为了天然的掩体。无论我军是想通过炮击打击,还是在夜间悄悄渗透,都几乎无法成功。正因如此,美军的态度愈加肆意,他们在这一补给线路上加大了运输量,甚至把直升机当作“空中马车”,不断地运送补给。这时,驻守在这一带的志愿军第三十八军一一三师三三七团五连,虽然接到了打击美军补给线的任务,但却始终没有找到有效办法对付美军的直升机。

连队的指挥部也为此感到焦急,甚至特意调来了一个八二迫击炮支援。尽管这门迫击炮的到来让五连的战士们稍感安慰,但问题在于美军的停机坪建在山头背后,无法直接观察到其具体位置,迫击炮的威力自然难以发挥。而就在这个困境中,五连的一名战士,张建兴,提出了一个令人吃惊的建议:他声称自己有办法摧毁美军隐藏在山后的直升机。这一消息迅速在连队内引起了轰动,大家都觉得这个想法既不可思议又大胆。然而,张建兴的战斗经验丰富,曾参与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等重要战斗,平日里也爱钻研各种战术,因此,即便这一提议听起来像是疯狂的猜测,熟悉他的人还是对他的能力抱有一定信心。
最终,连长决定将这门八二迫击炮交给张建兴。事实上,张建兴早就已经开始着手研究美军的补给线,他敏锐地察觉到了一些细节。虽然战事相对平稳,交火不频繁,但张建兴始终没有放松警惕,他通过观察美军的日常行动,记录下了他们的规律:美军的直升机通常在上午8点到9点之间进行大规模的物资运送,而直升机降落的时间则固定在下午4点左右,停机坪就在山体后方。美军的直升机每次降落后,仅仅停留几分钟卸货就迅速起飞,动作非常迅速。张建兴通过这一规律,能够准确判断出美军直升机的降落时间。

此外,张建兴还发现了另一个关键线索:尽管美军的停机坪被山体掩护,但每次直升机降落时,螺旋桨产生的强烈气流会把周围的灰尘卷起,形成明显的气旋,这一现象在我军阵地上能够清楚看到。这种灰尘气旋成为了他定位美军停机坪的一个线索。同时,张建兴还观察到,美军山体的山腰处有一条笔直的沟壑,虽然进行了伪装,但这条沟壑与美军的交通通道相连,可以推测出这正是美军运送补给物资的路径。

基于这些线索,张建兴确认了美军临时停机坪的大致位置。接下来,如何越过山头,准确命中目标便成为了关键。张建兴开始准备炮击,带回了三根标杆,分别代表参照点、高度修正和风向指示。他向战友们解释道,这些标杆是为了在炮弹飞行过程中应对强风的影响,确保能够准确命中目标。

经过细致的气象观测和精准的预判,张建兴对美军补给线的坐标做出了详细的计算。终于,在美军的直升机再次到来时,张建兴指挥着炮手们精准地发射了迫击炮。尽管第一次和第二次炮弹均未能命中目标,但第三次时,张建兴果断降低了炮击参数,炮弹成功越过山头并准确击中了直升机。随之而来的爆炸声比前两次更为剧烈,标志着任务的成功。

张建兴的成功不仅为他赢得了荣誉,还使得这一战术方法被全军推广,许多驻守在类似地区的部队纷纷模仿他的做法。美军原本依赖的这一隐蔽补给线,不仅彻底失效,而且他们不敢再像之前那样肆无忌惮地运输物资了。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沙发
发表于 2025-6-24 07:52:42 |只看该作者
好帖!学习!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26 06:59 , Processed in 0.008047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