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87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为了毛主席这句话,数学家华罗庚培养出“八百罗汉”!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4 06:44:3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湖北卫视大揭秘
2018-01-03 07:35:06

1946年华罗庚受邀赴美,经过几年的奋斗,他在美国拥有了较好的生活环境和最好的研究条件。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到了大洋彼岸,华罗庚也面临着继续留美和回到祖国的选择。在这两个选择间,他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回国,不仅如此,在回国的旅程中,他还写了一封情感真挚的信,给所有的留美学生。

华罗庚

信中他这样恳切的写到:“朋友们!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归去来兮!为了抉择真理,我们应当回去;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为了为人民服务,我们也应当回去;就是为了个人的出路,也因当回去,建立我们的工作基础,为了我们伟大的祖国的建设和发展而奋斗!朋友们!语重心长,今年在我们的首都北京见面吧!”
这封信被刊登在报纸上后,引发了巨大的反响,无数留学生正是受到了华罗庚的召唤,回到了新中国,投入到火热的建设之中。
1950年春天,回到祖国的华罗庚重新担当起了清华大学教授的职务。一次,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召开期间,华罗庚遇见了毛主席,主席拍着他肩膀说:“华罗庚同志,你也是苦出身,希望你为我们培养出些好学生来!” 华罗庚连忙点头说:“绝不辜负主席的期望!”

华罗庚和毛主席

因为主席这句话,从1952年,华罗庚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的数学研究所所长开始,此后的几年里,他将主要精力都用在了发现和培养人才上,那时的中科院数学所,几乎囊括了当时全中国所有的数学人才。华罗庚选拔人才十分严格,曾经有很多人向他推荐学生,他都没有接纳,然而,有一个人却让华罗庚不惜“走后门”都要收到“麾下”,他就是陈景润。


陈景润雕像

1953年,20岁的陈景润从厦门大学数学系毕业,被分配到了北京一所中学教书。然而,陈景润是个有着许多怪癖的书呆子,一上台就说不出话来,他甚至成为了学生们的笑料。没多久,陈景润就被学校辞退了。他只能回到家乡福建,在街头摆摊谋生,幸好被厦门大学校长王亚南发现,将他调到母校,管理图书资料。

陈景润

当图书管理员的这段时间里,陈景润开始钻研华罗庚所写的《堆垒素数论》。没想到,这本高深的数学巨著,竟然被年仅23岁的华罗庚看出了破绽。陈景润将自己的研究结果寄给了华罗庚,华罗庚一看,这正是自己苦思了多年没有突破的问题。华罗庚很高兴,认为陈景润是个有想法、有前途、肯钻研的年轻人。他对他的学生们说,你们待在我的身边,倒让一个素不相识的青年,改进了我的工作。华罗庚立即给陈景润寄去了邀请函,请他来北京参加全国数学论文报告会。

华罗庚深深地记得,自己当年不过是一个偏远小镇的杂货店小伙计,每天挣扎在温饱线上,正是因为有伯乐的赏识,才改变了他一生的命运。此时,他已决定,将陈景润调进北京、特招进数学所。

华罗庚与陈景润

正是华罗庚将陈景润调至中国科学院的数学研究所,成就了陈景润震惊世界的 “哥德巴赫猜想研究”,新中国因此产生了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即便陈景润后来成为了誉满世界的大数学家,他却依旧称自己是“华罗庚先生的学生”。
这张照片上的年轻人,全都是华罗庚亲手带出来的学生。但是华罗庚的学生远不止这些,新中国第一批计算机人才曾被人戏称为中国计算机的“八百罗汉”,就是华罗庚一手带出来的。


华罗庚和他的学生

华罗庚常说,培养人才要甘为人梯。曾经的懵懂少年,如今已经成为新中国数学界的领军者,在他的带领下,新中国涌现出了一大批数学人才。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25 16:18 , Processed in 0.007994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