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20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共产党最早组织首先在上海建立,这14人成为首批党员,都有谁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10-20 06:52:3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中国共产党最早组织首先在上海建立,这14人成为首批党员,都有谁                                                                    2024-09-25 11:07                                        

发布于:天津市
   
向建党100周年致敬!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传来了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拉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帷幕,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1920年3月,李大钊同邓中夏成立了第一个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团体。1920年4月,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来到中国,会见了北京的李大钊、上海的陈独秀。经考察,维经斯基认为中国可以组织共产党。
1920年6月,陈独秀、俞秀松、施存统在上海开会成立党组织,陈独秀征求李大钊的意见,李大钊主张定名“共产党”。陈独秀成立的上海党组织,是中国共产党的最早组织,是中国共产党的发起组织,是各地共产主义党者进行建党活动的联络中心。
1920年10月,李大钊、张国焘在北京成立“共产主义小组”。“南陈北李”相约建党。
在上海及北京党组织的联络和推动下,1920年秋天至1921年春天,长沙、济南、广州、武汉等地也成立党的早期组织。到1921年7月23日,党的一大召开时,全国共有58名党员。大浪淘沙,千淘万漉,这58名党员成为星星之火,点燃起中国革命的火炬。
从1921年7月建党,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58名早期共产党员,有人为中国革命流血牺牲,有人成为开国元勋,有人意志不坚定脱离共产党组织平淡离去,有人叛变革命走向人民的另一面,还有人变节投靠日本人成为叛徒,而历史将永远记住这些人,不管他们曾经做过什么,他们都是建党者。

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就有了前进方向,中国命运就有了光明的发展前景。这篇文章首先介绍上海党组织成员14人的不同人生路。
陈独秀(1879年10月9日—1942年5月27日),安徽怀宁人 。
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是马克思主义的积极传播者,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和党早期主要领导人,是中国共产党一大至五大的主要领导人,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第一个深刻总结、反思苏联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经验教训的人。

1921 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陈独秀因广东省教育委员会委员长工作繁忙,他未参加会议。他向大会提出了四点建议:一是“培植党员”,二是“民权主义之指导”,三是“纪纲”,四是“慎重进行征服群众政权问题”。尽管他缺席了一大,还是当选了中央局书记 。
他对于建立国共合作、领导五卅运动和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反对国民党新老右派的斗争和批判戴季陶主义等,发挥了重要的领导和指导作用。
从一大到五大,他都是党的最高领导人。二大民主革命纲领、三大国共合作、四大关于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领导权问题和工农联盟问题的提出等,他都起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后期,陈独秀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其实就是“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路线”,使革命遭到失败。
1927年7月12日,根据共产国际执委会的指示,中共中央进行改组,陈独秀从此离开中共中央最高领导岗位。对于大革命失败,他承认自己有责任,但同时认为共产国际的指导也有问题,共产国际应负主要责任,他只是一个被动执行者,所以,他拒绝去苏联莫斯科参加中共六大。
1929年11月15日,陈独秀被开除出党。1931年5月,成立“中国共产党左派反对派”,陈独秀当选为书记。
1932年10月,他被国民党当局逮捕,判刑十三年。国民党政府国防部长何应钦去见他并让他写一幅字,陈独秀大义凛然写下“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
1937年全民族抗日战争爆发后,他从监狱里释放出来。出狱后,蒋介石为了拉拢他,任命他为国民党政府劳动部部长,他拒绝出任。国民党政府还是不肯放弃,想出资10万元让他再立一个党派,他也拒绝了。在这一时期,他拿起笔写了大量的文章抨击日本侵华,发表抗日演说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
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主要的创始人之一。如果没有陈独秀,就没有中国共产党在1921年的成立。在他生命的最后15年里,他虽然脱了党,但他始终没有当叛徒,没有做汉奸,没有作出任何有损国家利益的事。他的成绩是第一位的,他的错误是第二位的。
1938年8月,周恩来在辛亥革命元老安徽人朱蕴山陪同下,拜访了陈独秀。去了陈独秀家,周恩来亲切地说:“独秀先生,久违了,你好!”朱蕴山也说:“独秀先生,恩来在百忙中,特地从重庆来看望你。”陈独秀说:“恩来、蕴山,你们好!你们来看望我陈某,不胜感激。”
周恩来拜访陈独秀,仍然希望他能放弃个人成见与固执,写个检查回到延安去。陈独秀很固执,他说:“李大钊死了,延年死了,……除周恩来、毛泽东,党中央没有我可靠的人了,我也落后了,年纪也大了,中央开会,我怎么办呢?
我这个人又不愿被人牵着鼻子走,我何必弄得大家无结果而散呢。”陈独秀还是犟脾气,不肯回延安重新入党。1942年5月27日,陈独秀在江津石墙院溘然长逝。
李汉俊(
1890年-1927年12月17日),
湖北潜江人。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启蒙者之一。李汉俊作为上海代表出席了中共一大,他为一大的顺利召开做出了巨大贡献。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后门为树德里3号)召开,这个地址就是李汉俊和胞兄李书城的家。
1921年7月30日晚上,举行第六次会议时,一名陌生男子突然闯入会场,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建议立即休会,李汉俊和陈公博留下,其他人转移。
十几分钟后,十多名法国警察进屋搜查,李汉俊以房东的身份用法语和敌人周旋,从容应答,化险为夷。他还是中共第二、三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候补委员,没多长时间,自动脱党。
1926年加入国民党,1927年4月,担任湖北省政府委员兼教育厅长。11月,桂系军阀占领武汉后,他积极营救被捕的共产党员嫌疑分子300余名,保护了一大批共产党员的干部。1927年12月17日,在武汉被武汉卫戍区司令胡宗铎以“赤色分子”的罪名逮捕,后遭杀害。
李达(1890年10月2日—1966年8月24日),湖南省永州市零陵人。
他与李汉俊和陈独秀成立了上海共产主义小组。他出席了党的一大,在“一大”上当选为中央局宣传主任,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建者和早期领导人之一。

他与陈独秀创办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所妇女学校,李达是教务主任兼数学课老师,他的妻子王会梧是语文课教师,著名作家丁玲曾在这里学习。1922年他脱离了党组织,之后长期在教育战线上担任教授。
他的著作《社会学大纲》,被毛泽东誉为是“中国人自己写的第一本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毛泽东曾当面称赞他是理论界的鲁迅。1949年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
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后担任湖南大学校长和武汉大学校长。李达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上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名家大师。
他的妻子王会梧对中国共产党的创立曾作出重要贡献。她是真正的“会务”,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为中共一大、二大的召开做出了重要贡献。“一大”会议所有的程序她是亲历者,她担任一大的放哨工作。
“一大”开会遇险后,去南湖继续开会就是她的主意。她建议到嘉兴南湖去租一画舫,代表们装扮成旅行者,在船上假装打麻将,把一大剩余的会议召开了。大家在开会时,她又一次担任了警卫工作,负责放哨。
可以说,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一大会议,就是在王会梧精心安排下圆满结束的。中共二大1922年在上海召开,地点就是在李达和王会梧的家里,她又为二大做了会务工作。毛主席曾经给李达夫妇写信,称赞他们夫妇是“真正的人”。
王会梧为一大、二大的召开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她一直没有加入中国共产党,她是一位真正的党外布尔什维克。1993年95岁的王会梧在北京逝世,但她一直受到党和人民的尊重。
陈望道(1891年1月18日-1977年10月29日),浙江义乌人。
1920年,他在上海参与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和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成立。

中国出版的第一个中文全译本《共产党宣言》就是他翻译的。此书一出版,在文化思想界引起了巨大反响。首次出版印刷1000本,很快就卖完了。之后重新印刷,又很快卖完了。
到1926年,前后印刷17次,每一次重印都是很快售尽,成为国民党统治时期,国内流传最广的一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11月,陈望道担任中共上海地方委员会第一任书记,之后因意见不合脱离了党组织。
之后长期在复旦大学任教,从1920年9月直到1977年10月29日逝世,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中国的教育事业,陈望道著作《修辞学发凡》一书曾得到毛泽东同志和海内外学者的高度评价,担任《辞海》主编,经过四年艰辛劳动,圆满完成出版任务。
可以说是“著作遍海内,桃李满天下”,他为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培养了大批优秀干部和人才。1951年,陈望道先生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57年2月,他重新参加中国共产党,之后出席了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并当选代表。
沈玄庐(1883—1928),又叫沈定一,浙江萧山人。
1920年与陈独秀等发起组建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即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为中共早期党员。

他是早期农民运动的发起者、组织者和领导人。罗章龙曾撰文说:“沈玄庐本身为官僚兼大地主,却刻意深入劳动者中生活,其率先对佃户李虎成实行退佃退租,并参加衙前农民斗争,因此引起大家刮目相看。”
著名作家茅盾曾经接受采访谈到沈玄庐(沈定一),“这个人很特别。杨之华原先就是他的儿媳。他是萧山县的大地主,但思想开明,曾主动搞减租减息,还办起第一个农民协会,在当时全国算是最早的一个。他很早就信奉共产主义,并加入了共产党。
后来他写了封信,指责说,共产党搞得太滥,什么人都可以参加,连地痞流氓、拆白党也拉进来了。还说什么拐走他儿媳的,竟然也是共产党员,等等。总之,他表示不干了,当然,这里也有误解和猜测。他的这种错误态度,当时曾受到党内同志的批评。”
杨之华在瞿秋白的帮助下,进入上海大学社会学系读书,杨之华完成了命运的转变,由大地主和官僚家庭的少奶奶转变为一名新青年。但是杨之华与瞿秋白结合,却引起了沈玄庐(沈定一)的反感,他大骂瞿秋白为流氓,并因此脱离了共产党。
杨之华于1924年同沈玄庐的儿子沈剑龙解除婚约,并在邵力子主办的上海《民国日报》发表三条启事:一是瞿秋白与杨之华结婚;二是沈剑龙与杨之华离婚;三是瞿秋白与沈剑龙结为友好。
同年11月7日,十月革命纪念日这一天,杨之华与瞿秋白结婚,沈剑龙还还到场祝贺。杨之华后来在瞿秋白、向警予的介绍下,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五大上当选为中央委员,还同瞿秋白赴莫斯科参加了党的六大。建国后任全国妇联副主席。
1923年8月,沈玄庐(沈定一)同蒋介石等4人(孙逸仙博士代表团)赴苏联考察,之后加入国民党。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他当选为中央候补执委。
他与戴季陶一起积极反对国共合作,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他在浙江拉拢各方势力,为蒋介石摇旗呐喊,之后担任浙江省清党委员会主任委员。
他由一名中共建党人蜕变成彻头彻尾的反共急先锋。他曾在中共党内担任职务,对共产党的组织颇为熟悉,在担任浙江省清党委员会主任委员期间,浙江省许多革命者和共产党员被杀害。
之后,国民党内部派别互相倾轧他,他辞职回到家乡。蒋介石下野后,希望东山再起,沈玄庐在衙前成立自治筹委会,集结了一部分亲朋好友,担任要职,想要推翻蒋介石统治,引起了蒋介石的不满,蒋介石派何应钦刺杀他。1928年8月,沈玄庐(沈定一)在赴莫干山会晤戴季陶的途中突遭枪杀。
邵力子(1882年1月26日—1967年12月25日),浙江绍兴人。
他参与了上海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的成立,成立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时,他是双重身份,既是国民党员,也是共产党员。

一直到1925年夏天,他才公开共产党员身份,参加组织生活。1926年8月,接受陈独秀、瞿秋白建议,脱离中共组织关系。
11月,他以国民党友好代表身份出席了莫斯科共产国际第七次执委会扩大会议。之后,在国民党政府中担任陆海空总司令部秘书长、甘肃省政府主席、陕西省政府主席、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等职。立主抗日救国,反对内战,希望国共合作。
他参加了重庆谈判,积极促进《双十协定》的签订。还参加以张治中为首的国民党政府和谈代表团,通过了《国内和平协定》,因为国民党拒绝在和谈协定上签字,和谈失败。
在毛主席、周恩来的劝说下,邵力子、张治中等人留到北平,脱离了国民党政府。担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委员会常务委员,出席了开国大典。邵力子是提倡计划生育的第一人,有先见之明。早在1954年他就提出“计划生育”的主张。
他坚持国共合作的“和平老人”,力主国共第三次合作,希望和平解放台湾,是国民党中民主和进步人士表的表率,是一位“和平老人”。
袁振英(1894—1979年),广东东莞县温塘村人。
1915年秋天考入北京大学文科学院。他在《新青年》上发表译文和著作,是北大唯一在陈独秀主编的杂志上发表文章的学生,得到陈独秀的赏识。他与俞秀松、施存统等八人发起成立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他是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创始人之一。

1920年8月加入了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是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员。参与编辑《新青年》,介绍和宣传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及马克思主义理论,发表译作24篇。1920年底,他跟随陈独秀南下广州,袁振英和陈独秀既是师生,又是同事,而且又会说英语和粤语,他是陈独秀的重要助手,被当时许多人称为“陈独秀的手足”。
充当陈独秀和俄共(布)远东局代表魏金斯基的翻译,参与重建广州共产党活动,他是广州共产党组织成员之一。1921年1月,袁振英出任广东省第一中学(今广州广雅中学)校长,忙于学校工作,与陈独秀的关系不像以前那么融洽。
一大召开前两个月,袁振英赴法国里昂大学留学。此后,他再也没有过组织生活,自动脱离了党组织。回到国内,主要从事教学、编译和文史研究工作。袁振英女儿袁昌淑女士回忆说:“解放后,我父亲失业了,没有办法维持生活,不得已于1952年给周总理写信。
同年12月,我父亲被安排到广东文物管理委员会工作,1953年调往广东省文史馆。”1979年1月,袁振英因病去世。在生前他评价自己为“共产主义马前卒”,并说“我的一生对于人民是有功无过的”。
林伯渠(1886年3月20日-1960年5月29日),湖南安福(今临澧县)修梅镇凉水井村人。
1905年8月在日本东京加入中国革命者同盟会。

1921年1月,经李大钊、陈独秀介绍,加入上海共产主义小组。1926年3月20日,任第六军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参加了南昌起义,起义失败后到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
1932年冬天回国,先后任苏维埃中央政府国民经济部长、任财政部长调任农委会主任及总供给部长、任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等职。党的七届一中全会上林伯渠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
1945年3月28日,毛主席等领导在延安杨家岭中央大礼堂为他过60岁生日,当时他担任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中央领导表扬他:“总是跟着进步的方向走,在危难的关头,总是和广大人民站在一起。”
他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以63岁高龄辛勤工作,不辞劳苦。他在日记上写下了“为人民服务,为世界工作”十个大字,勉励自己努力工作。
他与董必武、徐特立、谢觉哉、吴玉章并称“延安五老”。新中国成立初期,他担任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主持了开国大典,1954年9月,担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八大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
林伯渠逝世后,邓小平致悼词说:“他经历了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三个历史阶段。在每个革命的历史阶段,他都是彻底的革命派,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沈雁冰(1896年7月4日—1981年3月27日),原名沈德鸿,笔名茅盾,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人。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他由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员转为正式党员。1925年,出席了党的二大。

1927年1月,任黄埔军校武汉分校教官。南昌起义失败后,与党组织失去联系。1937年2月,他见到了周恩来,恢复与党组织的联系,但党员身份已不明确。1981年3月27日,病逝于北京。
新中国成立后,他历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文学工作者协会(后改为中国作家协会)主席、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长等职。根据他生前请求,中共中央恢复了他的中国共产党党籍,党龄从1921年算起。
茅盾的主要成就在文学方面,他是著名的中国现代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
沈雁冰的笔名有98个,“茅盾”是他最常用的笔名。大革命失败后,他隐居上海,用笔创作小说《幻灭》,但是用沈德鸿投稿,很多杂志社不敢刊登,主要是他的身份比较特殊,抒发郁郁不得志的情怀。
《小说月报》的编辑叶圣陶认为他的小说很好,但是笔名太尖锐,于是在“矛”字上加了一个草字头,改名“茅盾”。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子夜》《虹》《霜叶红似二月花》等。中篇小说:《一个人的死》《少年印刷工》《三人行》《劫后拾遗》。
短篇小说: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散文:《风景谈》《白杨礼赞》等。1981年3月14日,茅盾将稿费25万元人民币捐出,设立了茅盾文学奖,以资鼓励当代优秀长篇小说的创作。
沈泽民(1900—1933.11.20),浙江桐乡人。
1921年4月,由兄长沈雁冰介绍参加了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为最早的58名党员之一。

1928年4月他出席党的六大,担任了大会翻译工作。1931年1月7日,在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上被补选为中央委员,担任中央宣传部长。
1931年3月,沈泽民受党中央的派遣,与夫人张琴秋秘密进入鄂豫皖根据地,任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常委、中共鄂豫皖省委书记。1933年1月,中共鄂豫皖边区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他被选为书记。
1933年11月20日,沈泽民在湖北省黄安县(今红安县)与新集(今新县)交界处的天台山芦花冲病逝。
沈泽民不仅是一位作家、一位中国新文化运动的闯将,也是一位杰出的学者,更是一位无私无畏的革命者。
1933年10月,他主持召开了鄂豫皖省委扩大会议,在会上,他承认目前的形势是“自己的路线差错”和“一贯的脱离群众所造成的”,及时纠正错误,决定进行游击战争。
主要是忠实地执行了中央关于“夺取中心城市”和“整肃”的极左路线,给根据地带来了巨大损失。当时沈泽民身患肺结核,重病缠身,不能行走,只能坐着担架,为了不拖累大家,他离开部队到山区养病。
临行前,他和战友话别,把瞿秋白送给他的那块心爱钢表送给了徐海东,鼓励大家好好战斗。徐海东不要,沈泽民说:“作为指挥员不能没有表,拿着吧。”徐海东推辞不过拿上了。
1935年中央红军与红十军团胜利会师,徐海东听到彭老总的表摔坏了,然后就把表拿出来给了彭德怀,他还对彭德怀说:“你先用着吧,等你有了好表,不用了再还给我。”彭德怀听着纳闷,徐海东挺慷慨的一个人,怎么今天还要让还表,就问这个表的来历。
徐海东说:“这个表是瞿秋白赠给沈泽民的,沈泽民又赠给了他,如今俩人一个牺牲,一个不在了。”说着徐海东泪流满面。彭德怀听罢,把这个表收了起来,沉默了很久。
过了许久,彭老总说:“这个表我可能不还你了。”1946年,彭德怀在延安见到瞿秋白夫人杨之华,彭老总将表还给了杨之华,当时杨之华从新疆狱中刚刚放出来。
沈泽民胸怀宽广,勇于承认错误,在病重期间,他用药水将给中央的检查报告写在一条白色裤衩上,并把这个裤衩交给了省委宣传部长成仿吾。成仿吾穿上这个裤衩到了上海,通过鲁迅找到了党中央,将报告转给了党。
他在检查报告里写到:“到现在弄得如此局面,完全是过去错误造成的。”还表示今后要“洗心革面,重新做起”。这就是共产党人沈泽民。
杨明斋(1882—1938),山东平度马戈庄人。
中国共产党创立时期著名的革命活动家。十月革命前他就加入了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成为一名秘密党员。十月革命胜利后,参加了保卫苏维埃政权的斗争。

1920年,日本人占领海参崴,他以华侨负责人的公开身份从事党的秘密工作。1920年3月,共产国际代表维金斯基到中国指导共产党成立,杨明斋担任翻译和协调工作,曾与李大钊、陈独秀多次会谈,决定建立中国共产党。他是上海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的负责人。
1920年8月,陈独秀和杨明斋等人上海法租界老渔阳里2 号《新青年》编辑部正式成立了“中国的第一个共产党组织”,取名为“中国共产党”,他由俄共党员转为中共党员。
他创办了中俄通讯社和外国语学社,并任社长。他指导建立了中共领导的工会——上海机器工会。
1920年至1921年,他具体安排刘少奇、任弼时、肖劲光等20余人赴苏俄学习。中共一大后,杨明斋主要从事党的理论教育和新闻宣传工作。国共第一次合作期间,他在上海接收和选送学员,为中国革命和国共两党培养干部做出了巨大贡献。
张闻天、王稼祥、乌兰夫、伍修权等在内的第二批学员百余人,赴苏联到新组建的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就是由他安排的。大革命失败后,杨明斋秘密回国,党组织安排他到河北省丰润县车轴山中学任教。
1930年1月,杨明斋秘密越境赴苏联治病。之后当过中文教员,也曾在报社和无线电台工作。1931年被当作叛逃者流放到托木斯克当勤杂工。
1934年8月行政流放期满后到莫斯科外国工人出版社工作。1938年2月,以被捏造的罪名遭逮捕,5月牺牲。
周总理赞誉他为我党历史上受人尊敬的“忠厚长者”。1989年1月,苏共中央为杨明斋恢复名誉。1989年8月,杨明斋由国家民政部门公布为革命烈士。
俞秀松(1899~1939年),浙江诸暨次坞镇溪埭村人。
早在1920年夏,俞秀松就参加了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1920年8月22日,年纪最轻的俞秀松担任社会主义青年团书记。

他参加青年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大会期间,他亲眼见到了革命导师列宁,并且聆听了列宁对中国革命的指示。之后他进入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
回国后担任杭州青年团书记。出席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全国第一次代表大会。会上,他当选为第一届团中央执行委员。1925年11月23日,俞秀松第二次来到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王明(陈绍禹)是他的同班同学,俩人一同乘船来。
王明是个教条主义者,在苏联求学期间,他同王明的教条主义进行了不懈的斗争,被称赞为“党内历史上最早与王明交锋的斗士”。在米夫的支持下,王明在1931年1月召开的中共六届四中全会,篡夺了中央的领导权。
他强烈反对王明“左”倾教条主义路线,并进行抵制,结果让王明宗派集团以反对中央领导的罪名,给俞秀松戴上了“托派”的帽子。1935年6月,他化名王寿成,被中央派到新疆做盛世才的统战工作。
1936年夏,俞秀松与盛世才的小妹盛世同结婚,二人感情很好。在新疆,他同盛世才以及新疆反动势力进行了斗争。
盛世才后来逮捕俞秀松,他的妻子盛世同改名为安志洁,表示与盛世才分道扬镳。1937年,王明、康生在回国前会见了斯大林,他们向斯大林诬告俞秀松是坏人。
11月,王明、康生从苏联回延安,途经新疆,见到盛世才,说俞秀松为托派的头头。王明回延安后,并马上送去俞秀松的材料。
于是,俞秀松被捕,1938年6月,俞秀松被押送苏联监狱,在“肃反”扩大化时被杀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他才平反昭雪,恢复了名誉。
李启汉(1898~1927),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码市镇朝阳村人。
1920年8月参加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1921年8月,参加创办上海第一工人补习学校,培养工人运动骨干。1922年1月,参与发起成立香港海员罢工后援会,支援香港海员大罢工。

李启汉阻止工头桂某为香港英国轮船公司招募新工人,桂某勾结巡捕把李启汉抓了起来,后经劳动组合书记部营救才得出狱,这是他第一次被捕。之后,他又领导了日华纱厂和上海邮局工人举行罢工。
他参加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他的提案《八小时工作制度》和《罢工援助案》,均被大会通过成为决议案。
他与林伟民等筹建了中华海员工业联合会上海支部,还发动上海各工会支援浦东日华纱厂工人的第二次罢工。
6月1日,公共租界工部局逮捕了他,并判3个月徒刑,理由是“煽动罢工,扰乱秩序”,罪名期满后还要驱逐出租界。这是他第二次入狱。
李启汉3个月徒刑满期后,租界当局又以驱逐出境为名,将他交给了上海护军使署何丰林,何丰林派淞沪警察厅厅长徐国梁将李启汉又一次关进监狱。这是他第三次入狱。尽管党组织千方百计营救,但是没有救出来。
李启汉在龙华军事监狱、上海陆军监狱坐了整整2年零4个月的牢狱。好在江浙军阀战争爆发,何丰林下台后,1924年10月13日,李启汉才由邓中夏和李立三迎接出狱。
邓中夏深有感触地说:李启汉是我党坐牢最早最苦的第一位同志。
1925年1月,李启汉出席了中共四大,5月1日召开的大会上,李启汉作为安源矿场总工会代表当选为主席团成员,李启汉是中华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兼组织部长。
1925年6月19日,他和邓中夏、苏兆征等领导了省港大罢工。1926年初,李启汉担任中共广东区委委员。5月1日,第三次全国劳动大会在广州召开,他继续当选为全国总工会的执行委员、组织部长。
1927年2月,全总北迁武汉,李启汉留在广州,领导全总广州办事处和省港罢工委员会的工作,并接替邓中夏担任省港罢工委员会党团书记。
7月15日,广州军阀集团发动了反革命政变。当天凌晨,李启汉被捕。不久,李启汉被敌人秘密杀害,时年29岁。
1945年3月1日,毛泽东在写给李启汉妹妹李惠馨(夏明)的信中鼓励说:“继续为党工作,以继启汉、中夏之遗志。”
李中(1896—1951),湖南湘县人。
1913年他以优异成绩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与同学蔡和森、毛泽东等结成好友。1915年,毛泽东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附近国民小学内开办了一所分甲乙两班的夜校,李中负责乙班的学习管理。
1919年,他到上海拜访陈独秀,之后在海军江南造船所,一面学打铁,一面通过同乡工友联络群众,广泛传播革命思想。8月,李中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1年7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他是中国共产党内最早的一名工人党员。
9月,他以“海军造船所工人李中”的署名,在《劳动界》第七期发表了《一个工人的宣言》,深入浅出地宣传马克思主义关于“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观点。不久,李中受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委托,在江南造船所发起筹建机器工会。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李中回到湖南家乡,当了一名老师,与党组织彻底失去联系。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曾3次写信给李中,邀请他去北京。然而世事难料,1951年7月9日在去北京的路上病逝了。

未完待续,下期介绍北京早期党组织成员。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1-10 13:19 , Processed in 0.008832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