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26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你养我小,我养你老画面温情|但是为何最后受伤的总是老人?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1-5 17:01:2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你养我小,我养你老画面温情|但是为何最后受伤的总是老人?                                    

            

2023-01-05 13:53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唐-孟郊
这首诗,其实我们都耳熟能详,背起来也是朗朗上口。其意思是说:“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纵观全诗,无不透出母亲为了儿子担忧与牵挂,以及儿子对母亲的感激之情。用最接地气的白描手法,将一幅母子情深的烟火气跃然纸上,像一股涓涓细流,润物与无声,但是却沁人心脾,直达肺腑。

(一)
你养我小 画面总是那么温情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养你小,是每个为人父母的职责所在,也是人伦必备。
每位父母以及长辈也都把孩子当作命根子一样,去呵护、去疼爱,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给孩子创造最优越的学习环境、物质生活,可以说,父母为了孩子拼尽全力、竭尽所能。把自己认为的最好的,毫无保留的统统留给了孩子。
养大一个孩子,那种艰辛与不易,为人父母者都深有体会。
从十月怀胎到呱呱坠地;从呀呀学语到学有所成;从少不更事到成家立业。无不浸透着父母的每一滴汗水;每一份牵挂;每一刻疼爱;每一份无私的付出与奉献。
他们不仅含辛茹苦将我们带大,还有大部分父母又承载起帮我们照料孙辈的艰巨任务。

从我们长大后开始在父母耳边说:“爸妈我会让你们幸福的,你们不用再为了我们操劳了,我们都已经长大了。”
而父母,只是听到便已经心满意足,他们憨憨的咧开嘴,脸上幸福的洋溢着笑容,像个孩子。只是他们已经不在年轻。满脸褶子堆砌在沧桑的脸上,像是刻刀在他们脸上刻画的一幅岁月的杰作。
看到他们在风中飘舞的丝丝白发,那不在挺直的脊背,我们有时候却只能做的就是节假日隔空的问候,或者偶尔探视一下,短暂地嘘寒问暖。而我们有各种各样不能陪在他们身边的理由。

(二)
我养你老,画面略显凄凉
卧床老人李大妈 我想死怎么都那么难
我几个月前回老家住了些日子,平时我都喜欢四处走动,在过道里跟乡邻们拉拉家常,总是觉得我这是在努力找回我丢失的乡愁,去寻觅我年少时的记忆。
李大妈,坐着一个简单的可以自己推着当拐杖走路,累了也能坐下来休息的那种所谓的轮椅吧!大妈今年才六十出头,看见我过来,招呼我一起说说话。
大妈问及我八十岁老父亲身体咋样,我告知还可以,只需要我们陪护做饭即可,其他可以自理。
李大妈,一时之间,泪眼婆娑。说自己的腿有毛病了,麻木僵硬,说她已经去看了医生,腰上也有了毛病,常常疼的直不起腰,已经做过一次手术了,不能再做手术了。目前,自己就是一个废人,但是自己还能拖着废腿跟孩子们做个饭。说孩子们回来了能吃上口热饭,自己心里也舒坦,觉得自己还能为了家里做点事,自己还有点存在的价值。

李大妈是个要强的人,我听闻他家孩子也不是不孝顺她,只是李大妈觉得自己看病花了很多钱,也想让孩子们出去干活,多挣点钱,自己心里落差还小点。
我跟大妈唠了半天,劝慰了一番,大妈说跟我说说话,心里也舒坦了好多。
没想到前几天,我再回到老家的时候,听村里其他人说起李大妈喝了药,我吃惊的问原因,说是大妈的腿疾更严重了,已经失去了知觉,大妈不想拖累人,想一死了之。于是偷偷喝下了农药,据说喝了好多,但是及时被家人发现了,紧急送医之后,算是保住了性命,可是整个人却不能动了,彻底瘫痪在床了。
就这样,李大妈已经完全不能自理,吃饭、翻身、大小便,完全靠家人照顾了。
照顾大妈的主要担子落在老伴身上,闺女、媳妇轮流跟做个饭,也难免有时会有怨怼,就这样一家人都忙的团团转,落炕的大妈也不知道什么叫可人意了,跟以前完全不一样了。每顿都吃很多饭,然后就是一顿拉尿,家人一顿收拾。老伴开始埋怨起大妈,说大妈也一点都不将就了,每天要用好几个纸尿裤,湿一点大妈都不让,立马就的让换掉。

我那天有空去看了看大妈,大妈说话都含混不清了,我也不知道大妈是不是还能认出我来。
出来后,我感觉真是世事无常啊!大妈本想结束自己的生命,一是不想受罪,二是不想再拖累家人,结果勇敢的大妈,却走上了更加事与愿违的道路,不仅自己更加受罪,家人也更加受累了。
②刘叔叔 最终选择了去养老院
刘叔叔,就住在我家对面,以前是公务员,六十岁退休后,不到两年老伴因病去世。刘叔叔在半年之后,决定再找一个老伴过后半生,儿子死活不答应,隔三差五以死相胁,还抱着母亲的照片,哭诉数落刘叔叔,说刘叔叔绝情,母亲刚走半年就想找老伴,没见过这样的爹。

刘叔叔以前在职的时候,都是当领导来,脾气自然也大些,任儿子儿媳怎么闹,怎么找人劝说,还是坚持要找个老伴。之后,这父子二人竟然反目成仇,连说话都免了。
之后就叔叔,经人介绍,去了城里,找了一个比他小八九岁的老伴,可是,好景不长,大概有一年之久,刘叔叔就回来了,再没去过。听说新老伴家里还有两个没结婚的孩子,刘叔叔的工资大部分都贴补了那边的两个孩子,那边两个孩子好像还不太买账,也不认可刘叔叔,之后心灰意冷的刘叔叔,卷铺盖回来,就再没去过。
回到家的刘叔叔,大有洗心革面之势,很快就跟儿子关系有了缓解,没事了伺候孙子吃饭,接送孩子上下学,儿子儿媳都要打工干活,因为人家也有两个儿子要养,生活压力大,自然也不可能回家还买菜做饭照顾刘叔叔,况且刘叔也不是不能自理,刘叔完全可以发挥余热,像没瘫痪以前的李大妈一样照顾儿子一家吃喝,减轻儿子一家的生活压力。刘叔自己没事了就天天喝喝闷酒,经常因为喝多了栽到地上。
近七十岁的刘叔叔,最近选择了去附近的养老院,因为他实在不想一个人整天孤独寂寞到死。他从城里回来以后就已经把工资卡给了儿子,每个月让儿子给他两千零花钱,其余的钱归儿子支配。

刘叔偶尔回来看一下自己的那个小院子,住上一两天之后,就又会回到养老院去,只是刘叔的脸上却看不出一丝笑容。
③徐老师,暮年想住养老院被儿媳骂上大街
徐老师,七十有加,自己腿脚也不太好,有一儿一女,儿子在家务农,女儿在城里教书,徐老师的老伴体弱多病,从前年开始,老伴的眼疾厉害了,已经到了看不清东西的状态,腿脚也不好了,徐老师决定带老伴去养老院,每需要支付人六百块钱,还能余下一千多,够俩人平时开销。
怎奈,儿媳不让去,非让老两口在家,儿女轮流照顾,听起来这话没毛病,可是上班的女儿哪有时间每天回老家照顾老人,女儿说可以把老人接走,儿媳说出种种理由不让接走。
其实,这儿媳妇就是惦记徐老师那点钱,早在几年前,徐老人老师已经给了儿媳七八万块钱,贴补儿子一家在城里买房。这次,老两口想着在家拖累儿女,去养老院,结果儿媳不让,处处刁难老两口,几次提出要徐老师把工资卡给她。

徐老师哪敢把卡给她,就这样被儿媳骂到大街,骂女儿不孝,老人不理解自己、不通情达理、不跟儿子留脸面,又不是没有儿女,好像儿子媳妇不孝顺,不管老人,把老人踢到了养老院。
老两口有苦难言,又要脸面,不想把事闹大,让乡亲们笑话。在乡邻劝说之下,一场骂战暂时偃旗息鼓。老两口就这样,继续在家呆着,直到去年年底,徐老师的老伴去世。
徐老师,自己因为年岁大了,也腿脚不太利索,仍然坚持着自己照顾自己,偶尔,跟着女儿住上一阵,有时候心里憋屈了,会打电话找以前的老同事哭诉,不想自己的家事让大家当成笑柄,不敢与村里人提起。
父母与儿女能成为一家人,是缘分。我们不要把养老只是停留在口头,让老人老无所依,凄惨度过晚年。日子总是要过,不要总是说自己难,这个世界上没有谁比谁活的更容易。我们更不能眼里就只有钱,因为你生下来的时候,没带着一毛钱,父母不照样拉扯你,把你养大成人、帮你成家立业,他们任劳任怨,我们又有什么理由在养老问题上跟他们讨价还价。善待父母、善待老人,他们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

(三)
你养我小,我养你老,我们的缘分仅此一生一世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
往而不可追者,年也;去而不可得见者,亲也。
上一句话意思是:“树想静静地呆一会,可是风却让他不停地摇曳。当你想赡养双亲,可能他们已等不及便过世了。”我们平时总是在为自己找借口,忙工作、忙事业、忙孩子、忙家庭等等来为自己开脱。有时候,当父母已经不再了,我们又去后悔没有尽到孝心,而心生遗憾。
而下一句的意思:“时间总是一点一点流逝,父母总会慢慢离开,我们再也找不回曾经。过去了就再也找不回的是时间,逝去就再也回不来的是双亲。”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的父母也渐渐老去,终有一天永远离开我们。我们以后再也没机会见到双亲了。我们与父母的缘分也仅有这一生一世。那么我们何不趁着双亲健在的时候,少些应酬、多些时间好好地去陪陪他们,去温暖的照顾他们的余生,就像小时候,他们对我们一样去对他们。

面对老去的双亲,我们把他们也当作自己孩子,不要嫌他们唠叨、也不要嫌他们卧床不起,他们也只是慢慢在变小,小到我们只能远远地看着他们从一个背影越走越远、远到只剩下一个点儿、直到一切都消失的无影无踪,我们却无能无力。我们唯一能留下的只有大脑里残存的片段和点滴的记忆。
人到中年,突然也觉得养老危机感开慢慢向我靠近,不知道以后自己老了会怎样?仰起头看着窗外,想起了那首歌《当你老了》当你老了,头发白了……当你老了,睡意昏沉,当你老了,走不动了,炉火旁打盹……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6-17 13:45 , Processed in 0.008676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