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552|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毛主席:战火硝烟中的诗人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4-10 18:47:0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文史精华                        
2017-04-10 08:29

      
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一位创造和指挥了人民军队、战无不胜的伟大军事家,一位笔走龙蛇的书法家,又是一位文章大家。而且,战争的硝烟还将他锤炼成了一位伟大的诗人。

阅读中的毛泽东

毛泽东研究专家、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陈晋说过,提起毛泽东诗词,用得最多的有两个词,一个是“史诗”,一个是“瑰丽”。
湖北省毛泽东诗词研究会副会长何联华说:截至目前,毛泽东诗词的国内版本,包括汉文本、少数民族文本、外文本、对照本、手迹本、字帖本等,已达300多种;毛泽东诗词被翻译成英、法、俄、德、意、日、荷、西、葡、印尼、匈、捷、朝、越、泰、希腊、罗马尼亚、阿拉伯、世界语等数十种语言文字在世界各地传播。
毛泽东自己说过:“诗难,不易写。经历者如鱼饮水,冷暖自知,不足为外人道也。”可见,所经所历对于毛泽东诗词的产生有着重要的意义。
1927年至1937年,是中国革命的重要阶段,更是毛泽东人生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他完成了从一名文人共产党员到革命领袖的重要转变。这一阶段,对于毛泽东来说,犹如凤凰从烈火中新生。
这一时期,毛泽东所面对的是:第一,身边四处是国民党反动派强大的部队,他随时有被捕、被杀的危险;第二,中国共产党内部高层对他的处理不断:撤职、离开他心爱的军队靠边站、被尖锐地批评;第三,在红四军内部也有反对的声音,在第七、第八次党代会上曾落选军委书记。
可以说,这一时期是毛泽东生命中最为浪漫与悲壮的时期,但他如日中天的大事业同样也是在这个时期所孕育的。因此,这一时期他的诗词尤其多,诗情、诗意也最为丰富多彩,并且好看、好读。
秋收起义作初篇
《西江月·秋收起义》写于1927年秋收起义期间: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 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1927年6月中旬,毛泽东在武汉会见湖南工会、农协干部,鼓励他们回湖南,“山区的上山,滨湖的上船,拿起武器准备战斗”。6月24日,根据毛泽东的要求,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决定毛泽东回湖南任临时省委书记。毛泽东冒着白色恐怖的危险,在湘潭、衡山、长沙等地调查,对湖南工农武装做出了种种安排。
“八七”会议以后,中国共产党决定实行武装起义的总方针。但是,如何根据实际情况来施行这个总方针,还有许许多多尚未得到解决的问题,党对处理这些新问题十分缺乏经验。
毛泽东很快找到了问题的答案。中央临时政治局分工之前,中共党的负责人瞿秋白向毛泽东征求意见,想安排他到上海中央机关去工作。毛泽东回答:“我不愿跟你们去住高楼大厦,我要上山结交绿林朋友。”
8月20日,毛泽东以湖南省委的名义写信给中共中央,拥护共产国际关于在中国立即实行工农兵苏维埃的意见。他还说:“以后不应再打国民党的旗子了,应高高打出共产党的旗子,国民党的旗子已经成军阀的旗子;这一点我在那时还不大觉得到,到湖南几天便可以断定国民党的旗子真不能打了,再打必会再失败。”
8月下旬,中共湖南省委会议讨论中央对于秋收暴动计划和土地纲领草案的批评意见。关于暴动范围,毛泽东力主缩小区域,不赞成以长沙、衡阳、宝庆3处为中心的全省暴动。会议经过讨论,同意毛泽东的主张。
8月30日,中共湖南省委在长沙召开省委常委会议,讨论确定湖南秋收暴动的计划。会议决定,同意毛泽东的主张,即首先集中力量在条件较好的地区平江、浏阳、醴陵等县和江西安源发起暴动,然后进攻长沙。省委还讨论了秋收起义的宣传问题,编写了标语、传单和歌谣,鼓动群众的革命情绪。
毛泽东曾多次到湘东和安源等地进行调查研究,组织开展工农运动。那里群众基础较好,特别是在这个区域保存着一批由中共掌握的革命武装力量,成为起义的军事骨干。
起义部队当时驻扎在湘赣边界江西这边。9月初,毛泽东部署了起义计划:驻扎在江西安源的工农革命军第1军第1师第2团,攻打萍乡和醴陵;驻在江西修水的师部及第一团攻打平江;驻在江西铜鼓的第3团攻打浏阳。得手之后,3路大军围攻长沙,长沙城内的地下党力量并于16日举行暴动,里应外合。
部署完毕,毛泽东于9月6日离开驻扎在安源的第2团,赶往铜鼓的第3团。途中,毛泽东被清乡团抓住,逃脱后赶到铜鼓已经是9月10日,起义已经于9月9日爆发了。
各团进攻很快受挫。9月14日,毛泽东果断应变,决定放弃合围攻打长沙的计划,让各团暂向江西的萍乡转移。他决心学习《水浒传》里英雄好汉们的办法,把愿意跟他走的人带进山里。
早在“八七会议”上,毛泽东就别具一格地谈到其他与会者还没有想到的话题:“我现在担任土匪工作,土匪问题是非常大的问题,我们要搞土地革命,就要设法领导他们,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兄弟。搞湖南暴动,如果失败了,也不要去广东,而应该上山。”同年9月28日,瞿秋白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说:“我党有独立意见的要算泽东。”
毛泽东说到做到,他真的上了井冈山,真的把袁文才、王佐两股草莽队伍当作了自己的兄弟,并领导了他们。毛泽东的部队就这样在山林里落了脚,并打出了一个崭新的局面。
秋收起义是毛泽东军事斗争生涯的开端,那首《西江月·秋收起义》也反映了他刚刚投笔从戎时的激动与革命豪情。
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余部和湘南暴动的农军来到井冈山与毛泽东会师,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井冈山上诗歌亮
《西江月·井冈山》写于1928年秋: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人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队伍,避开强大的敌人,于1927年10月间进入湘赣边界的井冈山,正式开始了与国民党反动派的武装斗争。
这首词写得是1928年8月30日的黄洋界保卫战的战况。井冈山的五大哨口中,黄洋界哨口最险、最关键,若黄洋界失守,井冈山必然失守。那一天,湖南、江西两省的国民党军队各一部,乘红军主力远在赣南欲归未归之际,重兵围攻井冈山,于是黄洋界保卫战打响。面对10倍于己之敌,红军凭险抵抗。上午8时左右,湘敌开始进攻,至傍晚,战事胶着。此时,大井暴动队队长邹文楷同5位红军战士,从茨坪军械处搬来南昌起义时留下而久置未用的一门迫击炮和仅有的3发炮弹。第一、二发均未响,第三发打响并命中敌群。红军战士又用松树炮、土地雷打击敌人,还在煤油桶里放鞭炮,敌人不辨虚实,以为毛泽东率红军主力返回井冈山,便乘夜色向酃县方向溃逃。
毛泽东听到这个消息,满怀喜悦地写下了这首著名的诗作。
毛泽东后来解释说:“‘旌旗’、‘鼓角’都是指我军。黄洋界很陡,阵地在山腰,指挥在山头,敌人仰攻。山下并没有都被敌人占领,没有严重到这个程度。‘旌旗在望’,其实没有飘扬的旗子,都是卷起的。”激烈的战斗,在毛泽东的笔下充满了浪漫主义和乐观主义的色彩。
20世纪30年代,鲁迅读到这首词后,对冯雪峰说:“颇有山大王的气概。”1933年底,任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部长的冯雪峰从上海来到中央苏区后,把鲁迅的这个评价转告给了毛泽东。他还说:“有一个日本人说全中国只有两个半人懂得中国,鲁迅是两个中的一个,半个是毛泽东。”毛泽东听后笑了起来,说:“这个日本人不简单,认为鲁迅懂得中国是对的。”
毛泽东带队伍上井冈山后,他的名字频频出现在国民党的报刊上。有一天,鲁迅问来访的茅盾:“朱德、毛泽东你认识吗?我只知道南昌暴动有朱德,其他的很不了解。”茅盾介绍了一番毛泽东后说:“毛泽东是共产党里的大学问家,博闻强记,谈笑风生。”鲁迅听后笑着说:“过去只听说毛泽东是搞农民运动的,想不到还是个学者。”茅盾说:“在广州的时候,他给我的印象是个白面书生,谁料得到现在竟指挥千军万马!”
人生从来就不是一帆风顺的,不平凡的人生更是如此。这一年的6月22日,在红四军第七次代表大会上,毛泽东的前委书记职务落选。但是,毛泽东毫不气馁,离开红军的指挥位置后,他来到上杭、永定县农村,一面治疗疟疾,一面做地方基层工作。
外界没有了毛泽东的消息,国民党报纸发了号外,称毛泽东被击毙于山中。莫斯科的共产国际,也为毛泽东发了讣告,说他因长期患肺结核在福建前线逝世。
民国元老、著名的南社领袖柳亚子,在大革命时期曾经和毛泽东共过事,他写了一首悼念诗:“神烈峰头墓草青,湖南赤帜正纵横。人间毁誉原休问,并世支那两列宁。”在诗末注明:两列宁,孙中山先生和毛泽东同志。后来,知道死讯是误传,毛泽东正在苏区把各项事业搞得红红火火,柳亚子又不禁高唱:“十万大军凭掌握,登坛旗鼓看毛郎。”
1929年的10月11日,是农历年的九月九日重阳节。红四军决定在上杭召开党的第八次代表大会,前委通知毛泽东参加。毛泽东拖着虚弱的身体,骑马途经几个乡镇,去上杭县城。他看到深秋时节,闽西山坡上金灿灿的野菊花芳香竞艳,汀江之水奔流不息,于是精神振奋,诗兴盎然,吟成了一篇《采桑子·重阳》: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毛泽东一方面面临落选,一方面患有严重的疟疾,在逆境中反思着人生。他没有颓废,这首逆境中的诗词,表现了一个无产阶级革命者,生命不息、战斗不止、只争朝夕的精神,抒发了乐观主义的情怀。
1930年2月中旬,毛泽东率领红四军挺进吉安。在前往广昌的路上正逢大雪,毛泽东在马背上吟成《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
漫天皆白,雪里行军情更迫。头上高山,风卷红旗过大关。 此行何处?赣江风雪迷漫处。命令昨颁,十万工农下吉安。
粉碎“围剿”有诗篇
1930年10月,蒋介石结束了中原军阀大混战后,急忙调集10万兵力对中共中央革命根据地实行“围剿”。国民党军队第十八师师长张辉瓒为前敌总指挥,兵分8个纵队,采取“分兵合击”战术,杀向苏区。这是毛泽东与蒋介石第一次交手。
12月上旬,毛泽东在黄陂主持召开中共红1方面军总前委扩大会议,他认为:“进剿”的10万敌军均非蒋介石嫡系,敌各路、各梯队之间间隙距离较大,有利于红军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敌军中,张辉瓒的第十八师和谭道源的第五十师为鲁涤平嫡系部队,是主力军,消灭这两个师,“围剿”即可打破。会议决定红1军团正面迎击敌人,红3军团迂回敌后,地方准备担架、粮食等。
毛泽东指挥红军实施大踏步战略退却、诱敌深入、后打歼灭战的战略战术。毛泽东派出一支小部队去引诱张辉瓒,要求“只许败,不许胜”。
12月28日,国民党军先后攻占万安、泰和、东固、源头、广昌、建宁一线,东西相距800里。敌军找不到红军主力决战,又不断遭到红军和地方赤卫队、暴动队袭击,士气不振,给养也发生困难。
29日,获悉张辉瓒率第十八师师部和第五十二旅、五十三旅到达龙冈后,毛泽东在永丰县的君埠同朱德签发红1方面军攻击龙冈张辉瓒部的命令。
30日凌晨,毛泽东同朱德进入黄竹岭小别山指挥所,指挥红军乘雾对进入龙冈包围圈内的敌军发起总攻。激战到傍晚,将敌军全部歼灭,俘获了包括张辉瓒在内的国民党第十八师师部和两个旅官兵9000余人,缴获颇丰。当日,鲁涤平慌忙向蒋介石报告:“龙冈之役,十八师片甲不归!”毛泽东后来回忆说:“一人一马也没让逃掉。”
毛泽东乘胜挥师东进。1931年1月3日,红军赶到东韶,将谭道源半个师围住并立即发起攻击。经激战,歼敌一个半旅,俘敌3000多人。随后,各路国民党军纷纷逃跑。
首战告负,蒋介石心有不甘,企图再犯苏区。2月上旬,国民党政府军政部部长何应钦奉蒋介石之命令抵达南昌,兼任“陆海空军总司令南昌行营”主任,代行总司令职权,调集王金珏第五路军、孙连仲第二十六路军等,连同第一次“围剿”失败后,留在中央苏区周围的军队,总计18个师另3个旅,20万兵力,准备对中共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第二次“围剿”。
3月17日,毛泽东同朱德签发《为争取第二期作战胜利军事上应准备的工作》训令。总结第一次反“围剿”作战前后的缺点,要求吸取过去教训,更好准备第二次反“围剿”,对鼓动、会议、训练、给养等四方面作出部署。
3月,中共中央致函各苏区和红军领导人,任命毛泽东为中国工农革命委员会主席,朱德为红军总司令,各苏区给中央的报告同时也送他们。
此际,毛泽东写下了著名的《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
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 二十万军重入赣,风烟滚滚来天半。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
1931年4月1日,国民党20万大军采取“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方针,从江西吉安到福建建宁东西800华里战线上,分四路向中央革命根据地大举进攻。
4月中旬,新成立的中共苏区中央局扩大会议就反“围剿”作战从哪里开始进行反复讨论。有些人主张先打蒋光鼐、蔡廷锴的第十九路军。毛泽东指出,在进攻的敌军中,十九路军比较强,过去未打过败仗,打它没有绝对把握,应先打弱敌王金珏第五路军。会议采纳了毛泽东的意见。
4月20日,毛泽东、朱德率红一方面军主力部队在东固附近地区隐蔽集中,伺机歼敌。
5月13日,敌第五路军分左、中、右3路,脱离富田坚固的阵地,开始向东固前进。
红1方面军主力在东固山区等待了25天,终于捕捉到了这一极好战机,决定首先歼灭国民党军右路军。5月14日,毛泽东同彭德怀到白云山实地调查地形,他对彭德怀说,红1军团打正面,你的红3军团全部打包抄,敌人一定会垮下来。5月15日拂晓,红军各部按照命令神速行动。
为了争取初战胜利,5月15日晚,毛泽东赶到红3军,同军长黄公略一起,找向导调查路线,在东固通向中洞大路南侧,找到一条小路,改令红3军沿此路前进,包围敌军的右翼。这一改变,对消灭公秉藩起了重要作用。
16日近午时分,由小道秘密前进的红3军主力已进到中洞南侧,处于居高临下的有利地势,待敌军第二十八师的后尾全部离开中洞时,突然从山上猛攻下来。敌人遭遇突如其来的侧面攻击,顿时陷入混乱。右路红四军和担任迂回任务的红3军团也向敌发起进攻,进占富田。这一仗,红军歼灭公秉藩第二十八师大部和王金珏的直属第四十七师一部,俘敌4100余人,缴获山积,取得了大胜。
初战告胜,红军按照预定计划挥戈东进。
从5月16日至31日,15天内,红军从赣江之滨打到闽北山区,由西向东横扫700里,连续打了5个大胜仗,歼敌3万余人,缴枪两万余支,痛快淋漓地打破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二次“围剿”。
为纪念此役,毛泽东写下《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
白云山头云欲立,白云山下呼声急,枯木朽株齐努力。枪林逼,飞将军自重霄入。 七百里驱十五日,赣水苍茫闽山碧,横扫千军如卷席。有人泣,为营步步嗟何及!
赋到沧桑句更工
1933年6月,毛泽东骑马从瑞金沙洲坝赶到宁都,参加由博古主持的中共苏区中央局会议。会上,毛泽东对自己受到的不公正批评提出申辩,但是遭到更严厉的批评,重返前线的愿望成为泡影。会后,毛泽东心情沉重地牵着马踏上归途。此时,天空下起了雨。傍晚时分,雨过天晴。毛泽东在一个叫作大柏地的村镇停了下来。突然,他的目光盯在了村旁一处农舍的墙壁上,有几个子弹留下的坑凹。回忆起1929年2月9日,农历年三十的晚上,他同朱德且战且退,来到瑞金和宁都之间的大柏地。这里是一条峡谷,两边的山被称为关山,长满参天大树。第二天是新年初一,毛泽东和朱德利用山高林密的条件,在这里布下口袋阵,引敌上钩,消灭了追敌刘士毅部两个团,取得了离开井冈山后的第一个大胜仗。之后,顺势北上,占领宁都。想到这里,毛泽东诗兴大发: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 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
毛泽东曾坦言:写这首词时“心境是郁闷的”。
这首《菩萨蛮·大柏地》通过对大柏地美丽景色的描绘和当年战斗的回忆,指出革命战争的伟大意义,抒发着作者在人生、革命事业处于低谷时刻的革命乐观主义及热爱根据地的心情。
1933年5月,蒋介石调动100多万军队、200多架飞机,对苏区进行第五次大规模的“围剿”。当时的中央由不懂战争的人掌握军队指挥权,剥夺了毛泽东发言权。1934年夏,中国革命处于危急之中,中央红军由30万人降到了几万人,国统区的党组织几乎全部丧失。
1934年7月,毛泽东到会昌召集会议。
7月23日清晨,碧空如洗。毛泽东在中共粤赣省委书记刘晓和省军区司令员何长工等人陪同下,踏着朝露,登上会昌城外的高峰岚山岭。晨曦初显,毛泽东极目远眺,回顾了中国革命10多年曲折发展,诗情迸发: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接东溟。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
这首《清平乐·会昌》,毛泽东开始拟题为《登会昌山》,后改为《会昌》。1958年,毛泽东批注:1934年,形势危急,准备长征,心情又是郁闷的。这一首《清平乐》,如前面那首《菩萨蛮》一样,表露了同一心境。
但是,这首词里,我们看不到“郁闷”的表示,有的只是“踏遍青山人未老”的自信和眼前“独好”风景,以及“更加郁郁葱葱”的未来。此诗的主要意境是:虽然革命暂时处于低潮,但放眼开来,革命事业的将来像这岭南群山一样,依然是万木葱茏,生机盎然。
凯歌再奏夺关隘
《忆秦娥·娄山关》作于1935年2月: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1935年1月,红军占领遵义。党中央在这里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取消博古、李德等的战争指挥权,推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会后,成立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3人组成的军事指挥小组。
遵义会议后,中央曾设想经川南渡江北上,在川西建立革命根据地。由于土城一仗失利,2月7日,毛泽东果断放弃原计划,改向川滇边界的扎西集结。但是,此时国民党滇军、川军及中央军周浑元部迅速逼近扎西,中央政治局决定,立即循原路再攻遵义。
娄山关,位置在贵州省遵义市北大娄山最高峰上,是由贵州进入四川的要道,是防守遵义的天险要冲,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上面那首词通过红军向娄山关进发、攻占、越过的情况描写,表现了战胜困难的决心,抒发了胜利豪情。
毛泽东1964年1月27日解释说:“雁叫”“霜晨”是写得当时景象,云贵地区就是这样,昆明更是四季如春。遵义会议后,红军北上,准备过长江,但是遇到强大阻力。为了甩开敌军,出敌不意,杀回马枪,红军又回头走,决心回遵义,结果第二次打下娄山关,重占遵义。过娄山关时太阳还没有落山。
此役,歼敌30个团,俘敌近3000人,是中央红军长征以来取得的第一次战果辉煌的大胜利。
1935年9月13日,党中央率领中央红军1、3军继续北上。部队翻越白雪覆盖的千里岷山,在雨雪交加中,沿着白龙江源头的险峻栈道,向甘南前进。9月16日,红军在行军途中击溃鲁大昌部的一个团,逼近川甘边界的交通要隘腊子口。腊子口是岷山第一险关,在腊子口的两山之间,横架着一座木桥,要通过腊子口,这座桥是唯一的通道。腊子口只有30米宽,过后便是甘南的开阔地带。据红一军先头部队侦察报告,这里有敌鲁大昌部两个营凭险扼守。毛泽东与红1军的领导研究部署后,决定迅速夺取腊子口,打开北进通道。16日下午4时,红2师四团一个营首先接敌。由于地形不利,红军数次突击未能成功。17日拂晓,红军以一个连在正面进攻,以两个连从敌人阵地的左翼攀登陡壁悬崖,突袭守敌侧背,前后夹击,一举夺取了腊子口天险。红军乘胜进击,18日,先头部队跨越岷山,占领甘肃南部宕昌县的哈达铺。
第二天,党中央在哈达铺关帝庙院内召集团以上干部会议。毛泽东说:“目前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我们就是要北上抗日;张国焘说我们是机会主义,究竟哪个是机会主义?我们首先要到陕北去,那里有刘志丹的红军;我们的路线是正确的;现在我们北上支队人数是少一些,但是目标也就小一些;大家用不着悲观,我们现在比1929年初红军下井冈山时人数还多哩。”
9月28日,在甘肃通渭县城的文庙街小学里,毛泽东在全军排以上干部会议上朗诵了新作《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曾任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的布热津斯基于1981年宣布,他要来中国进行一次沿着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的跋涉。后来,布热津斯基果然兑现了他的诺言,带着他的全家来中国“长征”,当他到达大渡河渡口的悬崖边,看到湍急的河流和两岸险峻的悬崖时,为当年工农红军在十几万国民党军队追堵中渡过这条大河的壮举所震惊。他说:“对崭露头角的新中国而言,长征的意义绝不只是一部无可匹敌的英雄主义史诗,它的意义要深刻得多。他是国家统一精神的提示,它也是克服落后东西的必要因素。”
1936年9月29日,中央红军(陕甘支队)向通渭前进,而后三路北上,经静宁,越过西(安)兰(州)公路,10月7日翻越六盘山,在宁夏境内的青石嘴消灭敌东北军骑兵两个连,突破敌人在平(凉)固(原)公路的封锁线。
六盘山是中央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的最后一座高山,位于宁夏固原县南部、甘肃东部,南北走向,长约240公里,主峰海拔2928米。山势险峻,山路曲折险窄,因需经过盘道六重才能到达顶峰,故名六盘山。
过六盘山时,毛泽东写下《长征谣》一首,后来,毛泽东将这首《长征谣》改为《清平乐·六盘山》: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1935年10月19日,毛泽东率领的中央红军到达陕甘苏区边缘的陕西省保安县吴起镇。
北国纵横点江山
1936年1月26日,毛泽东率中国人民抗日先锋军总部,从瓦窑堡出发,开始东征。
经过3天紧张的行军,于28日到达延长县城。在这里,毛泽东主持召开了红军抗日先锋军团以上干部会议,会议具体确定了东征的路线,布置了兵力,并从政治思想到战术技术、组织编制,都进行整顿训练。1月28日,在临镇举行东征誓师大会。
2月2日,农历正月初十,毛泽东带领东征军总部机关,从延长县城出发途经延川县杨家圪台村向清涧方向前进。2月6日,抗日先锋军总部机关到达清涧县袁家沟。当晚一场大雪,推迟了渡河时间,毛泽东在黄河边散步,眺望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触景生情,写下了《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在毛泽东的革命生涯中,创作了很多伟大诗词,我们研究、学习他的诗词,最主要的是,学习他在字里行间所体现的革命英雄主义、乐观主义和浪漫情怀,学习他勇于实践、勇于胜利的无畏精神,学习他谦虚谨慎、脚踏实地的朴实作风,学习他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优良品格。像伟人一样,从战争中学习战争,从发展中学习发展,中国崛起的伟大事业,必将从胜利走向更大胜利。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沙发
发表于 2017-4-10 22:13:18 |只看该作者
雄文伟论千钧笔,华赋豪吟万古篇。
海雨天风涤广宇,风姿昭日永流传。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板凳
发表于 2017-4-10 22:54:31 |只看该作者
恩德雨露泽华夏,永筑丰碑万里疆。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地板
发表于 2017-4-16 19:02:30 |只看该作者
好帖,欣赏!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5#
发表于 2017-4-21 13:19:15 |只看该作者
喜欢!精彩!点赞!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1-11 09:56 , Processed in 0.009528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