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6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修心奇文《治心篇》,受益了!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8-23 07:35:2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修心奇文《治心篇》,受益了!                  

2025-08-17 06:56                                        

发布于:江苏省
   

                                    
文章节选自《摄生总要》,是明朝洪基的作品,共九卷。洪基,字九有,明代安徽新安县人,他本为儒士,但酷嗜医学,喜欢四处寻觅医方。

治心

节选自《摄生总要》

原文
仙曰:
心者神明之舍,中尽不过径寸,而神明居焉。
事物之滑,如理乱棼,如涉惊侵,
或怵惕,或惩创,或喜怒,或思虑。
一日之间,一时之顷,径寸之地,炎如火矣。
故神弗留则蠹,明弗留则耗,休休焉。
尝与道谋而自不觉。
【译文】
仙人说:
心是神明栖息的地方,它的内部空间直径不过一寸左右,然而神明就居处在那里。世间各种事物纷繁复杂,就如同整理紊乱的丝线,又好像涉入令人惊恐不安的境地,
有时让人恐惧警惕,有时让人受到惩戒伤害,有时让人欢喜愤怒,有时让人思虑重重。
在一天之中,哪怕只是一个时辰里,这直径一寸的地方,就会像燃起火焰一样炽热。
所以神明如果不能留存其中就会被侵蚀,灵明如果不能留存其中就会被损耗,就这样不断消耗。
却还常常在不知不觉中和大道相悖了。
原文
或曰:谨于为善,若嗜欲一萌,即不善也,归而勿纳,是与良心竟也。
必有忿之心,起而与我敌,以我矜愿之意,接欲忿之心,何为不斗?
斗不止而害生矣。凡七情六欲之主于心,皆然。
【译文】
有人说:谨慎地去做善事,可一旦嗜好欲望萌生出一点苗头,那就是不善了,要在欲望产生时拒绝接纳它,这就好像是和自己的良心在较量啊。
必然会有忿恨不满的情绪产生,起来与自己作对,用自己矜持、固执的意念,去应对那忿恨不满的情绪,怎么会不产生争斗呢?
争斗不停就会产生危害了。大凡七情六欲主宰于心的情况,都是这样的。
原文
故曰:心静可以通乎神明,事未至而先知,是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也。
盖心如水之不挠,久而澄清,洞见其底,是谓灵明。宜乎?
静可以固元气,则万病不生,故能长久。
【译文】
所以说:内心平静就可以与神明相通,事情还没发生就能预先知晓,这就是所说的不出家门就能知晓天下之事,不看窗外就能洞察自然规律呀。大概就如同水一样,只要不被搅动,时间久了就会清澈澄净,能清楚地看到水底,这就叫做心灵澄明。
确实如此啊,内心平静可以稳固元气,那么各种疾病就不会产生,所以能够长寿健康。
原文
若一念既萌,神驰于外,气散于内,血随气行,荣卫昏乱,百病相攻,皆因心而心也。
大概怡养天君,疾病不作,此治心之法也。
【译文】
倘若一个念头一旦萌生,精神就会向外奔驰,元气就在体内散失,血液随着元气运行,气血和营卫就会变得昏乱,各种疾病就会接连侵袭,这都是因为内心的缘故呀。
大体上来说,好好调养心性,疾病就不会发作,这就是调养内心的方法啊。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10-5 19:34 , Processed in 0.019393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