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695|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毛主席是这样修改诗词的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3-17 05:50:1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党史博采                        2017-03-16 12:53
  

◆油画《毛主席在延安》。

文/王刚
毛泽东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也是当代最杰出的诗人。他对中国文学终生都保持着浓厚的兴趣,文学素养极高的他曾创作了大量“空前绝后”的诗词。他之所以能创作出为世人交口赞颂千古流芳的诗词,与他字斟句酌反复修改是不无关系的。
写成初稿后自己反复吟咏反复修改后再定稿
1935年10月7日,长征途中毛泽东与张闻天、王稼祥等一起饱览了六盘山雄姿,此时,天空雨后放晴,蓝天白云,秋高气爽。毛泽东居高远眺,目穷千里,看到大雁南飞,想到红军北上即将到达目的地,又联想走过的艰难历程,临风寄景,诗兴勃发,遂吟《长征谣》一首:“天高云淡,望断南归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同志们,屈指行程已二万!同志们,屈指行程已二万!六盘山呀山高峰,赤旗漫卷西风。今日得着长缨,同志们,何时缚住苍龙?同志们,何时缚住苍龙?”这首气吞山河、激情飞扬的《长征谣》,后来经毛泽东在延安的反复修改,成为了他诗词中的得意之作——《清平乐·六盘山》。如今,在位于宁夏固原市境内的六盘山主峰之上的“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里,珍藏着毛泽东4次改动的墨宝。据有关史料记载,红军翻越六盘山的当晚,红军总部机关和毛泽东就宿营在彭阳县河阳洼村。毛泽东住在村民张有仁家的窑洞里,在闪烁的油灯下,毛泽东趴在小炕桌前记下了自己白天在六盘山山巅上吟颂的《长征谣》。此歌谣一出,即在红军及后来的八路军、新四军中广为流传,并于1942年8月1日在《淮海报》副刊上全文刊登。1949年6月天津知识书店再版了关青编著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一书,在这本书中这首词题为《咏红军·长征》,分上、下两阕。1949年8月1日,上海《解放日报》公开发表了这首由毛泽东作过删改的诗词,使用的词牌便是《清平乐·六盘山》,内容便是今天人们所读到的,即“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从《长征谣》到《清平乐》,经过多次改动后,尽管内容没有实质性变化,却删去了一些反复出现的呼语和重复句。句中除了将“屈指行程已二万”的“已”字删掉以符合词的格律外,还将“望断南归雁”的“归”字改为“飞”字,将“赤旗漫卷西风”的“赤旗”改为“红旗”,将“今日得着长缨”改为“今日长缨在手”。1957年1月《诗刊》创刊,毛泽东在应邀将这首词抄录发表时,又把词中“红旗漫卷西风”的“红旗”改为“旄头”。195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1959年自治区人民政府布置北京人民大会堂“宁夏厅”时,想将毛泽东的《清平乐·六盘山》一词手书题刻在宁夏特有的贺兰石上得以展示,于是,自治区领导请董必武副主席向毛泽东报告。1961年,在江西庐山召开中央工作会议期间,毛泽东挥毫泼墨书写了《清平乐·六盘山》一词,并回复一封信:“必武同志:遵嘱写了六盘山一词,如以为可用,请转付宁夏同志。如不可用,可以再写,顺祝健康!”这次书写时,毛泽东又把“旄头”写成了“红旗”。

◆1957年1月《诗刊》创刊号刊登的毛泽东诗词。
1965年5月下旬,毛泽东重上井冈山。5月22日到达井冈山。5月25日,毛泽东在井冈山宾馆115号房间,写了《水调歌头》这首词。27日下午,汪东兴将中央送来的文件拿到毛泽东房间去,看到毛泽东正在对初稿进行推敲,汪东兴便问:“主席,这首词发不发表?”毛泽东说:“再放一放。”两天后,即5月29日晚,毛泽东下山住在吉安交际处(现吉安宾馆),汪东兴还向陪同的中共江西省委书记处书记刘俊秀展示了毛泽东这首词的初稿。《水调歌头》一词的初稿原文是:“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早已变新颜。到处男红女绿,更有飞流激电,高路入云端。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三十八年过去,抛出几泥丸。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湖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1976年1月号的《诗刊》正式发表的毛泽东1965年5月写的《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一词是这样的:“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通过对比我们就会发现,这首词从写成初稿到正式发表,11年之间,毛泽东对初稿作了5处修改。除在词牌后面增加了“重上井冈山”的词名外,其他4处修改分别是:1、上阕第四句初稿作“早已变新颜”,定稿改为“旧貌变新颜”。“早已”突出“变”的时间之“早”。井冈山的建设事业从建国之初起就发展很快,面貌迅速改观,因此到1965年毛泽东“千里来寻故地”时,第一感受就是井冈山早已是面貌全新。此句当然很好,但“早已”改为“旧貌”,将“旧貌”与“新颜”构成句中对偶,语言更富形式美。2、上阕第五、六句初稿作“到处男红女绿,更有飞流激电”,这是对井冈山人的面貌的变化和水力发电等建设成就的描写,来概括“旧貌变新颜”的具体表现。但这种写法过于写实,有如散文那样直说,缺少诗的含蓄和韵味。定稿将“男红女绿”改为“莺歌燕舞”,“飞流激电”改为“潺潺流水”后,这样换一个角度,描绘井冈山美丽迷人的自然景物:漫山遍野,莺歌燕舞,飞瀑流泉,潺潺有声,一派蓬勃生机,多么赏心悦目,富有诗情画意!再与下句“高路入云端”相接,便构成了一幅山青水秀,莺歌燕舞,蜿蜒的公路盘山绕岭直入白云深处的井冈山风物图。3、下阕第五句初稿作“抛出几泥丸”,改定为“弹指一挥间”。原句晦涩难懂。改句是说,三十八年的奋斗,时间过得很快,只是转瞬之间以流光之飞逝反衬革命和建设事业成就之伟大,语浅意深,胜于原句。4、下阕第七句,初稿是“可下五湖捉鳖”。“五湖”虽然好,但与上句“九天”相对,仍嫌气魄不足。定稿改为“五洋”,则将地球上的海洋莫不囊括其中。“可下五洋捉鳖”与“可上九天揽月”恰成势均力敌之妙对,以宏伟的意象,豪迈的气魄,革命浪漫主义的笔触,写出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可以创造任何人间奇迹的凌云壮志。

◆《清平乐·六盘山》。
1963年1月1日,郭沫若在《光明日报》发表了《满江红·领袖颂——一九六三年元旦抒怀》词以贺新年。毛泽东在广州从《光明日报》上读到郭沫若的这首词后,非常感动,于1月9日和了一词,即《满江红·和郭沫若》并书赠周恩来。毛泽东在写这首词的当晚,在屋子里踱来踱去,口中低声吟哦,坐下来写几句,不满意,把纸揉成一团,扔进纸篓,又站起来踱步吟哦,再坐下来写,次日服务员倒掉了大半篓废纸。尽管如此呕心沥血,毛泽东仍不满意。这首词的初稿是这样写的:“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碰壁。嗡嗡叫,几声凄厉,几声抽泣。欲学鲲鹏无大翼,蚍蜉撼树谈何易。正西风落叶下长安,飞鸣镝。千万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革命精神翻四海,工农踊跃抽长戟。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此词写成后不久,毛泽东就将“欲学鲲鹏无大翼”改为“蚂蚁缘槐称大国”。当年的2月5日,又改为“蚂蚁缘槐夸大国”。后还将“工农踊跃抽长戟”中的“抽”改为“挥”。当年的12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毛主席诗词》收录了这首词。此前,毛泽东已将“革命精神翻四海,工农踊跃挥长戟”修改为“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将“千万事”修改为“多少事”。1964年1月4日,《人民日报》最先面世的毛泽东的《满江红·和郭沫若》为:“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碰壁。嗡嗡叫,几声凄厉,几声抽泣。蚂蚁缘槐夸大国,蚍蜉撼树谈何易。正西风落叶下长安,飞鸣镝。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

◆《满江红·和郭沫若》。
另外,毛泽东对自己写的诗词,从初稿到定稿,几乎每一首都做过修改,反映出他对自己作品的精益求精。
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并接受别人的改诗
新中国成立不久的1952年元旦,时在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任教的罗元贞,读了已经在流传的毛泽东的《七律·长征》后发现,《七律·长征》一诗中有的诗句值得“推敲”,就是在“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浪拍悬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中,罗元贞发现“细浪”和“浪拍”中有两个“浪”显得重复,还使得“悬崖”的“悬”缺乏诗意,应该把后一个“浪”改为“水”字。在这样的情况下,罗元贞教授就在1952年元旦,在写给毛泽东主席的“贺年信”中,附带提出了自己的上述建议。毛泽东主席收到罗元贞教授的“贺年信”后,感到所提意见十分中肯,于是就按罗元贞教授的意见把诗句改了过来,并于1952年1月9日复信给罗元贞教授。信中写道:“元贞先生:1月1日来信收到,感谢你的好意。此复,顺颂。毛泽东。1952年1月9日。”1958年,毛泽东对诗作《七律·长征》有段批注:“改浪拍为水拍,这是一位不相识的朋友建议的,他说一篇内不要有两个浪字。是可以的。”这位“不相识的朋友”,就是指罗元贞。
1957年,毛泽东约诗人臧克家谈诗时,因为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雪》中的“原驰蜡象”,手稿上写的是“原驰腊象”。当臧克家看到此手稿后,就问毛泽东主席这个“腊”字该作何解?毛泽东主席反问道:“你看应该怎样?”臧克家说:“如果作‘蜡’字比较好讲,‘蜡象’指白色的象,正好与上面的‘银蛇’相对。”毛泽东主席欣然采纳,并点头说:“你替我改过来吧。”此事传出后,臧克家就成了毛泽东的“一字师”。

◆《菩萨蛮·黄鹤楼》。
1957年福建南平的陈守治发现《诗刊》创刊号上所载毛泽东的《菩萨蛮·黄鹤楼》中有“把酒酎(Zhou音纣)滔滔”之句后,就认为“酎”为“酹”(Lei音泪,意为祭奠)字笔误。就立即写信给《诗刊》主编臧克家,得到回信是:“毛主席的诗,我们不敢妄加修改。”后又去信郭沫若,郭也回信说:“这首词的发表,毛主席是看过的,没有听说要改字。”在这样的情况下,陈守治只好直接给毛泽东写信说出自己的看法。不久,就收到了中共中央办公厅的回信:“你的来信收到了,你所提的意见毛主席说是对的。”再后出版的所有毛泽东诗词集中“酎”字就都改为“酹”字了。也使原诗词由讲不通达到了词畅意顺、诗意昂然了。此字之改的首倡者就是福建南平的陈守治先生,尽管他不是大名鼎鼎的诗坛巨匠。另,1957年春天,当时正在复旦大学中文系二年级读书的黄任轲,见到报纸上刊登的毛泽东《菩萨蛮·黄鹤楼》词中的“把酒酎滔滔”一句,感到非常奇怪:“酎”作醇酒解,心潮怎么会在醇酒的海洋里一浪高过一浪呢?他联想起宋代诗人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一句,此句叙述诗人把酒浇在长江里,祭奠千古风流人物。他经过一些考证后,断定“酎”一定是“酹”的笔误,于是写了一封“北京,毛主席收”的普通信件,讲明了他对“酎”、“酹”的看法。过了不久,他收到一封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室5月23日的信,内中说:“黄任轲同学:你的来信毛主席已经看过,他说你提的意见是对的,嘱我们代复。此复,并致敬礼”。以后,1962年臧克家、周振甫的《毛主席诗词讲解》出增订本时,这个字已改。1963年12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毛主席诗词》中也将“酎”字改为“酹”字。1996年《咬文嚼字》第1期还发表了黄任轲对此事的回忆文章。可见,毛泽东对自己写的诗词在修改过程中还曾得到过人民群众的帮助。
1959年6月26日,毛泽东在回到阔别已有32年的故乡韶山后,有感而发,写了一首《七律·到韶山》的诗。原诗是这样的:“别梦依稀哭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要使人民万万年。”不久赶赴庐山开会。会前的一天曾邀请中共湖北省委第一书记王任重、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区委第一书记刘建勋、梅白(时任中共湖北省委副秘书长、作家)共进晚餐,并出示新诗谦虚向梅白征求意见。梅白细读全诗,经过反复琢磨最后建议应将“别梦依稀哭逝川”一句中的“哭”字改为“咒”字更好,因为“哭”字悲伤欠力,改为“咒”字使诗意更积极深刻,感情也更鲜明强烈;并认为最后一句“要使人民万万年”有口号之嫌,诗味不足,用在此处极不妥当。毛泽东欣然接受了梅白的意见,将“哭”字改成了“咒”字,因为“哭”字和“咒”字上面都是两个“口”字,故毛泽东连连称妙,并尊称梅白为“半字之师”,后还将“要使人民万万年”改为“遍地英雄下夕烟”。

◆毛泽东手迹《七律·登庐山》。
1959年6月29日深夜在庐山美庐别墅,毛泽东作有《七律·登庐山》一诗。初稿为:“一山飞峙大江边,欲上逶迤四百盘。冷眼向洋观世界,热风飞雨洒南天。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陶潜不受元嘉禄,只为当年不向前。”6月30日,在庐山的胡乔木(时任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曾任毛泽东的秘书)、周小舟(时任中共湖南省委第一书记,曾任毛泽东的秘书)就各自收到毛泽东手书的该诗短笺。诗前原有小序云:“1959年6月29日登庐山,望鄱阳湖、扬子江,千峦竞秀,万壑争流,红日东升,成诗八句。”周小舟看后,建议删去,毛泽东欣然接受。1959年9月7日,毛泽东写信给胡乔木,要把他6月底写的《七律·到韶山》和《七律·登庐山》两首诗送给郭沫若修改,信中写道:“诗两首,请你送郭沫若同志一阅,看有什么毛病没有?加以笔削,是为至要。……主题虽好,诗意无多,只有几句较好一些的,例如‘云横九派浮黄鹤’之类,诗难,不易写,经历者如鱼饮水,冷暖自知,不足为外人道也。”郭沫若读了这两首诗后,于9月9日和10日两次给胡乔木写信,直率地提出了修改意见。9月9日的信中写道:“主席诗《登庐山》第二句‘欲上逶迤’四字,读起来似有踟躇不进之感。拟易为‘坦道蜿蜒’,不知何如。”9月10日,郭沫若在给胡乔木的信中写道:“主席诗‘热风吹雨洒南天’句,我也仔细反复吟味了多遍,觉得和上句‘冷眼向洋观世界’不大谐协。如改为‘热情挥雨洒山川’以表示大跃进,似较鲜明,不知何如。古有成语,曰‘挥汗成雨’。”胡乔木连接郭沫若二信,马上转呈毛泽东。毛泽东阅毕,感到有点启发,便于9月13日给胡乔木写了一信,云:“沫若同志两信都读,给了我启发。两诗又改了一点字句,请再送郭沫若一观,请他再予审改,以其意见告我为盼!”信末并附言道:“‘霸主’指蒋介石。这一联写那个时期的阶级斗争。通首写32年的历史。”郭沫若接到了毛泽东再次寄来的两首诗,便又认真地进行了阅读,并尽可能地根据自己的眼光和理解,又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见。后来,毛泽东果真根据郭沫若等人提出的意见,对自己的诗作进行了修改,将“欲上逶迤四百盘”改为“跃上葱茏四百旋”;将“观世界”改为“看世界”;将“热风飞雨”先改“热肤挥雨”,又改为“热风吹雨”;将“洒南天”改为“洒江天”;将“陶令不受元嘉禄,只为当年不向前”改为“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因此,《七律·登庐山》最早发表于《人民日报》(1964年1月4日)上时,即“变成”:“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

◆毛泽东与诗友郭沫若。
1962年4月,毛泽东同意在《人民文学》5月号发表他于1929年至1931年“在马背上哼成的”《词六首》。《人民文学》编辑部将这6首词稿抄送郭沫若,请他写些诠释性的文字,赶在5月号上同毛泽东的词一并刊出,郭欣然应允。郭还写信给毛泽东,对6首词的修改和编排次序提出了意见。4月底,毛泽东复信郭沫若,肯定了他对词6首的编排次序的意见,并称赞对《反第二次大“围剿”》中“‘七百里驱十五日’改得好”(原句为“八百里驱十四日”)。毛泽东的《词六首》序原来写有“这六首词,于一九二九——一九三一年,于马背上哼成的”,诗人臧克家看了后,便把前一个“于”字勾掉了,并把自己的修改意见写信告诉了毛泽东。毛泽东看了臧克家的修改意见,非常高兴,他在4月24日给臧克家的回信中说:“你细心给我修改的几处,改得好,我完全同意。还有什么可改之处没有,请费心斟酌,赐教为盼。”因此在1963年12月《毛主席诗词》出版之前,臧克家用便条写了23条意见,其中有13条被采纳。
1965年7月中旬,郭沫若到江西井冈山巡礼返京后不久,毛泽东立即将新作《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和《念奴娇·鸟儿问答》二词,请胡乔木送郭沫若征求意见。7月23日,郭沫若写信给胡乔木,请他转告自己对毛泽东这两首词的意见。信中说:“六月卅日,我去过井冈山根据地,在那儿住了两天。井冈山主峰和远处的罗霄山脉耸立云端。同志们告诉我:那些地方有原始林。黄洋界老地,当年战场犹在。‘飞跃’我觉得可不改,因为是麻雀吹牛。如换为‘逃脱’,倒显得麻雀十分老实了。‘土豆烧牛肉’句,点穿了很好,改过后,合乎四、五句,也较妥贴。唯‘土豆烧牛肉’是普通的菜,与‘座满嘉宾,盘兼美味’似少相称。可否换为‘有酒盈樽,高朋满座,土豆烧牛肉’?‘牛皮忽炸,从此不知下落’,我觉得太露了。麻雀是有下落,还露过两次面。”从郭沫若的信来看,毛泽东修改多的是《念奴娇·鸟儿问答》一首,显然毛泽东是十分重视郭沫若的意见的。修改后的《念奴娇·鸟儿问答》直到1976年《诗刊》第1期才正式发表。现抄录如下(括号内为原稿之字):“《念奴娇·鸟(雀)儿问答》鲲鹏展翅,九万里,翻动扶摇羊角。背负青天朝下看,都(尽)是人间城郭。炮火连天,弹痕遍地,吓倒蓬间雀。怎么得了,哎呀我要飞跃(逃脱)。借问君(你)去何方?雀儿答道:有仙山琼阁。不见前年秋月朗(白),订了三家条约。还有吃的,土豆烧熟了,再加(添)牛肉。不须放屁(牛皮忽炸,从此不知下落),试看天地翻覆(请君充我枵腹)。”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版主

绿圃园丁

Rank: 7Rank: 7Rank: 7

沙发
发表于 2017-3-17 10:00:10 |只看该作者
此贴内容姣好,值得收藏。谢谢华忠!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板凳
发表于 2017-3-17 15:57:16 |只看该作者
好帖,欣赏!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地板
发表于 2017-3-19 23:01:06 |只看该作者
谢谢老师关注!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5#
发表于 2017-3-20 07:06:34 |只看该作者
精神到处文章老;学问深时意气平。
笔底江山助磅礴;楼前风月自春秋。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6#
发表于 2017-6-21 07:45:31 |只看该作者
我们阅尽铅华,只为呈现不一样的历史。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7#
发表于 2017-6-21 08:31:35 |只看该作者
钟灵五岳韶峰聚,毓秀三江湘水收。
大任天垂昭伟世,喷薄红日映神州。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8#
发表于 2017-6-21 08:37:29 |只看该作者
燕呢窗花纸墨趣,风过屏梅笔砚香。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9#
发表于 2017-6-21 08:43:16 |只看该作者
九州烟雨风云乱,四海翻腾猛士愁。
指点江山安社稷,风发意气显方遒。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1-11 12:36 , Processed in 0.010378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