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2首精妙绝伦的极品好词,文采插上了翅膀,飞过千年仍惊艳 2023-01-31 20:37
苏东坡是宋代大文豪,写诗写词都是极品。尤其是东坡词,既可以豪放乐观,高唱大江东去,也可以柔情细腻,梦中寻郎去处。 我是真游泳的猫,一个诗词达人,喜欢诗词的朋友一定要关注我哦! 今天我和大家分享苏东坡2首精妙绝伦的极品好词,文采插上了翅膀,飞过千年仍惊艳。喜欢诗词的朋友,赶紧背下来吧。 第1首,《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根据叶梦得的记载,这首词是苏东坡在黄州时所作。 当时东坡与客在江上饮酒,豪兴大发,歌唱而散。结果市面上出现谣言,说苏东坡挂冠江边,乘舟入江而死。连当地的郡守也惊动了,赶紧带人前去查看东坡生死之谜,没想到东坡鼾声如雷,睡得正香呢。 谣言却并没有因此止息,就连皇宫中的皇帝也听到了消息,感觉十分惊奇。 言归正传,我们来看这首词。开篇直接写东坡饮酒的畅快而归,醒复醉,醉复醒,人生好一场大醉。 苏东坡去敲门,结果自家的奴仆却睡得无比香甜,根本听不到东坡的叫唤。 于是乎,东坡索性“倚杖听江声”。夜晚的江因为风静而显得平静,不同于白天的滚滚大潮,足够让人有心绪去思考人生。 东坡想到人生如寄,想到被贬官的遭遇,想到人生本该自由,于是便有了“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的感慨。 要知道,东坡刚刚从江边回来,现在又立刻想要回到江上海上。这种不寻常的感叹,正见出东坡对于人生的独特思考。 “人之大患,在于有身。”东坡在人世中“长恨此身非我有”,感觉天性被社会所束缚,自由被尘俗所阻碍,故而有了通达的念头,至少在彼时彼刻,人生失意的东坡在“江海寄余生”的人与自然的谐和中得到了心灵的安宁。 东坡便是东坡,与别人大有不同。 同样是失意时的自我排遣,同样是乘船泛江海,孔子说的是“道不行,乘桴浮于海”,李白说的是“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李商隐说的是“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对比诸人,我们可以感受到东坡心胸之豁达,不单是排遣安慰,更有一种笑看人生的超脱。 第2首,《满江红·怀子由作》:清颍东流,愁目断、孤帆明灭。宦游处、青山白浪,万重千叠。孤负当年林下意,对床夜雨听萧瑟。恨此生、长向别离中,添华发。 一尊酒,黄河侧。无限事,从头说。相看恍如昨,许多年月。衣上旧痕余苦泪,眉间喜气添黄色。便与君、池上觅残春,花如雪。 一般人的印象中,满江红是慷慨悲歌之作。尤其是岳飞的满江红一词,可谓惊艳千古,成为激励无数人的响亮号鼓。(岳飞究竟是不是《满江红·怒发冲冠》的作者,争议不少,但普遍认为此词乃是岳飞所作。) 从词牌曲调的角度来说,《满江红》的词牌的确也适合一些慷慨的词语。但是东坡这首怀念兄弟苏辙的满江红,词曲以柔和为主,别有一番韵味,字里行间都是浓浓的亲情。 关于此词的写作时间,争议颇多,如《苏诗总案》认为词是元祐七年(1092)苏东坡离开颍州时所写。不过,我个人偏向此词是元丰八年(1085)苏东坡赴京途中所作。 词的上片是回忆苏东坡熙宁四年(1071)与弟弟苏辙在颍州离别的情景。“愁目断、孤帆明灭”一语与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异曲同工,然而一则亲兄弟之分离,一则好朋友之分离,两者还是有所区别。 颍州一别,东坡在杭州等地当官,与苏辙离别许久,故而说“孤负当年林下意”、“恨此生长向别离中”。 词的下片先写苏东坡回忆起了熙宁十年(1077)与苏辙再会的情景。兄弟俩端着酒杯,畅说多年别离,无限心事,无限思念,都在一句“相看恍如昨”里。 然后,元丰八年(1085)的苏东坡想到自己马上就要在京城与苏辙见面了,兄弟俩见面的时间应该是明年“残春,花如雪”的时候。 故而苏东坡“眉间喜气添黄色”,觉得别离之苦有了寄托,有了希望。 此词写法高妙,“衣上旧痕余苦泪”巧妙概括从前,将东坡对弟弟的思念收拢起来,给人一种强烈的感染力。 而“眉间喜气添黄色”则是东坡对未来美好的想象与期待,足以说明弟弟在他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这首词以情动人,没有粉饰之语,如话家常中让人感受到苏东坡内心中的柔情世界,真是值得细细品味啊。 失业在家,写文为生,大家还知道哪些好诗词呢?你们自己有创作过诗词吗?欢迎留言哦。希望大家多多赞赏,收藏和分享我的文章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