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30|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务员也是人!中纪委怒批问责“三乱象”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8-1 04:50:1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公务员也是人!中纪委怒批问责“三乱象”                   

2025-07-31 06:45                                        

发布于:山东省
   
     中纪委最近发出了一个掷地有声的声音:公务员也是人!他们正常的日常生活,不该动不动就背上问责的板子!这句话道出了很多基层干部的心声。
监管公务员队伍,严字当头、不留死角,这是天经地义。但是严,不等于可以“乱来”。
当下,一些地方在执纪问责时,简单粗暴、线条粗得吓人,甚至搞起了乱问责、错问责、问错责的花样。虽然事后有些处理被撤销了,但留下的不良影响却取消不了,伤了干部的心,也伤了队伍的元气。
那么,到底哪些问责歪风邪气得狠狠刹住呢?
一、“凑数式”问责
问责本是一把利剑,专为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解决管党治党实际问题而生。可到了某些地方或部门手里,却变了味。他们眼里盯着的是“年度问责指标”那个应该完成的数字,为了凑够数,把问责的口子开得老大,什么都往里装。
这就像为了填满一张表格,把本不该属于问责范畴的日常小事,也生拉硬拽进来。比如,某县为了完成“指标”,把几名干部工作之余正常的同事聚餐,也定性为“违规接受宴请”进行问责,搞得人人自危,连正常社交都不敢了。这种泛化、扩大化的问责,让严肃的纪律惩戒失去了应有的分量和敬畏,变成了应付差事的数字游戏。
二、“看人下菜式”问责
这种问责最让人寒心的地方,就是欺软怕硬。真正棘手的问题、有实权有背景的部门,有些人就绕着走,不敢碰、不愿碰。
转过头来,却抱着“捏软柿子”的心态,专挑基层一线干部的小疏漏、小毛病下手。基层干部本身任务重、压力大、资源少,一点小问题被无限放大,板子重重打下来,他们成了“背锅侠”。

这就好比一栋大楼出了问题,不去追究设计或施工方的重大责任,却把火全发在看门大爷没及时扫干净门口落叶上。这种“以大压小”,严重挫伤基层干事者的积极性,让老实人吃亏,也让问责的公正性荡然无存。
三、“一刀切式”问责
中纪委机关报说得很明白:不能什么问题都甩给问责处理;不能谁说问责就问责,想怎么来就怎么来。
可现实中,有些人就爱图省事。遇到情况,不问青红皂白,不分具体原因,不考虑实际困难,更不管干部主观上有没有过错或努力,上来就一个“问责”的大帽子扣下去。
比如,某个项目因不可抗力或政策调整暂时受阻,明明一线干部已经竭尽全力,仍被不分缘由地问责。这种简单粗暴的做法,看似雷厉风行,实则是不动脑筋的懒政,让干部流汗又流泪。
问责这把利器,锋利是好事,但必须精准使用。乱挥乱砍,伤的是自己人,坏的是事业根基。中纪委的批评,给某些地方和部门敲响了警钟:严管要到位,但厚爱也要有温度。
公务员也有家庭、有生活、有情绪。他们需要的是清晰的边界、公正的评判和履职时不被无理刁难的保障。
只有把“凑数”、“看人下菜”、“一刀切”这些歪风邪气彻底扫进垃圾桶,问责才能真正回归本意——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成为推动工作、保护干部的利器,而不是悬在基层干部头顶、令人心寒的一把“乱飞刀”。
管住权力又不寒了人心——精准问责这杆秤,称量的是治理智慧与公平底线。当问责的板子不再随意挥落,公务员才能安心在岗位上释放才华与担当。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沙发
发表于 2025-8-7 04:25:00 |只看该作者
好帖!学习!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9-4 19:28 , Processed in 0.008444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