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18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周溪明 画到生时是熟时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8-7 12:55:5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周溪明 画到生时是熟时


    生于1937年的著名画家周溪明,幼承家学,启蒙于其父国画家周振鸿,擅山水、花鸟;兼及书法,尤工行、楷。六十多年的书画创作历程,是周溪明不断体味中国画艺术、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历程,同时也是不断倾心创作,倾力求变的历程。与诸多“墨守成规”的书画家不同,他是那种不断能够给藏家“惊喜”的书画家。
    立足辽东边地山水文化的精神感悟及艺术表现,是周溪明书画创作的重要趋向。尤其他近期的山水画创作,呈现为一种对辽东边地山水物象的“心象体味”和艺术建构,使之与诸多关注辽东山水物象描摹的书画家截然不同。或许因为周溪明的艺术创作远离所谓“主流”,所画“话语中心”,使他可以立足旁观,立足内心的艺术追寻,从而更好地确切自己在艺术史场域、艺术史链条上的位置和出发点;更好地遵循自己了然于胸的艺术理念,从而不易随波逐流,免于在艰辛的艺术创作进程中迷失。周溪明无疑是一位特立独行、睿智清醒的画家。他不仅技艺精湛,最重要的是他在当代语境与传统精义的交叉点上,以东方主义式的立场重新审视传统绘画的命运。对待艺术存在的诸多问题和复杂的文化背景,周溪明始终保持了自己的思考和感悟力,这是他将传统写实风格推向写意境地的必要前提。
    在评论家包泉万看来,周溪明的近作还有一个特点——在这些作品中,画家并不专注于细节的经营,也不拘囿于形象的酷似。而是在“师法造化”的前提之下,以墨写之;在“中得心源”的基础之上,以意为之。在壁画式的建构中执意弄险,务求笔墨张力的最大化,画面空间的集约化。其视觉效果的饱满与丰润,质感体验的厚重和沉郁,俨然出自血气方刚的英年之手,分明初出茅庐的青年少作。这样的作品,张之高堂素壁,岂能不风云激荡;捧读一卷在手,岂能不心驰神往!
    为画痴心了六十多年,周溪明的作品,变的不仅是笔墨,还有一种精神和追求。对辽东边地原始生命本色的向往,使其将原始的、强悍的、率真的生命现象作为自己的创作题材,以求返璞归真,在深层次上体验生命真谛。周溪明采用的形式语言与其所表达的意趣圆融相谐。周溪明画作中《湿地》的鹭鸶,《欢腾》的仙鹤,“别样红”的桃花和果实累累的“山里红”,无不以形写神,在物我浑然中荡涤尘浊;在美化自然中净化自我。寄花鸟于情愫,赋山水以灵魂。
    显然可见,周溪明是在逐步将中国画的程式与现代生活创作相渗透,呈现出新的艺术生命。“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如果不从生活中观察具体的物像,就不可能产生具有自己个性的画作。每次描写,每次都有自己新的体会,这正是随着时代的变化,感情的变化,而在表现方法、笔墨技法上有了新的变化。石涛讲的“笔墨当随时代”正是此意。
    文/包贵涛 赵旭光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沙发
发表于 2012-8-9 12:13:30 |只看该作者
好文欣赏。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6-20 19:24 , Processed in 0.007840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