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4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毛主席的《西江月》,有人认为不押韵,知名教授道出主席用韵奥妙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10-27 09:54:4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华忠 于 2024-10-27 09:55 编辑

毛主席的《西江月》,有人认为不押韵,知名教授道出主席用韵奥妙                                                                 2024-10-13 12:30                                        

发布于:天津市
   
《西江月·井冈山》是毛主席在一九二八年秋天在井冈山保卫战后,为歌颂
黄洋界保卫战
而填写的词作。毛主席一生写过三首与“井冈山”相关的词,另两首创作于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

三首词中,唯有这一首《西江月·井冈山》留有手迹。
只因它是毛主席自“秋收起义”以后,经历的第一次大胜仗后创作的,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一九二七年的“八七会议”以后,中国共产党决定在当年的秋天发动武装起义。毛主席在湖南和江西边界组织当地的工人和农民,建成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拉着队伍上了井冈山。
起义当时,毛主席写下了自己军旅生涯的第一首词——《西江月·秋收起义》。一年以后,井冈山上迎来了“黄洋界大捷”。
毛主席为了歌颂这次战役,写下了《西江月·井冈山》。
这两首填词的风格和毛主席在一九二七年以前的作品,大不相同。秋收起义前,毛主席原来只是一个书生。他当过几天学校的历史教员,也做过一段时间《湘江评论》报的主笔。
因此当时毛主席创作诗词的时候常常大量采用各种比喻、象征的手法,注重诗词的“含隐”之美,因此他前期作品的“文人味儿”显得很浓。
但是上了井冈山后,由于有了革命的亲身经历,毛主席就地取材进行创作,词风由是发生显著变化,呈现出“以赋代词”的叙事风格。词风豪放、张扬个性,但文字却完全采用“大白话”。
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冯雪峰在上海工作时,曾经把毛主席的《西江月·井冈山》带给鲁迅先生看,想听听他的意见。结果对方看了以后只给出了一句话评价——“颇有‘山大王’气概”。
鲁迅先生对《西江月·井冈山》的评价,后来在民间一直影响甚广。一部分不学无术的人听到以后,就有一些看轻了这首词,认为它算不得毛主席诗词当中的佳作。

最近在网上看到一位知名教授提起,原来还有人在质疑毛主席的这首《西江月·井冈山》“写得不好了”、“词句都不押韵”。
老实说,假如不是这位教授提起,我都没注意到这首《西江月·井冈山》不押韵。下面就让我们一起重新看一下这首词,到底是哪里不押韵。
一《西江月·井冈山》的用韵
《西山月·井冈山》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
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
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诗词的押韵,是指每一句诗词的最末一个字的韵母,都应该是相邻或者相近。毛主席这首词第一句里的“闻”的韵母是“en”,因此后面的句子都应该押在这个韵上。
但是这首词的第三句的“重”,第四句的“动”,第六句的“城”、第七句的“隆”,全部都没有押到这个韵上。
有些人为此专门去查阅了《词林正韵》,发现毛主席这首词果然在押韵上“有点儿问题”。难道真的是毛主席不懂填词的规则,因此没有做到句句押韵吗?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我们都知道,毛主席早在一九二五年就写出了代表作之一的《沁园春·长沙》。在那之前,他已经写过很多首诗词了。
其实一个人就算不会填词的人,也应该知道诗词是必须要押韵的。说毛主席不懂填词,简直是无稽之谈。那么,毛主席这首《西江月·井冈山》的问题出在哪里呢?
南京师范大学的博士生导师、知名教授钟振振说:毛主席这首词是用湖南方言来写的,因此也用了方言的发音来处理押韵问题。
在湖南话里,“闻”字念“wen”,“重”字念“cen”,“动”字念“den”,“城”字念“cen”,“隆”字念“nen”,“遁”念“den”。
钟振振教授没提到第五句里的“垒”字用湖南话怎么说,大概是因为湖南方言太复杂,“土语”太多,所以不能确定。但是八句中有七句都对上了,看来毛主席的确是用湖南话填的这首词。
钟振振教授解释说,其实在宋代的时候,也有不少的知名词人,喜欢用自己家乡的方言来填词。比如周邦彦、张炎这样的名人,都干过这样的事。
其实《词林正韵》,是清朝人在道光年间才捣鼓出来的。
宋朝的人又不用它,自然不可能照着它来押韵。

宋朝人是有一部《平水韵》,但是它形成的过程比较缓慢,
从诞生到被民间大规模接受也有一个过程,所以宋代有人不照着它来押韵也是正常的。
毛主席生平最重视的是文学的宣传功效,他在战争年代写了很多诗词,其中大部分都是为了鼓舞士气,因此故意削弱其文学性,用所有人都能听懂的大白话写成。
那么,
为什么毛主席在写这一首《西江月·井冈山》的时候,要用湖南方言来押韵呢?
这主要是因为,当时毛主席填这首词的目的,就是要让湖南的战士们传颂。
二、毛主席用方言押韵创作《西江月·井冈山》的原因
讲到这里,就不得不提起这首《西江月·井冈山》的创作背景了。一九二七年,毛主席上井冈山以后,很快就遭遇了国民党地方军阀的追击。
一九二八年七月,湖南和江西两地的敌军,一起向井冈山发起了第二次“会剿”。当敌人快要打到永新的时候,毛主席亲自率领31团前去阻击。
朱德、陈毅则率领红军当时的主力部队28团、29团,主动进攻占领了茶陵一带。当时红军的主力部队,大部分就是湖南人,通过秋收起义上了井冈山。

现在红军打了胜仗,士气正高涨,就有人提出应该一鼓作气,打回湘南的家乡去,于是就贸然向湘南进军。
由于判断失误,29团在郴州折翼转向桂东,毛主席知道以后马上带着31团去桂东,要把他们迎回井冈山。
就在这个时候,狡猾的敌人发现红军的主力全部不在山上,于是集结人马开始猛攻井冈山北面的要道“黄洋界”。黄洋界又叫汪洋界,是当时进出井冈山的五条要道之一。
黄洋界一旦被攻破,就意味着井冈山阵地失守了。当时留守在山上的是31团战士,在团长朱云卿的指挥下英勇战斗,终于成功地击退了敌人。
毛主席没有参与这次战斗,黄洋界保卫战胜利之后,朱云卿就带着人马亲自下山去迎接毛主席、朱德、陈毅上山。
就在这种情况下,毛主席于事后写下了这首《西江月·井冈山》,以“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的名句,来歌颂我们的工农红军战士。
朱云卿其实是广东的,不过
当时井冈山的红军大部分是湖南人,因此毛主席用他们的家乡话写了这首《西江月·井冈山》。

鲁迅先生大概并不了解这次大捷的经过,所以单看词句,还以为守城的人是毛主席本人,因此才说“颇有‘山大王’气概”。
因为
毛主席填词要歌颂的从来不是个人,而是一个集体。
在文学创作方面,
毛主席尽管偏爱旧体诗词,但是他其实一直讲究诗歌要“与时俱进”。
一九四二年,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讲话的时候说:文艺要很好地“作为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有力的武器”。
红军队伍刚刚成形的时候,红军成员的文盲率其实是比较高的,绝大部分的人不认识字,当时也没有普通话一说,更别提普及了。
所以当时毛主席想写一首词表彰31团的战士,同时激励同为湖南老乡的红军战士,因此他就
必须得写一些普通湖南战士能看得明白,读得上口的诗词。
所以毛主席填《西江月·井冈山》的时候,才会用家乡话来押韵,因为填词主要是填给湖南战士看的,以上就毛主席之所以会用湖南方言,来写这首词的根本原因。
结语
毛主席对于诗词押韵的问题,有时候是不太讲究的。因为他一直主张诗词创作不能以辞害意。有时候为了诗词内容的完整,他会放弃一些旧体诗词的“条条框框”。
这里有一个最为典型的例子,就是毛主席在五十年代创作的《蝶恋花·答李淑一》。词里上阕的“柳”、“九”、“有”、“酒”和下阕的“袖”、“舞”、“虎”、“雨”,就不是同一个韵。

当年
这首《蝶恋花·答李淑一》问世后,还在美国的胡适,曾经逐字逐句地“找茬”,还专程跑去请教语言学家赵元任,问他这首词押韵是不是有问题。
结果
毛主席早已经在词作见刊时,就针对这个问题作了说明——“上下两韵,不可改,只得仍之”。
国人从“五四”运动起,一直提倡学习、使用白话文。到了新中国成立后,绝大部分的中国人从小学习的就是白话,早已经不用使用文言文,更不会写旧体诗词了。
现在偶尔有人想写旧体诗词,押韵时还要去翻古代韵书。最终写出来,现代人读起来反而不能做到朗朗上口。于是有人提出,现代人写旧体诗词,还是要按照“普通话”的声调来押韵。

文学作品的创作,除开“自娱自乐”不算,总归还是想让更多的人读到作品,再通过这些作品去传达作者的思想。
如果想要做到这一点,那作品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必须要做到通俗易懂才行。
不能“自我设限”,有事无事搞一大堆“条条框框”,更不宜用“千年陈规”去约束诗词的创作的发展。
不过质疑《西江月·井冈山》的人在这里倒是作出了一个贡献,起码他们让我们又重新关注到了这首词的创作背景。
又带我们重温了当年“黄洋界保卫战”胜利的背后隐含的那一段,关于湖南的战士们“思乡”的情结。
一九六五年,郭沫若和他的夫人去了一次井冈山。当时他走到黄洋界的时候,发现地方政府准备在黄洋界上建一座纪念雕像。
地方政府打算在雕像上面,刻下毛主席的这首《西江月·井冈山》。他们希望能得到毛主席的书法手迹,于是托郭沫若想办法。

郭沫若回到北京,就把这件事告诉了毛主席。毛主席满足了他们的意愿,亲手抄写了这首词交给当地政府。因此毛主席当年写的三首井冈山相关的词作中,就只有这一首留下了手迹。
参考资料:
《毛泽东诗词全编笺译》,编著:徐四海,《东方出版社》,2017.2;
《毛泽东诗词鉴赏》,编著:田秉锷,《上海三联书店》,2012.9

钟振振杂谈诗词创作(二十七):我们今天写词用什么韵(续完)
》,作者:钟振振,《江南时报》,2020.12.16;
《毛泽东词《西江月·井冈山》探秘》,作者:文尚卿,《党史博采》,2007.12;
《响遏行云的战地凯歌——毛泽东《西江月·井冈山》赏析》,作者:鲁春梅,《政工学刊》,2003.08.08;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1-10 06:04 , Processed in 0.007656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