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7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岳飞路过金山寺,道月禅师送给他一首保命诗,可惜他死前才明白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1-20 03:02:3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岳飞路过金山寺,道月禅师送给他一首保命诗,可惜他死前才明白                                                        2024-01-09 15:23                                            

发布于:广东省

提起岳飞,人们脑海中第一个出现的形象就是身穿金甲,骑着赤兔马,手持方天画戟的抗金英雄。他率领岳家军大破金兵,收复失地,一时间声威大震,成为南宋抗金的民族象征。然而,就在他事业鼎盛之际,却遭到奸佞的陷害而英年早逝。他的好友,金山寺的道月禅师,曾给他一首保命诗,可惜他直到临终才明白其意。

风雷少年岳飞:为国尽忠的民族英雄 岳飞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农家,从小立志报效国家。他生活在金兵入侵,国家存亡的动荡年代,这激发了他爱国救亡的热忱。岳飞从小勤奋好学,向村里的老兵学习武艺,立志要像他们一样驱除金兵,光复故土。
岳飞从二十岁开始,先后四次从军,参与了南宋抗金的各个战役。他与金兵血战沙场,以出其不意的战术和英勇善战闻名。他用灵活的谋略和出奇制胜的战术,屡次打败金军,收复失地。他率领的岳家军,以严明的纪律、高昂的士气,成为了南宋军队的主力。岳飞的威名远扬,敌人闻风丧胆,友军闻之振奋,百姓们更是视他为民族的希望。

不仅如此,岳飞还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英雄。他的书法飘逸洒脱,气势磅礴,被誉为“飞白”,与欧阳询、苏轼齐名。他的诗词豪迈慷慨,抒发了他对国家民族的热爱之情,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满江红》中的“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一句,写出了他的忠义之心和英雄之志。他还擅长绘画,善写文章。他墨宝流传后世,字迹挥洒,气韵生动。
一个普通农家子弟,在国难当头之时,不顾个人安危,舍生忘死,以血与肉筑成民族的铁墙。岳飞用他的一生,证明了一个爱国者对国家民族忠诚的境界。他是南宋抗金运动中最杰出的民族英雄,他的名字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骄傲和象征。
智者高僧道月:善解人意的禅师良友 道月禅师是金山寺的住持,他不仅通晓佛法,还精通诗词,是一位智慧高僧。金山寺是一座古老的寺院,位于镇江,依山傍水,风景秀丽。道月在此修行,也关心着国家民族的命运。

道月禅师与岳飞是一见如故的知己好友,他们在金山寺不时相聚,谈诗论道,交流心得。道月不仅指点岳飞的诗词创作,让他在文学道路上更进一步,也与他谈论佛法人生,给他以启迪和鼓励。岳飞也向道月讲述他在沙场的见闻,与他分享自己的忧虑和喜悦。两人之间有着深厚的友谊,相互尊重,相互扶持。
道月禅师是一位智慧的高僧,他对时局有着独到的洞察力。他看到岳飞的军功日渐显赫,也看到朝中的奸佞因为忌惮他的威望而对他积怨。道月担心岳飞的安危,但又无法直接提醒。于是他想了一个妙计,为岳飞赠上了一首保命诗,暗示他要当心身边同行之人,小心他们的陷害。这首诗就是:
  风波亭下水滔滔,千万坚心把舵牢。
  只恐同行人意歹,将身推落在涛旁。
这首看似平淡的诗句,却蕴藏着道月禅师的忠告和关怀。它既是对岳飞的警示,也是对他的祝福。道月希望岳飞能明白其中的善意,保重自身,以完成他的伟业。
英雄无路:誓言未竟的悲剧 岳飞虽然收到了道月禅师的保命诗,但没有意识到其中的玄机,只当它是一首警世的好诗。他还是一心想北伐金兵,收复失地,为国家尽忠。

然而此时朝廷为首的秦桧等奸佞,因为忌惮岳飞的功高震主,早已在暗中设计陷害他。他们与金人勾结,同流合污,数次设计制止岳飞北伐。在岳飞收复郾城、大破金军之后,皇帝赵构更是因为岳飞的威望盖过自己而愈发忌恨。终于,在岳飞北伐的关键时刻,赵构听信谗言,下诏同金议和,以十二道金牌催令岳飞班师回朝。

岳飞万般无奈,只能率领大军南归。在回京的路上,他特意绕道来到金山寺,与道月相见,向他诉说自己的忧虑和困境。道月禅师再次念出了那句保命诗,提醒岳飞要多加小心,然而为时已晚。

不久之后,秦桧等人便设计将岳飞囚禁在风波亭,并命人毒杀了这位民族英雄。岳飞壮志未酬,遗愿未了,以身殉国。南宋失去了一位抗金的栋梁,百姓失去了一位救星。

慈悲为怀:哀叹英雄的道月 道月禅师得知岳飞遇害的噩耗后,痛苦不已,他为挚友画下一幅肖像,并题诗一首以示缅怀:
  英雄何处寻?风波亭下水悠悠。
  忠魂已逝,留声千古。

这段诗词充满了悲痛和愤慨,表达了道月对岳飞的哀思和敬仰之情。慈悲为怀的禅师,不胜叹息英雄的不幸命运。他诅咒奸佞的罪恶,哀悼忠义之士的冤魂。心中只剩下一个疑问:岳飞啊,你为何不听我的劝告和保命诗呢?
道月禅师作为一位高僧,他不仅悲伤于挚友的死,也担忧朝政日坏、国家危亡。他预见到秦桧一伙必将祸乱社稷,叹惜南宋江山即将落入奸佞之手。可一介禅僧,无力回天。他只能以诗抒发哀思,警示后人。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26 08:49 , Processed in 0.008631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