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5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6个兵团,每个兵团的人数是多少?达到10万以上的有八个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7-22 05:16:1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6个兵团,每个兵团的人数是多少?达到10万以上的有八个                                                                           2025-07-20 11:06                                        

发布于:天津市
   
       在解放战争的激烈战斗中,我军组织了19个兵团,其中第21、第22、第23兵团是由国民党起义部队改编而来,其余的16个兵团则是在1949年,经过人民军队的改编而成。这些由人民军队改编的兵团,成为了抗击反动派、保障解放战争胜利的核心力量。

这16个兵团,都是在解放战场上担任重要职能的主力部队。它们分别被划归四大野战军和华北军区野战部队进行管理和指挥。在西北战场,第一野战军负责管理其中两个兵团;华北军区野战部队下辖三个兵团,其中第18和第19兵团后来划归第一野战军;由刘伯承和邓小平领导的第二野战军,也管辖着三个兵团;在华东战场上,第三野战军负责四个兵团,而在东北战场,第四野战军同样管辖着四个兵团。

尽管这16个兵团下辖的军数目相同,都是三个军,但各兵团的规模却不尽相同。例如,第七兵团、第八兵团和第九兵团下辖四个军,而第二兵团则有六个军,但其中第五军和第八军的编制并未满员,因此兵团的总人数相对较少,第二兵团的总人数大约为7万余人。
解放新疆的主力部队第一兵团,在成立时约有8万余人,经过新疆解放后的增援,兵力突破了10万人,成为西北地区规模最大的兵团之一。杨得志将军领导的第19兵团,最初人数也是8万余人,下辖的第63军、第64军和第65军均是经过多年战斗锤炼的精锐之师,具有丰富的实战经验。该兵团被划归第一野战军后,迅速成为西北战场的主力部队。

由徐向前将军亲自培养的第18兵团,在华北战场上曾消灭阎锡山的军事集团,后来又远征西北,与兄弟部队共同消灭了马家军,接着南下西南,与第二野战军协同作战,摧毁了胡宗南的军事集团。作为解放战争中战斗最为频繁的兵团之一,第18兵团的初始人数大约为9万人。
第20兵团在平津战役结束后留守华北,成为守卫京师的重要力量。其总人数约为8万人,司令员为杨成武将军。该兵团不仅肩负着战略防线的重任,还在后期的战斗中表现出色,成为解放华北的重要力量。
解放西南的第三兵团与第五兵团,在刘帅的指挥下,积极进军西南地区。在贵州击败宋希濂的兵团后,两支部队继续推进,最终在成都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迫使蒋介石逃往台湾。第三兵团和第五兵团的总人数约为8万余人,二者是西南战役取得胜利的关键部队,司令员分别是陈锡联和杨勇将军。
执行战略追歼任务的第四兵团,又称陈赓兵团,表现极为突出。在抗美援朝战场上,以“千岁军”著称的第15军,隶属于该兵团。在新中国成立后,第四兵团下辖的第13军和第14军,也继续捍卫祖国的西南边疆。第四兵团不仅成功作战,还培养了三支战功赫赫的王牌军,成为解放战争期间战斗足迹最广的兵团之一,鼎盛时期兵力约为9万人。
第七、第八、第九兵团,这三支兵团均隶属于第三野战军。第三野战军的总兵力约为80万,这三个兵团的兵员数量均超过10万,甚至有第七兵团和第九兵团的兵力达到13万余人,第八兵团也有约12万人的规模。此外,第十兵团的兵员也达到了约10.8万人,显示出第三野战军的强大实力。
来自第四野战军的第12、第13、第14、第15兵团是解放战争时期最为强大的部队之一。第四野战军在战争中一度拥有百万兵力,成为中国革命历史上首支百万大军。这四个兵团的兵员数量均达到或超过15万,并且每个兵团都拥有一支尖刀主力军。例如,第12兵团下辖的尖刀军是第40军,第13兵团的尖刀军是第38军,第14兵团下辖第39军与第41军,而第15兵团则由第43军担任尖刀主力。
总结:由人民军队改编的16个兵团中,第七、第八、第九、第十、第12、第13、第14、第15兵团的兵员人数均达到了10万以上。各兵团都是解放战争中不可或缺的主力部队,确保了战局的最终胜利。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17 04:23 , Processed in 0.007103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