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167|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这些鲜为人知的周恩来与诗的故事,竟是这么美!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3-7 08:06:0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华忠 于 2018-3-7 08:07 编辑

人民前线 2018-03-05 00:00:00
文 | 朱有华

图片来源于网络

周恩来爱诗、写诗,留下近20首脍炙人口的诗。
周恩来的一生与伟大光辉相连,本身就是诗——名诗、瑰丽之诗,曾引发数以万计诗歌为他吟咏,此情绵绵,直至现今,叹为观止。
01
诗,这个高度集中反映生活和表达思想情感的文学体裁,是周恩来的最爱。
“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说到周恩来的诗,我记忆的荧屏上首先跃出的就是这首诗。此诗壮怀激烈、催人奋进、流传极广。
看其气势、品其韵味,不了解的人还以为出自毛泽东之手,谁知,这是周恩来19岁时的作品。100多年前的1917年夏天,周恩来从天津南开中学毕业,准备东渡日本求学,寻求革命真理,临行前,他挥毫写下这首经典。

“我今年十九岁了,想起从小儿到今,真是一无所成,光阴白过,既无脸见死去的父母于地下,又对不起现在爱我教我照顾我的几位伯父、师长、朋友;若大着说,什么国家、社会,更是没有尽一点力了。俗语说得好:‘人要有志气’,我如今按着这句话,立个报恩的志气,做一番事业。”这是周恩来那个时候的日记,联系起来回味,抑或就是他写作这首诗的心绪吧,满满的理想、澎湃的激情。

“为了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这是周恩来年轻时的名言,能说出如此豪迈、气派话儿的人,本身就有诗人的秉赋、特质。有君子风范、儒雅风度的周恩来,其实内心里同诗人毛泽东一样,有激流奔涌、有烈焰升腾。
周恩来诗作生涯启始于1914年。这年16岁的周恩来创作了两首《春日偶成》:其一——极目青郊外,烟霾布正浓;中原方逐鹿,博浪踵相踪。其二——樱花红陌上,柳叶绿池边;燕子声声里,相思又一年。
这是两首古典喻意浓厚的作品。年轻的周恩来出手不凡,采取的是隐喻手法,表达了对当时封建军阀政府和袁世凯独裁统治的痛恨,对人民美好生活的渴望和向往。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周恩来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引用了周恩来好几句诗,其中两句是,“险夷不变应尝胆,道义争担也息肩”,以此介绍了周恩来面对国家和人民困苦的铮铮誓言。此诗出自周恩来的《送蓬仙兄返里有感》,全诗是:“(一)相逢萍水亦前缘,负笈津门岂偶然。扪虱倾谈惊四座,持螯下酒话当年。险夷不变应尝胆,道义争担敢息肩。待得归农功满日,他年预卜买邻钱。(二)东风催异客,南浦唱骊歌。转眼人千里,消魂梦一柯。星离成恨事,云散奈愁何。欣喜前尘影,因缘文字多。(三)同侪争疾走,君独著先鞭。作嫁怜侬拙,急流让尔贤。群鸦恋晚树,孤雁入寥天。惟有交游旧,临岐意怅然”


此诗作于1916年,周恩来以“飞飞”的笔名发表于《敬业》第四期上。诗题中的“蓬仙兄”,是周恩来的同学好友张蓬仙。第一首七律,通过与同学好友共同战斗生活的回顾,抒发了为拯救国家奋斗向上、热烈期待他日为国立功、在革命胜利之时再与好友欢聚的无畏乐观精神。第二首是五律,侧重表达了与好友惜别的真挚情感和良好祝愿。第三首也是五律,则是对同学好友参加进步学运所取得的成绩的赞美。

周恩来对古体诗很熟悉,对现代诗也颇有研究。非常可贵并令人敬佩的是,周恩来的诗,无论是早期的,还是后来的,格调很高,都是直面时代的新主题,胸怀国家和民族安危的大主题。
“西北风呼呼响,冬天到了。出门雇辆人力车,车夫身上穿件棉袍。我穿着嫌冷,他穿着却嫌累赘;脱下来放在我的脚上,我感谢他爱我,他感谢我助他方便。共同生活?活人的劳动!死人的享福!”这首题为《死人的享福》的诗,是周恩来1919年末的作品。此诗通过记述与人力车夫的偶然相遇,用质朴的语言,抒发了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谴责了旧的吃人的制度和剥削,彰显了周恩来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观。
此诗发表于1920年1月20日出版的《觉悟》杂志创刊号上。这是周恩来主编的一本进步性刊物。就在发表这首诗时,周恩来用了笔名“伍豪”。饶有趣味的是,当时周恩来要求,所有给《觉悟》杂志投稿的人都用抽签的方式来取笔名。结果,邓颖超抽到“一号”签,用“逸豪”作笔名,意为“一号”。周恩来抽到“五号”签,故取了笔名“伍豪”。

在今天日本京都西北岚山山麓的龟山公园里,有一个高达2.4米的周恩来诗碑,碑的正面镌刻着廖承志书写的周恩来著名诗篇《雨中岚山》:“雨中二次游岚山,两岸苍松,夹着几株樱。到尽处突见一山高,流出泉水绿如许,绕石照人。潇潇雨,雾雾浓;一线阳光穿云出,愈见姣妍。人间的万象真理,愈求愈模糊;模糊中偶然见到一点光明,真愈觉姣妍。”

周恩来1917年9月,东渡日本留学,1919年4月在回国途中,游览了京都,写下四首现代诗,另外三首是:《雨后岚山》《游日本京都圆山公园》《四次游圆山公园》。1979年1月22日,由京都各日中友好团体和知名人士联合倡议,成立了“周恩来诗碑筹建委员会”,经过几个月的建设,4月16日,诗碑建成。这个诗碑不仅是中日友好的象征,还是周恩来诗作的一个高峰。
岚山,这个富有诗意的地名,仿佛注定要产生一首千古绝唱。为寻求救国真理来日留学的年轻周恩来,在这首《雨中岚山》诗里,借景生情,抒发了看到马克思主义“一线阳光”的喜悦,也表达了振兴中华的壮志希冀。
“山中雨过云愈暗,渐近黄昏。万绿中拥出一丛樱,淡红娇嫩,惹得人心醉。自然美不假人工,不受人拘束。想起那宗教、礼法、旧文艺……粉饰的东西,还在讲什么信仰、情感、美观……的制人学说。”(《雨后岚山》第一段)另外三首,同样风格清新,思想深邃,耐人寻味,开了周恩来诗词创作的新河。
02
品味周恩来的诗发现,内容大抵是表达人生志向、抒发革命情怀、悼念牺牲同志。
1920年1月,周恩来等在反帝爱国运动中被北洋军阀政府天津警察拘捕。在狱中,他仍坚持斗争。这年6月8日,他给远渡重洋法国勤工俭学之前来狱中看望他的邓颖超同学李愚如写了一首送别诗。在一张便条中,周恩来对李愚如姑娘说:“你走了,不能送你,我作首诗送给你吧!今天我从下午四点半钟做起,做到六点半钟,居然成功了。这首诗的成绩,在我的诗集里,要算是‘中上’了。”

这是一首志在天下的“中上”诗,也是一首革命情怀洋溢的“中上”诗:“……出国去,走东海、南海、红海、地中海;一处处的浪卷涛涌,奔腾浩翰,送你到那自由故乡的法兰西海岸。到那里,举起工具,出你的劳动汗;造你的成绩灿烂。磨练你的才干;保你的天真烂漫。他日归来,扯开自由旗;唱起独立歌。争女权,求平等,来到社会实验。推翻旧伦理,全凭你这心头一念……三个月后,马赛海岸,巴黎郊外,我或者能把你看。行行珍重!”显然这不是一般的送别诗。这是周恩来送给他人的,也是周恩来内心世界的表白。不久,年仅22岁的周恩来出狱后,即带着“改变中国社会”的自觉担当,奔赴法国,开始了他的留学,勤工俭学生涯。

1922年初,黄爱在组织领导长沙纺织工人大罢工中被杀害。黄爱曾在天津加入过周恩来的觉悟社,是周恩来的同志好友。消息传来,正在欧洲伦敦的周恩来悲愤交加,挥毫赋诗《生别死离》,以诗声讨反动军阀,悼念同志好友。
“壮烈的死,苟且的生。贪生怕死,何如重死轻生!生别死离,最是难堪事。别了,牵肠挂肚;死了,毫无轻重,何如做个感人的永别!没有耕耘,哪来收获?没播革命的种子,却盼共产花开!梦想那赤色的旗儿飞扬,却不用血来染它,天下哪有这类便宜事?坐着谈,何如起来行?贪生的人,也悲伤别离,也随着死生,只是他们却识不透这感人的永别,永别的感人。不用希望人家了,生死的路,已放在各人前边,飞向光明,尽由着你!举起那黑铁的锄儿,开辟那未耕耘的土地。种子撒在人间,血儿滴在地上。本是别离的,以后更会永别!生死参透了,努力为生,还要努力为死,便永别了,又算什么?”

咀嚼此诗,总感到字里行间有股子气,这是力透于纸背的悲壮之气、传递于人间的奋斗之气、澎湃于华夏的革命之气。周恩来在写给国内朋友的一封信中把这首诗介绍给他们,并直抒胸臆,这是他表达内心志向的诗,“亡友噩耗传来,反而更坚定了我对共产主义的信仰……我坚信我会让他的死更有价值!”此诗既表达了对亡友的痛惜,也阐发了许多做人特别是革命的道理,其艺术水准之高、思想价值之大,至今令人叹服。

在悼念烈士的诗中,周恩来的《为刘志丹陵题诗》也堪称精品:“上下五千年,英雄万万千。人民的英雄,要数刘志丹。”这个作于1943年的诗,语言直白、爱憎分明,读来畅快提气。
“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这是1941年1月皖南事变发生后,周恩来以极其悲愤的心情写下的名诗。此诗刊登在当时的《新华日报》上,揭露了皖南事变真相,影响甚大,可谓无人不晓。

周恩来的诗大多是年轻时候创作的,建国后,日理万机的他,诗兴犹在,但无睱顾及,几乎再也没有动过笔。有资料显示,现在能查到的只有1958年10月31日写的一首诗。

“粉身碎骨英雄气,百炼千锤斗士风。走石飞沙留侠迹,上天入地建奇功。”
此诗背景是两件大事,一是10月17日郑振铎因飞机失事而遇难,另一是10月26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全部胜利回国。两件大事,一悲一喜,让周恩来心情复杂,便提笔写下这首诗。这首诗既有对志愿军英勇精神的歌颂,也有对罹难烈士的深切悼念。此诗本来计划刊发于《人民日报》上,但在发表的前一天晚上,周恩来直接打电话给《人民日报》总编辑吴冷西,说“先不发表了”。
至于原因,周恩来在同年11月17日写给邓颖超的一封信中说到,有感于志愿军感人战绩,又临郑振铎、蔡树藩等遇难烈士大会前夕,“思潮起伏,不能成寐,因成歪诗一首,送给陈总(陈毅)校正,仍感不能成诗,遂以告废。”一个自我 “告废”,周恩来诗歌创作的严谨、认真形象,在这里充分地彰显,叫人感动、给人启迪、令人学习。
03
周恩来用诗悼烈士、歌战友,人民也用诗敬仰他、缅怀他。
就在今年1月8日周恩来逝世42周年之际,周恩来的家乡江苏淮安市举办了一场大型诗歌朗诵会《穿越世纪的缅怀》,著名艺术家田华、陈铎、刘劲、黄薇等300多位演员和群众联袂登台、倾情演绎。一句句诗词或婉转,或激昂,一声声呼唤或催人泪下,或跌宕人心,寄托了对人民总理——周恩来的无限追思和深情讴歌。

《周总理,你在哪里?》《周总理办公室的灯光》《一月的哀思》……从1976年1月周恩来去世迄今,不知有多少人为周恩来写过诗填过词,不知有多少单位举办过歌颂周恩来的诗歌朗诵会,也不知报纸杂志发表过多少有关周恩来的诗歌。

在“周恩来诗歌热”中,有一个重大事件,以致于改变了当时的政局,这就是1976年清明节前后,英雄的首都人民冲破“四人帮”的重重“禁令”,自发地集合在天安门广场,用诗歌的形式,沉痛悼念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愤怒声讨“四人帮”,向“四人帮”发动了公开的宣战。一连几天,来到天安门广场的革命群众,先后多达数百万人。人们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前,敬献了浩瀚似海的花圈、挽联、张贴、朗诵了成千上万的诗词。
这些诗词,在纪念周恩来逝世三周年时,由人民文学出版社编选成了一本名为《天安门诗抄》的书公开发行。多年来,笔者收藏着此书,每每读之,总被人民对周恩来总理那份真挚滚烫的敬仰和爱戴而感动。

“浩气山河壮,丹心百卉鲜。一声周总理,双泪落襟前。”

“京城处处皆白花,风吹热泪洒万家。从今岁岁断肠日,定是年年一月八。”
“岁月聚悲思,花环寄衷情。古今谁无死,民心是丰碑。”
习近平总书记说:“周恩来,这是一个光荣的名字、不朽的名字。每当我们提起这个名字就感到很温暖、很自豪。”周恩来爱诗写诗,品之其诗,如读其人,如沐春风。他的诗词,存世不多,皆隽永深醇,给我们这个诗的国度增添了华章异彩。人民敬仰他,向他光辉而伟大的人生,献上一篇又一篇深情的诗歌,更捧上了一颗又一颗炽热的心。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沙发
发表于 2018-3-7 08:09:09 |只看该作者
敬爱的周总理!伟大的周总理!永远的丰碑!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板凳
发表于 2018-3-7 08:41:40 |只看该作者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地板
发表于 2018-3-7 21:32:33 |只看该作者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1-12 04:49 , Processed in 0.009023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