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8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材删除岳飞的《满江红》?吴小轶:全国中学统编教材从未选过它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7-19 10:56:2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教材删除岳飞的《满江红》?吴小轶:全国中学统编教材从未选过它                                                                 2025-07-13 12:55                                        

发布于:天津市
   
      因一部电影的热播,一首古老的诗歌重新回到了公众的视野,这首诗就是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虽然电影与这首诗的内容并没有直接的关联,但它的出现引发了我们对于这首诗背后更深层次的思考。我们所关注的,不仅仅是诗句本身,而是诗歌背后那颗干净、严谨、充满责任感的心灵。家国有难时,他愿意为国家和民族奉献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在历史长河中,岳飞的形象或许并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当我们读到他的诗篇,了解他的事迹时,我们的灵魂和他产生了共鸣。

由于人教版教材中并未收入岳飞的《满江红》,这不禁让人产生一种困惑,似乎我们不知从何时起,许多民族英雄正在悄然地从教材中消失。类似于岳飞《满江红》的事件并非首次发生,从历史人物卫青、霍去病等人的名字被逐渐淡出教材,到《最可爱的人》被剔除后又重新启用,频频发生的这些事件让人不免感到一丝不安。

英雄需要什么?热度和关注吗?其实对于英雄而言,他们不需要这样的热度。真正需要的是人民的关注与思考。以史为鉴,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便是我们从中汲取智慧、力量与勇气的镜子。在这些历史人物身上,我们能够看到忠诚、勇气与责任心,而这恰恰是我们当前时代最需要的精神财富。公众对于教材内容的质疑,源自于我们内心深处未曾熄灭的那份热血和责任感。我们害怕的是,某一天我们的后代逐渐忘却那些曾为国家和民族倾尽一切的英雄先辈。

幸运的是,公众的声音足够强烈,足以让这些应该流传百世的英雄人物,继续在我们心中保持应有的光辉。特别是岳飞《满江红》的话题,正因为教材中未曾选用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而是选取了秋瑾的《满江红》,引起了广泛的不满与讨论。许多人无法接受伟大的岳飞和他的诗篇被遗忘。

1月28日,知名教育作家、语文教师吴小轶公开接受采访,澄清称全国中学通用教材确实没有编入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但某些版本确实选用了秋瑾的《满江红》。秋瑾无疑是中国革命的先驱,作为女性,她的英勇与革命精神也不逊色于男性英雄。历史的巧妙之处在于,岳飞与秋瑾的《满江红》都诞生于同样的家国大难面前,表现出相似的爱国情怀和深沉的忧国之情。

有哪段历史,纵然已经过去了千年,谈起它依然能让人心头一紧,涌起热泪?岳飞的事迹便是如此。他生活的那个时代已远去,但那段历史中的屈辱与岳飞的英雄形象将永远铭刻在人民心中。面对强敌入侵,岳飞作为一个普通的雇农出身的人,却毅然站出来,为国家出征,为百姓保家卫国。一首《满江红》几乎无法囊括他一生的壮丽与风骨,却足以表达出他一颗赤胆忠心。

对于岳飞,我们不仅感到惋惜,更为自己能在历史课本中认识到这样的英雄感到幸运。我们得知,在千年前,一个睿智的母亲在岳飞的背上刻下了“精忠报国”四字,这不仅仅是母亲的期许,更是时代的召唤。岳飞年少时便显露出卓越的才能,英勇无畏,在战场上浴血奋战,屡次大捷,直至金人闻风丧胆。岳飞以自己的一生,甚至以自己的生命,践行了“尽忠报国”的誓言。
岳飞的生平虽然充满了荣耀,但却也带着深深的遗憾。他最终未能以马革裹尸的方式为国捐躯,而是在自己为国家拼搏一生的朝廷里遭遇了背叛。他的死,是一场政治阴谋的产物,奸臣秦桧最终以“莫须有”的罪名将他残忍处死。岳飞的壮志未酬,他心中那份“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豪情,最终成为未竟的遗憾。

而我们,所遗憾的,不仅仅是那位英雄未能在战场上死去,而是他最后死于自己捍卫一生的帝国。岳飞象征的是汉族人民的骨气与血性,他所代表的忠诚、义气和大爱,是历史中的独一无二。他的一生,也正是民族的历史。

与岳飞的《满江红》相似,秋瑾的《满江红》同样诞生于一个即将衰败的时代,她所目睹的,也是一国的危难与人民的苦难。秋瑾从小崇拜岳飞,心怀民族大义,在那个封建社会的枷锁中,她也不甘心做一个温室中的花朵。她敢于打破桎梏,迈出属于自己的步伐。秋瑾不仅仅在思想上追求解救国家,她也敢于为国家的未来而抛头颅、洒热血。

她的《满江红》虽然篇幅短暂,却同样深刻,带有她对祖国命运的关切与对革命理想的追求。秋瑾身为女性,不仅为女性争得了独立和自由的地位,也为中国革命的进程贡献了自己的青春与热血。她的生命虽然短暂,仅有32年,但在这14年里,她为妇女争取到了平等与自由,她的壮志未酬,依然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

对于我们这些学生而言,课本里的文章是至关重要的。正如古人所言:“书中自有黄金屋。”这不仅是字面上的财富,更是智慧和价值的传递。教材中那些经典的诗文,不仅能为我们提供知识,它们还引导我们思考人性,启发我们的灵魂,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指引我们走向更为广阔的未来。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25 11:12 , Processed in 0.007558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